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探討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 散之影響,經由文獻探討設計研究架構,編修適切的研究工具,對臺灣 地區(含連江縣與澎湖縣)設置智慧教室的國民小學教師與校長進行調 查研究,藉由統計分析程序,獲得研究結果,希望提供有心設置智慧教 室的校長、教育行政機關、學校行政、學術研究及相關單位參考。本章 共分二節,首先依據研究結果做成結論,其次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具體建 議,以提供未來進一步研究參考。

第一節 結論

壹、臺灣地區國小教師對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及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的 知覺程度整體而言屬中上程度,其整體表現已有一定水準。

本研究顯示,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之整體平均數為 3.9836,

情形屬中上程度;各層面程度高低依序為成員發展與訓練、科技與基本 設施支持、願景、計畫與管理、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其中成員發展與 訓練、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願景、計畫與管理之平均數皆在整體表現 平均之上。至於,知覺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整體平均數為 3.6956,情形 屬中上程度;各層面而言,以試用性最高亦在整體平均數之上,教師知 覺現有的智慧教室在創新擴散「試用性」「可觀察性」上表現最顯著、「複 雜性」得分最低則表示教師使用智慧教室操作介面時,知覺困難度不高,

對於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使用上十分有利。

貳、不同性別、年齡、服務年資、學校歷史之國民小學教師在知覺校長 科技領導及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上,均無顯著差異。

本研究顯示,就不同性別、年齡、服務年資、學校歷史之國民小學 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的五個層面及智慧教室創新擴散其五個層面上,

都沒有顯著差異,換言之,教師性別無論是男性或是女性、年齡大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4

在校服務年資深淺、學校歷史長短,其知覺校長科技領導與智慧教室創 新擴散,但並沒有顯差異。

參、不同最高學歷、職務性質、學校規模、學校所在位置、智慧教室的 間數、每週智慧教室使用的次數之國民小學教師在知覺校長科技領 導及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上,有個別程度不同的顯著差異。

本研究顯示,不同最高學歷之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上無 顯著差異。但在知覺智慧教室創新擴散只在「可觀察性」向度上,碩士

(含四十學分班)高於大學(含以下);不同職務性質之國民小學教師知 覺校長科技領導上無顯著差異。但在知覺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中的只在「複 雜性」向度上,教師兼組長高於教師兼主任、教師兼組長高於科任教師;

不同學校規模之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願景、計畫與管理」

及「評鑑與研究」上無顯著差異。但在「成員發展與訓練」和「科技與 基本設施支持」兩個層面,6 班(含)以下高於 7~24 班;「成員發展與 訓練」、「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及「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三個層面,

學校規模 49 班(含)以上均高於 7~24 班。同時,不同學校規模之國民 小學教師知覺智慧教室創新擴散只在「複雜性」向度上無顯著差異,在

「相容性」、「相對優勢」、「可觀察性」及「試用性」四個層面,49 班(含)

以上均高於 7~24 班;「可觀察性」及「試用性」兩個層面,49 班(含)

以上均高於 25~48 班;「試用性」單一層面,學校規模 7~24 班亦高於 6 班(含)以下。

不同學校所在位置之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成員發展與 訓練」、「評鑑與研究」及「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與智慧教室創新擴散

「複雜性」、「可觀察性」及「試用性」均顯示無顯著差異。教師知覺校 長科技領導「願景、計畫與管理」單一層面,都會地區高於鄉鎮所在地 區;「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單一層面,平地偏遠地區高於都會地區、原 住民地區亦高於都會地區;教師知覺「相容性」及「相對優勢」兩個層 面,平地偏遠地區均高於都會地區。

不同智慧教室的間數之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願景、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5

畫與管理」、「成員發展與訓練」、「科技與基本設施支持」、「評鑑與研究」

及「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五個層面上有顯著差異,11~20 間以上均高於 2~5 間、「願景、計畫與管理」及「成員發展與訓練」兩個層面,11~20 間以上高於 1 間這項顯著差異。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智慧教室創新擴散除 了在「可觀察性」這個層面,11~20 間以上高於 6~10 間、2~5 間高於 1 間有顯著差異之外,教師知覺「相容性」、「複雜性」、「相對優勢」及「試 用性」均無顯著差異。

不同每週智慧教室使用的次數之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科技領導

「願景、計畫與管理」、「成員發展與訓練」兩個層面上有顯著差異,16~20 次(含)以上高於 1~5 次、16~20 次(含)以上高於 6~10 次;「科技與基 本設施支持」單一層面,16~20 次(含)以上高於 6~10 次;「評鑑與研究」

