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疫情下實體演出活動的情形與案例探討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臺灣表演藝術團隊演出探討

二、 疫情下實體演出活動的情形與案例探討

新冠肺炎初期,兩廳院初步統計售票網受到影響之表演藝術演出,根據資料 顯示(資料截自3 月 4 日),約有 43 個表演藝術團隊取消原訂演出,而 30 個表 演藝術團隊將演出延期、或者作些微的人員異動,預計總票房將減少超過 1900 萬元。新冠肺炎大肆影響全世界,於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藝文界第一個出現 的確診個案,是出現在3 月 5 日晚上於國家音樂廳演出的澳洲音樂家,此案例一 爆發,疾病管理中心在隔天便公佈公眾集會防疫因應原則,也因此出現了公眾集 會需要遵守的座位、觀眾人數限制,以及防疫守則,以下分析在疫情影響之下,

表演藝術團隊如何在這個準則下,舉行表演藝術的實體演出活動。

(一) 疾病管理中心的防疫規則 1. 座位限制:

文化部建議場館採納的各項觀眾座位的做法,包括間隔座、梅花座等等,讓 觀眾之間保持1 公尺距離。針對文化部的建議,每個場館所採取的方案不一,但 在場館公布此項政策之後,表演藝術團隊多數認為,若是採行這種「座位限制」

的政策,票房將會損失五成以上,而早已票房售罄的演出,又該如何去調配位置?

以此,許多表演藝術團隊則選擇將演出延期或取消。

而在這波疫情的影響下,台北市立交響樂團 6 月 5 日與曾宇謙小提琴家的 演出,在5 月 20 日售票消息一出來,以國家音樂廳一半的座位數全數銷售一空。

6 月 7 日解禁之後,許多表演藝術團隊開始開放售票系統的座位數,全面取消掉 原本的「座位限制」售票政策。

2. 人數限制:

根據指揮中心因應防疫所公佈之集會公告,集會活動必須遵守室內活動100 人、室外活動500 人的人數限制,這個限制是繼座位限制後,更嚴格的防疫措施。

最初文化部所建議的梅花座、間隔座等座位限制措施,會因場館的大小而限制觀 眾人數,但依照指揮中心對於集會人數限制,更是大大影響表演藝術團隊觀眾觀 賞人數。一場戲劇演出,加上演員、工作人員、場館人員,最少也需要15-20 人,

觀眾能夠進場的人數就只有80 人,這樣對表演藝術團隊來說,完全不敷成本!

這樣的狀況,終於在5 月 25 日得到救贖!台北市政府宣布,6 月 1 日起舉 行第三波解封,只要是台北市轄下之場館與課程,所舉行之集會活動符合以下三 項條件:「參與活動維持指揮中心規定的社交距離,如無法達到社交距離,則需 配戴口罩」、「室內活動須採行實名制」、「進場不得共同飲食」,就可開放解封。

室內與室外活動人數放寬限制,室內活動從原本的100 人,放寬到 250 人,而室 外活動則是從原本的500 人,放寬到 1000 人,若有超過人數之活動,將需依規 定送審。

3. 防疫措施

在新冠肺炎疫情還未大肆擴散時,仍有些許表演藝術團隊如期演出,但在演 出期間,因應疫情實施嚴格的防疫措施。以《分手快樂》為例,根據新冠肺炎疾 病管理中心規定以及台北市政府活動規範,實施防疫措施,此措施規定於演出之 前,觀眾需在進場之前配合工作人員做全面性的防疫措施,措施如下:

(1) 工作人員會幫觀眾測量體溫,如果體溫超過 37.5 度,將不予以進場觀賞演 出。

(2) 觀眾入場需全程佩戴口罩,如果觀眾未戴口罩,將不予以進場,而在演出 當中,若是將口罩拿下來,工作人員會良性勸導,若是觀眾仍不遵守,則 會請觀眾出場。

(3) 每位觀眾需於入場之前,填寫個人資料,作為活動觀眾造冊資料管理。《分 手快樂》劇組為了使觀眾進場順暢,在演出前將線上表單放置於粉絲專頁

上供觀眾能夠提早填寫完成,減少觀眾入場時間與手續,但需特別注意的 是,需要留存截圖表單提交畫面,到場時出示交為方便。若是要進場觀賞 演出,觀眾需出示電子郵件信箱寄送之確認回覆表單畫面,即可進場。

(4) 工作人員會幫觀眾進行雙手酒精消毒,進行消毒作業才得以進場。

此外,除了防疫措施,《分手快樂》也還列幾項注意事項,提醒觀眾遵守:

(1) 若是無法配合以上防疫措施,觀眾則不得進場,可於開演前至前台辦理退 票。

(2) 如有下列情況者,需主動告知現場工作人員,工作人員會視觀眾身體狀況,

如觀眾狀況並非正常狀況,需配合離場及就醫:

i. 若是在演出兩週以內,曾經到過中港澳、韓國、義大利、伊朗旅遊者 ii. 具呼吸道症狀者及咳嗽不停者(呼吸困難、嚴重氣喘)

(二) 實體演出案例分析

因應疾病管理中心對公眾集會活動的規定,室內大型演出受到了演出人數上 的限制,所以室內實體演出的類型,就剩下單人的獨唱、獨舞、脫口秀等個人性 的演出,也有些事二至三人組成的相聲及漫才等表演才得以正常演出與執行。

