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

本研究根據質性研究過程蒐集研究資料、進行分析與歸納,同時統 整並回應相關之文獻探討,以回應本研究之目的與問題,提出本研究之 結論,以下分別說明。

新住民大班幼兒的暑假生活因家庭社經背景而有不同的 樣貌,但幼兒皆預先學習小學的課程

本研究的重點之一,為探究中國大陸及東南亞新住民大班幼兒的 暑假生活樣貌,以瞭解在進入小學之前新住民幼兒會參與哪些暑假活 動。在本研究中,暑假活動是蘊含在幼兒「日常生活」此一較大脈絡之 下的,探究幼兒暑假日常生活以及大班升小一此暑假特別安排的活動,

有助於我們理解在幼小銜接階段中,幼兒發展與家庭、社會之間的關係 為何?這些暑假活動的安排又反映出成人什麼樣的文化目標與信念?

參與本研究的十個新住民家庭在暑假期間有著與學期間相似的生 活作息,但整體而言,暑假日常生活的組成是比較輕鬆、具有彈性的;

家庭中以新住民母親為主要照顧者,若母親外出工作則皆是由居住在 一起的婆婆照顧,幼兒的暑假作息與生活是依附成人而進行的。幼兒在

160

暑假期間最常從事的活動是「娛樂活動」,包括在家中玩、使用 3C 產 品以及外出遊玩,幼兒玩樂的對象以手足為主,新住民母親大多則是陪 伴的角色;另外,幼兒園階段有學習才藝的幼兒,在暑假期間也會延續 學期間的才藝活動。

面對幼兒即將進入小學,不論是中國大陸或東南亞新住民家庭皆 安排幼兒預先學習小學的課程內容,包括注音符號或是數學、英文,其 中以送幼兒到私人機構學習注音符號為最多,共有兩位中國大陸及四 位東南亞新住民幼兒參加半日或全天的「正音班」,其他三位幼兒則為 家長在家中教導,僅有一位幼兒就讀私立幼兒園,在大班時期已學會注 音符號,因此暑假期間僅提前學習數學及英文;受到幼兒的興趣喜好不 同,或是在家中及幼兒園的先備經驗不同,亦或是暑假學習時間的長短 差異,個別幼兒對於參與預先學習小學課程的活動有著不同反應與學 習成效。

從家庭所提供的暑假活動可以發現,中國大陸及東南亞新住民家 庭因社經背景的差異而建構出幼兒大班升小一不同的暑假生活樣貌。

相較之下,中國大陸新住民母親個人的教育、經濟條件以及夫家的社經 背景條件較佳,因此在幼兒暑假活動的選擇與安排上比較豐富、多元,

除了讓孩子參加正音班,家長也能夠在家中自己教導,同時提供幼兒參 與各式才藝活動、夏令營隊或是安排旅遊。

然而同樣為中國大陸新住民家庭,仍存在相同文化社群下之差異,

在勞工階級的中國大陸新住民家庭中,幼兒的暑假生活樣貌則與東南 亞新住民幼兒較相似,幼兒的暑假活動受到經濟資源之限制而比較單 一,但針對幼兒到正音班預先學習注音符號,則沒有因為母親國籍或是 家庭社經背景而有所差異。

161

安排幼兒大班升小一的暑假活動反映出新住民母親對暑 假的看法,以及對幼兒進入小學不同的教育期待

除了呈現新住民幼兒大班升小一的暑假生活樣貌,本研究之核心 議題及主要目的為,站在「局內人」的觀點來理解具有雙文化背景脈絡 之新住民母親,在安排幼兒大班升小一暑假活動歷程中真實的想法與 感受。安排幼兒暑假生活的實際行動被視為新住民母親在雙文化脈絡 下的親職實踐,不論是中國大陸或東南亞新住民母親皆認為幼兒應該 擁有輕鬆的暑假,在完成學習或課業相關活動的前提之下,幼兒能夠自 由的玩樂;而雖然新住民母親自身的童年暑假生活與幼兒現在的生活 環境可說是截然不同,但新住民母親仍會承襲原生文化的經驗與態度 作為安排幼兒暑假活動的依據。

雖然不同國籍新住民母親皆安排幼兒預先學習小學的課程,但是 其受到不同文化背景脈絡的影響,其安排活動的想法及動機是有所差 異的;本研究發現,由於語言、生活習慣等文化背景與臺灣較相近,中 國大陸新住民母親在適應文化及回應臺灣的教育需求上是比較容易 的;相較之下,東南亞新住民母親的原生文化在語言及教育制度等方面 與臺灣差異甚大,因此在面對幼兒即將進入「充滿未知」的國民小學,

新住民母親因此而產生擔心及焦慮的情緒。

安排幼兒大班升小一暑假預先學習小學課程的活動,是新住民母 親化解焦慮感受的行動之一,也反映出新住民母親對子女進入小學的 教育期待,然而不同國籍新住民母親對幼兒學業表現期待之標準不大 相同,中國大陸新住民母親傾向於幼兒能夠「贏在起跑點」,較注重幼 兒的學習速度及成效;而東南亞新住民母親則認為「學習不落後」就好,

