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帕森斯 Parsons─特質因素論(Trait-Factor Theory)

職涯理論從最早的 Parsons 在 1909 年提出的「特質因素論」開始,強調個 業」這兩項資料來指引求職者進入何種行業並選擇特定工作。(Pryor, R. & Bright, J.,2011;Athanasou,J.A. & van Esbroeck,R.,2008)

綜上所述 Parsons 認為職業選擇行為有三個步驟: 資訊不對等的情況。(Pryor, R. & Bright, J.,2011;Athanasou,J.A. & van Esbroeck,R.,

200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6

(二)舒伯 Super─職業生涯發展理論(Career Development Theory)

職涯理論後來又由 Super 建立了職業生涯發展理論,早先 Super 的理論在職 涯選擇上融入了發展的觀念,強調生涯發展過程中人格與環境變項之間的交互作 用,而職業生涯發展從年輕到老年,約略分為五個階段:成長期、探索期、建立 期、維持期、衰退期,不同的階段分別建議不同的發展任務,如下表所示:

表 4-1、Super 職涯生涯發展五階段

(本研究整理)

1. 成長期:人們通常在此階段還是學生,才剛開始考慮自己的將來,並逐漸學 習獲得勝任工作的基礎。並且在本階段末期,越來越意識和關心長遠的未來。

個人所要做的,是通過學校學習、社會活動來認識自我,理解世界以及工作 的意義,初步建立起良好的人生態度。

2. 探索期:這個階段是職業認同階段,個人在這一時期裡有了初步的職業選擇 範圍、並且為之準備受教育或者直接實踐。本階段通常是在學校中的職業探 索、個人休閒活動、兼職工作、甚至實習課程中逐步經歷。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7

3. 建立期:在這個階段開始確定自己在整個生涯中應有的位置,並開始增加在 家庭中負責更多付出的角色。這個階段的任務主要是確保職業的穩定成長,

並且促進家庭和事業之間的平衡。

4. 維持期:進入了生涯的後半段,盡量維持成就在高峰,以形成高原期。並提 早為退休做計劃。

5. 衰退期:本階段的發展重心逐步由工作向家庭和休閒轉移。從全職轉為兼差、

部分工時的工作。主要發展任務是安排退休和開始退休生活,尋找老年生活 的樂趣。

以上五個階段,各人或許會有不同的發展速度,結果也會有所不同。Super 經過長期的研究,又將單純的五階段論更新,因為現實情況下勞工並非僅選擇單 一職業做為終生職涯,而是在每個年齡層都有可能經歷一個職涯的五個階段,在 不同年齡層時面對職涯階段的改變有著不同的建議應對方法,如下表所示:

表 4-2、Super 生涯發展理論循環表

(本研究整理)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8

而舒伯又在 1976 年左右再深化其理論,提出生涯彩虹圖,除了原有的發展 階段理論為基礎之外,較為特殊的是舒伯加入了角色理論(Life roles),認為不 同的角色在不同的時期產生不同的影響,並將生涯發展階段與角色彼此間交互影 響的狀況,描繪出一個多重角色生涯發展的綜合圖形。(Pryor, R. & Bright, J.,2011;

Arulmani, G., Bakshi, A.J., Leong, F.T.L., Watts, T.,2014)

圖 4-1、Super 的生涯彩虹圖(引用自 Careers New Zealand)

而所扮演的角色與職涯則會受到圖下方的環境因素、情境因素、個人因素等 影響,產生各人的差異性,透過空白的彩虹圖則可自行填入扮演角色的比重,進 而對自身與環境更為了解,以利職涯發展。(Pryor, R. & Bright, J.,2011;Arulmani, G., Bakshi, A.J., Leong, F.T.L., Watts, T.,201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