• 沒有找到結果。

環境教育執行機關演進

第四章 臺灣環境教育政策與立法之沿革

第三節 環境教育執行機關演進

在國家統治領域中,政策執行所涉及組織是多元的,其中政府扮演的角色最為重 要,因為政府被賦予強制權與合法權,所有公共事務幾乎都必須透過政府來執行(丘昌 泰,2007)。基於此,政府是政策執行最重要的單位,而且政府的功能就是在政府政策 與計畫中運作,所以政府肩負執行政策的責任。尤其,環境教育政策執行需要運用健全 的執行機關與管理工具實踐政策目標。

一個國家的執行機關架構,就如同人的骨架,決定未來肌肉分布高矮的雛形,也框 架成長發展的方向與範圍。研究我國環境教育執行機關的演進,不但可以瞭解過去政府 發展沿革,再對照各時期階段之環境教育政策執行,亦能探討各項政策創發之背景、設 計考慮與施行重點。尤其,國家環境教育政策的落實與貫徹,有賴於政策主導與執行機 關的努力。我國環境教育執行機關之發展,可概略分為以下四階段:

第一階段:1987 年以前無專責單位

1981 年 3 月 2 日成立內政部營建署,其下設立國家公園組專責國家公園之調查與 規劃工作,並逐漸推行環境教育。1984 年 1 月 1 日內政部公告成立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 是我國第一座國家公園,且於該處設有解說教育課,不僅有專職人員推動遊客解說與當 地學校生態教育活動,也委託楊冠政(1985)完成墾丁國家公園環境教育系統報告,此報 告可以說是國內在環境教育最早的系統性論述(蔡慧敏,1986)。之後,相繼成立玉山﹑

陽明山﹑太魯閣﹑雪霸、金門、東沙環礁、台江及澎湖南方四島等 9 座國家公園進行環 境解說活動(內政部營建署,2009)。另外壽山國家自然公園、臺中及高雄都會公園管 理站等均定期或不定期辦理培訓工作坊、推廣教學、教師研習、到校教學及相關成果發 表會、研討會或薦送人員參與環境教育相關培訓課程。為能發揮國家公園戶外自然教室

及戶外天然博物館的功能,各國家公園管理處致力於推動資源研究、保育及生態教育解 說的工作,逐漸建立展示館及多媒體簡報室,使國內自然生態及都會生態教育更為普 及,增進民眾認識自然及培養愛護生態環境的概念。

由於公害污染事件不斷發生,環境保護工作必須加強推動,1982 年 1 月 29 日行政 院衛生署環境衛生處升格為行政院衛生署環境保護局,掌理推動各項公害防治業務,奠 定環境保護政策及措施基礎,並運用大眾媒體進行環境保護宣傳,例如,製作廣播插播 稿及電視宣傳短片透過廣電媒體播出。另於民生報推出土地可以更美好專欄,出版環境 污染系列叢書及小手冊;舉辦環境保護攝影比賽、海報比賽等活動,並開始籌劃環境教 育推廣計畫,逐漸推行環境教育(行政院衛生署環境保護局,1983,1984,1985)。之 後,行政院衛生署環境保護局於 1987 年升格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國家科學委員會於 1985 年 3 月開始規劃環境保護目標導向的科際整合研究,並於 1986 年完成規劃推動大型環境保護研究計畫,喚起了專家學者對於環境教育的關注與參 與(環保署,1990b)。國家科學委員會於 2014 年改制為科技部,其目標在強化我國學 術研究與產業發展的結合,凝聚並激發產學合作動能。在執行教育業務上,整合國內科 學、科教、環境教育等學者,針對目前國內中小學環境教育重要問題、國際研究趨勢及 未來之需求,從正規或非正規環境教育系統來進行探討,期望這些研究成果能提供未來 施政參考。另外,補助環境與永續發展教育相關研究、研討(習)會及科普活動等計畫

(王順美等人,2014)。

由於時代的變遷與需求,林務局於 1989 年將森林育樂組改組為遊樂、保育及解說 服務課等 3 個課,進行生態教育,其分工內容包含:1. 林業推廣宣傳系統,維持單向之 傳播林業知識與政令宣傳的方式,側重扮演化粧師之角色;2. 保育系統,建立 35 個自 然保護區之基本資料;3. 解說服務系統,活動積極,志工的服務兼具多樣性,以環境教 育與解說服務為主,辦理多項環境教育活動,為臺灣森林環境的生態教育作出的貢獻。

自 1992 年起,林業試驗所開始推動各具特色的自然教育,並依照不同的資源特色,

發展出多樣化的教育活動,陸續建立臺北植物園、福山植物園、恆春熱帶植物園、扇平 森林生態科學園及蓮華池試驗林等自然教育設施,辦理自然教育工作(賴志銘,2002)。

另外,為整合森林教育資源,鼓勵人們親近森林,增進全民對森林的情感、認知、價值 與行動,林務局自 2007 年 7 月設立第一個東眼山自然教育中心,再陸續設置羅東、八 仙山、奧萬大、池南、觸口、知本、雙流等 8 個自然教育中心,提供的多元環境教育方 案,推出森林生態與功能、森林經營與技術、森林文化與倫理等寓教於樂、互動參與式 的體驗活動與專業課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18)。

