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屏地區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屏地區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Copied!
10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陸怡琮 博士. 高屏地區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其相 關因素之研究. 研究生:葉文平 撰. 中 華 民 國. 106. 年. 06. 月. 29. 日.

(2)

(3) 誌. 謝. 碩士的課程終於完成了,從102年開始迄今,回想起來真的是辛苦。懵 懵懂懂的踏入碩士的領域,與自己大學所學習到的專長完全不同,在加上新 的課程要重新適應,對我來說還真是一大考驗。論文終於圓滿完成,從最一 開始訂定題目的過程中,讓自己陷入很大的困境,因為不知如何著手,也不 清楚自己的論文要呈現怎樣的特色及亮點,由衷的感謝陸老師耐心的指導, 讓我到最後訂定論文題目,開始執行碩士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在這過程當 中,有很多的阻礙,包括自己工作的因素及本身的問題,讓我的論文拖延太 久,還好陸老師的叮嚀及嘮叨,不論是在施測的過程、撰寫文獻探討及分析 結果,都給予我很大的幫助,讓我學習到知識的獲取或是研究方法的學習, 使自己的能力更加成長。 這次的論文能夠圓滿的結束,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陸怡琮,因為老 師給予的支持及專業的建議,讓我可以更能瞭解自己的不足,並提供意見讓 我去解決所面對的問題,在此致上最深的謝意,感謝老師的教導與帶領。其 次是我最愛的另一半,不斷的給我空間去完成自己的碩士學位,經常都以要 寫論文的原因,不能時常陪著她,讓自己感到深深的歉意。但是,就因為有 她的支持,可以讓我去完成自己的目標,希望她能以我為最驕傲的榜樣。最 後是感謝我的父母親及家人,因為有你(妳)們,我才更有信心的去提升自己 專業素質及學歷,雖然經常與母親吵嘴,但是我的媽媽是我這輩子最愛的人 之一,因為媽媽的帶領之下,跟隨著媽媽的腳步,踏入社工及就讀碩士班, 因為有媽媽,讓我感到很驕傲。 此外,在論文口試過程中,承蒙陳品華老師及方金雅老師提供諸多寶貴 意見,並且點出論文的一些問題,提供他們的看法與見解,使得最後能將論 文修改的更加完整。最後要感謝我們這一班,因為我是班上的燈塔,由我帶 領著同學們,彼此的互相協助,突破了每一個考驗,培養出屬於我們之間的 默契,在未來,我們一定會加倍努力,並且將自己所學發揮在適當的領域, 並且更進一步的回饋社會。 葉文平謹誌 106年6月. I.

(4) 高屏地區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屏地區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採 用問卷調查法,以高屏地區四至六年級原住民學童416位為對象,受試者完成「家 庭閱讀環境量表」、「閱讀動機量表」、「閱讀行為調查表」及「閱讀理解困難篩選 測驗」的填答。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ANOVA 變異數分析、 Hotelling T2考驗、多變量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典型相關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 方法進行處理。 根據資料分析,本研究之結論如下: 一、 不同性別的原住民學童在家庭閱讀環境有顯著的差異。 二、 不同性別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動機有顯著的差異,女生在外在動機上顯著高 於男生。 三、 不同性別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行為有顯著的差異,女生在童話故事類閱讀頻 率顯著高於男生,男生在小說類與科學史地類的閱讀頻率顯著高於女生。 四、 不同性別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理解表現上無顯著差異。 五、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的原住民學童其家庭閱讀環境有顯著的差異;在父母閱讀 習慣、親子閱讀互動、家庭閱讀資源等層面,父親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者優 於高中職者,高中職者又優於國中以下者,而在家長教育期望層面,則是父 親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者優於高中職者與國中以下者。 六、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的原住民學童其閱讀動機無顯著差異。 七、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行為有顯著的差異;在童話故事類與 趣味類的閱讀頻率上,父親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者優於高中職者,高中職者 又優於國中以下者。 八、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理解表現上無顯著的差異。 九、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的原住民學童在家庭閱讀環境上有顯著的差異;在父母閱 II.

(5) 讀習慣、親子閱讀互動、家長教育期望與家庭閱讀資源等層面,母親教育程 度為大學以上者優於高中職者,高中職者又優於國中以下者。 十、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動機上有顯著的差異;在內在動機、 外在動機、自我效能與社會因素等層面,母親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者優於高 中職者,高中職者又優於國中以下者。 十一、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行為有顯著差異;在童話故事類 的閱讀頻率上,母親教育程度為大學以上者優於高中職者,高中職者又優於 國中以下者。 十二、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理解表現上無顯著差異。 十三、 不同年級的原住民學童在家庭閱讀環境有顯著的差異;在父母閱讀習慣 層面上,六年級優於五年級,五年級又優於四年級,在父母教育期望層面上, 五年級優於六年級,六年級優於四年級。 十四、 不同年級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動機有顯著的差異;在閱讀效能層面上, 四年級高於五年級,五年級高於六年級。 十五、 不同年級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行為上無顯著差異。 十六、 不同年級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理解表現有顯著的差異;六年級的表現優 於五年級,五年級則優於四年級。 十七、 高屏地區原住民學童的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有顯著的典型相關。 十八、 高屏地區原住民學童的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有顯著的典型相關。 十九、 高屏地區原住民學童的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表現無顯著相關。. 關鍵字: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閱讀行為、閱讀理解表現. III.

(6) Study on family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related factors of Aboriginal schoolchildren in Pingdong area, Kaohsiu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amily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related factors of Aboriginal schoolchildren in Pingdong area, Kaohsiung.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416-bit target for Aboriginal schoolchildren in Kaohsiung and Pingdong areas, 4-6 grade, Participants completed the "Home reading Environment scale", "Reading motivation scale", "Reading Behavior Questionnaire"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difficulty screening test". The data are process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ANOVA variation number analysis, hotelling T2 test, multivariate univariate Anova,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d Pearson product correlation. 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一、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amily reading environment among Aboriginal children of different genders. 二、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ading motivation among Aboriginal children of different sexes, and gir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extrinsic motivation than boys. 三、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ading behavior among Aboriginal children of different sexes, and the reading frequency of girls in fairy tal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boys, and the reading frequency of boys in novel and scientific histor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students. 四、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formance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among Aboriginal children of different genders. 五、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amily reading environment of the Aborigina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fathers ' educational level; In their parents ' reading habits, parent-child reading interaction, family reading resources and other levels, the father education level is better than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Senior High School is superior to the following in the country, but in the parent education expectations level, is the father education level is higher than the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following people in the country. 六、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ading motivation among Aboriginal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fathers ' educational attainment. 七、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ading behavior among Aboriginal school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fathers ' educational level; In the reading frequency of fairy tales and interesting categories, the level of Father's education is better than that of high school, and IV.

