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倫理與研究者角色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謹慎遵守研究倫理的規範和要求,以研究對 象之權益為最優先考量,以保護研究參與者不會因為參與研究而受到 傷害;而研究者除了同為參與者,也是訪談者、觀察者,更是一位詮釋 者,因此需要瞭解研究者的角色對於研究有何正向和負向的影響,以下 分別說明研究倫理及研究者的角色。

研究倫理

研究倫理為一般研究社群所秉持的共同價值信念與道德觀點,研 究者在研究過程中需明白哪些是合法或不合法的行為,在質性研究中,

研究者常深入被研究者的生活中,不論是資料蒐集的方法,或是個人資 訊保護的縝密程度,皆可能影響研究的信效度,甚至是研究者個人的專

72

業成分,因此在計畫研究時、研究進行中、及研究結束後,皆應該謹慎 對待(林淑馨,2010)。以下分別說明本研究採取之「知情同意」、「保 密與尊重個人隱私」、「互惠關係」原則。

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的基本要素包括了知識、自主和能力,研究參與者同意參 與本研究之前皆瞭解研究者的身分、研究主題、研究目的、研究程序等 相關資訊,而研究參與者在能力這項要素上則是有行為與判斷能力而 能行使法律效益的同意權,在確保知情同意自主的要素上,研究參與者 能夠自主表達任何關於參與研究之自身權益。在本研究招募研究參與 者時,研究者所發放的參與研究邀請函中即詳細說明研究者的身分以 及參與研究的相關資訊,同意之參與者也皆簽名確認,研究者在取得研 究參與者的同意之後才開始進行研究資料的蒐集(鈕文英,2013)。

一、尊重個人隱私與保密原則

本研究所要探究的主題乃涉及個人及家庭等私人領域的生活經 驗,因此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必須注意文化和個體的差異,瞭解研究參 與者對公開和私人領域之界定和處理方式有何不同,並給予尊重及保 護其隱私;本研究在知情同意書中即承諾研究對象所有的資料皆受到 保密與保護,並在撰寫研究結果時以匿名的方式使他人無法辨識其真 正的身分,且所有的資料僅用於本研究,於研究結束後則會全部刪除銷 毀(鈕文英,2013)。

二、互惠關係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參與者需花費時間及精力參與,並提供個人的

73

隱私及生活經驗等訊息,因此研究者僅記互惠的原則,在研究過程中視 被研究者為「研究參與者」,藉此提升被研究者的參與認知能力,同時 將研究者與參與者之間的互動提升到最高的專業道德水準(鈕文英,

2013)。

在研究過程中,針對幼兒發展、親職教育、幼小銜接等相關議題,

若研究參與者有任何疑問,研究者也盡力給予協助,例如新住民母親對 於國民小學的學習內容、學校作息等不瞭解而詢問研究者時,研究者即 詳細地向研究參與者說明;另外,為表達對研究參與者誠摯的感謝,在 研究結束後贈送研究者參與者小禮物,並主動提供研究參與者本研究 之研究結果,以回饋研究參與者對本研究之貢獻。

研究者的角色

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就是一種研究媒介,因此研究者的角色 格外重要,研究者扮演的角色對研究者和研究參與者之間的互動產生 作用,進而影響研究的結果,因此研究者必須釐清自己在研究過程中所 扮演的角色,檢視這些角色對於研究有何正向和負向的影響,並思考要 如何拿捏多重角色之分際(鈕文英,2013)。研究者在本研究中的角色 包括訪談者、觀察者、詮釋者,以下對研究者角色進行說明。

一、研究者作為訪談者與觀察者

本研究主要蒐集資料的方式為半結構式訪談及參與觀察,在研究 過程中,研究者扮演訪談者及觀察者的角色,皆考驗著研究者的專業能 力和敏銳度,研究者必須留意自己的個人因素對研究可能帶來的影響,

因此研究者需針對自己的背景、經驗和專業等可能對於扮演此兩種角 色產生的影響進行檢視與反思。

74

首先,研究者在訪談過程中除了是一位訪談者也同時扮演著觀察 者的角色,觀察的內容包括研究參與者的非口語訊息,例如眼神、表情、

肢體動作等;擔任觀察者的角色需要具備敏銳的覺察力,藉由觀察研究 參與者對於訪談對話的反應與表現,適時調整訪談談話的順序或是內 容以利訪談的過程能夠使研究參與者自在並完整陳述其想法;在參與 觀察的資料蒐集過程中,研究者雖然參與其中,但秉持不干預活動進行 的原則和參與者互動,以確保在自然情下蒐集資料。

另外,研究者從自身的學習及工作經驗面向探討,研究者於大學階 段曾修習包含「嬰幼兒行為觀察」、「幼兒教育教學實習」等幼教專業課 程,在過去的學習經驗中,研究者擁有多次於幼兒園進行參與觀察的經 驗,研究者相當熟悉進行參與觀察時,觀察者所需要具備的專業知識、

素養和能力,並了解參與觀察進行時的互動原則以及撰寫觀察紀錄的 技巧等。從過去的參與觀察經驗中,研究者逐漸累積與幼兒進行合意互 動的具體經驗,在研究過程中,也以遊戲、繪畫等方式與幼兒互動,藉 以同時蒐集幼兒對於暑假的經驗敘述。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扮演訪談者及觀察者的角色,在訪談過程中,

研究者的服裝和打扮需符合情境,且保持專注而中立的態度,研究者在 訪談對話中的口語或非口語訊息,如動作、表情和眼神皆會影響研究參 與者的感受與對談,因此在研究者擔任訪談者的過程中,需保持自然、

專注的態度,且談話過程及方式具有彈性,以尊重的原則等待、聆聽研 究參與者的回答(鈕文英,2013)。

二、研究者作為詮釋者

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往往是主要的研究工具,藉由訪談的過 程,研究者深入瞭解參與研究者的生活經驗與內在世界,而在資料的整

75

理與分析過程中,研究者站在研究參與者的觀點出發,與研究參與者產 生密切的互動關係,而不是以局外人的觀點分析行為的因果關係。在研 究所的學習歷程中,研究者修習「社會科學研究法」、「跨文化兒童發展 研究」、「幼兒家庭研究」等相關專業課程,過程中研究者培養了訪談的 技巧及專業能力,並在實際訪談經驗中累積研究者的訪談經驗;同時,

研究者也透過修課、閱讀等方式來增進自己對於中國大陸及東南亞新 住民等相關知識,並增進自己具備多元文化的涵養與視野。

研究者在扮演資料詮釋者的角色時,必須排除自己的前見以避免 分析資料的過程有了既定的框架;作為資料的詮釋者,研究者必須完全 以被研究者的立場出發,方能陳述出真實的社會現況(鈕文英,2013), 因此在資料分析與詮釋的過程中,研究者多重地驗證資料的正確性,重 複反問以確認研究者完整地再現研究資料。

76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