在此階段,可以看出政府雖然很早就呼籲環境教育的重要,卻沒有設立專責的環境 教育單位統籌推動,亦缺乏具體的推動計畫。然而這些機關因職責與資源屬性不同,執 行業務重點不同,有如國家公園著重於自然保育的教育;林務局、林業試驗所與實驗林 則重於森林及生態教育。綜言之,以辦理自然與生態解說或活動居多。

第二階段:1987 年~1996 年成立環境教育專責單位

一、第一個環境教育的專責單位-環保署

由於經濟發展,都市擴大,工廠林立,機動車輛大幅增加,導致環境品質惡化,因 此環境保護工作必須加強推動,以解決層出不窮的環境公害問題,遂於 1987 年 8 月 22 日將行政院衛生署環境保護局升格成立行政院環境保護署,負責全國環境保護工作,並 在綜合計畫處設立教育宣導科,成為我國第一個環境教育的專責單位,負責研訂推動環 境保護教育政策與方案、推動學校及社會環境保護教育、執行環境保護宣導工作、編訂 環境保護輔助教材及輔助聯繫環境保護團體等工作。

值此我國環境教育尚屬起步階段,環保署在環境教育方面的推動與作為,實具有非 常重要之觸媒與引導作用。誠如高翠霞、高慧芬(1991)提到,環境教育觀念,直到 1982 年才在國內萌芽並推行,但真正落實則在環保署成立之後,開始有專責單位負責環境教 育。另外,各縣市政府則於 1988 年至 1991 年間逐步設立環境保護局,強化環保工作基 層執行能力。而 2003 年 1 月連江縣環境保護局成立,全國地方政府均已成立環境保護 局,而地方環境保護局也將環境教育與宣導列為重點工作(環保署,2007)。

環保署第一任署長簡又新(1989)指出,環境教育是以達到改善環境為目標的教育過 程,也是一個澄清觀念與形成價值的教育過程,同時也教導人們在實際面對環境問題 時,如何作決定暨發展行為準則。因此其具有建立環境倫理及導正國人觀念行為的作 用,在環境保護的整體工作上,實居於成敗的關鍵地位(環保署,1990a)。

由於環境教育是環境保護整體工作中,極為重要的心理建設,唯有全國民眾以正確 認知,健康的態度參與,環境保護的諸多措施與建設才得以落實。環保署本此理念,利 用各種正規與非正規的教育途徑,進行基礎性、系統性及計畫性的環境教育。在環境教 育方面的推動與作為,實具有非常重要之引導作用。誠如楊冠政(1989)提到,環保署自 成立以來,即不遺餘力地推動環境保護工作,在實際污染防制作為與研究發展均有成效。

二、環境教育的輔助單位-環境教育中心

1991 年國小環境教育雖然稍受重視,但實施環境教育尚有許多的困難,尤其是缺 乏適當的教材、師資及經費為最嚴重(簡茂發、林明瑞,1992)。因而於 1988 年 8 月環 保署委託臺灣師範大學成立第一個「環境教育中心」進行專案計畫,包括環境教育輔助 教材編輯及實驗、師資訓練、資料出版、教學輔導及學術研究等工作(楊冠政,1988),

並陸續協助完成 12 所師範校院設置環境教育中心(環保署,1990a)。之後,教育部環 境保護小組補助全國 12 所師範校院所設置環境教育中心運作經費,任務包括:協助中 小學成立環境保護小組、舉辦研討會、教學觀摩會、輔導區學校訪視與推動校內環境教 育等,對國內環境教育的推動助益良多。

依梁明煌(1998)研究提到,環境教育中心實際運作與原先規劃有差距,因中心的運 作是以教師為主要對象,對校院內的環境教育課程發展有限,而對外建立環境教育夥伴 工作也很罕見。在整體運作上面臨的問題,包含:經費資源不足、人事組織受限、行政 作業、執行認知不一、單位自許與承諾的程度有別等,因而終止了運作(周儒,2001)。

之後,有些環境教育中心則向教育部申請設置為環境教育研究所。

到了 2014 年,環保署參考美國環境教育增能計畫的精神,於北、中、南、東各區 域的大學成立 4 個環境教育區域中心,提升區域的環境教育執行能量。並以大學作為學

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連結點,考量大學不僅本身是教育機構,亦能夠整合各方教育資源 與民間力量,在環境教育上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對於全國環境教育的推動非常重要。

於 2017 年再增設 2 個環境教育區域中心,因此,全國分為北區、桃竹苗區、中區、雲 嘉南區、高屏區及東區等 6 個環境教育區域中心(環保署,2018a)。以建構專業領導團

於 2017 年再增設 2 個環境教育區域中心,因此,全國分為北區、桃竹苗區、中區、雲 嘉南區、高屏區及東區等 6 個環境教育區域中心(環保署,2018a)。以建構專業領導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