(7) high school is superior to the following in the country. 八、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formance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among Aboriginal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fathers ' education. 九、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amily reading environment among the Aboriginal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mothers ' educational level, such as parents ' reading habits, parent-child reading interaction, parents ' education expectation and family reading resources, the level of mother educa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high school, and the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country. 十、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ading motivation among Aboriginal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mothers ' educational level, such as intrinsic motivation, extrinsic motivation, self-efficacy and social factors, the level of mother education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high school,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following countries. 十一、.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ading behavior among Aboriginal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mothers ' educational level; In the reading frequency of fairy tales, the level of education for mothers is higher than that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high school graduates are superior to those in the following countries. 十二、.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performance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among Aboriginal children with different mothers ' education. 十三、.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amily reading environment among the. Aboriginal children in different grades, and in the parents ' reading habits, the six grade was better than the grade five, the grade five was better than the grade four, and the grade of the parents ' education was better than the grade six, the grade six was better than the four grades. 十四、.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ading motivation among Aboriginal children. in different grades, and in the aspect of reading efficiency, grade four was higher than grade five and grade six. 十五、.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ading behavior among Aboriginal children in. different grades. 十六、.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among Aboriginal.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grade six was better than grade five, grade five was better than grade four. 十七、. The family reading environment of Aboriginal schoolchildren in Pingdong area of. Kaohsiung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reading motivation. 十八、. The family reading environment of Aboriginal schoolchildren in Pingdong area of. Kaohsiung i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reading behavior. 十九、.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amily reading environment and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of Aboriginal schoolchildren in Pingdong area, Kaohsiung. Key words: Aboriginal schoolchildren, family reading environment, reading motivation, reading behavior, reading comprehension performance V.

(8) 目次 誌 謝 .............................................................. I 摘要 ............................................................... II Abstract ........................................................... IV 目次 ............................................................... VI 表目錄 ............................................................ VII 圖目錄 ........................................................... V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 二 節 研 究 目 的 ...............................................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家庭閱讀環境 ............................................ 9 第二節 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的關係 ........................... 12 第三節 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的關係 ........................... 17 第四節 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的關係 ........................... 22 第三章 研究設計 .................................................... 28 第一節 研究假設 ............................................... 28 第二節 研究架構 ............................................... 30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3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32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 34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 36 第一節 高屏地區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閱讀 行為及閱讀理 解表現之現況 .................................................. 36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原住民學童在家庭閱讀環境的差異情形 ....... 40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動機的差異情形 ........... 44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行為的差異情形 .......... 49 第五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理解表現的差異情形 ....... 53 第六節 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閱讀行為及閱讀理解之相關情形 ... 56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 61 第一節 討論 ................................................... 61 第二節 結論 ................................................... 69 第三節 建議 ................................................... 71 參考文獻 ........................................................... 74 一、中文部分 .................................................. 74 二、英文部分 .................................................. 82 附錄 ............................................................... 86 VI.

(9) 表目錄 表 1: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相關研究 .................................15 表 2: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相關研究 .................................19 表 3: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的相關研究 ...............................24 表 4:正式樣本統計表 .................................................31 表 5-1 高屏地區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現況各層面之分析表 ..........37 表 5-2 高屏地區原住民學童「閱讀動機」現況各層面之分析表 ..............38 表 5-3 高屏地區原住民學童在不同閱讀類別的閱讀頻率之現況分析摘要表 ....39 表 5-4 高屏地區原住民學童「閱讀理解表現」得分之分析表 ................39 表 5-5 不同性別的原住民學童在家庭閱讀環境之平均數、標準差與差異考驗之結 果 ..................................................................41 表 5-6 父親的教育程度不同對原住民學童在家庭閱讀環境之分析摘要表 ......42 表 5-7 母親的教育程度不同對原住民學童在家庭閱讀環境之分析摘要表 ......43 表 5-8 不同年級對原住民學童在家庭閱讀環境之分析摘要表 ................44 表 5-9 不同性別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動機之平均數、標準差與差異考驗之結果 46 表 5-10 父親教育程度的不同對原住民學童在閱讀動機之分析摘要表 .........47 表 5-11 母親教育程度的不同對原住民學童在閱讀動機之分析摘要表 .........48 表 5-12 不同年級對原住民學童在閱讀動機之分析摘要表 ...................49 表 5-13 不同性別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行為之平均數、標準差與差異考驗之結果 ....................................................................50 表 5-14 父親教育程度的不同對原住民學童在閱讀行為之分析摘要表 .........51 表 5-15 母親教育程度的不同對原住民學童在閱讀行為之分析摘要表 .........52 表 5-16 不同年級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行為之分析摘要表 ...................53 表 5-17 不同性別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理解表現之差異分析 .................54 表 5-18 父親教育程度的不同對原住民學童在閱讀理解表現之差異分析 .......54 表 5-19 母親教育程度的不同對原住民學童在閱讀理解表現之差異分析 .......55 表 5-20 不同年級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理解表現之差異分析 .................55 表 5-21 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57 表 5-22 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59 表 5-23 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表現之相關分析摘要表 ...................60 表 6 不同背景變項的原住民學童在四個變項中的差異表 ....................64 VII.

(10) 圖目錄 圖 1 研究架構 ...................................................... 30. VIII.

(1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原住民教育是國家教育的重要一環,目標在提升原住民族學生的學習競爭力, 以發揮原住民族學生多元潛能,培育原住民族多樣人才(原住民族教育政策白皮書, 2011)。然而,研究發現原住民族學生學業成就普遍低落(黃森泉,2000;譚光鼎, 1998),洪希勇(2004)以臺東縣原漢族群國小學童的學業成就作比較,發現不同 族群間的學業成就也有顯著的差異存在。顯示原住民學童的父母,對學童功課或 管教較不注重,或者因為本身父母教育程度較低,無法教導子女做功課,因而對 學童的教育期望較低, 加上父母的社經地位低落,導致家庭的環境不足,造成原 住民學童學業成就低落的主要原因(楊肅棟,2001)。由於閱讀能力是所有學習的 基礎,根據林天佑(2001),兒童在小學三年級前,必須學習閱讀的基本能力,包括 識字和理解,到了高年級則是透過閱讀,吸引新知的階段邁進。在閱讀動機的發 展上,兒童中期到青少年前期是最重要的改變階段,也就是國小高年級為閱讀動 機的關鍵時期(Wigfield, Eccles, MacIver, Reuman & Midgley,1991),因此本研究將 聚焦於高屏地區中高年級原住民的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自主動機」 、 「閱 讀行為」及「閱讀理解表現」之相關情形。研究動機說明如下:. 一、 閱讀的重要性 「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透由學習的過程,快速累積前人的知識經驗, 經由腦部的內化激盪,轉換為個人的核心能力(戴秋華,2013)。在全球化的現今社 會,學生面臨多元及快速變遷的文化,為提升個人創造力及理解力,及未來的競 爭力,從閱讀開始。. 1.

