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資料蒐集、彙整與分析

本研究欲探究新住民幼兒大班升小一的暑假生活樣貌,以及新住 民母親在安排幼兒暑假活動歷程中的想法與感受,本節說明在質性研 究取向之下,本研究所採取之蒐集資料方式,以及研究者整理、分析研 究資料的步驟、方法。

53

資料蒐集方法

本研究透過「半結構式訪談法」、「參與觀察法」探究中國大陸及東 南亞新住民家庭中幼兒大班升小一的暑假生活樣貌,並進一步瞭解新 住民母親安排幼兒大班升小一暑假活動的歷程與想法,以及新住民母 親、大班幼兒、臺灣家人在暑假活動中的互動;同時,也蒐集此暑假活 動之「多重文件資料」,以增加資料的豐富度與真實性,並將研究者撰 寫之「省思札記」作為資料蒐集的方法之一,以下分別說明。

一、半結構式訪談法

半結構式訪談為本研究蒐集資料的主要方式,訪談為一種會話及 社會互動,其目的在取得正確資訊以及瞭解訪談對象對事件的看法、態 度與感受;研究者透過口語雙向溝通的過程,輔以聆聽、觀察來建構出 社會現象的本質與行動的意義,進而透過詮釋與分析將現象與行動還 原再現(潘淑滿,2003)。

訪談提供了一條進入受訪者脈絡化意義的通道,研究者透過與研 究參與者進行訪談以瞭解新住民母親如何在幼兒大班升小一的暑假安 排活動,並進一步探究在安排活動的歷程中新住民母親內心真實的想 法與感受,從而理解安排活動對於母親的意義為何。訪談的過程中,研 究者與受訪者的關係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受訪者得以在自然的情境 完整表達其想法(潘淑滿,2003)。

研究者在訪談進行之前會預先擬定訪談大綱(見附錄二至四)作為 訪談的指引方針,但在訪談的過程中,研究者不必完全根據訪談大綱的 順序進行訪問工作,可以依據訪談過程的情境或實際狀況做彈性調整。

在半結構式的訪談情境中,受訪者所受到的限制較少,往往會採取較開 放的態度來闡述自己的經驗,適合運用在要深入瞭解受訪的個人生活

54

經驗時(潘淑滿,2003),因此本研究選擇以半結構式訪談的方式蒐集 資料,以瞭解母親、幼兒及同住的臺灣家人對於暑假活動安排的想法與 經歷,並從受訪者開放性的回答內容中針對與研究問題密切相關的部 分進行追問,以獲得豐富、周全的訪談資料。

為能夠蒐集具有完整脈絡的資料,本研究針對新住民母親採用「三 段式訪談系列」進行較深入的訪談,深入瞭解新住民母親的跨文化背景 及生命經驗,皆有助於研究者對資料進行意義的詮釋,因此在第一次訪 談中,主題聚焦於新住民母親的「生命經驗」,引導新住民母親從生活 脈絡中重建過去的家庭、學校或工作經驗,如何促使其做出具有重大決 定作用的構成性事件(constitutive event)之決策(李政賢,2009)。

第二次訪談中,研究者則盡可能地使受訪者在研究主題的脈絡之 下重述「經驗的具體細節」,本研究的探究包含暑假活動具體的經驗細 節,例如活動的進行時間、進行方式、參與其中的人如何互動等,以及 新住民母親安排暑假活動的歷程,包括決策的原因、如何與其他家人協 商、計畫與實行的真實狀況為何等,藉由協助新住民母親重新建構暑假 活動的安排,以瞭解幼兒暑假生活的實際情況以及母親安排活動的詳 細歷程(李政賢,2009)。

在第三次訪談中,則鼓勵研究參與者「反思經驗的意義」,主要是 研究者參與者對於事件、行為、生活經驗等所產生的各種智性或情感層 面的聯想或連結;意義的建立或產生需要受訪者檢視個人生活當中各 種因素是如何與該經驗產生交互作用,進而導致他們目前所在的處境

(李政賢,2009)。

藉由前兩次的訪談,研究者深入瞭解促使新住民母親當前處境的 生命經驗脈絡,以及其安排幼兒大班升小一暑假活動的歷程及想法,以 此為基礎進一步在第三次訪談中引導新住民母親建立安排暑假活動經

55

驗的意義與反思,從中獲得完整且豐富的研究資料。

針對新住民家庭中的父親、婆婆及幼兒,則是於暑假前和暑假中後 期進行兩次訪談,在第一次訪談中,主要的訪談內容及方向聚焦在受訪 者的「生命經驗」,以瞭解在不同家庭背景和經驗之下,臺灣家人對於 幼小銜接、暑假活動的想法為何;在第二此訪談中則是讓受訪者回顧