對於幼兒的學業成績持不勉強的態度,幼兒能夠達到基本要求即可。

162

不同國籍新住民母親的決策自主性受到家庭社經背景、

家務分工模式、家人介入程度而有所不同

參與本研究的新住民母親皆很早就開始設想幼兒大班升小一的暑 假要如何安排,不論是中國大陸或東南亞新住民母親,在安排此暑假的 歷程中皆十分積極主動,新住民母親在安排暑假活動的歷程中展現自 己的能動性,透過自己在臺灣的社會網絡以詢問、蒐集暑假活動相關的 資訊,並依據自己的想法與家人溝通以做出有利於幼兒的安排。

新住民母親蒐集資料的方式相似,不外乎是詢問家人、其他家長或 幼兒園老師,也會透過網路來搜尋相關資料,而新住民母親在安排過程 中皆會與家人討論,本研究依據新住民母親與家人的互動模式分為三 種不同的決策歷程,分別為「想法相似,共同決策」、「想法相異,達成 共識,共同決策」、「想法分歧,沒有共識,單方決策」。

在本研究中僅有一個中國大陸新住民家庭為新住民母親單方決 策,其他新住民母親與丈夫或其他家人在教養觀點、教育安排的想法上 不論是相似或相異,皆能夠在最後共同決策。而本研究也發現新住民母 親在安排幼兒暑假活動的決策自主性受到家庭社經背景和家務分工模 式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在社經背景條件較佳的中國大陸新住民家庭中,

母親個人的經濟是獨立自主的,在安排決策上雖然也會與丈夫討論,但 實際上新住民母親並不需要仰賴丈夫的經濟收入,因此在安排幼兒暑 假活動方面也握有較高的決策權;而東南亞新住民母親雖然也有工作,

但是兼職的收入較微薄,家庭中主要的經濟來源仍以丈夫為主,所以家 庭中呈現出資者為最後決策者的現象。

新住民家庭中大都仍呈現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務分工模式,

仍是仰賴父親的收入為家庭中的主要經濟來源,而即使新住民母親也 外出工作,仍需要負責家庭中的家務、照顧等責任;面對幼兒暑假活動

163

的安排,新住民母親仍需要考量其他家庭成員的想法,其他家人的介入 程度也會影響活動是否能夠順利地安排;由於家庭成員的角色、地位與 權力不同,新住民母親可能因此而無法掌握安排幼兒暑假活動最終的 決策權,但在面對家人與自己不同的想法時,新住民母親會積極地說 服、展現自己對於幼兒暑假活動安排的用心,而針對幼兒大班升小一此 暑假特地安排的活動,家人多採取尊重新住民母親為主要照顧者、比較 瞭解幼兒的學習發展與需求,而在最後彼此達成共識。

新住民母親因為能實踐幼兒暑假活動的安排,且幼兒暑 假活動具有成效而獲得正向感受

在本研究中,安排幼兒大班升小一暑假活動的實際行動是為新住 民母親在雙文化脈絡下的親職實踐,參與本研究的新住民母親適應臺 灣生活的程度不同,新住民母親個人的因素會影響其在家庭及生活適 應面向上的融洽程度,但原生文化與臺灣文化的差異程度大小,確實使 不同國籍的新住民母親在學習語言、適應生活習慣、外出工作,以及成 為一位符合社會及家庭期待的「臺灣母親」而有不同的感受。

面對幼兒即將進入小學,新住民母親除了期待幼兒能夠有順利的 學習與發展,更是希望自己身為一位母親,能讓幼兒擁有更好學習及機 會;透過暑假活動的安排,新住民母親展現對於幼兒教育方面的用心,

即使無法教導注音符號而多半將幼兒的學習交給補習機構,但新住民 母親仍會盡力參與幼兒的暑假生活,並且協助或陪伴幼兒的學習。

在安排幼兒大班升小一暑假活動的歷程中,新住民母親展現了個 人所具備的親職知能,並利用在臺灣生活所擁有的社會網絡資源來安 排幼兒的暑假活動,皆是希望自己對於幼兒暑假活動的安排能夠被實 踐,而實際上在參與本研究的新住民家庭中,母親為此暑假特地安排的

164

學習活動也皆如期進行,新住民母親對自己能為子女做出有利的教育 安排,而對身為一位臺灣母親更有自信,而丈夫或其他家人的正向支持 更是新住民母親實踐幼兒教養信念的動力之一。

參與研究的十位新住民大班幼兒在進入小學初期因為幼兒個別差 異而有不同的適應情形,在學習方面幼兒大多有良好的適應,即使有不 習慣的地方,也都能在老師及家長的協助下順利適應。新住民母親希望 幼兒在暑假預先學習以利進入小學時能夠順利銜接的想法,勝過於幼 兒應該要擁有自由、輕鬆的童年暑假,因此新住民母親雖然會對自己未

參與研究的十位新住民大班幼兒在進入小學初期因為幼兒個別差 異而有不同的適應情形,在學習方面幼兒大多有良好的適應,即使有不 習慣的地方,也都能在老師及家長的協助下順利適應。新住民母親希望 幼兒在暑假預先學習以利進入小學時能夠順利銜接的想法,勝過於幼 兒應該要擁有自由、輕鬆的童年暑假,因此新住民母親雖然會對自己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