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依據前一節所述之研究結論,本研究針對新住民家庭中幼兒幼小 銜接相關議題提出本研究之建議,作為幼兒園教師、小學教師、政府政 策以及未來相關研究之參考。

對幼兒園教師的建議

現階段而言,注音符號並未納入現行幼兒園教保大綱之課程活動 中,且政策明令禁止以精熟為目的的讀、寫、算,或是以分科教學的方 式進行注音符號、數學或是英語等課程,僅能透過統整方式融入於其他 課程當中;面對這樣的政策規定,不僅是家長方出現贊同與反對兩大聲

165

浪,對於幼兒園現場教師而言,也是考驗著其本身所持的立場與態度。

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有機會與幾位新住民大班幼兒之幼兒園教 師進行對談,以瞭解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作法、幼兒的反應以及教師本身 對於注音符號學習的看法,加上研究者身邊許多幼兒園教師分享自己 的想法。研究者發現幼兒園教師對於是否預先學習注音符號此議題,不 論正反兩方,教師皆具有明確且堅定的立場與作法,對此本研究提出以 下幾項建議。

首先,研究者建議幼兒園教師應該視幼兒或家庭的需要,在幼小銜 接階段中給予更多協助,針對預先學習注音符號此議題,有些幼兒園教 師認為幼兒提早學習注音符號弊大於利而在此方面無特地作法,但研 究者認為教師能夠更具彈性一些,以符合幼兒園或教師教育理念的方 式提供幼兒更多熟悉注音符號這個抽象概念的機會,以培養幼兒具有

「聲韻覺識的能力」為目的,而非讓幼兒單純背誦注音符號。

雖然預先學習對於幼兒未來長期的學習習慣或學業成就並沒有絕 對地影響,但是幼兒在學習內容不陌生的狀況之下,確實能有較順利的 幼小銜接適應,因此幼兒園教師可以再思,將注音符號、數概念、英語 等內容適當地以遊戲、歌曲律動等方式傳遞給幼兒,尤其是面對學習上 需要更多幫助的幼兒時,幼兒園教師更應該讓自己成為幼兒幼小銜接 適應中的推手。

其次,承接上一點,幼兒園教師除了瞭解幼兒的學習特質並給予幫 助之外,也不能忽略幼兒家庭背景脈絡帶來的影響,因此研究者建議幼 兒園教師可以多展現自己在親師溝通上的能力,搭建幼兒園與家庭之 間的橋樑,讓家長也能夠成為幼兒在幼小銜接適應上的助力。另外,幼 兒園教師也可以充實自己具備多元文化的素養,在與跨文化家庭中的 成員互動時,幼兒園教師會更理解新住民成員的文化背景如何形塑其

166

教養信念,能避免教師以局外人的觀點來評斷幼兒或家庭成員,而能夠 試圖以局內人的立場來發現親師合作之道,並幫助新住民家長覺察自 己的教養處境,進而共同讓幼兒在幼小銜接適應過程中有更好的學習 經驗。

對小一教師及國民小學的建議

在臺灣,幼兒園與國小教師的師資培育採取分流制度,不同於美國 的合流培育,其幼兒園及國小低年級教師皆瞭解兩個教育階段中孩子 的身心發展、學習狀況,亦或是彼此的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幼兒在進 入小學時需要適應截然不同的學習環境,小學教師若更瞭解幼兒在幼 兒園的作息、學習方式以及幼兒的發展進程,就更能夠考量到不同階段 兒童發展的差異與需求。因此研究者建議國小低年級教師可以充實幼 兒發展的相關知能,並實際瞭解幼兒園的作息與學習方法、課程內容,

讓自己更瞭解小學一年級學童的先備經驗,以提供幼兒在轉銜上所需 要的協助。

面對班級中有的孩子已經精熟學習內容,但有的孩子需要從頭教 起,確實對小學一年級教師帶來教學、班級經營等面向上的挑戰,研究 者建議國小一年級教師,即使班級中多數學童都已經學過注音符號,仍 必須堅持從頭開始進行完整十週的注音符號教學,不能因此而快速帶 過;面對幼兒正在適應新的學習方式,研究者認為小學教師也能夠適時 地透過聽故事、體驗、遊戲活動等多元的方式讓孩子學習注音符號,一 方面可以減少已經學會的幼兒對於重複課程感到無趣、不專注,也能讓 幼兒在適應不同學習模式時有更多的彈性與轉銜空間。

另外,如同對於幼兒園教師的建議,面對班級中新住民子女的人數 日益增多,本研究也建議小學一年級教師充實自己具備多元文化素養,

167

以理解不同家庭文化背景脈絡對學童學習上帶來的影響,透過親師座 談會或其他溝通方式,教師可以更進一步詢問學童的暑假經驗,以瞭解 暑假生活如何使每位學生具有不同的起點行為;而面對新住民家庭中 的家長,小一教師也需要建立良好的親師合作,若能夠更理解新住民家 長所具備的原生文化背景,以及其在適應臺灣文化下的親職實踐或是 教養難處等,皆有助於教師與家長建立良好的雙向互動。