「經驗的具體細節」,以瞭解新住民家庭中父親、婆婆在共同安排幼兒 暑假活動下的真實經驗,以及其參與活動、與家人互動的實際況狀。

每位受訪者在參與本研究之前皆填寫「參與研究同意書」(見附錄 一),使研究參與者瞭解參與本研究及接受訪談相關的權益,而為使研 究參與者在訪談過程中能夠充分表露其內在的想法,進行訪談的地點 以受訪者感覺安全、舒適、自在為原則;訪談過程中錄音以確保資料蒐 集的完整性,研究者也會以紙筆進行簡短的摘要記錄,紀錄內容包括對 受訪者的觀察、對周遭情境的觀察以及對訪談內容與過程的觀察。

每次訪談的時間大約為一個半小時至兩個小時,本研究正式訪談 資料蒐集開始於2018 年五月底,包含後續的追蹤訪談,結束於 2018 年 11 月,期間蒐集了總共約 70.5 小時的訪談資料,下表 3-2 為每位訪談 對象之訪談日期、時間、地點及時數彙整表。

56

57

58

59

修曉譯,2007),因此在參與觀察過程中也同時錄音以蒐集更全面的研 究資料,在參與觀察結束後,研究者也能夠藉由錄音資料的輔助更詳細 地記錄、補充觀察內容,以呈現參與者的真實外在行為。

另外,參與觀察中另一項重要的研究工具是非正式談話,研究者會 根據參與觀察現場的環境、情境、參與者互動等伺機提問,並在參與觀 察的同時進行錄音,以紀錄參與觀察中的事件及對話,彌補在正式訪談 中未蒐集到的重要資訊,作為正式訪談和非正式談話之間的互惠交流

(王修曉譯,2007),並於參與觀察結束後,反覆閱讀正式訪談及參與 觀察中所蒐集到的研究資料,註記資料分析的初步想法、針對後續的正 式訪談及參與觀察提出建議,以更全面地瞭解幼兒大班升小一暑假活 動進行的時間、地點、內容、方式,以及參與成員的想法、互動關係等。

在本研究中,每個家庭皆安排兩次參與觀察,在進行參與觀察之 前,研究者預先擬定兩大觀察主題,「幼兒在家中的暑假日常活動」之 觀察重點為幼兒會進行哪些例行性日常活動、活動中家人之間的互動 狀況;「幼兒大班升小一此暑假特別安排的活動」則為在家學注音符號、

上正音班等,觀察重點為活動的內容、進行方式、幼兒的參與狀況及活 動中參與者的互動。依據上述主題及不同家庭背景來與研究參與者協 調適合的時間及活動,然而受限於私立安親照顧機構的意願不同,因此 針對無法將正音班作為觀察場域的家庭,則以幼兒的敘述、正音班的課 表、課程教材、聯絡簿等,來協助研究者瞭解此活動的內容及幼兒的參 與狀況。

本研究進行之參與觀察從 2018 年 7 月開始,持續至 2018 年 8 月 結束,每個家庭皆進行兩次參與觀察,總共進行20 次參與觀察,下表 3-3 為參與觀察之對象、時間及主題彙整表。

60

61

2018.08.25 15:00-17:00 餐廳 及遊

62

三、多重文件資料

除了透過深入訪談、參與觀察所蒐集的資料之外,本研究也蒐集研 究參與家庭的多樣性暑假活動記錄,在幼兒大班升小一的暑假日常生 活中,家庭記錄暑假活動之照片或錄影檔案、幼兒的繪畫作品、幼兒製 作的節日卡片等;針對幼兒此暑假特別安排的學業相關活動,經由研究 參與者的同意,蒐集相關的活動簡章、課表、教材、結業證書等照片。

上述多重文件資料除了能夠充實資料蒐集的完整性之外,也有助於研 究者重現活動的真實樣貌,並且作為資料分析過程的輔助與驗證。

四、研究者的省思札記

在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即為研究工具之一,研究者本身的感受 與想法皆會影響研究的進行,本研究以半結構式訪談和參與觀察作為 研究資料的主要蒐集方式,多重文件資料為輔,而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 以及每次的訪談結束之後以省思札記的方式記錄研究者的發現、感受 和反思,省思札記的內容包含研究者在訪談過程中對研究參與者的觀 察、在蒐集資料和分析過程中所遭遇的問題。此資料用以幫助研究者解 決研究過程中所產生的疑問或缺失,於下一次的資料蒐集過程中加以 改善,並隨時提醒和注意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的角色。

資料彙整與分析

質性研究中資料蒐集與資料分析往往是同時進行的,可以使用先 前分析的資料重新檢視或激發新的研究問題,也可以避免大量的資料 累積未整理而使得分析變得困難(吳佳綺譯,2010),因此研究者在研 究過程中,於每一次訪談結束後立即將錄音之訪談資料轉化為文本資 料,在參與觀察結束後,也立即將研究者的記錄及錄音資料彙整為電子

63

文本資料,蒐集到的多重文件資料則以拍照的方式建檔儲存;所有的資 料皆以相同格式儲存,以利於資料的管理與分析,以下說明詳細的資料 彙整與分析步驟。

一、 建檔與轉錄

質性研究中最常用來分析的資料形式是文本(text),本研究訪談錄

質性研究中最常用來分析的資料形式是文本(text),本研究訪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