(12) 二、 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是提升學童閱讀動機的關鍵 美國學者杜威說過: 「想改變一個人,必先改變他的環境,環境改變了,他自 然跟著改變。」閱讀是需要學習的,學童的成就、閱讀行為、閱讀態度與其所成 長的環境有關(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McKool, 2008)。 兒童教育專家指出,從小進行親子共讀與養成閱讀習慣的孩子,對於其心理 發展與人格特質會有良好的助益。家庭是孩子學習的第一個場所,因此,家庭閱 讀環境中舉凡家人的閱讀習慣、家庭中的閱讀的互動、家庭的藏書量等在在都會 影響國小學童的閱讀學習(黃怡瑾,1999)。 在2011年PIRLS報告中指出,在影響學生閱讀動機與習慣的父母,在閱讀態度 與習慣上與2006比,父母每星期閱讀的時數有增加的趨勢,為興趣閱讀的家長的比 例以及家長喜愛閱讀的程度與2006年都是相似的比例。陳怡華(2000)的研究指出, 國小學生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有顯著的典型相關,顯示有良好的家庭閱讀環 境,對於學童在閱讀動機上產生正面的影響。 原住民家庭由於社經地位較低,且家長常因經濟因素必須到外地工作,導致 隔代教養,這些因素都影響原住民學生的學習動機與成就(李慧賢,1996)。然而, 對於原住民父母提供給孩子的家庭閱讀環境如何,此家庭閱讀環境與原住民兒童 的閱讀動機關係如何,現有研究並沒有相關資料。有鑑於此,本研究將探討原住 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學童閱讀動機的關係。. 三、 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與學童的閱讀行為有密切關係 家庭是促成學童喜歡閱讀的原動力,學童會從父母的閱讀習慣及家庭閱讀氣 氛,發展出自己的閱讀行為(陳俊翰、梁育維,2009)。黃齡瑩與林惠娟(2004)研 究指出家庭環境層面中的家長教育程度、家長閱讀態度、閱讀時間量、家長閱讀 花費、學童接觸讀物的年齡、學童讀物花費和家中讀物的藏書量之得分與家長對 2.

(13) 學童閱讀的態度呈現顯著正相關,顯示家庭環境愈佳,有利學童的閱讀態度和習 慣養成。Nelson(1996)也強調父母或家人必須幫助學童設計良好家庭閱讀環境,學 童才能發展良好的讀寫能力與反應出閱讀行為。綜觀上述,在培養學童閱讀行為 的過程中,家長須用心輔導學童,建立閱讀環境,才能讓學童從小養成學童正確 閱讀行為與態度。在原住民的家庭中,因為在地就業的限制及經濟的因素,父母 大多遷移至外地賺錢,常常無法陪伴學童閱讀,這可能導致學童不易養成閱讀行 為。由於並未有研究檢視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間的關係,因此本 研究將探討此議題。. 四、 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與學童的閱讀理解表現有密切關係 吳宜貞(2002)研究發現,家庭環境的氛圍及習慣、父母親關心學童課業及期望, 對孩子的學習及閱讀理解有顯著相關。柯華葳(2009)在台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報 告中指出,家中藏書量越多越豐富、有關教育資源越優渥,其子女的閱讀表現也 越佳。應冬梅(2009)研究發現,國小高年級學童中,家庭閱讀資源越豐富、越多元, 父母的參與度及閱讀習慣都有助於提升學童的閱讀理解表現。因此,綜合以上文 獻,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表現有密切關係。家中閱讀資源越豐富,父 母與孩子共同閱讀,奠基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其閱讀理解表現的能力也與日俱增。 長期以來原住民學童在家庭的閱讀環境上較為不足,影響到學童的課業及學 習表現,對於課程的內容理解上會落後,導致課業成績無法提升。閱讀理解是影 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如欲提升原鄉地區學童的理解能力,便不能忽視閱讀能 力在學習歷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目前並無研究針對原住民學童探究家庭閱讀環境 與學童閱讀理解表現的關係,因此本研究將針對此議題進行探究。. 3.

(14) 五、 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閱讀行為及閱讀理解表現可能因背景 變項的不同而有異 以往研究顯示,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閱讀行為和閱讀理解表現都與性 別、父母教育程度和年級有關。在性別方面,研究大多發現,女生在閱讀理解表 現上顯著優於男生(林慧娟,2008;鍾馥如,2009)。女生在整體閱讀動機與「外 在閱讀動機」 、 「內在閱讀動機」兩個動機向度上都明顯優於男生(陳怡華,2001)。 Wigfield 與 Guthrie(1995,1997)研究顯示閱讀動機在性別間存有顯著差異,女生的 閱讀動機普遍比男生高;陳秋霞(2010)的研究結果顯示,女生在閱讀動機及閱讀 理解上的表現均較男生高。王昭月(2007)的研究顯示,男女生的閱讀興趣有所不同, 女生偏向童話寓言,男生偏向推理及偵探小說。 在父母的教育程度方面,周芷誼(2005)的研究裡發現父母的教育程度的不同, 在家庭閱讀環境上有顯著的相關,顯示父母教育程度越高,學童的家庭閱讀環境 愈好。鍾馥如(2009)研究發現父母教育程度的不同,其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表 現有顯著的差異。當孩子家長的教育程度愈高,則孩子的閱讀行為表現較佳(黃 家瑩,2006) ,父母親若能提供孩子較多的閱讀互動,是有助於孩子的閱讀行為(張 真華,2009)。 在年級方面,周芷誼(2005)的研究裡發黃馨儀(2002)研究指出,三至五年級的 閱讀動機並無太大差異,六年級出現閱讀動機驟降的現象。劉佩雲、簡馨瑩、宋 耀廷(2003)研究台北縣國小五、六年級學童結果顯示,五年級學生的閱讀動機與閱 讀行為皆高於六年級。 綜合以上研究文獻,家庭閱讀環境與其相關因素的研究,父母教育程度越高, 對於兒童的閱讀行為、動機及理解表現都優於父母教育程度偏低的家庭;女生的 閱讀表現、行為及理解表現都優於男生;中、高年級的兒童在閱讀動機、行為及 理解表現優於低年級兒童。 4.

(15) 研究者服務於高雄市的社福機構,負責中高年級學童課後輔導的工作,看到 原鄉部落家庭教育上的不足,發現服務地區的孩子明顯缺乏多元的文化刺激,其 家庭環境能提供的閱讀資源相當有限,家長多以務農或在外工作維生,鮮少家長 有能力或有餘力陪伴孩子學習,這對孩子的閱讀能力發展或多或少造成影響。目 前有關此方面文獻仍較少關於原住民的研究,所以本研究擬以高屏地區原住民學 童為對象,探討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閱讀行為及閱讀理解表現之現況及這 些變項間之相關。.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以上敘述,本研究擬以高屏地區原住民鄉國小中高(四、五、六)年級的學 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閱讀行為及閱讀理解表現之關係。 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差異情形,根據第一節的研究動機,提出本研究的目的有 以下三項: 一、 瞭解高屏地區國小四至六年級學原住民生在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閱 讀行為及閱讀理解表現的現況。 二、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性別、父親與母親教育程度及年級﹚的高屏地區四至 六年級原住民學童在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閱讀行為及閱讀理解表現 的差異情形。 三、 探討高屏地區四至六年級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閱讀行為、 閱讀理解表現的關係。.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一、 高屏地區四至六年級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閱讀行為、及 閱讀理解表現的現況為何? 5.

(16) 二、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性別、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及年級)的高屏地區 四至六年級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之差異情形為何? 三、 探討不同背景變項(性別、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及年級)的高屏地區 四至六年級原住民學童閱讀動機之差異情形為何? 四、 討不同背景變項(性別、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及年級)的高屏地區四 至六年級原住民學童閱讀行為之差異情形為何? 五、 討不同背景變項(性別、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及年級)的高屏地區四 至六年級原住民學童閱讀理解表現之差異情形為何? 六、 探討高屏地區四至六年級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的關係為 何? 七、 探討高屏地區四至六年級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的關係為 何? 八、 探討高屏地區四至六年級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表現的關係 為何?.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 家庭閱讀環境 家庭閱讀環境(family literacy)係指學生在家庭環境中,所接觸到各項閱讀活 動與閱讀資源,如家人的閱讀行為、習慣等,以及家人提供的閱讀環境、資源與 教育期望等(柯怡寧,2012)。 本研究所使用的問卷為謝美寶(2003)的「家庭閱讀環境問卷」修訂而成之「家 庭閱讀活動問卷」上的得分指標,其中可分為「家庭閱讀資源」、「父母親的教育 期望」、「親子閱讀互動」及「父母的閱讀習慣」等四個因素。所得分數為代表, 得分高者代表學童的家庭閱讀環境良好,得分低者反之。 6.

