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檢核

正式研究

第五節 研究的信度與效度檢核

信度與效度是量化研究的判定標準,而質性研究中,對於信度與效度的討 論,通常採不同於量化研究的觀點。黃政傑(民 85)認為質性研究強調的信度,

是如何確定所蒐集的資料確為實際情境中發生的現象,效度問題是蒐集到的資料 是否是研究者真正所需的資料。LeCompte、Preissle 與 Tesch(1993)以後實證主

義的觀點,將質性研究的信度與效度分為內在信度、外在信度、內在校度、外在 效度四類。本研究參酌上述分類就提高信度、效度的策略,說明具體的作法。

壹、信度方面 一、內在信度

內在效度是表示在單一研究內,不同的研究者,根據先前的研究架構,運用 相同的方法,對事件的描述或組成能獲得類似看法的程度。LeCompte 等人(1993)

提出提升內在信度的策略為:低推論的描述(Low-inference descriptions)、

多位研究者、同儕檢查、以機器記錄資料。本研究採用以下方法提升內在信度:

(一)轉錄觀察、訪談錄音時及原始札記資料,避免使用推論的描述,

(二)訪談時使用錄音方式,協助資料的蒐集,並且在當天以逐字稿的方式 謄寫,以便原音與原意重現,在逐字稿完成後,拿給研究對象進行查 核,是否有失原意,並據以修正。

二、外在信度

外在信度是指獨立研究者在相同的或是類似情境中,能發現相同的現象或產 生相同的構念的程度。LeCompte 等人(1993)認為要提升外在信度需注意五個問 題:研究者角色、提供資訊的選取、社會脈絡、資料蒐集與分析策略、分析概念 與前提。

本研究以下列方法提升外在信度:

(一) 研究者確實說明研究者的背景、扮演角色、以及與研究對象的關係。

(二) 研究者描述被研究者的特質、以及選取的過程,對研究對象的家庭背景、

與同事間的互動也進行瞭解。

(三) 研究者對研究對象所處的學校背景、環境、組織氣氛深入瞭解。

(四) 研究者說明資料的蒐集與分析的方法。

一、內在效度

內在效度是指研究者所做的研究代表真實的程度,也就是經由訪談和觀察的 結果能反應事實的程度。LeCompte 等人(1993)提到幾個威脅內在效度的因素:

歷史的變遷與被研究者的成熟度、觀察者效應、受試者亡失、替代性解釋。Maxwell 也提出認為在質性研究中有兩項重要的效度威脅會影響到研究結論,一是研究者 的偏見,及研究者會選擇性的使用材料,以符合他已知的理論。一是研究者的反 應,及研究者對研究場景或個人的影響(高薰芳等譯,民 90)。根據上述論述,

本研究以下列方法提高內在效度:

(一) 研究者留意基準資料,考慮可能因時間的因素或是重大事件所造成 的變動。

(二) 避免研究者的偏見,研究者書寫研究札記,藉以不斷的調整與反思。

(三) 使用三角校定(triangulation)提高內在效度:研究者除了訪談研 究對象外也加入訪談其他人,比較不同受訪者對相同問題的回答,再 者使用資料蒐集方法間的校正,以訪談、觀察、文件分析三種方法來 相互檢驗。研究者以觀察來檢驗訪談內容,以瞭解受訪者所說的與所 做的是否一致。

二、外在效度

外在效度是指研究的結果可以適用於類似情境的程度。LeCompte 等人(1993)

提出提高效度的方法:有資料建立的正確性、研究對象的背景資料、研究者保持 客觀中立的立場等。本研究試著以以下方式提高外在效度:

(一)隨時留意資料建立的正確性。

(二)在研究的過程中保持客觀中立的立場,隨時反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