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原住民教育是國家教育的重要一環,目標在提升原住民族學生的學習競爭力,

以發揮原住民族學生多元潛能,培育原住民族多樣人才(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白皮書,

2011)。然而,研究發現原住民族學生學業成就普遍低落(黃森泉,2000;譚光鼎,

1998),洪希勇(2004)以臺東縣原漢族群國小學童的學業成就作比較,發現不同 族群間的學業成就也有顯著的差異存在。顯示原住民學童的父母,對學童功課或 管教較不注重,或者因為本身父母教育程度較低,無法教導子女做功課,因而對 學童的教育期望較低, 加上父母的社經地位低落,導致家庭的環境不足,造成原 住民學童學業成就低落的主要原因(楊肅棟,2001)。由於閱讀能力是所有學習的 基礎,根據林天佑(2001),兒童在小學三年級前,必須學習閱讀的基本能力,包括 識字和理解,到了高年級則是透過閱讀,吸引新知的階段邁進。在閱讀動機的發 展上,兒童中期到青少年前期是最重要的改變階段,也就是國小高年級為閱讀動 機的關鍵時期(Wigfield, Eccles, MacIver, Reuman & Midgley,1991),因此本研究將 聚焦於高屏地區中高年級原住民的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自主動機」、「閱 讀行為」及「閱讀理解表現」之相關情形。研究動機說明如下:

一、 閱讀的重要性

「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透由學習的過程,快速累積前人的知識經驗,

經由腦部的內化激盪,轉換為個人的核心能力(戴秋華,2013)。在全球化的現今社 會,學生面臨多元及快速變遷的文化,為提升個人創造力及理解力,及未來的競 爭力,從閱讀開始。

二、 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是提升學童閱讀動機的關鍵

美國學者杜威說過:「想改變一個人,必先改變他的環境,環境改變了,他自 然跟著改變。」閱讀是需要學習的,學童的成就、閱讀行為、閱讀態度與其所成 長的環境有關(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McKool, 2008)。 兒童教育專家指出,從小進行親子共讀與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對於其心理 發展與人格特質會有良好的助益。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個場所,因此,家庭閱 讀環境中舉凡家人的閱讀習慣、家庭中的閱讀的互動、家庭的藏書量等在在都會 影響國小學童的閱讀學習(黃怡瑾,1999)。

在2011年PIRLS報告中指出,在影響學生閱讀動機與習慣的父母,在閱讀態度 與習慣上與2006比,父母每星期閱讀的時數有增加的趨勢,為興趣閱讀的家長的比 例以及家長喜愛閱讀的程度與2006年都是相似的比例。陳怡華(2000)的研究指出,

國小學生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有顯著的典型相關,顯示有良好的家庭閱讀環 境,對於學童在閱讀動機上產生正面的影響。

原住民家庭由於社經地位較低,且家長常因經濟因素必須到外地工作,導致 隔代教養,這些因素都影響原住民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就(李慧賢,1996)。然而,

對於原住民父母提供給孩子的家庭閱讀環境如何,此家庭閱讀環境與原住民兒童 的閱讀動機關係如何,現有研究並沒有相關資料。有鑑於此,本研究將探討原住 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學童閱讀動機的關係。

三、 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與學童的閱讀行為有密切關係

家庭是促成學童喜歡閱讀的原動力,學童會從父母的閱讀習慣及家庭閱讀氣 氛,發展出自己的閱讀行為(陳俊翰、梁育維,2009)。黃齡瑩與林惠娟(2004)研 究指出家庭環境層面中的家長教育程度、家長閱讀態度、閱讀時間量、家長閱讀 花費、學童接觸讀物的年齡、學童讀物花費和家中讀物的藏書量之得分與家長對

學童閱讀的態度呈現顯著正相關,顯示家庭環境愈佳,有利學童的閱讀態度和習 慣養成。Nelson (1996)也強調父母或家人必須幫助學童設計良好家庭閱讀環境,學 童才能發展良好的讀寫能力與反應出閱讀行為。綜觀上述,在培養學童閱讀行為 的過程中,家長須用心輔導學童,建立閱讀環境,才能讓學童從小養成學童正確 閱讀行為與態度。在原住民的家庭中,因為在地就業的限制及經濟的因素,父母 大多遷移至外地賺錢,常常無法陪伴學童閱讀,這可能導致學童不易養成閱讀行 為。由於並未有研究檢視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間的關係,因此本 研究將探討此議題。