(17) 二、 閱讀動機 Guthrie 和 Wigfield(2000)將閱讀動機定義為在閱讀上之個體的個人目標、價值 觀、對於相關主題的信念、閱讀過程及閱讀成果。係指閱讀動機是影響個體能否 進行並持續閱讀活動的理由。本研究所使用的問卷為楊雅淇(2012)修訂 Wigfield 等 人(1997)所編製的「閱讀動機量表」 ,分成「外在動機」 、 「內在動機」 、 「閱讀效能」 及「社會因素」等四個向度,其中所得的能力估計值代表學生的閱讀動機。得分 高者代表學童的閱讀動機良好,得分低者反之。. 三、 閱讀行為 閱讀行為係指讀者實際從事與閱讀相關的一切活動,例如:讀者從事於閱讀 活動的時間、頻率、閱讀書籍的數量、閱讀的廣度、以及閱讀的形式與場所等 (Wigfield,1997)。本研究所使用的問卷為蔡逸芬(2012)的「閱讀行為調查表」,分成 「閱讀頻率」及「閱讀類別」等兩個向度,其中所得的分數高者代表學童的閱讀 行為程度高,得分低者反之。. 四、 閱讀理解表現 閱讀理解是一個複雜的心智運作過程,讀者經由眼睛接收到文字以後,經過 一連串字音、字形、字義的解碼與推論的活動後,透過讀者心智主動建構出內容 的過程(李咏吟,2001) 。在本研究中的閱讀理解是指在柯華葳(1999)「閱讀理解困 難篩選測驗」上的得分。得分高者代表學童的閱讀理解程度高,得分低者反之。. 五、 原住民學童 原住民係指既存於臺灣而為國家管轄內之傳統民族,包括阿美族、泰雅族、 排灣族、布農族、卑南族、魯凱族、鄒族、賽夏族、雅美族、邵族、賽德克族、 7.

(18) 噶瑪蘭族、太魯閣族、撒奇萊雅族、拉阿魯哇族、卡那卡那富族(行政院原住民族 委員會,2015)。這16族雖同屬於南島語系,但不論是在文化、語言或社會制度各 方面都有差異。本研究所指的原住民學生是指就讀於高雄市和屏東縣的原住民國 小四至六年級為主,族群涵蓋鄒族、布農族、魯凱族及排灣族等四族。. 8.

(1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旨在高屏地區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閱 讀行為及閱讀理解表現之關係進行探討。. 第一節 家庭閱讀環境 「家庭」是幼兒學習與發展最重要的場所,也是親子互動、建立親密情感連 結的最主要環境,而「閱讀」是一種能建立親子間良好的雙向溝通以及親子間彼 此 分享情感的方式(康雅淑,2010)。家庭閱讀的研究指出,父母自身是否重視閱讀 以及是否重視對孩子閱讀能力的培養及孩子讀寫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影響。孩子最 喜歡的閱讀方式是和家長共同閱讀,而這種親情之間的親密氛圍,往往可以激發 孩子的閱讀動機,並提高孩子的閱讀能力(邱芙蓉,2008) 影響一個人學習閱讀的環境因素包括:家庭社經地位、學校所處區域、居住 社區之大小(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8)。柯華葳主持的PIRLS2006 的結果,家庭很多因素都與閱讀表現有關,如父母的閱讀習慣、親子閱讀互動、 父母的教育期望及家庭閱讀資源等(謝美寶,2003),以下就上述四項作探討。. 一、. 父母的閱讀習慣. 黃佳瑩(2006)研究指出,家人閱讀習慣越高,子女的閱讀行為越高;吳宜貞 (2002)研究指出,良好的閱讀習慣,長期下來,對孩子的閱讀行為有正面的影響; 王秀梅(2010)與戴秋華(2013)研究指出,父母的閱讀習慣與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有 顯著性的相關,顯示父母如具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孩子的閱讀理解會更好。 PIRLS2011的報告中,針對家長在閱讀喜愛程度與閱讀分數加以研究,結果指 出,喜愛閱讀的父母,其子女的閱讀成績,會明顯高於那些不喜歡閱讀父母的子 女(Mullis、Michael & Kathleen,2011)。 Rasinski(1994)指出,有閱讀圖書或報紙習慣的父母,其子女對閱讀活動的 興趣較高;此外,若父母可以在閱讀上鼓勵自己的子女,對幼童閱讀方面有所指 9.

(20) 導,並且提供良好的閱讀家庭環境,則能使子女在閱讀習慣的養成、閱讀流暢性、 字的認知和文章的理解上,有長足的進步且能增進其閱讀能力與技巧。 Hindman, Connor, Jewkes & Morrison (2008)研究指出,父母的閱讀習慣會影響 孩童的讀寫結果與閱讀理解能力,因此,如果父母有閱讀習慣,能與孩子進行與 書本相關的討論活動,有助於孩童相關能力的發展。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父母閱讀的習慣,對於孩子在閱讀行為、理解表現及動 機上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家庭中,若家人有閱讀的習慣,就能讓家中的孩 子自然而然覺得「閱讀是很平常、自然、生活化」的事,只有當孩子在環境中看 見父母有閱讀的習慣之後,才會引起孩子對閱讀產生動機。. 二、. 親子閱讀互動. 愈來愈多人發現早期閱讀的重要性。親子閱讀互動,不僅是父母與孩子一起 閱讀,也是培養親子間閱讀的興趣。Wigfield & Guthrie (2007)研究指出,父母與孩 童的互動機會較多時,在閱讀行為的閱讀頻率會更高。劉怡慧(2011)的研究除了與 上列的相同結果外,他提出了親子閱讀互動,在閱讀行為中的主動閱讀行為、閱 讀分享行為有顯著性相關,也就是說親子閱讀互動越多,則子女越能夠出現主動 閱讀與閱讀分享的行為。另外在閱讀動機上,許麗鈞(2010)指出在親子互動、共讀 分享層面,兩者與閱讀動機的相關性最高。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啟蒙老師,良好 的家庭教育與閱讀習慣的養成,是影響孩子學習成效的重要關鍵(彭富源,2006)。 Teale(1978)的研究指出,閱讀的過程中,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互動愈頻繁,孩子的閱 讀表現愈好。父母耐心地陪伴與引導是讓孩子愛上閱讀的關鍵,當父母經常陪伴 孩子閱讀,孩子才能成為一個真正喜愛閱讀的人。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親子在閱讀的互動過程中,不僅可以分享彼此的想法、 情感與經驗,還可以增進親子間的互動、交流,因而彼此都能互相學習與成長。. 10.

