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環境管理規範與廠商回應能力發展

第四章 研究二:環境管理規範與廠商能力發展-個案分析

第五節 環境管理規範與廠商回應能力發展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4

第五節 環境管理規範與廠商回應能力發展

一、環境管理規範的篩選與資料分析

由於廠商所面臨的環保法規或認證相當多,國際常見的標準就有 ISO14000 系列、溫室氣體排放、碳足跡認證、廢棄電子電機設備指令(WEEE)與綠建築認 證等。其中,光是綠建築相關認證就有美國、英國、日本、加拿大與台灣等 13 個國家推行自有認證。因此,需要進一步檢視與篩選對廠商行為具有影響力的環 境管理規範。檢視諸多環境管理規範,發現可以區分為自願型與強制型兩類。前 者為政府機構鼓勵廠商推動環境管理的規範,是一種廠商自發性決定要不要參與 的標準,後者是國內外政府立法規定的規範,對廠商環境管理行為具有法定強制 力。檢視影響我國資訊電子電機產業廠商行為常見之環境管理規範,本研究選取 出強制規範型一種:(RoHS 規範),和自願參與型兩種:{碳足跡認證與美國綠建 築認證(LEED)}。

資料分析方法使用兩種不同的研究方法。針對 RoHS 規範與碳足跡認證兩種 環境管理規範,使用個案研究法的訪談資料編碼分析,針對不同環境管理規範情 境中的廠商回應行為,萃取出有意義的構面。探索美國綠建築認證(LEED)對廠 商回應行為的影響時,則採用內容分析法。此外,本研究亦使用浸潤式研究法 (immersion approach)從個案訪談資料與次級資料中萃取有意義的構面,該分析方 法是高度詮釋性的,強調研究者的洞察力,直覺和創造力。由於該研究方法需要 在理論,事實和直覺之間的取得平衡。因此,研究者要花費長時間沉浸在研究資 料裡,以了解該議題所涉及的範圍。而對研究發現的解釋則涉及直覺與潛意識的 發揮(Robson, 2002)。這樣的詮釋方式有助於評估廠商在眾多綠色議題方面表 現的品質(Saha and Darnton, 2005)。

(Sustainable Site)、用水 效率(Water Efficiency)、

能源和大氣(Energy and Atmosphere)、材料和資源

(Materials and

Resources)、室內環境品 質(Indoor Environmental Quality)、革新和設計過程

(Innovation and Design Process)、區域優先性 (Regional Priority)。

製造商在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7

認證是跨領域專業知識型環境管理規範,主要作用在於應用不同專業領域知識發 展出解決方案,以降低廠商行為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三、廠商環境管理回應能力的定義

Nelson and Winter(1982)的能力觀點以例規(routine)在組織中的作用來定義 廠商能力,定義為:a capability for a smooth sequence of coordinated behavior that is ordinarily effective relative to its objectives, given the context in which it normally occurs(p.73)。在 Nelson and Winter 的基礎上,諸多學者發展出不同的廠商能力定 義(動態能力)( Teece, Pisano and Shuen, 1997; Eisenhardt and Martin, 2000; Zollo and Winter, 2002)。由於前述文獻整理發現,廠商會受到利害關係人壓力影響而 推動環境管理規範,外部利害關係人主要是政府法規與客戶要求,內部利害關係 人則來自高階主管與股東。為了因應環境管理規範的要求,廠商會發展出回應環 境管理規範要求的能力,該回應能力本研究稱之為廠商環境管理規範回應能力 (綠色能力)。

由於研究情境近似於 Eisenhardt and Martin(2000)所定義的廠商動態能力,意 指廠商使用資源的程序-尤其是整合(integrate)、重新配置(reconfigure)、取得 (gain),及釋放(release)資源-以迎合(match)甚至是創造(create)市場改變(market change)。據此根據環境管理規範的情境,本研究將廠商環境管理規範回應能力 定義為:是一種廠商能力,此能力使廠商能整合、重新配置、取得,及釋放內部 外資源、知識與技能,以達到減少或消弭廠商活動與自然環境互動時,直接或間 接產生有害物質的能力。

四、環境管理規範與廠商環境管理規範能力發展九宮格之關係

根據所選擇的三種環境管理規範的定義,以及廠商推動環境管理規範時所涉 及的溝通協調層級,本研究結合能力微觀基礎架構,亦即個人、程序與交互作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8

及結構等能力組成元素,以及廠商環境管理規範能力發展時涉及的整合層次,整 理廠商環境管理規範回應能力發展九宮格如表 13。

表 13:廠商環境管理規範回應能力發展九宮格

整合層次 能力組成要素

個人(I) 程序與交互作用(P) 結構(S)

組織間 3 6 9

部門間 2 5 8

部門內 1 4 7

廠商環境管理規範回應能力發展九宮格可以說明廠商在發展環境管理規範 回應能力時,其能力發展的路徑,以便幫助我們了解廠商環境管理規範回應能力 發展的歷程。從歷程中可以看出廠商在發展能力過程時,在不同的階段發展並累 積了哪些新的能力(例規),最後將這些累積的能力(例規)統合為廠商具有處理特 定事物的能力,亦即統合為前述本研究中關於環境管理回應能力的定義,是一種 廠商能整合、重新配置、取得,及釋放內部外資源、知識與技能,以達到減少或 消弭廠商活動與自然環境互動時,直接或間接產生有害物質的能力。

五、初步研究架構修正

本研究經個案訪談以後,整理訪談資料後發現台灣廠商回應環境管理規範時,

主要的壓力來源為制度面的環境管理規範,和利害關係人中的客戶與股東。社區 與媒體兩者並不是主要驅動台灣廠商回應環境管理規範的壓力來源,據此修正初 步架構圖如圖 3 所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79