及「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兩個層面,均無顯著差異。教師知覺智慧教 室創新擴散「相容性」、「複雜性」、「相對優勢」、「可觀察性」及「試用 性」層面,16~20 次(含)以上均高於 1~5 次;「相對優勢」及「試用性」

兩個層面,使用頻率再予細分「相對優勢」層面,6~10 次高於 1~5 次這 項顯著差異、在「試用性」層面,教師知覺增加 11~15 次高於 1~5 次與 16~20 次(含)以上高於 6~10 次兩項顯著差異。

綜上所述,在變項顯著差異之事後比較中發現,校長科技領導顯著 影響校內智慧教室的間數,校長科技領導愈能發揮時,智慧教室間數設 置就愈多;在校長科技領導影響下,每週使用智慧教室的次數也會增加,

即便智慧教室間數不足,校內也會讓教師輪流有使用智慧教室的機會。

肆、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間存在正相關。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間,根據研究可知:

「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與「智慧教室創新擴散」有高度的正相關,

其相關係數為 .447。依據文獻探討及研究結果可知,本研究中國民小學 校長科技領導與智慧教室創新擴散具有相關性,即教師知覺國民小學校 長科技領導程度越高,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的知覺程度也相對提高。校 長科技領導藉由提高自己科技素養能力,透過智慧教室教育科技願景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6

造、計畫而有的相關規劃與管理,對校內成員發展其科技素養與利用時 間培植訓練,支持科技與基本設施,培養出一批定期召開會討論對校內 既有的設施具評鑑與研究能力的同仁,他們也能對未來教育科技使用上 優劣與否有評鑑力,甚至有能力提出選擇購置更新設備的相關建議。

伍、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有預測力,其中以「願 景、計畫與管理」的預測力最高。

研究結果顯示「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對整體「智慧教室創新擴 散」具有預測力,可解釋 22.00%變異量,其中以校長科技領導中「願景、

計畫與管理」的預測力 20.9%為最高。

其次,國民小學校長科技領導中「願景、計畫與管理」對智慧教室 創新擴散個別「相容性」、「相對優勢」、「可觀察性」及「試用性」四個 層面,都有最高的預測力,分別為 20.7%、17.0%、11.4%與 20.7%;國民 小學校長科技領導中「成員發展與訓練」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單一層面

「複雜性」的預測力 .5%為最高,校長科技領導對「複雜性」的預測力 偏低,解釋總變異量0.8%,因為設置智慧教室是一種決策採用的複雜性 歷程,成員發展與訓練影響著教師覺知智慧教室的複雜性高低,可見成 員發展與訓練辦得良好與否,教師科技知能直接影響教師使用智慧教室 的意願。

陸、國民小學校長社會網絡在校長科技領導對慧教室創新擴散有影響性。

根據國民小學校長社會網絡圖與次數分配表研究可知,校長引進校 內智慧教室時,以科技公司產學合作最多,也會考量教育專案與校內編 列經費作為經費來源。校長設置智慧教室上,曾經遭遇的主要困難,依 序為經費資源問題、教師的科技專業與個人專業問題等。本研究中發現 節點最粗大的科技公司是網奕資訊科技公司,網奕資訊科技公司為校長 想到智慧教室首先想到的第一品牌;圖中最粗大校外專業協會為臺灣科 技領導與教學科技發展協會,代表當校內有相關需求時,大多會想去參 加該協會活動或研習;校外專家學者節點最粗大者為吳權威先生,為最 多校長請益對象。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7

研究結果顯示,校長推動智慧教室創新擴散的策略,經由受試學校 長複選方式勾選出這些策略,超過百分比 50%者,依序為成立校內專業 社群、參加智慧教室相關研討會、召開校內工作小組會議、參觀他校取 經、參與產學合作、舉辦成果發表會及參加智慧教室校際策略聯盟。

綜上所述,經由國民小學校長社會網絡問卷可清楚瞭解校長科技領 導對智慧教室創新擴散之影響情形,無論在設置智慧教室經費的取得、

推動智慧教室上曾遭遇到的困難、導入智慧教室過程中,請益智慧教室 使用經驗的對象(個人或單位)、發展智慧教室的過程中,校長促進智慧 教室創新擴散使用的策略,校長社會網絡圖中的明顯粗大的節點,在校 長科技領導對慧教室創新擴散都扮演著決策採用的重要影響性,這些節 點可供校長諮詢與取得相關資訊。至於,受試學校長複選方式勾選出某 些策略,可能仍然受限於個別狀況勾選次數偏低,但是校長仍可以試著 去突破,增加手上可運用的策略。

柒、

本研究建構之模式經過結構方程模式檢定獲得支持,國民小學校長

柒、

本研究建構之模式經過結構方程模式檢定獲得支持,國民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