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者的背景經驗與角色

研究者本身即是資料蒐集的工具,必須由研究者進行訪談、觀察、選擇、協 調、分析、解釋等工作。研究者在資料蒐集、分析與整理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 色與執行研究的認知,都會影響到研究的信度與效度。Patton 指出觀察者對於觀 察現場人們的影響是觀察資料信度與效度所必須考量的(吳芝儀、李奉儒譯,民 84)。可見研究者的研究經驗與態度在研究過程中的重要。以下就研究者背景以 及經驗和訓練加以說明。

壹、研究者的背景

研究者本身擔任國小教師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目前為教師兼任輔導主任。由 單純的級任教師到兼任組長到主任,這其中有二次兼任組長的經驗,但均非單純 兼任,一次是以級任老師兼任會計,另一次為級任兼任體育衛生組長的工作。接 著因各種因素遷調,回到導師工作五年而後考上主任,受訓後才正式兼任各處室 主任的行政工作,因此對組長的工作經驗並不純熟。

回想當時級任教師兼學校會計工作業務時,舉凡學校教職員工的薪資、預算

就請教前任會計(小型學校會計工作均是級任兼任行政工作,短期兼任後又回任 教師)或聽從校長的指示辦理。殊不知是自己太勇敢或是運氣好,竟然能平安順 利的完成兼職行政工作,想起來真覺得自己相當幸運。

當我考上主任正式兼任行政工作時,憑藉著接受短短幾週主任儲訓的行政知 能,留在原校兼任總務主任工作,一開始也是跌跌撞撞的,雖然曾經兼任過會計 工作,但是中間因調校離開行政工作一段時日,又因為總務與會計角色是明顯的 不同,使得總務工作必須重頭來適應。又適逢當時政府採購法剛頒佈實施(民 86),學校也在籌建新成立的學校,好不容易完成一項採購,接著又是另一件重 要工程,法規不懂就埋首法條,程序不清楚就請教前任總務主任(已調任新學 校),工作繁雜與膽顫的心情,真叫人喘不過氣來。正當可以稍喘息的時刻偏偏 又遇上台灣的大災難九二一集集大地震,我這個總務主任和校舍在搖晃中度過餘 震的考驗,還好經專家勘查校舍幸好僅出現裂痕沒有倒塌重建的必要,只要修補 即可,真是不幸中的大幸。要不然我可能就要用更多的時日以校為家了。

接著擔任訓導主任、親眼看見衛生組長為了廁所的清潔,親自清理便斗上的 排泄物,學生卻離得遠遠的在旁邊看。生教組長訓誡遲到學生,卻被無理的家長 罵:「遲到又怎樣!」。擔任教務主任時,為了執行「常態編班」的規定,註冊組 長必須面對「電腦亂數」或「手動編班」的掙扎,家長會長的強勢要求「通融」

更是挑戰自己「堅持維持正義」的態度與作法。這些都是我無法預料的,也是行 政工作要面對的實務。

教師兼行政工作是由校長聘任,接任工作前對該項業務並不一定能掌握,僅 僅依靠印象及前人指導來面對,會發生什麼狀況也無法完全掌握,似乎只能盡人 事聽天命,這樣的冒險值得嗎?難道不能將危機減到最低嗎?

貳、研究者的訓練

由上述自身的經驗中,體認教師面對行政實際工作時,危機與冒險是存在 的。因此研究者常利用下班後上網察看有關教育、組織與行政程序的法規,並研 讀國小行政管理的書籍。在大學進修時,也修讀過「組織行為」及「教育心理學」、

「教育哲學」等學科,對行政工作的認知略知一二,也因創辦學校教師會的機會,

參與教師會親自體驗組織、會議程序的相關知識,且時時有機會就閱覽教育雜 誌,關心教育問題,努力充實自己。

進入師院研究所期間,修習過「教師知識發展研究」、「學校行政研究」、「教 師行動研究」、「教師信念與反省方法研究」、「教師權利與義務研究」等課程,瞭 解學校的經營、學校組織文化形塑和教師有著密切的關係,學校的行政生態、組 織的分工也影響著教師兼行政工作的作為。

至於方法論的訓練上,研究者修過「教育研究法」、「質的研究」,並完成試 探性研究作業、行動研究作業。以往研究者經歷過幫忙許多有關「量化研究」的 問卷填答經驗,兼任主任期間發過無數的研究生問卷、協助填答問卷等。擔任教 務主任時,有時因問卷太密集,往往會被自己邀請幫忙的老師退件,為了受託完 成任務,只好硬著頭皮再拜託另一位老師,常常要面對老師的臉色與怨言。曾親 眼目睹老師不到二分鐘就填寫完約 40 題的問卷內容,因此有時也不禁懷疑量化 研究的可信度。

經過選修「質的研究」課程後,在教授的敬業傳授與實務的練習要求中,收 穫良多。對於研究方法的另一取向「質性研究」有著高度的興趣,從研究日誌的 書寫、觀察的練習、練習訪談、收集文件、繕寫逐字稿、練習資料的編碼(coding)

,這些實際的操作中對自身研究的訓練,提供了非常大的幫助。進修時在班級討 論中,學習同學的觀點、和同學討論交換意見、虛心請教補自己的不足,另一方 面閱讀文獻、參閱別人的設計、學習呈現論文的方式,以充實方法論的概念與研

的刻畫與描述,讓人有親歷其境的感受,更讓研究者決定以「質性研究」來開啟 個人探究知識的大門。

參、研究者的角色

基於對探究組長行政實務知識的研究目的,研究者以自身當研究工具,在自 己的學校情境中,扮演訪談者與觀察者,同時是局內人也是局外人的雙重角色。

對於參與程度的深淺,要能拿捏,以免忘記自己是研究者。在研究進行的過程中,

研究對象所說的話或是對事物的觀感,研究者應保持中立,不妄自評斷。再者,

研究者和研究對象是主管與部屬關係,我在學校是主任,而她是組長,因此在進 行訪談時,要盡可能撇開這樣的身份。

研究對象是位資深組長教師,在學校有一定的影響力,由於研究對象和研究 者是學姐學弟關係,互動良好。同處室一起合作工作多年,研究者的主任角色不 是非常明確,有時還需個案在工作上的提醒,兩者比較像伙伴的同事關係非上對 下的主管部屬,如此,在訪談中可能較能得到所要的真實資訊。在研究過程中,

要時時反省摒除主觀意識,這是研究者必須時刻叮嚀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