上述類型的小規模型態的室內演出,除了演出人數較少,其能夠不受疫情影 響照常演出的原因在於,此類型演出原本就具有獨特的親密感,屬於表演藝術者 與觀眾之間的親密互動,因此觀眾人數本來就不多,所以在這個防疫的規定之下,

不受太大的影響。

同樣不受影響的,則是開放性的演出,如:舞動建築的多重時空—王大閎建 築劇場X葉名樺《牆後的院宅》表演計畫以及衛武營EUREKA 創作群集體創作 的《Lift Me Up》,以上兩個開放性的演出,皆與建築空間探索相關。除此之外,

還有延續去年周書毅與台南稻草人現代舞蹈團的合作計畫《台南公園的身體地圖

—百日行走》,則將範圍擴至公園與城市空間的關連。

針對疫情管理中心的建議,表演藝術團隊為了遵守疫情管理中心的對室內公

眾集會的規定,而考量規劃要舉行室外的演出活動,以下列舉在疫情期間,舉行 室外演出的表演藝術團隊:

1. 文化部管轄的國立臺灣交響樂團,於臺中高美濕地以及清境農場舉行為期兩 週的音樂會

2. 臺北市政府管轄下兩個表演藝術團隊,臺北市立國樂團及臺北市立交響樂團 聯合推出的「2020 廣場藝術節」,連續四週末在中山堂戶外廣場演出,邀請 全台共二十一組的表演藝術團隊,涵蓋各種類型的表演藝術演出,包括朱宗 慶打擊樂團、小巨人絲竹樂團、丞舞製作團隊、魏廣皓爵士樂團、刺點創作 工坊等,讓這些表演藝術團隊回到舞台上表演,也讓觀眾找回觀賞藝文演出 的體驗。

在觀賞演出當中,需要符合疾病管理中心的防疫規定,需在演出當中戴 上口罩、觀眾與觀眾之間保持社交距離,在廣場藝術節當中,觀眾可以享受 小群人的聚會及在殿堂之外的自由,是防疫期間的另類選擇,但未來,也有 可能成為後疫情時代表演藝術的日常。

近年來,因應時代的變遷、科技的發達,國家表演藝術中心的在全台的 三大場館,紛紛提出表演藝術數位轉型的想法,希望能夠以科技作為方法,

應用於劇場管理、藝術推廣、硬體設備提升等等。在演出製作方面,2020 年 隨著台灣 5G(第五代行動通訊網路)陸續釋照,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增加 劇場對虛實整合的焦慮,在5G 元年或可期待不遠的未來能透過超高速、廣 連結(能連接大量元件設備)、低延遲(不因訊號來回變慢)的科技設備,

結合擴增實境AR(Augmented Reality)、虛擬實境 VR(Virtual Reality)、混 合實境MR(Mixed Reality)、延展實境 XR(X-Reality 或 Cross Reality)等 各種數位「實境」技術,加上直播與影片的串流,可以提升線上重新架構「現 場」的概念,改變觀眾體驗藝術的可能性,影響未來表演藝術的面貌。

目前,在日韓的電信商,因5G 的發展較為快速,已在測試多元、沉浸 的內容服務,如應用於運動賽事、演唱會等。提升觀眾的互動、參與的能量,

是將數位加進演出製作的重要趨勢與條件,但短期內是否能實際應用於表演 藝術領域,廣泛發展並且與數位內容合作,仍待觀察。

(三) 臺灣表演藝術團隊演出實體演出延期或取消統計

臺灣表演藝術團隊上半年的演出,多半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而取消或 延期演出,以下統計臺灣幾個表演藝術團隊原訂的演出,因應政府訂定新冠肺炎 的防疫措施,而採行延期或取消的演出,並列出團隊宣布節目異動的時間。(演 出場次統計到九月)

以下為果陀劇場宣布節目《最後14 堂星期二的課》異動的聲明稿內容:

「致~長久以來以購票支持果陀的劇迷們:

全球COVID-19 疫情未歇,台灣也同樣面臨嚴峻的防疫考驗,幾經評估後很 艱難的做出延期演出的決定,忍痛公告《最後14 堂星期二的課》5 月 14 日至 5 月17 日臺北親子劇場演出將順延至 2020 年 07 月 16 日至 2020 年 7 月 19 日。

為了給所有觀眾在更安心的時間點進劇場看戲,果陀劇場一直以來配合政府 抗疫政策,因此做出延期決定。現在的防疫是為了日後更美好的相聚,希望已訂 票觀眾耐心等待,造成您的困擾十分需要您的理解體諒,再次謝謝已購票的觀眾!

期待您能持原票券走進劇場看戲,果陀劇場堅持做好戲的熱情永不會改變,請持 續支持我們,也一起為台灣抗疫加油!」

1. 果陀劇場:共有四檔演出,三檔演出延期,一檔演出照常舉行 (1) 《步步驚笑》 THE 39 STEPS

i. 演出地點:至德堂;原演出時間:3 月 18 日至 3 月 19 日,演出延期至 12 月 18 日至 12 月 19 日

ii. 演出地點:台南文化中心;原演出時間:4 月 17 日至 4 月 18 日,演出 延期至10 月 3 日至 10 月 4 日

iii. 演出地點:新竹演藝廳;原演出時間:4 月 25 日至 4 月 26 日,演出延 期至9 月 11 日至 9 月 12 日

iv. 演出地點:城市舞台;原演出時間:8 月 28 日至 8 月 30 日 照常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