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結果與分析

第三節 環境教育教師推動中心工作的重要能力

前述研究者歸納了環境教育教師主要九項類別的工作,這些工作提供了環境教育教 師表現的情境,受訪者指出,若要能夠勝任環境教育教師這個職位,為回應為業務的複 雜性,因此不論是課程設計、帶領,或是申請計畫、不同對象的溝通等,都需要在工作 之中涉及,所以需要全方位的能力:

[環境教育教師]是個複雜的工作。不是說你會課程設計、會帶領就好了。要有個 開放的心,什麼都是要學的,譬如說學當農夫,學怎麼寫企劃申請計畫,怎麼跟不

同團體做聯繫溝通,我覺得他需要更多全方位的能力。(訪-206-13)

環境教育教師的工作會依著不同中心的工作,以及不同組織發展方向、條件,而有 不同的能力需要,研究者檢視訪談資料後,萃取出所需要的能力項目相當多,無法依據 不同場域的能力需求來整理,因此僅能歸納呈現較共同的重要能力項目。共計依受訪環 境教育教師的意見,歸納整理出 14 項重要能力,於以下說明之。

一、 環境教育教師的 14 項重要能力

環境教育教師提出了重要的 14 項能力,包括具有環境知識和專長、能有效溝通、

展現環境素養、管理情緒等。研究結果於以下說明之。

(一) 能具有環境知識與相關之專長

環境知識與和環境有關之專長,這是最多教師提到的項目。環境教育教師「至 少要具備一項專長,這件專長是大家普遍認知的環境這件事情,比方說生物、動物、

植物[的辨識](訪 107-07)」。專業內容包括了能瞭解自然生態、動植物、以及 基本的生態學概念,還有對環境的知識,對環境議題的瞭解。這些背景知識或技能,

能成為教師轉換環境資源成為教學內涵的基礎,「例如說在教案開發上面,如果你 具有相關知識的話,你就會比別人更有優勢(訪-101-02)」。受訪者認為這是教師 的基本功,因為對資源不瞭解,將會產生無形的限制,或是在教學過程中傳達了錯 誤內容。而且具有特殊環境專長也有助於教師熟悉所服務中心的環境資源,當教師 掌握熟悉在地的自然資源與場域特色,就能夠以此去發展、演練跟執行他的課程。

(二) 能進行有效的溝通協調

研究者歸納獲得第二項較多提到的能力是要能夠溝通,「我們這邊要溝通的太 多了,[園]區、包商、長官、學員(訪 213-07)」,這也回應到他們的工作,必 須從事行銷與公共關係之建立,與相關的行政協調工作,因此溝通協調是相當重要 的能力:

因為我們不管是對內或對外,溝通其實還滿重要的。如果說溝通的態度或是狀 況不是那麼好的話,你工作就會受很大的影響。(訪-206-10)

面對溝通對象的多樣化,就必須採取不同策略達成溝通的「有效性」,例如要會 寫公文去面對公部門需求,或是要在文字撰寫能力上提升。面對活動參與者,則要 轉化內容讓協助公眾理解或是要感覺親民:

撰寫能力要特別的提升與加強,因為你寫的不是只有你自己看,你寫的是你的 長官,甚至以後會在可能是查文獻中被查閱到,必須對你的單位負責。……你 不僅寫報告是要給正式的文件,或是給一般民眾宣傳部分也要親民一點。(訪 202-16)

(三) 能展現個人的環境素養

受訪者認為展現個人的環境素養,或表現出對環境負責的行為,是相當重要能 力,是種「身教」的概念,當自己「有在做一些負責任的環境行為,我們在跟這些 來參與活動的人分享可以怎麼做的時候,是更有說服力的(訪 105-09)。從社會認 知理論的觀點來檢視,人的學習有許多來自替代性或觀察性的學習,並且會尋求榜 樣(Bandura, 1986)。因此當環境教育教師表現出對於自然環境的關切或行為,等於 提供了一個可供學習的榜樣。因此教師需要表現出對環境的正向態度,包括對環境 的關心、熱忱(情)與喜愛:

必須要對環境議題有感覺,就是覺知。日常生活中,你要對這件事是有興趣的,

去看環境議題、正反方的辯論、利弊(訪 104-09)

至於日常生活面上,教師也被期待要能採取負責任的環境行為,不過教師指出

「但那真的是個人的修行(訪 213-09)」,並不容易達成。但卻是值得教師時時警 惕,或是親身體驗,來幫助個人在環境教育過程,表現出個人價值與適切的行為規 範。例如有教師以解說過程需要運用實體的例子說明:

像我們在解說的時候,很常需要捕捉,這其實是很大的爭議。有些基於環境倫 理的論述,是不應該干擾他,可是,你自己回顧自己學這個東西的過程,你是 因為碰觸、捕捉、感動,然後才會想要分享給別人。……我比較在意的是,我 不要讓這個生物受傷,但我會鼓勵學生去接觸,不論是哪方面的,甚至抓在手 上,都是讓他獲得感動的方式。……我覺得適時的接觸我覺得是需要的。(訪 104-25)

