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的轉變

在文檔中 (空白頁) (頁 72-77)

課程規劃、管理與領導 3.2.2 課程資源的運用

常識科的教學團隊宜參考第六章的內容,有系統地規劃校本資源的運用,

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3.2.3 課程的實施與監察

常識科的教學團隊可善用教務會議和共同備課的分享環節,檢討課程實 施的情況。評鑑課程推行是否達到預期效果的方法如下:

‧ 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反思

‧ 同儕觀課與家長回饋

‧ 評估數據的分析,包括課前預測 / 課後評估、教學觀察與評鑑等學 習顯證

‧ 檢視學生課業,包括內容深度和廣度,以及知識、態度與技能的學 習

適時監察課程進度與教學效能,可協助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差異,從而 按學生的能力和需要調整教學策略,跟進學生的學習進度,以及作為回 饋課程規劃的實證,以調適學習內容的廣度與深度。

3.2.4 課程檢討

常識科組應定時監察進度、評估教學表現及學習成效,以回饋課程的發 展。常識科在學校整體課程規劃的階段循環中,持續自我檢視和改善,

優化學與教的各項措施。

‧ 科組的專業交流

舉行學習主題的規劃與檢討會議,提供機會讓同級教師交流經 驗和提出教學建議。共同備課與同儕觀課亦能進一步加強教師間的 彼此協作,提升專業。在此基礎上,學校可因應需要和人力資源的 配合,組織教學團隊進行行動研究或評課工作,優化校本的學與教 工作。

‧ 評估數據的蒐集與分析

學校善用「對學習的評估」,檢視學生的學習情況,找出學習強

學校也須善用「促進學習的評估」和有關數據,包括檢討課堂評估活動、

課業檢視,與多元評估(例如:家長的回饋),協助教師恆常地檢視教 學進度和活動成效。

教師的反思與學生的自我評估,能證明教師對教學和學生對學習的承擔。

無論是教師教學,抑或學生自學,適時適切的回饋都有助他們持續改善。

教學團隊利用蒐集得來的資料,可了解現有的評估模式能否提供有效的 回饋和優化新發展周期的課程規劃,從而推動本科持續發展。

3.3 課程的管理與領導

學校的課程統籌主任一直透過全校參與的方式,帶領各科組教師,共同推動校本 課程的發展。學校已能透過共同備課,讓教師藉討論和經驗分享,共同設計課程、

商討學與教策略及決定評估模式。建基於這寶貴經驗,學校可進一步在校內加強 本科課程的領導工作,建立專業教學團隊,讓教師在科本課程策劃的過程中,獲 得工作滿足感和成就感。

3.3.1 科本領導的重要性

常識科主任應擔任本科的課程領導,除管理科務工作及教學資源外,亦 須帶領本科的教學團隊,進行課程規劃,以落實擬定的學與教策略;並 根據學校的評估政策,蒐集學生學習表現的顯證,回饋課程發展。隨着 課程不斷更新,課程領導可組織學習社群,讓本科教師透過專業交流和 持續進修,更有信心地開展和推廣課程。例如:

‧ 科主任可與所屬地區的夥伴學校分享和討論常識科課程中不同學習 範疇的教學取向、學習策略和評估模式,從而作出優化。學校間也 可以善用彼此的資源,共同發展優質學與教計劃。

‧ 科 主 任 宜 掌 握 常 識 科 教 學 團 隊 的 優 勢, 組 織 學 習 社 群, 讓 具 不同大專資歷(如人文學科、科學科或科技科)的教師一起探討相 關主題的活動(如專題研習活動、生活個案研究、STEM 教育活動 和全方位學習活動),讓教師在互相觀摩和學習,發展專業。

3.3.2 建立學習社群,資源共享

一些學校能因應本身優勢和學生需要,規劃架構靈活而主題鮮明的常識 科課程。這些寶貴經驗可透過「學習社群」承傳,同時促進學校的專業 發展。例子:

課程規劃、管理與領導

‧ 電子學習資源學校:具備先進資訊科技設備的學校組織匯聚相關 知識的教學團隊,推動專業實踐社群。他們除製作教學方案,利用 電子學習資源,促進電子學習外,還會持續發展學習資源庫和開發 電子學習程式,協助學生利用互聯網進行探究和研習,提升他們的 自學能力。