圖 3:初步研究架構修正圖

六、廠商環境管理規範回應能力發展路徑與環境管理規範

以下為研究內容整理,論述重點在於了解利害關係人的要求,以及個案公司 回應作為的整理,最後,依據能力的微觀基礎架構整理出廠商能力發展路徑,並 提出廠商在回應能力發展歷程中所累積的各種能力(例規)。

利害關係人 客戶 股東

制度 環境管理規範

廠商環境管理能力建構

-能力微觀基礎架構 個人

例規與交互作用 結構

廠商環境管理績 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0

一、 碳足跡認證與廠商環境管理規範回應能力發展 1. 利害關係人與廠商行為

資料整理後發現,C 公司面對的內部與外部利害關係人為:政府(外部利害 關係人)推動碳足跡認證;高階主管(內部利害關係人)承諾。廠商所面對的利害關 係人壓力傳遞路徑為下列路徑:政府推動碳足跡標章認證(非強制性)->高階主 管基於社會責任與提高商譽,認為有必要取得認證->要求生產部門取得碳足跡認 證。

2. 碳足跡認證與廠商回應能力發展

依據個案訪談內容,透過能力微觀基礎架構之個人、程序與交互作用,以及 結構三者,整理出廠商在取得碳足跡認證過程中,所發展出的因應能力,如附錄 2。斜線代表訪談對象所述之佐證資料。表格說明如下,(一階情境)表示專案負 責人或團隊成員因應環境管理規範所做出的活動;(二階情境)代表廠商活動是個 人活動的集合(Nelson and Winter, 1982: p.124),本研究萃取出廠商發展環境管理 規範回應能力時重要的回應能力要素。(最終情境)則代表廠商因應特定環境管理 規範時,所發展出的特定環境管理規範回應能力。

由附錄 2 整理中可知,取得碳足跡認證,需要組織內外部不同部門的配合。

組織內部為高階主管的主動要求,以及生產線上涉及採購、生產製造與產品運送 等步驟。組織外部則是第三方認證公司以其專業知識與技術來輔導廠商取得碳足 跡認證,其次為外部供應商的配合,因為碳足跡認證涉及在原料與零組件生產過 程中排放碳量的估算。

因此,廠商在取得碳足跡認證過程中,所涉及的能力要素,主要是個人層次 要素。進一步說明為,專案負責人人需要在組織內部持續溝通協調,以方便第三 方認證公司進行碳排放的測量與估算。專案負責人在組織內部溝通協調的層級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1

要跨多個部門,涉及採購、生產與運送等單位。由於需要專案負責人在廠商既有 生產流程的空檔,整取時間讓第三方認證公司進行檢測與估算。因此,該專案負 責人需要對於廠商整體的生產製造流程熟稔,並且對所需要聯絡的供應商有一定 程度的認識,才有助於廠商儘速取得碳足跡認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2

3. 廠商環境管理規範回應能力發展路徑-碳足跡認證

政府推動碳足跡認證,廠商負責人知曉後覺得有義務或利益可圖,要求生產 部門配合辦理。生產部門負責人先檢視該認證的要求後(1),與外部第三方認證 公司協同進行認證程序(3),該認證要求生產部門與研發設計、原物料採購、物 流運送、產品回收等部門或單位共同合作,衡量在產品生產與回收流程中產生的 二氧化碳量(2)。最後,廠商會建立一套針對該產品從原物料採購、生產、運送 與回收等程序的碳足跡檢測流程(5),並且加強或新增現有品保單位的功能,已 更新碳足跡認證的規範要求(8)。以圖 3 表示廠商碳足跡認證回應能力發展路徑。

整合層次 能力組成要素

個人(I) 程序與交互作用(P) 結構(S)

組織間 3 6 9

部門間 2 5 8

部門內 1 4 7

圖 4:廠商能力發展路徑圖-碳足跡認證 廠商發展碳足跡認證回應能力詳細說明如下:

(1). 部門內(1)到組織間(3)到部門內(2)的碳足跡認證回應能力發展

專案負責人根據負責部門的功能進行碳足跡認證的資訊收集,經專案負責人 將碳足跡認證的專業知識吸收後,專案負責人再根據所知的結果進行「組織間」

和「部門間」的溝通協調。廠商在此時的回應能力發展主要在培養「部門間」與

「組織間」的溝通協調能力,以能力微觀基礎架構來分析。「部門間」的溝通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3

調,需要碳足跡認證專案負責人收集碳足跡認證相關資訊,專案負責人再將吸收 後的資訊與廠商內部有關部門(例如產部門與研發設計、原物料採購、物流運送) 以及外部單位(例如產品回收單位)協調溝通,協調的重點在於讓相關部門了解環 境管理規範涉及該部門的事項,並協調相關部門配合第三方環境管理規範認證單 位進行相關生產流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檢測。「組織間」的溝通協調,在於專案 負責人協調第三方環境管理規範認證公司進行碳排放量檢測和外部供應商配合

調,需要碳足跡認證專案負責人收集碳足跡認證相關資訊,專案負責人再將吸收 後的資訊與廠商內部有關部門(例如產部門與研發設計、原物料採購、物流運送) 以及外部單位(例如產品回收單位)協調溝通,協調的重點在於讓相關部門了解環 境管理規範涉及該部門的事項,並協調相關部門配合第三方環境管理規範認證單 位進行相關生產流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檢測。「組織間」的溝通協調,在於專案 負責人協調第三方環境管理規範認證公司進行碳排放量檢測和外部供應商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