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校長是學校的領導者,其領導方式關係著學校的發展;學校組織是雙系統的 組織,有行政系統及教師的專業系統,行政系統係由科層體制等制度化、資訊化 及科學化等行政管理方式達成教育目標,而教師專業系統是較鬆散的組織系統,

也是影響學校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校長透過各領領導方式,其目的就是要讓教 師專業系統能發揮最大的效益,提升教師教學的效能與教師專業成長,進而提升 學生的學習效能;國家的未來在教育,教育的良窳在教師;優良的教師素質,是 教育成敗的關鍵。因此,校長要透過何種領導方式讓教師的專業系統發揮最大的 效益,不只要讓教師能扮演好角色內的份內工作,為達成組織效益,還要讓教師 能主動、積極及奉獻的方式達成學校組織整體效能及學校教育目標,本研究係以 研究者長期觀察及體現臺北市國民中學從校長遴選開始所衍生的校園生態狀況,

並搜尋相關文獻理論等來探究此一後現代的教育環境現象,以校長分布式領導為 自變項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為依變項,並藉由建構學校組織健康之機制,以學校 組織健康為中介變項,瞭解及探究校長分布式領導、學校組織健康及教師組織公 民行為三者之間在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知覺的狀況及關係。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研究係針對在校長遴選制度下所衍生的校園民主浪潮及後現代主義下的校 園權力生態環境,尤其以這五年來臺北市國中校長遴選制度下的校園生態,蒐集 這五年來各出缺學校對校長的期許及領導風格的資料發現,校長專斷領導的威權 型態已不是現今校園生態的顯學,代之而起的是校長領導需配合校園外在之社會 變遷,靈活運用領導理論的行為論、特質論以至於權變理論甚至與學校教師與社 區家長共治的新景象。教師法通過及中小學校長遴選制度實施以後,學校領導的 環境已產生重大的改變(賴志峰,2008a)校長權力生態驟然改變,校園後現代 主義去中心化、走向多元化、權力化的思潮下,也迫使校園文化逐漸營造出多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元、尊重、包容批判與接納多元意見的校園氛圍。

因此,校長是學校的領航者與掌舵者,每一個思考與決定都攸關學校甚巨,

校長實乃肩負著學校績效的重任(林文律,1999)。李安明(2009)認為學校的 領導者所處的情境複雜且瞬息萬變,必須透過學校內具有專業能力的成員,分別 負起不同領域的領導責任,共同致力於學校效能的提昇。校長的領導角色已逐漸 褪下英雄的色彩,學校領導研究儼然進入後英雄式領導(post-heroic

leadership)的時代(蔡進雄,2004)。Owens和Valesky(2011)回顧美國 20 世 紀對領導研究的理解時指出,組織成員是組織中重要的資源,強制命令式的領 導,無法使組織成員充分開展潛能與發揮效能。秦夢群(2010)指出,新興領導 理論強調領導者需要引導組織成員自我發展,使工作動機由交易式的利益交換,

提升至自我實現的內在層次。例如,教師領導理論認為,教師也應該與校長共同 承擔學校成敗的責任(Barth,2001)。學校不再呈現校長的單一領導,其他領導者 也扮演影響他人改進教育實踐的角色(賴志峰,2009)。Gronn(2000)指出以單 一個人為主的領導是有缺陷的,分布式領導的時代已經來臨。Duignan和 Bezzina(2006)認為,基於校長日益孤立、工作環境日益複雜以及學校操作技術 日益模糊等三個因素,21世紀的學校校長需要透過或使用分布式領導

(distributed leadership)或稱為分享領導(shared leadership)的觀點,重新 思考與調整發展策略、組織結構以及工作關係,使學校成為高度彈性與績效表現 的工作場域。

Floyd 和 Preston(2018)以「在英國大學校長分布式領導的展現」的研究指 出,大學裡面臨跨學科和領域的教師正在增加中,領導這些跨領領域教師的主管 人員也正在增加中,而這些領導角色的急切性及重要性亦非常重要,但在大學領 導和管理方面的研究很少,該研究報告定義在大學組織結構相關角色之間分布式 領導的作為與概念,以面臨快速變化和日益複雜的部門環境中,如何以分布式領 導帶領組織面對外部壓力之下達成教育目標。Holt等人(2014)提出,一個明顯有 效的方案是實施新的「分布式領導」模式,才能讓組織在日益激烈的競爭和國際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市場上更加靈活和高效。

分布式領導的概念已經出現,是對傳統的「英雄式」或「偉人式」領導理論 的回應與挑戰,分布式領導是藉由每個人的領導行為和行為之間來引導和改變組 織邁向卓越的一種行為(Northouse,2013)。Floyd和Preston(2017)提出分布式領 導的觀點認為,分布式領導對傳統英雄式領導的觀點提出挑戰,認為英雄式領導 是一個完全垂直的過程,而在分布式領導的過程中,個人領導者被視為影響集體 行動出現的主要影響力來源,分布式領導是關注不同個人對領導過程的貢獻以塑 造集體行動。