(21) 三、. 父母的教育期望. 侯世昌(2002)研究指出父母會將自身期望、態度或價值內化到子女的行為模式 中,也就是父母對子女所抱持的教育期望,會影響到孩子日後的具體表現和教與 成就。周新富、賴鑫城(2004)發現父母的教育期望與兒童的自我期望產生互相影響, 會影響兒童的學業成就等表現。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父母希望子女接受何種教育及對子女未來的發展及表現, 顯示父母認為教育是獲取經濟、社會地位的重要途徑。. 四、. 家庭閱讀資源. 家庭閱讀資源指的是家中提供孩子閱讀的物質來源,及提供文化參與的機會。 若能讓孩子擁有一個充滿書香的環境,接觸書籍的機會必定增多,對增進其閱讀 行為亦有幫助(江嘉惠,2009;張真華,2009;黃家瑩,2007)。為培養一位良好 閱讀態度的讀者,父母宜在環境中提供充足的機會讓幼兒接觸閱讀,包括書籍、 報紙、雜誌等佈滿於家中,讓幼兒能有更多機會接觸閱讀資源(許慧貞譯,2001)。 因此,家中閱讀媒材資源豐富,孩子的閱讀表現愈好。 顏美鳳(2002)調查北縣國小六年級兒童閱讀狀況亦發現,學童課外讀物的主 要來源以家人購買比例最多,課外閱讀場所也是以在自己家中居多。馮秋萍(1998) 的研究發現,兒童取得課外讀物的途徑與閱讀物的易得性有很大的關係,對兒童 而言,最易取得課外讀物的途徑是家中的藏書與視聽媒體。PIRLS 2011研究報告 指出,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與家中的書本量有關,如果家中能提供的書本數量越 多,孩子閱讀理解方面也就越好(Ina V.S. Mulliset al.,2011)。 綜合以上研究發現,父母能提供豐富的閱讀資源,讓孩子在良好家庭環境下 成長,將有助於孩子閱讀能力的提升。 教育並非僅在學校發生,家庭環境亦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家長若能有效 11.

(22) 涉入學生學習活動,並投入更多教育資源,藉由身教、言教以及境教三管齊下的 影響力,將有效提升學生學習表現結果。. 第二節 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的關係 一、. 閱讀動機的定義與內涵. Guthrie & Wigfield 將閱讀動機定義為在閱讀上之個體的個人目標、價值觀、 對於相關主題的信念、閱讀過程及閱讀成果。閱讀動機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 起的活動,並促使該活動朝向某依目標進行的內在歷程(林建平,1995)。Gambrell (1996)則提出閱讀動機應被定義為個體的自我概念以及個體重視閱讀的價值;他 更強調閱讀教學最重要且最中心的目標就是要去激發學生的閱讀動機,閱讀動機 會驅使個體進行長期閱讀並且樂在其中,此即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學童透過閱 讀,不但可以拓展知識見聞,也有助於態度及人格的養成。閱讀動機是影響閱讀 的關鍵要素之一,它決定學童對於閱讀的選擇與投入(Guthrie & Wigfield,2000)。 目前研究上對於閱讀動機內涵的看法,主要參考是Wigfield與Guthrie在1990年 代所提出的閱讀動機構念。Wigfield 與Guthrie 根據閱讀和動機的相關理論、實證 研究發現、晤談及長期教室觀察資料,認為閱讀動機構念包括了目標、價值和信 念,且與閱讀主題、過程及閱讀結果相關,為特定領域且多元的建構(宋曜廷等 人,2003)。 在閱讀過程中,閱讀動機是影響閱讀行為的重要因素(Guthrie, Hoa, Wigfield, Tonks, Humenick, & Littles, 2007)。蔡育妮(2003) 指出,閱讀動機是個體有閱讀的 需要,而引起閱讀活動的內在心理原因,是激勵與導引閱讀行為的內在心理力量。 至於閱讀動機的形成,除了可能是讀者本身生理或心裡上的需求引起的,也有可 能是因為受到外界事物 的影響或刺激而產生(楊曉雯,1996) 。閱讀動機的不同, 會使得閱讀的需求、目的產生差異,也使得閱讀行為也會跟著不同(陳雁齡,2002)。 12.

(23) 簡言之,閱讀動機是兒童對於閱讀活動所持的理由及目的 (Sweet & Guthrie,1996), 它是激勵與導引閱讀行為力量,也是個體外顯閱讀行為的內在歷程。 Wigfield (1997)整合相關文獻後,提出閱讀動機包含三個閱讀層面:能力及效 能信念、成就價值及目標、社會。以下茲分項述之: (一)能力及效能信念 (competence and efficacy beliefs): 自我效能是指個人在工作環境中對自己表現能力的一種信念,是根據自己過 去的經驗來對自己的實力進行評估(Bandura,1997),當個體覺得自己有能力能夠 有效的閱讀,越能投入精力在閱讀活動中,且積極的理解閱讀的內容。而具有高 自我效能的學習者,越能挑戰艱難的閱讀文本,以精熟內容來理解當中的概念。 而當學習者缺乏自我效能時,面對閱讀活動會盡可能的逃避,或選擇較不具有挑 戰性的閱讀活動(劉佩雲、簡馨瑩、宋曜廷,2003)。. (二)成就價值及目標(achievement values and goals): 閱讀的「成就價值及目標」包括閱讀好奇、閱讀投注、閱讀的重要性等內在 閱讀動機,及為競爭而讀、為認同而讀、為成績而讀等外在閱讀動機。內在閱讀 動機指的是如Csikszentmihalyi 於1978 所描述的浮流經驗(flowexperience),當 讀者全神貫注在一本書時,常會忘了時間及自我意識(李素足,1999)。Wigfield 認 為只有能力和效能信念不足以產生投入,如果沒有理由或誘因促動的話是不足以 產生投入的閱讀行為,具內在動機的閱讀者多傾向於學習目標取向的閱讀,以尋 求透過閱讀增進知識與概念的理解(劉佩雲、簡馨瑩、宋曜廷,2003)。因此,內在 動機是培養閱讀習慣的必備特質,而受到內在動機驅動的閱讀者,較能長時間投 注在閱讀活動上,也能發展較高層次的閱讀策略(鍾滿英,2006)。 外在閱讀動機往往是短暫的,因為外在的壓力、誘惑等等原因進行閱讀活動, 雖可以達到閱讀的目的,然而提供給讀者的只是曇花一現的閱讀能量,無法幫助 讀者建立長期的閱讀習慣(黃馨儀,2002)。而當閱讀活動是因為外在閱讀動機引起 13.