四、 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與學童的閱讀理解表現有密切關係

吳宜貞(2002)研究發現,家庭環境的氛圍及習慣、父母親關心學童課業及期望,

對孩子的學習及閱讀理解有顯著相關。柯華葳(2009)在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報 告中指出,家中藏書量越多越豐富、有關教育資源越優渥,其子女的閱讀表現也 越佳。應冬梅(2009)研究發現,國小高年級學童中,家庭閱讀資源越豐富、越多元,

父母的參與度及閱讀習慣都有助於提升學童的閱讀理解表現。因此,綜合以上文 獻,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表現有密切關係。家中閱讀資源越豐富,父 母與孩子共同閱讀,奠基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其閱讀理解表現的能力也與日俱增。

長期以來原住民學童在家庭的閱讀環境上較為不足,影響到學童的課業及學 習表現,對於課程的內容理解上會落後,導致課業成績無法提升。閱讀理解是影 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如欲提升原鄉地區學童的理解能力,便不能忽視閱讀能 力在學習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目前並無研究針對原住民學童探究家庭閱讀環境 與學童閱讀理解表現的關係,因此本研究將針對此議題進行探究。

五、 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閱讀行為及閱讀理解表現可能因背景 變項的不同而有異

以往研究顯示,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閱讀行為和閱讀理解表現都與性 別、父母教育程度和年級有關。在性別方面,研究大多發現,女生在閱讀理解表 現上顯著優於男生(林慧娟,2008;鍾馥如,2009)。女生在整體閱讀動機與「外 在閱讀動機」、「內在閱讀動機」兩個動機向度上都明顯優於男生(陳怡華,2001)。 Wigfield 與 Guthrie(1995,1997)研究顯示閱讀動機在性別間存有顯著差異,女生的 閱讀動機普遍比男生高;陳秋霞(2010)的研究結果顯示,女生在閱讀動機及閱讀 理解上的表現均較男生高。王昭月(2007)的研究顯示,男女生的閱讀興趣有所不同,

女生偏向童話寓言,男生偏向推理及偵探小說。

在父母的教育程度方面,周芷誼(2005)的研究裡發現父母的教育程度的不同,

在家庭閱讀環境上有顯著的相關,顯示父母教育程度越高,學童的家庭閱讀環境 愈好。鍾馥如(2009)研究發現父母教育程度的不同,其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表 現有顯著的差異。當孩子家長的教育程度愈高,則孩子的閱讀行為表現較佳(黃 家瑩,2006),父母親若能提供孩子較多的閱讀互動,是有助於孩子的閱讀行為(張 真華,2009)。

在年級方面,周芷誼(2005)的研究裡發黃馨儀(2002)研究指出,三至五年級的 閱讀動機並無太大差異,六年級出現閱讀動機驟降的現象。劉佩雲、簡馨瑩、宋 耀廷(2003)研究台北縣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結果顯示,五年級學生的閱讀動機與閱 讀行為皆高於六年級。

綜合以上研究文獻,家庭閱讀環境與其相關因素的研究,父母教育程度越高,

對於兒童的閱讀行為、動機及理解表現都優於父母教育程度偏低的家庭;女生的 閱讀表現、行為及理解表現都優於男生;中、高年級的兒童在閱讀動機、行為及 理解表現優於低年級兒童。

研究者服務於高雄市的社福機構,負責中高年級學童課後輔導的工作,看到 原鄉部落家庭教育上的不足,發現服務地區的孩子明顯缺乏多元的文化刺激,其 家庭環境能提供的閱讀資源相當有限,家長多以務農或在外工作維生,鮮少家長 有能力或有餘力陪伴孩子學習,這對孩子的閱讀能力發展或多或少造成影響。目 前有關此方面文獻仍較少關於原住民的研究,所以本研究擬以高屏地區原住民學 童為對象,探討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閱讀行為及閱讀理解表現之現況及這 些變項間之相關。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以上敘述,本研究擬以高屏地區原住民鄉國小中高(四、五、六)年級的學 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閱讀行為及閱讀理解表現之關係。

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情形,根據第一節的研究動機,提出本研究的目的有 以下三項:

一、 瞭解高屏地區國小四至六年級學原住民生在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閱 讀行為及閱讀理解表現的現況。

二、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性別、父親與母親教育程度及年級﹚的高屏地區四至 六年級原住民學童在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閱讀行為及閱讀理解表現 的差異情形。

三、 探討高屏地區四至六年級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閱讀行為、

閱讀理解表現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