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者素養及研究信效度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八節 研究者素養及研究信效度

本研究中,研究者扮演了諸多角色,是研究內容更趨完整的關鍵;而

Lincoln&Guba(1985)對質性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提出三點看法,歸納包括確實性、

可轉換性以及可靠性(引自張芸甄,2008)。茲分述如下,並加以說明本研究 中研究者之素養、角色以及研究信、效度:

一、研究者素養

在質性的研究中,研究者蒐集到資料的信、效度,大多取決於研究者的方 法論、敏感度與誠實,所以研究者本身就是資料蒐集與分析中最為關鍵的研究 工具(蔡玉珺,2011),意即當研究者在進行資料的蒐集與分析時,會因本身 的背景、經驗、信念以及專業知識而影響研究工具的信、效度。以下將針對研 究者的背景以及在本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加以說明:

(一) 研究者的背景

研究者畢業於私立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福利學系一百零一級,並修習 師培中心之幼教學程。目前任教於高雄市某國小附幼,擔任幼兒園導師至今快 滿三年;因自知為新手老師,在處理和面對幼兒的問題上仍需要增強自己的應 變能力和技巧,平日積極參與幼教相關研習,提升自己。研究者為校內幼兒園 中班的老師,了解學生的生理及心理狀態,期望對本研究有實質的幫助。

59

(二) 研究者的角色

研究者本身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在進入研究場域的時候,必須對自己 的詮釋負責,研究者帶著自己的主觀進入現場是必然的,但必須能懂得檢視和 反省自己的主觀(邱椽茵,2006)。在本研究中,研究者透過教學方案的設計 與繪本教學的實施,透過資料的蒐集與分析,解決教育現場的問題並增進自我 的教學及課程設計能力,在實施過程中,研究者參與觀察、訪談、文件蒐集,

進行資料分析與詮釋。並且不斷的反省與學習,改善自己的教學,研究者主要 的角色為教學方案的發展者、繪本教學的實施者、參與觀察者、學習者及反省 者(蔡玉珺,2011),分述如下:

1.教學方案的發展者

研究者依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閱讀相關繪本教學運用在實際教學的教育 文獻,並參照研究者先前的教學經驗,結合幼兒的學習經驗,進行設計,發展 繪本教學方案,因此,研究者為教學方案的發展者。

2.繪本教學的實施者

研究者不只是教學方案的發展者,在教學現場也要親自運用方案進行課程 教學,對方案內容做最佳的詮釋與轉化,進而改善教學現場所遇到的問題,透 過與個案家長的溝通協調,他們都非常同意並願意協助研究者的想法及教學,

所以,研究者即是繪本課程教學的實施者。

3.參與觀察者

研究者在進行課程教學實施的過程中,除了實際進行教學,也必須透過不 斷的觀察幼兒的學習情形與反應,所以,研究者也是參與其中的觀察者。

4.學習者

研究者在運用繪本教學的行動過程中,藉由觀察學生互動、日常生活與課 堂間的反應、家長訪談以及幼兒學習單等各項資料的回饋,作為改善自己的依 據,體驗與幼兒共同成長、學習的樂趣,因此,研究者本身亦是學習者。

5.反省者

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須藉由不斷的自我反省,以及教學日誌的撰寫,

60

甚至是協同教學者的分享,來省思及改進自己的教學與課程活動內容的設計,

在每次的反思過程中,提醒自己主觀的想法,獲得智慧的充實以及正向能量的 增加,所以,研究者也是反省者。

二、研究信、效度

(一)信度 1.確實性

是指研究者真正觀察到所希望觀察的真實資料,即指質性研究之真實程 度。質性資料的確實性除了可透過多方資料來源、協同研究者的參與討論……

等方法達成外,也可運用不同個案資料的蒐集歸納與驗證增加質性資料的真實 程度。為增加本研究之確實性,在與孩子及家長訪談過程中,皆以開放性的問 題及回答為主,期望能獲得更豐富多元的資訊及受訪者的經驗分享,並在受訪 過程中全程錄音,再將內容轉換成文字描述,呈現真實的訪談內容。

2.可轉換性

又稱資料的詮釋性,是指研究者能有效地將受訪者所陳述的信念、感受和 經驗做資料的轉換、描述成文字內容,意即研究的歷程與結果,能促進各種經 驗的轉換,相互成長學習,透過研究者詳細真實的介紹研究背景、流程、步驟 以及資料蒐集分析的信賴度,提升研究的的轉化性。

3.可靠性

指研究者必須運用蒐集資料的策略,確保能獲得可靠有效的資料,主要在 於評估結果的一致性,研究者須詳細記錄研究方法與過程,透過記載,其他研 究者可簡而易懂的探究整個研究過程。穆佩芬(1996)提出,謹慎的選擇受訪 者,保持一致性的訪談情境,可提升資料蒐集的信度。研究者在進行訪談前會 先與孩子及家長溝通,彼此信任,建立在一個安全信任的情境下,期望獲取的 資料具可靠性。

61

(二)效度

本研究採用三角檢定法,以增強資料與解釋之間的關係。透過「方法」的 三角檢定,在教學現場蒐集資料多元資料的方式;或是「資料來源」的三角檢 定,在同一種方法中,檢驗不同資料來源的一致性;最後是「分析者」的三角 檢定,透過不同研究者的觀點檢視研究發現,並對內容提出建議。圖 3-3 為三 角檢定法,各觀點分述如下:

1.方法:研究對象的訪談、教學現場孩子的行為觀察紀錄、活動設計過程 資料以及相關文件資料的蒐集。

2.資料來源:就觀察而言,包括研究者省思、札記、觀察記錄;在訪談的 部分,則以教師本身所分享的觀點為主,參照諍友的觀察,尋找意義。

3.人員:由不同分析者或研究者的角度審查研究發現,包括家長與協同研 究者,家長的訪談紀錄、親師聯絡簿、協同研究者(諍友)給予的回饋紀錄。

圖 3- 3 三角檢定法

研究者透過這三個觀點蒐集質性資料,採用三角檢定法進行資料的比對,

找出每個觀點是否具有差距、矛盾,使所獲取的資料擁有真實的詮釋。

方法

資料來源 人員

62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