(24) 時,例如學生受到獎金或成績的誘惑而閱讀時,當外在閱讀誘因停止時,閱讀動 機就有可能降低或喪失,閱讀活動也就因此而停止。. (三)社會因素 (social aspects of reading): 閱讀的社會動機與人際和社會活動有關,例如喜歡與人分享書籍、溝通想法, 從中獲得鼓勵與成就感,並樂在其中。Wigfield 與Guthrie 認為「社會」層面的閱 讀動機包括「社會」與「順從」。「為社會而讀」是指由與同儕、朋友或家人分 享或透過追求閱讀意義而能成為某社群一員的過程;「為順從而讀」則基於外在、 他人的要求或目的而閱讀,此兩種因個人外在社交的需要而產生的閱讀動機也可 歸納之外在動機中。社會動機能促進閱讀量的增加和閱讀成就,閱讀頻率、廣度 與數量高者多會參與社群(宋曜廷、劉佩雲、簡馨瑩,2003)。 綜上所述,閱讀動機係指個體對於閱讀活動所持的理由及目的,是一種能夠 引起並維持個體的閱讀活動,並朝向個體閱讀目標進行的內在歷程,也是激勵與 導引閱讀行為的內在心理力量。. 二、. 閱讀動機的重要性. 綜覽文獻後,歸納閱讀動機會對學生在閱讀層次、自我閱讀選擇及閱讀成就 等幾方面有所影響(方子華2004),分述如下: (一)對閱讀層次的提昇動機在學習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會造成表面、粗淺的學 習以及深沈、內化學習的不同(Gambrell,1996) 。有了閱讀動機,讀者會花更 多的心力去閱讀,因此閱讀層次也將會有所提昇。 (二)自我閱讀選擇較高學生因為動機的不同,對閱讀時間投入的多寡、閱讀種類的 選擇等也會有所不同。高閱讀動機的讀者通常都是自我決定,並且會自行創造 他們的閱讀機會的。他們常會因為一些廣泛的私人理由,比如好奇、複雜的情 況、社交、情感的滿足等,想要去閱讀或者選擇去閱讀(Gambrell,Palmer, 14.

(25) Codling & Mazzoni,1996)。 (三)很多動機理論學家主張個體的信念價值和成就目的在他們與成就關係的行為 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Guthrie & Wigfield,1997)。高閱讀動機的學生會對閱 讀投入較多的時間,進行較深入的處理,故其閱讀成就也就自然會有所提昇。. 三、. 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的關係. 對於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的相關研究已有一系列的實徵研究結果,結果 整理如下表1: 表1: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名稱. 研究發現. It’s the best thing in the 父母在家裡呈現多元的閱讀媒材,並 world! : Rural 且有閱讀行為的示範,成功的引起孩. Mellon(1992) children talk about. 子在家閱讀的動機。 reading. Home and family Baker、Scher 與. 親子共讀時,增加樂趣及支持性的話 influences on 語,會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 Mackler(1997) motivations for reading 家庭閱讀環境、學校閱 讀環境與國小一年級. 家中佈置舒適溫馨的閱讀區域,能使. 學童閱讀能力及閱讀. 學童的閱讀動機增強。. 許麗鈞(2000) 動機之相關研究 國小學生家庭閱讀活 方子華(2004). 劉怡慧(2011). 親子閱讀習慣、社會資源的運用、家. 動、學校閱讀環境與閱 庭閱讀環境及父母閱讀獎勵皆與閱 讀動機之相關研究. 讀動機有正相關。. 國小學童家庭閱讀環. 父母有良好閱讀習慣,對於學生的閱. 15.

(26) 境、閱讀態度與閱讀行 讀動機、態度及閱讀行為有顯著的正 為之研究. 相關。. 國小學生家庭環境、閱 讀動機與學生閱讀成 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上有顯著 施文晴(2013). 就之關係─以PIRLS 的相關。 2006香港、新加坡、台 灣為例.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文獻,培養兒童閱讀不能單單只靠學校努力,家庭閱讀環境對於學 童閱讀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若能兩方面雙管並進,應可以獲致更大的效果。且 閱讀環境的營造是非常重要的,除了讓學童能激發起內在動機有強烈的閱讀動機 學習之外,也能培養持久喜愛閱讀的習慣。家庭是學童最初和最重要的閱讀老師, 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動機,必須由家庭開始做起。父母應加強子女的學前閱 讀活動、加強家庭閱讀環境,並以身作則,建立兒童的閱讀習慣。. 四、. 背景變項與閱讀動機的關係. 本研究除了家庭閱讀環境變項外,在背景變項中僅就性別、家長社經地位及 年級等作文獻探討與整理如下: (一)性別 Wigfield與Guthrie(1997)的研究報告指出四、五年級閱讀動機有性別差異,女 生在閱讀效能、重要性、社會和競爭的構念上優於男生。調查高雄市國小四年級 學童;蔡美蓉(2005)研究高雄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童;方子華(2004)調查高雄市公立 國小六年級學童;宋曜廷等人(2003)則是以國小五、六年級和國中一年級為研究對 象,上述研究皆發現女生的閱讀動機高於男生。. 16.

(27) (二)年級 Wigfield與Guthrie(1997)的研究報告指出四、五年級的閱讀動機向度在效能、 認可和社會三個向度上,四年級優於五年級;黃馨儀(2002)的研究結果發現國小三 至五年級的閱讀動機並無太大差異,但是六年級卻出現下降的現象。蔡美蓉(2005) 的研究結果發現中年級的閱讀動機優於高年級。其他相關的研究也指出年級越高, 閱讀動機則越低的相同結果(古秀梅,2005;李素足,1999;劉佩雲等人,2003)。 (三)父母的教育程度 詹麗萍(2008)研究指出,父母教育程度較高者,其閱讀意願及動機也較強。 黃家瑩(2006)研究發現,父母教育程度愈高之學生的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與閱 讀喜好程度較為良好。Williams(1989)指出,父母親的教育程度較高,其父母本身 也比較會是經常閱讀者,在這樣的家庭狀況下,也會激發子女的閱讀動機,而成 為經常性的閱讀者。. 五、. 小結. 綜合以上研究發現,透過不同研究的結果,發現女生的閱讀動機高於男生, 閱讀動機有隨著學生年齡增加而遞減的現象。在不同背景變項中,發現教育程度 較高的父母其子女閱讀動機較佳,有建立親子共讀習慣者其子女的閱讀動機較高。 因此激發及提升學生的閱讀動機,應尋求家庭的支持配合與合作。. 第三節 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的關係 一、. 閱讀行為的定義與內涵. 心理學家對行為(behavior)的定義為:「行為」是個體進行某一活動,並維 持某一活動的外在表現(張春興,1994),亦指個體對內在、外在環境刺激所發生 的一連串反應,而閱讀行為是指個體所有從是與閱讀相關的外顯活動。過去不同 17.

(28) 研究者對閱讀行為有不同的定義:Smith(1990)認為閱讀行為是每天閱讀習慣、 閱讀時間、閱讀資料的主題分類(引自賴苑玲,2007);陳世麟(2010)將閱讀行 為分為閱讀地點、書本來源、閱讀時間、閱讀數量、閱讀方式、閱讀類別、閱讀 的喜好共六個層面;許君穗(2009)指出閱讀行為包含閱讀類別、閱讀頻率、閱讀 時間、閱讀數量、閱讀主動性與閱讀分享等;李素足(1999)指出閱讀行為包含閱 讀頻率、閱讀時間、閱讀數量等;高蓮雲(1994)則指出閱讀行為包含閱讀資料的 形式與場所、閱讀頻率、閱讀時間、閱讀種類、閱讀來源等。 歸納以上文獻,本研究將學童的閱讀行為分成閱讀頻率及閱讀類別,在培養 學童閱讀行為的過程中,家長須用心輔導學童,建立閱讀環境,才能讓學童從小 養成學童正確閱讀行為與態度。. 二、. 閱讀行為的重要性. 閱讀行為是指進行閱讀時所採用的方式、內容、閱讀量、閱讀頻率等皆屬之。 家庭是促成學童喜歡閱讀的原動力,學童會從父母的閱讀習慣及家庭閱讀氣氛, 發展出自己的閱讀行為。黃齡瑩與林惠娟(2004)研究指出家庭環境層面中的家長 教育程度、家長閱讀態度、閱讀時間量、家長閱讀花費、學童接觸讀物的年齡、 學童讀物花費和家中讀物的藏書量之得分與家長對學童閱讀的態度呈現顯著正相 關,顯示家庭環境愈佳,有利學童的閱讀態度和習慣養成。Nelson(1996)也強調父 母或家人必須幫助學童設計良好家庭閱讀環境,學童才能發展良好的讀寫能力與 反應出閱讀行為。綜合以上所述,得知家長愈重視家庭閱讀環境,學童的閱讀行 為愈佳,且閱讀行為的養成與孩提時所建立的閱讀態度和行為有密切關聯性。閱 讀不僅僅是人類社會歷史悠久的活動,更是一項和各領域學習活動關係密切的活 動,在大量閱讀後更可以豐富知識,增廣所見所聞,發展獨立思考能力。. 18.