另外環境教育教師最好還要能夠評鑑與認識,要有能力去收集資訊「知道這個 社會現在有關於環境議題發生了什麼事情。……對環境議題有更深入的認識(訪-101-13)」,如此才能在教學的過程中掌握議題面向,並且引領學習者做更深刻的探 討。

(四) 能持續學習與專業成長

多位受訪者提到「保持學習的心(訪 213-07)」是回應這個領域複雜性的重要 能力之一。「因為環境教育是這麼廣的領域,而且又不斷的在變化,所以要不斷的學 習(訪 216-07)」。他們重視持續地專業成長,並比喻投入環境教育工作的教師「要 像海綿一樣,要持續學習(訪 107-13)」:

讓自己成為一個海綿吧!去吸收一些東西,當你收足夠了,你放出來的才會很 多。(訪-207-21)

環境教育教師必須時時覺察自己的不足,並且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來補充在專 業上的不足:

自我學習的能力跟意願,因為環境的東西太多元,自然界沒有什麼東西是一本 萬用,所以當你停止學習,你就會發現你的東西好像一下子就過去了,別人已 經在講新的。(訪 217-08)

另外,不同環境學習中心的組織目標並不相同,因而有許多的知識、在技藝、

操作方式,必須透過職場的工作需求而獲得:

我們這裡,……是希望把農村即將失傳的工藝傳承下去。這包括米食的製作、

紅龜粿、米苔目這些體驗活動,這就必須要重新學習,我們會請鄉下的阿嬤教 我們怎麼做,具備了這個能力後我們再去傳承。(訪 102-08)

環境教育教師要能夠做出他所教學的東西,以免落入紙上談兵的情形,也能讓 教學注入與更具備生命力。必須藉由不斷的專業成長來達成。

(五) 能規劃、設計與執行教育方案

教師要能夠運用前述所提到對資源的瞭解,以及個人的環境、學科專長,如鳥 類生態、昆蟲辨識、或是對環境、生態等學科內涵的理解,然後要「能夠把[環境]

資源轉化成可以體驗的活動方案(訪 105-05)」,成為教學的主軸與內容。

除了內容的設定之外,也要能夠掌握合適的教育目標,以清晰的邏輯與有系統 的組織,規劃設計教育方案、不同主題的課程與活動。這裡的教育方案會因為不同 單位的需要不同,例如在博物館或是農場型態的環境學習中心,就可能是解說方案 的規劃、設計與執行:

設計的能力很重要,解說其實有點像是個需要經過設計的歷程。譬如說整個解 說的起承轉合,一開始的時候要如何引起興趣?譬如連結到聽者的生活經驗、

時事,引起他們的興趣。……比如說我要從第一站的第一個展品,或者是這個 展板要講哪些內容?我要講到哪幾個展品?這個展品是否會引導到下一個展 品?[與]到最後的結尾,要用什麼樣的方式進行總結。(訪-204-05)

另外,亦有教師提到,需要將這些內容撰寫成教案(教學設計)以利傳承,因 此教師的邏輯性思維,以及能否有系統地將教學設計以書面方式呈現,也是一項重 要能力。

(六) 能管理個人的情緒

不少教師提及情緒管理的能力,認為教師重要的「就是抗壓力,因為這個產業 不是沒有變化,它不同時期可能都會碰到不同的轉型的過程,所以常常不是那麼安 逸(訪 103-09)」,也就是常會因為突發狀況而改變工作內容,而產生情緒上的不 安。而教師的工作特性,往往是需要團隊的運作,因此當團隊成員間人際相處有問 題時,就容易因為負面情緒而影響團隊士氣,「當你的情緒沒有辦法處理好的時候,

其實是沒有辦法完成一次很好的教學(訪 218-17)」,而會影響到工作。有些中心 因為地處偏遠,教師團隊長時間在一起工作、甚至生活也在一起,更顯得情緒管理 的重要性:

我覺得我們在山上,需要長時間的在一起,所以我覺得個人的情緒管理非常重 要,不是說你不可以爆發,而是你爆發之後要自己走過去,因為團隊不會協助 你走過自己的情緒障礙,就是要有堅強的心理,不能有玻璃心(指容易心理受 傷)。(訪 107-13)

雖然負向情緒的來源未必源自同儕關係,不過較多的教師把焦點放在這個向上,

而這樣的意見回應也現顯出同儕關係,具有對教師能力展現的影響可能性。

(七) 能運用多元的教學/解說策略與方法

要能夠有效的傳達環境概念,需要藉由不同的教學法來回應對象的多樣性:

很重要的是多元的教學方法,因為我們的對象的學習型態可能不同,不同的教 學方法,可以啟發不同特質的對象(訪-201-15)

因此環境教育教師要能夠採用不同的教法,去完成教學,例如「課程是對小朋 友,[教師]就會用戲劇、角色扮演的方式,假裝自己是誰(訪-204-08)」等等。另

因此環境教育教師要能夠採用不同的教法,去完成教學,例如「課程是對小朋 友,[教師]就會用戲劇、角色扮演的方式,假裝自己是誰(訪-204-08)」等等。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