參與研究的新住民大班幼兒大多就讀公立幼兒園,幼兒在大班時 曾到小學一年級的教室參觀並參與一堂課,除此之外,幼兒經過長達兩 個月的暑假後即直接開始正式課程,國民小學在開學之前僅寄送通知 單,告知家長開學物品的準備、學校制服的採買等事宜,並在網路公告 幼兒的分班結果。即有參與研究的新住民家長提到,國民小學在開學之 前並不會另外進行如國高中幾天的「新生訓練」,讓幼兒能夠預先認識 學校環境、作息、新的教師與同儕等,在開學時能減少適應時間而不會 壓縮到本來就緊湊的課程安排。每所小學的作法不同,有些國小在開學 第一天上午舉行親師座談會,提供家長與老師認識、溝通的機會,有些 在開學當天則無特地的安排。

從本研究之結果可以發現,新住民家庭中母親對於國民小學的瞭 解程度有頗大的差異,而新住民母親會因為不瞭解小學進而感到擔心 焦慮,因此本研究建議國民小學應該在暑假初期就舉行親師座談會,一 方面向家長說明小學的課程安排,並提供家長與小學一年級教師會談 的機會,讓家長能夠瞭解班級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在瞭解注音 符號十週教學的內容與進度後,應能減少家長因為未知而產生的焦慮,

也可能使家庭在暑假活動的安排上有所改變,對於經濟比較弱勢的家 庭而言,也許就能減少幼兒上正音班所帶來額外的經濟壓力。

168

對政府單位及教育政策的建議

大多數新住民家庭會安排幼兒預先學習注音符號,皆是因為擔心 幼兒跟不上小學的授課進度,在本研究中不僅是新住民母親擔心幼兒 跟不上,新住民家庭中的臺灣家長也認為小學教導注音符號的課程進 度僅有十週是很緊湊的,因而認為小學課程時間安排應該拉長以減少 幼兒的學習壓力,另有家長則是認為是幼兒園階段不應禁止教學,應該 要有妥善的課程協助幼兒認識注音符號,以避免幼兒在適應小學初期 又要同時學會抽象、困難的注音符號,而造成幼兒學習上的挫折。

對此,研究者認為由於幼兒園與國小教師的師資培育為分流制度,

因此幼兒園教師對於注音符號的教材與教法也是不熟悉的,所以仍是 由國小教師來教導完整的注音符號較妥當;本研究建議,政府相關單位 應進行更全面的研究,以瞭解小學一年級學童在十週內學習注音符號,

對於幼兒的學習與發展長期下來有何正面或負面的影響,進而重新思 考是否應該從教育政策著手,來改變注音符號或其他科目的課程進度。

另外,本研究發現新住民家庭在安排幼兒暑假活動時,一方面基於 擔心幼兒跟不上或想讓幼兒贏在起跑點而預先學習,另一方面新住民 家庭也考量到長達兩個月的暑假,家長不知道如何在家中提供有利於 幼兒發展的活動,或是對於雙薪家庭而言仍有幼兒托育、照顧上的需 求。

大部分新住民家庭選擇讓幼兒參加私立正音班而非公立幼兒園的 暑期課後照顧,原因在於公立幼兒園無法教導注音符號,且僅提供一個 月的暑假照顧,另一個月家庭仍須另外安排,因此家庭只好選擇需要花 費較多金錢的私立機構,以獲得符合家庭需求的學習、照顧方案,對經 濟弱勢的家庭而言,更是沒有所謂的暑假活動安排。因此政府單位需要 正視的是,如何讓公立幼兒園提供普遍家長所期待的暑假方案,讓即使

169

是經濟相對弱勢的家庭也能用較少的花費提供適合幼兒的暑假活動。

在本研究之文獻探討提及學童暑假學習的失落(summer loss)已受 到教育學者及政府單位的重視,教育部學前署(2015)也於 104 學年下 學期公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推動夏日樂學試辦計畫」,以「暑期增 能、做中學習」為宗旨,依據學校之在地特色、學生需求及社區資源規 劃二至四週的課程,但研究者認為此計畫侷限於國中小階段,政府單位 應更重視學齡前階段及幼小銜接此暑假幼兒的學習與增能,相較於幼 兒長達兩個月的暑假在家中無特定目的地玩樂,減少大肌肉運動而同 時增加收看電視、使用3C 產品的時間,幼兒更需要完善的方案以避免

在本研究之文獻探討提及學童暑假學習的失落(summer loss)已受 到教育學者及政府單位的重視,教育部學前署(2015)也於 104 學年下 學期公布「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推動夏日樂學試辦計畫」,以「暑期增 能、做中學習」為宗旨,依據學校之在地特色、學生需求及社區資源規 劃二至四週的課程,但研究者認為此計畫侷限於國中小階段,政府單位 應更重視學齡前階段及幼小銜接此暑假幼兒的學習與增能,相較於幼 兒長達兩個月的暑假在家中無特定目的地玩樂,減少大肌肉運動而同 時增加收看電視、使用3C 產品的時間,幼兒更需要完善的方案以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