(29) 三、. 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的關係. 對於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的相關研究已有一系列的實徵研究結果,結果 整理如下表2: 表2: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名稱. 研究發現 家庭閱 讀環 境與 閱讀 行為有 顯著 的相. Bielby(1981). Models of status attainment.. 關。表示有良好的家庭閱讀環境,對學童 的閱讀行為越積極。. Relations of children's motivation for. 家庭閱 讀環 境與 閱讀 行為有 顯著 的相. reading to. 關。表示父母與孩童的互動機會較多時,. the amount and. 在閱讀行為的閱讀頻率會更高。. Wigfield & Guthrie(1997). breadth of their reading. 家庭是學童閱讀活動最喜歡的地點,學童 屏東縣國民小學 的閱讀指導者以家長及老師為主,而且父 林美鐘(2001). 中高年級學童閱 母主動提供課外讀物及父母親的期望與 讀興趣調查研究。 國小學童的閱讀行為有顯著相關。 學 前 一 般 兒 童 與 兒童閱 讀行 為與 其家 庭閱讀 環境 有關 發 展 遲 緩 兒 童 閱 連。家庭閱讀環境較佳者,兒童閱讀行為. 黃敏秀(2002) 讀 行 為 及 其 家 庭 表現也較佳,家庭閱讀環境較弱者,兒童 閱讀環境研究. 閱讀行為表現也較弱。. 國 小 學 生 閱 讀 態 父母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及親子閱讀互動 謝美寶(2003) 度、家庭閱讀環境 越頻繁,會增進國小學童的閱讀行為。 19.

(30) 與閱讀理解能力 關係之研究 父母對國民小學 學童閱讀之態度 父母對學童閱讀的態度愈佳,則學童閱讀 蔡政勳(2006). 與學童閱讀行 行為的表現也愈佳。 為、閱讀策略之研 究 國小高年級學生 國小高年級兒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 家庭閱讀環境、閱. 黃家瑩(2007). 為有顯著的相關,其家庭閱讀環境良好 讀動機與閱讀行 者,學童的閱讀行為程度越高。 為之研究 家庭閱讀活動、閱 家庭閱 讀活 動與 閱讀 行為有 顯著 的相. 姚育儒(2008). 讀 行 為 與 閱 讀 態 關,且家庭閱讀活動越活躍,會增進學童 度之相關研究. 的閱讀行為。. 國小高年級學童 國小高年級學童其背景變項與家庭閱讀 家庭閱讀環境與 環境、閱讀行為之間部分有顯著相關,且 張真華(2009). 閱讀行為之研究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的整體現況與 以台北縣蘆洲地 各層面均呈正相關。 區為例 國小高年級學生 家庭閱讀環境、閱. 應冬梅(2009). 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呈現正相關。 讀行為與學業成 就關係之研究 家 庭 場 域 與 台 南 親子共同閱讀可使學童感到閱讀的興. 廖彥琳(2010) 市 國 小 學 童 閱 讀 趣,會提升學童的閱讀行為。 20.

(31) 行為關連性之研 究 (資料來源為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文獻,得知家長愈重視家庭閱讀環境,學童的閱讀行為愈佳,且閱 讀行為的養成與孩提時所建立的閱讀態度和行為有密切關聯性。因此在培養學童 閱讀行為的過程中,家長須用心輔導學童,建立閱讀環境,才能讓學童從小養成 學童正確閱讀行為與態度。. 四、. 背景變項與閱讀行為的關係 本研究針對性別、父母教育程度及年級等作文獻探討與整理如下:. (一)性別 在李素足(1999)、黃家瑩(2006)、張真華(2009)、陳秋霞(2010)等人的 研究結果中均顯示,女生在各方面的閱讀行為表現均較男生高。在閱讀種類方面, 賴苑玲(2007)的研究指出男生閱讀的種類較多元,且較常閱讀科學類的書籍,而 女生則較常閱讀傳記、寓言、小說文學類的書籍;在閱讀分享方面,陳世麟(2009) 的研究指出,女生比男生較常與他人分享其閱讀的感想,或討論書籍的內容。吳 憲昌(2002)的研究指出,女生在閱讀行為上優於男生。綜合相關研究,女生在閱讀 頻率、閱讀時間、閱讀分享普遍優於男生,且男、女生閱讀書籍的種類亦有些差 異。 (二)父母的教育程度 楊怡婷(1994)研究發現幼兒的閱讀行為發展隨母親的學歷不同而有顯著差 異存在。母親學歷愈高,幼兒的閱讀行為發展階段愈高。母親的學歷愈高,幼兒 的閱讀頻率愈高;母親愈是經常閱讀者,其幼兒愈是每天閱讀者且閱讀頻率較高。 當父母的教育程度愈高,則孩子的閱讀行為表現較佳(黃家瑩,2006)。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父母的教育程度對孩子的閱讀行為有極重要的影響。父 21.

(32) 母教育程度較高的家庭,能夠提供孩子較豐富的閱讀資源,有助於提高孩子的閱 讀表現。而且,教育程度較高的父母能提供孩子較多的互動或指導。 (三)年級 彭秋萍(1998)的研究指出中年級學生閱讀的種類較少且固定,高年級閱讀的 種類較廣且較多;馮秋萍(1998)研究指出五年級學童以閱讀故事為主,六年級則偏 向散文的閱讀。. 五、. 小結. 綜合以上研究發現,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有密切關係。根據許多研究顯 示,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呈正相關,且閱讀行為的積極與否,對閱讀能力有 很大的影響。但有關原住民地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的研究極少,所以本研究 以高雄市及屏東縣的原住民國小四至六年級為主要對象,去探討家庭閱讀環境與 閱讀行為的關係。. 第四節 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的關係 一、. 閱讀理解的定義與內涵. 閱讀理解定義受心理學、心理語言學、社會學…等科學的影響,從最早的記 憶能力,逐漸演化為成對文本處理的能力,到強調讀者的閱讀心理過程、讀者和 文本、內容的互動,進而演化成情境因素、文化因素、文本因素、讀者因素等多 元因素影響的「個人獨特歷程」的理解」 (Pearson & Hamm, 2005; van den Broek et al., 2005)。Gibson & Levin(1975)認為:閱讀是從文本中提取意義的過程。所謂 「文本」(text)不僅包括文字材料,而且也包括圖畫、圖解、圖表、插圖等等其 他的閱讀材料。柯華葳(2006)以歷程來定義閱讀,認為閱讀歷程包含認字、理解、 自我監督三個重要成分,閱讀是實際的能力,是所有學習的基礎。 22.

