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依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與所蒐集之資料進行分析,研究者將本研究歸納出 以下幾點結論,茲將其論述如下:

一、目前幼兒園孩子偏食改善情形

(一)吃到蔬菜全身發抖的狀況消失了

小操原本是位一吃到蔬菜就會全身發抖的孩子,他的偏食程度是連家人都 無法改變的,加上父母工作忙碌,在家就是將食物減成細細碎碎的,因此剛來 上學時,小操常請老師幫他把蔬菜剪碎才敢吃,否則就是一哭二吐三倒掉的局 面。

但經過繪本飲食課程,也和小操的姑姑溝通過幾次,小操慢慢的有所轉變。

雖然剛開始,老師分享小操在學校的改善情形,姑姑有時會非常的驚訝並說在 家可沒那麼乖耶!而在鼓勵、為了身體健康或是同儕的支持加油下,姑姑提到,

好像真的有進步耶,在家雖然不會主動夾菜,但如果阿嬤夾菜(尤其是花椰菜,

這是原本不愛的)給他,他並不會拒絕,也願意嘗試,還會跟阿嬤說花椰菜長 的好可愛;在學校,最大的區別就是不再因為吃到蔬菜而全身發抖,更不會要 求老師幫他把菜菜剪碎,取而代之的是,小操常常拜託老師讓他練習吃好多好 多菜菜呢!

122

(二)看到不喜歡的菜不害怕,勇敢吃下去

小廣在剛開始時,看到不喜歡的青菜會因為害怕而哭泣,明明還距離 3、4 個孩子才輪到他盛飯,卻已淚流滿面。小廣其實是個很聰明,學習力佳的孩子,

在課堂的分享討論,他都能參與的很認真,老師的問題他也能具體回應,所以 問他什麼才是健康,他都理解,但在實際面對時就是做不到,在觀察的過程中,

老師發現小廣的回答都會提到「長的很奇怪」、「味道怪怪的」,因此老師在 課程中也加入讓孩子想像蔬菜的環節,例如「花椰菜像熱氣球」、「豆芽菜像 一根針」,除了外型的想像,還有味道的想像,例如:「菜菜軟軟的像棉花糖」,

類似這樣的模式,讓孩子覺的蔬菜也是很可愛的,透過想像力,面對原本害怕 的蔬菜,也能慢慢喜歡。小廣現在看到他最害怕的豆芽菜、紅黃椒以不會哭了,

反而還告訴老師,他已經勇敢的全部吃光光,常常老師忙完正要坐下來吃飯時,

小廣以在收拾餐具、擦桌子了呢!

(三)酸的水果我願意試試,因為會健康

在行動方案進行前,老師做過統計,班上只有 3 位孩子喜歡吃蕃茄;7 位表 示沒有不喜歡,但也不會特別想去吃;而有高達 20 位孩子表示自己不喜歡吃蕃 茄,因為太酸了(包括兩位主要研究對象)。經過教學課程後,老師也實際觀 察若午餐水果出現蕃茄,孩子的反應為何?其中,兩位主要研究對象,在老師 的邀請下願意拿一顆蕃茄,並告訴老師這是有營養的水果。而根據家長的訪談,

孩子在家也很願意嘗試原本拒絕的水果,例如 S12 的柳丁事件。

繪本教學課程引導孩子認識水果的營養,對人體的好處,不只是在午餐的 實際觀察發現孩子的轉變;在學習區時間,扮演區孩子之間彼此的互動也能察 覺他們接收到課程所學的營養知識,例如:他們會拿起每樣水果擺放在桌子上,

一個人扮演老師,其他孩子扮演小朋友,像老師在上課一樣,扮演老師的人會 問這是什麼水果?你們知道他有什麼營養嗎?研究者在旁觀察常常被逗得會心 一笑!(1041230-札記)。

123

二、發展適用於改善幼兒偏食行為之繪本教學方案

研究者結合相關文獻、教學經驗與孩子生活、學習經驗,以設計飲食繪本 教學方案,打破傳統以教師為主體、簿本的教學方式,透過繪本,設計能提升 幼兒學習興趣的活動,運用討論、問答的方式,引導幼兒融入其中,自發性的 學習參與,且兼顧每位孩子的個別差異,設計簡單易懂的學習教具,提高孩子 學習動機,使孩子能將得到的新知識,自然融入到每個情境當中。

研究者以自編教材的方式,將相關的飲食營養知識轉化成容易讓孩子接受 的方式,讓孩子擺脫僵化的知識學習方式。整個課程設計的歷程,強調行動、

反思、修正、再行動的循環歷程,在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隨時進行課程設計的 修正與省思,已發展更適切的繪本教學方案,使孩子更有效的學習。

