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

質性研究的可信性取決於三個研究因素;(一)以嚴謹的方法蒐集高品質的資 料,並進行系統化的分析;(二)研究者的訓練、經驗、背景、地位和自我表述;

(三)對質性研究價值的哲學信念;由此可知,資料蒐集的精確和研究者的專業 是研究品質的重要關鍵;有關質性研究的評鑑準則,在傳統上是沿用信度

(reliability)與效度(validity)(M. Q. Patton 2002/2008)。以下就研究者提升本研 究的信度和效度的方式,分述如下。

壹、本研究提高信度的方式

C. Marshall 和 G. Rossman 認為質的研究者使用的信度,在於考量蒐集得來之 資料的可依賴性;其涉及研究者資料蒐集、詮釋的程序和過程,是否具有穩定性

(引自王文科、王智弘,2011)。本研究擬用以下方式來提高本研究的信度。

一、資料蒐集的穩定性

(一)明確的研究步驟與過程:研究者事先詳實說明研究前的準備工作、試 探性研究的過程,及參與正式研究現場的時間、成員互動及現場氣氛等,訪談的 內容也要詳實說明。

(二)詳實的蒐集資料:訪談前先徵求研究對象的同意,儘可能使用錄音機、

照相機、攝影機等輔助器材,協助研究者詳細記錄訪談及文件資料,並儘快將資 料轉寫成逐字稿,力求詳實記錄,忠實的反應研究的情境,作為反覆檢驗與分析 之依據。

(三)界定研究者的角色及立場:由於研究者服務於個案學校,研究者已於 本章第一及第二節詳細說明研究對象的選取考量,並清楚交代研究者在研究現場 中扮演的角色與立場。在研究的過程中,對於該校兒童讀經教育研究的目的概念、

問題、方法、技巧和研究倫理考量等,持續的進行反思和調整、修正,以免因主

觀和偏見而產生預設立場。

二、資料詮釋的穩定性

(一)資料整理與分析詮釋:明確說明研究資料整理與分析詮釋的方式;包 括各類資料的記錄方式,資料編碼、分類的整理過程,及資料的分析詮釋等步驟。

(二)研究者的訓練:如前所述研究者在修習教育研究法中有關質性研究的 篇章時,曾實際進行訪談和觀察,並繕寫記錄和資料整理,對於資料的分析詮釋 獲得學習和成長。在進行資料詮釋時,將力求呈現兒童讀經教育實施的真實現象 和結果,避免誇大不實,及刻意排除負面或非預期的資料。

(三)對研究問題進行多方資料的比對:本研究資料的來源包括行政人員、

校內教師、代課教師、學生家長、志工等;資料種類則包含訪談記錄及文件分析;

蒐集資料運用多種程序,對於相同的問題與現象,尋求多方資料比對。對不同種 類的資料進行交叉檢核,以確定資料的真實性。並視研究需要,詢問學校其他人 員之見解,且在研究進行中不斷的檢視與三角校正,以避免先入為主的缺失。

貳、本研究提高效度的方式

質的研究設計的效度,是指參與者和研究者對事件描述或組成因素所做的詮 釋,具有相同意義的程度(王文科、王智弘,2011)。本研究擬用以下方式來提高 本研究的效度。

一、使用多種方法策略蒐集資料

本研究資料蒐集的方法有訪談及文件分析等。訪談對象儘可能廣泛,針對本 研究主題的層面,選擇學校行政人員、級任教師、代課教師、學生家長、志工等 為訪談對象,以兼顧不同的屬性對象,獲得有效資料。

二、隨時檢視訪談內容

除了事先擬定訪談大綱外,隨時檢視訪談問題與研究主題的關聯性,以提升 研究概念與架構的有效性,並藉由引導式訪談的方式,達到所想要蒐集的訪談內 容,並且視受訪者的狀況調整訪談大綱的順序。

三、完整詳實地記錄資料

研究過程可使用錄音機、照相機、攝影機等輔助器材,以獲得比較完整準確 的資料。訪談結束後儘快忠實的轉錄逐字稿,並請受訪者加以檢視確認,以提高 研究之有效程度。訪談資料的紀錄力求詳實,對於非語言的動作表情、態度及情 境也會詳加描述,避免將原始訊息選擇性轉錄,以減少研究者的主觀。

四、保持中立客觀的立場

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持續不斷檢視和反省,保持中立客觀的立場做資料的分析 和解釋,不因個人主觀偏見而扭曲真實的訊息,因而對研究結果做出不當的詮釋。

五、使用三角檢證法(triangulation)

訪談對象選擇不同年資和職務的成員,以檢驗受訪者資料的一致性;其次,

訪談和文件分析所獲得的資料內容加以比對,相互驗證資料的準確性和詮釋的有 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