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運用繪本教學的介入能否改變幼兒的偏食行為;本章共分 為五節,首先論述研究動機、研究目的與問題,其次為名詞釋義,最後說明本 研究之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身為幼兒園老師的我,每天有三個時間最苦惱,一為早上點心時間、二為 午餐時間,三為下午點心時間。若是當天菜色合小朋友的喜好,那可以開心的 度過悠閒的用餐時間,甚至想吃第二碗的孩子會在餐桶前大排長龍;但若當日 菜色有較「特殊」的青菜、豆類、水果…等,那就是老師耗費精力的時刻,有 些孩子會看著碗內的食物發呆、有些直接大哭,吵著不想吃、有些孩子則趁老 師不注意時偷偷將不喜歡的食物丟到桌子底下,意圖想要瞞天過海。兒童福利 聯盟公布「2015 兒童飲食習慣調查報告」顯示有 7 成 2 的兒童沒有每天攝取五 大類食物,其中 1 成已經出現偏食的行為,完全不吃某一類的食物。我常常在 思考,到底要逼著請孩子全部吃完?還是乾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孩子倒掉?

多數的孩子會由著自己的喜好來決定每一餐所進食的份量,喜歡就要求多一 點,不喜歡就算吃一口也覺得像世界末日。林佳蓉(2005)提到,幼兒不喜愛 吃水果及蔬菜的問題,可能引起日後營養與健康上的失衡,應及早導正。每天 在新聞或廣告上時常聽到「天天五蔬果、健康不煩惱」等標語或宣導,其實小 孩都能朗朗上口,也能說得頭頭是道,但真正確實執行的孩子有幾個呢?

在跟家長討論孩子的狀況或親師座談時,家長總是抱怨孩子在家完全不吃 蔬菜,不是哭就是鬧,更別說是隔代教養的孩子,阿公或阿嬤根本完全管不動;

常聽家長間在討論孩子飲食狀況不乏這幾句話:「唉,我的孩子非常討厭吃青 菜,看到青菜就大哭」、「老師,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讓我的孩子喜歡吃青菜?」、

「要叫小孩吃一口菜或水果根本是要了他的命喔」,諸如此類的疑惑及困擾,

是家長最期望老師能協助輔導的部分。根據 2001-2002 台灣國小學童營養健康狀 況調查,兒童在各類食物的攝取方面,蔬果及奶類食物的攝取未達建議值,但

2

在零食、速食、甜點、飲料的攝取比例則增加。

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越來越精緻化;正所謂「民 以食為天」,「食」為人們基本生理的重要需求。而個人的飲食習慣及營養攝 取更是影響身體是否均衡及健康的重要關鍵。人的飲食行為、口味以及喜好,

大多是從小耳濡目染養成的,家庭雖說是幼兒第一個接觸的社會,極具影響力,

但常常因為家長的寵愛,養成孩子更為偏食的行為。根據衛福部調查,高達 79.3

%國人每日蔬菜、水果攝取量無法達到其公佈的建議量。洪久閒(1998)有關 台灣兒童飲食習慣研究方面指出,學童中大約四分之一有偏食習慣。

綜觀台灣家庭結構,雙薪家庭、單親家庭、隔代教養的比例日趨增加,家 庭結構改變,使得家長在幼兒飲食準備上花費的精力相對減少;研究者曾在教 學現場詢問孩子一個禮拜吃超過三次麥當勞的請舉手,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舉 手;許多家長為了方便、快速,麥當勞、鹽酥雞等外食常成為孩子的晚餐,這 類高熱量、低營養價值的食物除了會取代其他富含營養素的食物,長期攝取將 造成孩子肥胖,未來甚至有高血脂、心血管疾病…等憂慮。另外,國健署曾統 計發現,體重過重的幼童在血壓、血脂、血糖的異常率最高達 2 成 3 的比率。

在人類的成長中,「幼兒期」是一個成長及發育非常重要的階段,中國人 有句話說「三歲看大」,學理上大腦的發育會在三歲左右完成,一些性格可能 也都在此階段有些雛形,因此在學齡前的教育格外重要,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 更為其中的關鍵;在此階段,孩子必須擁有良好重要的保護及養育,對於兒童 尚未發展的健康營養觀念,就須由照顧者、教師加以引導及陪伴;行政院衛生 署(2008)指出幼托園所教保服務人員對飲食指導與幼兒營養教育並不重視,