‧ 參加專業發展計劃的學校:在推動常識科課程方面有優良實踐經驗 的學校(如 STEM 教育、編程和《基本法》教育),可與夥伴學校,

分享教學心得,藉備課、觀課與評課的機會,互相觀摩;也可以共 享教學資源,培養協作交流的文化,使學校成為學習型組織。

3.3.3 教師的專業發展

為強化教師專業知識、態度和能力,學校可

‧ 加強課程領導角色,培育教師的專業團隊精神,鼓勵發展新的 課程設計和組織、學與教策略和評估模式,更可以就課程的一些關 注項目或課題進行行動研究;

‧ 以學習社群作為平台,讓教師一起準備和分享課程資料和學習資源;

鼓勵富教學經驗的教師參與不同的分享會或成為嘉賓講者,與 業界分享發展學校課程的良好經驗和實踐學與教策略的心得;

鼓勵教師按興趣及專長組織教學小組,輪流參與相關主題的教 師培訓課程,以提升他們對課題的認識與對教學的信心;

‧ 推動教師成為反思型實踐者,從學生的表現中蒐集顯證,找出他們 的學習難點,繼而改善學與教策略,並根據學生的表現,調適課程 規劃。

3.4 課程策劃的方向

教育局在 2000 年開始推動課程改革,以啟廸學生思維,促進他們「學會學習」。

學校透過不同的學習領域與科目,以綜合學習的模式推廣「德育及公民教育」、

「從閱讀中學習」、「專題研習」和「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四個關鍵項目。

大部份科任教師同意常識科的課程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是發展學生基本學習技 能的園地;科主任和教師均認同常識科是實施四個關鍵項目的重要平台。

教育局於 2015 年推出學校課程持續更新,協助學校建基校本的課程發展優勢,

持續進行課程改革,旨在聚焦、深化和持續推動「學會學習」。學校在「從閱讀 中學習」的發展優勢上,可進一步推廣「跨課程閱讀」,從「利用資訊科技促 進學習」到「電子學習」的互動與綜合學習歷程,提升資訊素養和語文能力。

STEM 教育與價值觀教育則是學校須關注與發展的課程方向。

3.4.1 發展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教育

香港透過科學、科技及數學教育推動 STEM 教育。常識科的學習內容,

包含了科學與科技教育的基礎知識。學校可藉著課程設計連繫相關的學 習元素,提供實踐機會,讓學生就著日常生活問題,設計和擬定有創意 的解決方案,從而增強他們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在規劃和統 籌與 STEM 相關的學習活動方面,課程統籌主任、常識科與電腦課的教 師須加強協作,以提升學與教的效能。

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活動的設計須﹕

‧ 引發學生對科學和科技的興趣和好奇心;

‧ 加強學生對生活的理解,發展他們綜合和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

‧ 培養學生的堅毅精神與決策能力,以誠信面對挑戰與解決疑難;以 及

‧ 鼓勵學生善用設計循環,讓他們在研習過程中發揮創意與創新精神。

課程規劃、管理與領導 課程設計模式 (一) 科本的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教育

常識科的學習範疇涵蓋科學教育與科技教育學習領域的基礎知識,當中 的核心學習元素與生活配合,讓學生對自然世界與周遭生活環境更加關 注。學校可以常識科課程的科學概念為切入點,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 的科學與科技」學習範疇中,透過手腦並用的科學探究活動發展科學過 程技能。學校亦可設計與生活化課題相關的 STEM 活動,讓學生有機會 綜合和運用知識與技能。

在課程規劃上,學校可引導教師從本科的學習主題擷取相關的科學與科 技元素,協助學生應用知識與技能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教師鼓勵學 生有目的地應用知識、技能及經驗,創製產品,以滿足生活需要。在過 程中學生需要掌握設計循環的理念,運用思考、解難、測試、覆核與改 良等科技學習能力,從不斷改善的設計過程中令製成品得以改良。

綜合與應用

數學能力 知識、技能、態度

STEM 教育(綜合與應用)

了解世界與 認識資訊年代

健康與生活

國民身份認同 與中華文化

社會與公民 日常生活中的 科學與科技

範疇間

人與環境

在文檔中 (空白頁) (頁 7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