透過研究結果顯示,孩子在接受飲食繪本教學後,在偏食行為的表現上,

有明顯的改善,表示此繪本教學方案能有效引導幼兒的飲食健康,具有學習成 效,適用於改善幼兒偏食行為。

三、飲食繪本教學方案具有良好的實施成效

根據研究結果,研究者將繪本教學方案實施成效,歸納出五點結論,分別 敘述如下:

(一)活躍學習情境,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幼兒園的孩子學習多是自發性的,若教師加以強迫,反而會造成反效果;

在引導孩子的過程,透過繪本,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其驚喜的圖畫,營照豐 富的故事情境,使其對繪本內容產生興趣,而由心而發產生期待,讓孩子對課 程內容主動投入,激發學習動機。

(二)結合孩子生活經驗,引導健康知識學習

本研究透過繪本引導幼兒飲食健康知識的教學,經由討論繪本內容的過 程,激發孩子豐富的想像力和敏銳的觀察力,使知識的學習與孩子生活經驗相 連結,不僅增加孩子的學習興趣,又可幫助孩子利用舊經驗進行聯想,也就是 將飲食健康知識的學習變成孩子生活經驗的一部分,讓學習貼近孩子生活。

124

(三)多元的教學技巧與方法,提升教學成效

不偏食,須從孩子真正接納這份食物開始。進行飲食健康知識的教學時,

若一再以機械式的反覆練習方式,一定會使孩子失去學習興趣,因此,研究者 結合孩子的生活經驗,讓他們更熟悉學習內容;讓孩子發揮想像力,利用自己 的肢體動作及遊戲天份,來學習飲食知識;由孩子自發的感受到自己學習後的 進步,在每一次的點心或午餐時間後,與孩子討論食物,讓學習更緊密,既可 激發學習興趣,亦能增加孩子對知識複習的機會,提升學習效果。

(四)提供充分學習機會,強化學習效果

有些飲食知識的學習,需要較多時間的記憶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研究 者屏除機械式的反覆記憶和練習,將飲食知識融入到遊戲中,就教師而言,可 以從中進行評量,觀察孩子的個別差異和學習狀況;孩子方面,在輕鬆有趣的 學習情境下,他們熱衷於遊戲,也複習了所學的營養知識,可謂一舉兩得。此 外,研究者在綜合活動裡,皆會與幼兒一起研究當日午餐菜單,檢核孩子對食 物的接納度,進一步針對孩子的恐懼進行處理,亦可加深孩子對食物六大類的 印象。

(五)採開放式教學,尊重孩子個別差異

在幼兒園的教學中,雖然沒有教學進度的壓力,但教師仍常忽略孩子的學 習腳步,依照自己的教學計劃來進行。但在此次的教學活動過程中,藉由教學 與觀察孩子的學習情形,注意到每個孩子的個別差異,並針對孩子在課堂上的 學習情形,以及教師日常的實際觀察,試著調整活動設計及課程內容,以適合 孩子的需要。此外,透過每個單元結束後的學習單,可使研究者了解孩子的個 別需求,也可逐漸建立孩子的信心,對課程產生更多興趣。

透過研究者設計之飲食繪本教學方案改善幼兒偏食行為,提供幼小的孩子 有效的學習,激發孩子的學習潛能,獲得健康營養的知識,進而反應在實際生 活中;再者,更從開放式的教學過程中,提升學習興趣與動機,培養孩子樂於

125

觀察、勇於嘗試的態度。整體而言,此繪本教學方案,具有良好的實施成效,

證明此方案是具體可行的。

四、孩子接受繪本教學後,飲食行為表現朝正向發展

孩子經過一連串課程的學習與討論,從前、後側學習單中可以發現,孩子 對於喜好食物的選擇上,有明顯的轉變,原本蔬菜大多以藍筆圈,顯示不愛吃,

現在能用紅筆圈並告訴老師他很願意嘗試,兩位主要研究者皆有所改善;水果 方面,兩位主要研究者原本都不愛吃蕃茄,因為覺得很酸,經過課程後,在實 際觀察中,也發現兩位孩子願意嘗試,並不會只吃一口就不吃;最後,零食類 的選項中,在做學習單的過程,兩位孩子皆告訴研究者,這一類是不健康的,

雖然喜歡吃,但是他們都是加工食品,所以不能吃太多,顯示孩子將課程內容 記在心中。

研究者也透過訪談孩子家長,了解其在家中的飲食行為,反應皆為正向。

因此,在研究過程及研究結束後這段期間,孩子的飲食行為表現朝正向發展,

願意嘗試原本不喜愛的食物,也更能選擇健康飲食行為。而研究者的觀察不因 研究結束而停止,這是無止盡的學習過程,需教師和重要他人不斷的引導和提 醒,使孩子在飲食健康上能更為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