只有 35%的教保服務人員曾經施行飲食指導,可見兒童的飲食習慣教育常在教 學中被忽略,長久後,對健康將會產生極大的影響;1948 年智利女詩人 Gabriela Mistral 透過一段文字闡釋對兒童發展的重視:「我們對自己犯下的許多錯誤有 罪惡感,但最糟的是忽略孩子,忽視人生的基礎。我們需要的許多東西可以等,

但孩子不能等。此時此刻,他的骨頭正在成長,血液正在製造,感官正在發展。

對他,我們不能說明天,他的名字是今天」(引自黃曼音 2013)。

3

董氏基金會在 2010 年「國人對蔬菜喜好、攝取量認知現況調查」的報告中 指出了解每人每日所需蔬菜量的受訪者中,有近 50%的人在認知上的需要量少 於實際需要蔬菜量。而根據衛生福利部 93 至 97 年「國人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 查」結果發現,國人蔬果與奶類的每日攝取次數/份數都不及飲食指南建議份 數,其中僅有 20.7%的國人之蔬果攝取總次數/份數達建議量的 5 份。

幼兒時期的成長十分迅速,身體各個重要器官及智力亦是在此階段快速發 育。林佳蓉(2006)指出約有 41.5%的幼兒正在服用補充劑,決定讓幼兒服用 補充劑的主要原因為怕營養不足;若錯失了此關鍵期,即使補充再多營養保健 品,對於腦部、身體智力的發展,效果微乎其微,反之,充足完整的營養,是 幫助幼兒健康成長的因素,所以,在此時期,幼兒的營養怎麼能被忽視呢?隨 著孩子年齡增長,經驗和知識,對飲食的選擇產生改變及影響,他們可能在家 學習父母,林薇(1998)指出,社會環境提供幼兒各種不同經驗和學習機會,

而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成為幼兒的學習典範,父母對於幼兒的飲食習慣之影響 可從生活當中發現,故應以身作則,提供幼兒一個良好的飲食模仿環境(引自 趙偉勛 2010);在學校,教師對於孩子的飲食習慣則最具有影響及指導力,大 部份成年人的飲食習慣源自於幼年時代所培養的,因此幼年良好飲食習慣有極 大的可能維持至成年;另外,林佳蓉(2001)提及,教師對於幼兒的營養態度 愈正向,對於幼兒飲食習慣態度也愈正向。

綜上所述,欲建立幼兒正確的飲食習慣態度須由家長及教師共同努力。許 多家長皆為孩子的偏食習慣感到困擾,教師在教學現在也總為了叮囑孩子吃掉 不愛吃的食物感到疲累,王耀瑄(2009)在淺談閱讀偏食一文中提到「正如飲 食的偏食一樣,想在孩子食不下嚥之際,強迫他們吞下不合胃口的食物,無異 是在河馬不想移動時,硬是要牠像受過訓練的海豹那樣乖乖聽話。如此一來,

對河馬、對訓獸師而言都是一種折磨。」硬逼孩子吃下他們不喜愛或排斥的食 物,並非長久可行的方法。研究者認為,理想的做法是能讓孩子願意主動去吃,

要讓孩子萌生「好想吃吃看」的念頭;因此,研究者選擇以最貼近幼兒的「繪 本」,對研究者來說,每本繪本都讓人期待,欣賞每一頁可愛的圖畫,簡單易

4

懂的文字,讀著繪本,總讓我釋放心中壓力,化身故事中的主角,去想像經歷 各種情境。在幼教領域中,繪本更是引領孩子非常重要的工具,任何主題,拿 起繪本,孩子的眼神便透露著光芒,期待我趕快敘說精彩的故事,繪本的魅力 令教師及幼兒皆無法抗拒!所以面對孩子偏食的行為,希望藉由繪本向孩子傳 達健康飲食的觀念,讓孩子較容易理解,進而取代父母或老師不停的叮嚀、管 教甚至逼迫。透過飲食相關繪本,試著引導幼兒勇於嘗試新的食物,希望能夠 培養孩子願意嘗試的行為出現,而不是對於某種類型的食物一概拒絕,協助幼 兒建立良好飲食行為及健康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