Whittle等人(2015)的研究提出,分布式領導著重於領導者的溝通協調語言 在多國及跨國公司組織中戰略變革期間所形成意識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作用,提出 的觀點是,藉由強化與組織成員的溝通策略來強化組織成員所擁有的潛在能力和 權力,必須從基層內部而不是從最高層進行改變,該研究論點也建議分布式領導 實踐中的溝通和語言技巧及策略是至關重要的。

綜上所述,藉由分布式領導使教師參與決定利他及利組織的公共事務與校務 發展,並藉由有效的溝通協調,讓教師們在資訊對等的情況下,充分掌握相關訊 息來源的可靠性,以權力運用來共同提升學校組織的正向發展,並承擔學校績效 責任。因此,本研究想瞭解臺北市在國中校長遴選制度下,校長實施分布式領導 的現況、差異情形以及實施分布式領導後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關係?此為研究 動機一。

Shober(2012)的研究指出,教師教學品質的良窳會影響學校教育品質。由此 可見,對於學校教育品質的影響因素,除了校長領導的行為之外,教師的表現也 扮演非常重要角色。Katz和Kahn(1966)認為,一個有效能的組織,必須喚起組織 成員以下三種類型的貢獻,他們必須:

一、 吸引與留住成員在組織中。

二、 確保成員展現出可信賴的角色績效,符合與超越最低限定的定性和定 量之標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 喚起成員的創新與自發性行為,亦即為達成組織效能而表現出超越組 織角色內要求之角色外行為。

Smith,Organ,和Near(1966)的研究將上述之第三種角色外行為稱之為「組織 公民行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CB)。組織公民行為並不 是組織正式規定的工作項目或是命令,而是組織成員作出更多義務之外的工作,

超乎雇主所期待的表現,具有增進組織實際功能的效能(Robbins &

Judge,2012)。組織成員創新及自發性立她的行為對組織目標的實現很有助益,

此行為不是組織規範的範疇。此種自發性的利他行為,由於超越了正式組織規範 的範疇,因此早期通稱為「角色外行為」(Extrarole),以便於與組織正式規範 的「角色內行為」(In-role behavior)有所區分(鄭燿男,2002;許道然,

2002;陳嘉碩,2014;葉榮文,2015)。同時,Katz也提到,沒有任何組織的設 計可以事先完美規劃,在組織運作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各種變化或突發狀況,在這 樣的情勢下,組織成員的創新、主動自發、積極合作為組織的行為,就是組織存 亡的關鍵(胡雅棠,2008;陳嘉碩,2014)。

Katz和Kahn(1978)近一步指出,組織中的成員若僅能完成組織成員行為中的

「維持行為」與「順從行為」,則該組織仍可能僅是一個脆弱的系統。因此,組 織必須藉由成員表現出合作、善意、協助、建議與利他等「主動行為」(角色外 行為),才能在潤滑組織社會機制的同時,間接促使組織進步(黃柏勳,2004;

葉榮文,2015)。因此,表現卓越的組織,需要組織成員超乎期待的表現以及更 多的額外付出,也就是組織成員願意「額外多走一哩路」(go the

extramile)(Lavelle,2010)。Graham(1995)指出,組織成功的因素取決於組織公 民行為的展現。

Hulpia,Devos,和Keer(2009)的研究顯示,分布式領導的支持與合作面向能 提升教師的組織承諾,因此也會提升教師角色的重要與績效責任(Angelle,2010;

Parrish & Lefoe,2008),教師較渴望參與及貢獻於學校的決策過程

(Harris,2005,2012)。許聰顯(2014)的研究亦認為,分享學校領導功能鼓勵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織成員額外付出。換言之,校長分布式領導可促進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展現。蔡 玲玲(2014)的研究提出,校長分布式領導係指學校所有成員秉持互信互惠、正 向積極、同舟共濟的精神,全心投入、發揮專業、激發潛能,樂於承接任務與責 任,齊心為共同擬定的目標與提升效能而努力,以達學校永續經營的目的。胡士 雄(2016)提出,分布式領導係指領導者運用權力從凌駕他人轉為攜手並進,將 領導功能分布於組織中的各個成員,使組織中的所有成員,在互信與合作的氛圍 下,透過溝通協調的策略,提供一個多元溝通管道的環境,使每個組織成員能夠 有機會參與組織運作決定過程,以發揮全體組織成員的智慧與專業,共同承擔領 導責任與達成組織目標,並提升組織效能。

綜上,要判斷學校運作是否順暢、效能是否發揮,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是一項 重要的指標。因此,本研究想瞭解臺北市在國中校長遴選制度下的校園生態,臺 北市國民中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現況、差異情形,此為研究動機二。

綜上,要判斷學校運作是否順暢、效能是否發揮,教師組織公民行為是一項 重要的指標。因此,本研究想瞭解臺北市在國中校長遴選制度下的校園生態,臺 北市國民中學教師組織公民行為的現況、差異情形,此為研究動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