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資料蒐集與分析

正式研究

第四節 研究資料蒐集與分析

本研究採取深度訪談、參與觀察與文件分析的方法來蒐集研究資料,以下分 別詳述之。

壹、資料收集的方法 一、觀察法

觀察法是質性研究蒐集資料的方式之一,為了能獲得描述性的第一手資料,

研究者以非正式的觀察法,進入研究對象所處的行政情境中,以研究對象感到舒 適而自然的方式,進行研究資料的蒐集。Patton(1990)曾提出觀察法有以下六 項優點:

(一)能直接接觸並深入研究主題,瞭解完整的情境脈絡。

(二)可持續獲得第一手資料。

(三)能有機會去發現一些人們習以為常但富含意義的事件。

(四)能從觀察中,發現研究對象在訪談時不願提及的部分。

(五)可以超越研究對象的選擇性知覺。

(六)可將研究者本身的體驗以及直接體驗作為資源,以對於研究主題的理 解與詮釋有所助益。

本研究所選取的對象為本校的組長教師,觀察時間比較好安排,尤其是李老 師就在研究者辦公位置的前方,一舉一動盡在研究者的眼底。因應研究目的需 要,研究者在學校的情境脈絡中去觀察組長的生活。本研究用以下兩個項目進行 觀察:

(一)處理行政公務的觀察:即觀察個案在承辦行政工作或活動的例行性事 件。如:編排課表、指導說故事劇團、召開認輔老師會議、辦理教師 節敬師活動、愛心工作隊座談會、辦理親職教育等。

師的互動、與學生的交流。將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所聽到的、所感 受到的情況加以記錄。Patton 認為「內隱性觀察」更能捕捉到真實發 生的情形。研究者以觀察日記的方式加註日期、地點、觀察主題,詳 實記錄以成為驗證訪談資料的校正證據。(觀察記錄詳附錄三)

二、訪談法

訪談法是質性研究中主要的蒐集資料方法之一。本研究主要也是採用訪談 法,以訪談大綱的問題找尋適宜的訪談環境,提出問題讓個案追塑過去擔任組長 期間,其如何運用工作策略來解決行政的問題?在執行工作時的原則為何?由訪 談中獲取我們無法觀察到的感受、想法及先前發生的行為。我也藉由訪談發現個 案心中的想法,藉由接近受訪者的關照取向,蒐集無法觀察到的事件資料。

Patton(1990) 將訪談分為三個基本取向,茲說明如下:

(一)非正式的會話訪談(informal conversational interview):這類訪 談是取決於互動的自然流程中,允許受訪者對個別差異和情境變化有高 度反應力,能夠配合個人和環境氣氛。

(二)一般性訪談導引法(general interview guide approach):指在訪談之 前,以提綱挈領的論題作為訪談的基本清單,有關聯的主題都包含其 中。訪得者在訪談進行中,決定問題的順序,這類訪談可在訪談情境中,

將有限的時間做最佳的利用。

(三)標準化開放式訪談(standardized open-ended interview):在訪談之 前,經過謹慎的斟酌,組織一份訪談題目,讓每位受訪者回答相同的問 題。此方法可降低當不同人做不同訪談時所產生的偏差。此法的弱點 是,未容許訪談者在訪談時,探求未預料到的主題。

以上三種研究的取向,因研究目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適用時機。

本研究採取一般性訪談導引法為主,根據研究目的,以預先擬定的訪談大 綱,作為訪談的指引,對研究個案共進行十三次的深度訪談(詳附錄四),在 訪談過程中,視情況及受訪者的反應,在調整問題的順序或字句,以保持彈性。

另外,對於不清楚的地方,研究者對於其他教師、相關主任、或是學生再運用 非正式訪談,以獲得更豐富的資訊,並藉由旁人的談話中印證事實的真相。(訪 談大綱如附錄五)

三、文件分析

為達成研究目的,除了透過觀察與訪談外,本研究初步蒐集的文件有:

(一)、個案教師提供的:生活札記、教學檔案、參與活動照片等

(二)、學校方面的檔案資料:履歷表、個案教師承辦的公文、簽呈、學校的 會議記錄、學校日誌、學生認輔記錄簿等。

與研究有關的文件可以作為訪談及觀察的參考,文件可分為個人文件、官方 文件及流行文件,另有研究者所拍攝的相片及其他量化資料等。上述文件內容研 究者要留意文件不一定是事實真相的紀錄,研究者對文件的分析必須透過觀察、

訪談資料來加以檢核。

綜合言之,本研究主要是以訪談法蒐集個案所有兼任組長的重要實務經驗資 料,並以個案現擔任職務為觀察範圍進行觀察,輔以蒐集相關文件內容資料,三 者相互驗證,交互應用下,盡可能的蒐集更多更完整的研究資料。

貳、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質性研究的過程中,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是同時進行的,是一個循環的過程,而 非直線式的。Patton 指出質性研究的目的,在於要從大量的資料中找出意義之所 在,辨別出所研究之事務具有重大意義的組型,並對沾現資料所揭示的實質內容 建立架構(吳芝儀、李奉儒譯,民 84)。本研究分析與資料整理的步驟如下:

一、資料的轉錄

者將觀察和訪談的內容詳細記錄,透過全程錄音,逐字、逐句的寫下,為了資料 的正確性與保密原則,所有的轉錄工作皆由研究者親自繕寫,以電腦處理。此外,

根據現場實際的需要以轉錄符號做現場的紀錄。記錄格式以 A4 紙張,在其旁註 明日期、時間、地點、訪談對象,並在每頁筆記插入頁碼,在旁邊預留空白處,

以書寫反省、分析、發現之用。最後將每一行編號,以利資料檢索。(詳附錄六)

二、初步資料分析

研究者將逐字稿原始資料,由電腦列印出來,閱讀後用顏色筆在其上畫出和 研究目的有關的字句,先予以分類。以便建立一個暫時性的組型架構。再根據組 型架構,將逐字稿中所呈現的事件細分成類別,再由類別中發現更小的細目。這 一些分析都寫在左邊的空格處。(分類標示的方式如附錄七)

三、歸納整理

將整理出的細目、類別統一彙整後,性質相同的歸類在大張的紙張上。試著 歸納不同類別,統整成幾個概念主題,並分析是否有矛盾之處,思考可能的原因。

整個資料的閱讀與分析是同時間進行的,當細目、類別被標示出來時,接著 研究者腦中必須開始思考研究問題的答案,依據文獻及研究者的經驗,將資料的 類別,加以分析、比較,歸納出研究問題所要探討的,類別與主題是否能達成?

若不行,則重新整理細目、或重新尋找類別,直到達成能解答研究問題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