(33) 閱讀是一項複雜的心理歷程,其狹義的定義認為閱讀是文字上的識別;而廣 義的定義認為閱讀是日常生活中,讀者試圖了解以書寫符號或符號所表達的意義 (廖鳳伶,2000)。Alexander & Heathungton(1988)認為閱讀是一個有意義的過 程,它的目的是在於獲得文章的意義。因此,閱讀就是從書面文字中,將視覺訊 息轉換成獲取意義的一種能力。閱讀理解的主要理論架構─訊息處理理論 (information processing theory) ,強調閱讀是一項「互動」和「主動建構」的歷程。 在此歷程中,讀者藉由文章訊息與既有認知基模(schema)產生互動,進而建構 閱讀內容的意義(賴明貞,2003)。 Gagne(1985) 將 閱 讀 理 解 的 歷 程 分 為 四 個 階 段 , 這 四 個 階 段 分 別 為 解 碼 (decoding) 、文意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 、推論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 理解監控(comprehension monitoring)。第一階段是解碼,解碼是閱讀歷程中最基 礎的階段。解碼是指將看到的文字辨認出來,透過搜尋自己的基模,使文字產生 意義。在解碼過程中包含配對與譯碼,將看到的文字字形與腦海中的基模相對, 連結文字的字音與字義,活化這個字在長期記憶中的意義。第二階段是文意理解, 一個文字在不同的字句中可能有不同的字義,運用解碼所得的基模來選擇適合上 下文意的字義,以正確詮釋語句(岳修平譯,1998)。前兩個階段是初步的閱讀理 解,透過前兩個歷程的理解,讀者對閱讀到的「文字與句子」做正確的理解。第 三階段是推論理解,推論理解係指讀者根據文章所提供的各項訊息,再加上自己 的個人經驗加以統整,推論出文章所隱含的意義,不全然是文章內容的語句,而 是用自己的話表達文章的內容,獲得新的敘述性知識。第四階段是理解監控,理 解監控理解監控係指讀者自己本身對於自己認知歷程的監控,評鑑自己對文章理 解的正確度,當理解遇到困難,可以適時的自我調整,也就是所謂的後設認知(岳 修平譯,1998)。後兩個階段是進階的閱讀理解,透過後兩個歷程的理解,讀者能 夠對整體文本進行推論與自我調整。綜合上述,閱讀理解須具備先備知識為基礎, 才能對所讀的內容思考、想像及融會貫通,才能理解閱讀真正的意義。 23.

(34) 二、. 閱讀理解的重要性. Gagne'(1985)認為閱讀是讀者透過文字的解碼、字義的理解以及文意的推論理 解,來進行監控自己對文章內容理解之歷程。成功的閱讀理解必須要有概念性理 解、自動化基本技能以及策略(岳修平譯,1998)。 Rumelhart(1977)認為閱讀理解須依靠閱讀者具備語言的知識、對文章結構的認 識等背景和知識。閱讀理解也是一種思考的過程,由閱讀者主動投入文章中建立 問題並考驗假設,並逐步修正假設而獲得理解。 綜合以上所述,具備閱讀理解能力者,必具備適當之認字能力,但具備適當之 認字能力者, 卻未必即具備適當之閱讀理解能力。進一步而言,閱讀起於認字, 止於理解,閱讀理解才是整個閱讀教學之最終與最主要的目標。. 三、. 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的相關研究. 對於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的相關研究已有一系列的實徵研究結果,結果 整理如下表3: 表3: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的相關研究. 研究者. 研究名稱. 研究發現. Parental 家庭閱讀環境(包括家庭開始閱讀經驗、 involvement in the Senechal 與. 家庭閱讀頻率、家中童書藏書數量、開始 development of 閱讀年齡、上圖書館頻率、家人共讀頻率). LeFevre(2002) children’s reading. 與閱讀理解有顯著相關。 skills Reading-young. 親子共 讀對 閱讀 理解 能力有 實質 的效. children’s. 果,有較多親子共讀經驗的兒童,在學校. achievement and. 的閱讀技能和知識表現都比較好。. Denton, West, & Walston(2003). 24.

(35) classroom experiences 家庭環境因素對 家庭環境的閱讀氛圍及習慣、父母親關心 吳宜貞(2002). 兒童閱讀能力影 孩童課業,對閱讀理解有顯著的相關。 響之探討 國小學生閱讀態 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能力有顯著相 度、家庭閱讀環境. 謝美寶(2003). 關,家庭閱讀環境越佳者,其閱讀理解能 與閱讀理解能力 力也越好。 關係之研究 閱 讀 環 境 與 學 童 國小學童家庭閱讀環境、班級閱讀環境與 閱讀態度之研究- 閱讀態度有顯著正相關。國小學生之閱讀. 周芷誼(2005) 以 彰 化 縣 一 所 國 態度和家庭閱讀環境能部分預測閱讀理 小五年級為例. 解能力。. Added value of. 親子共讀的策略影響共讀成效,較之父母. dialogic. 唸述式的共讀策略,對話式的共讀策略對. parent-child book. 語言能力和閱讀理解較有幫助,也較易維. readings. 持兒童的興趣。. Mol等人(2008). 高雄市國小高年 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的「家人的 級學童家庭閱讀 閱讀習慣」 、 「親子閱讀互動」 、 「家庭閱讀 黃舒勤(2008). 環境、閱讀理解策 資源」 、 「整體家庭閱讀環境」等層面和閱 略與閱讀理解能 讀理解能力皆為顯著正相關。 力關係之研究 國小學生家庭閱. 王秀梅(2010). 讀 環 境 班 級 閱 讀 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能力有正相關。 環境與閱讀理解 25.

(36) 能力之研究 國小高年級學童 家庭閱讀環境、班 家庭閱讀環境、班級閱讀環境、閱讀態度 劉育麟(2010). 級閱讀環境、閱讀 與閱讀理解表現有顯著正相關。 態度與閱讀理解 表現關係之研究 屏東縣國小學童 家庭的閱讀環境(包含父母的教育程度及 閱讀環境、閱讀行. 陳新豐(2012). 職業水準)及閱讀行為越佳,對於孩子在 為與閱讀理解能 閱讀理解能力的表現上有顯著的相關。 力之相關研究. (資料來源為研究者自行整理). 綜合上述文獻,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能力有相關的影響。家中閱讀資源越 豐富,孩子與父母共同閱讀、共同成長,在孩子學習過程中,奠基了良好的閱讀 態度及習慣,其閱讀理解的能力也與日俱增。. 四、. 背景變項與閱讀理解的關係. 本研究將針對性別、父母教育程度及年級與閱讀理解的關係文獻探討與整理 如下: (一)性別 許多研究結果顯示,不同性別的學童在閱讀理解有顯著差異。戴秋華(2013)的 研究發現國小高年級女生在閱讀理解能力上優於男生;劉育麟(2011)指出不同性 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家庭閱讀環境及閱讀理解有顯著差異,且閱讀理解女童優 於男童;翁嘉智(2008)進一步發現,高年級女童較男童更常運用閱讀理解策略於 閱讀;王燦禎(2010)的研究結果亦指出,女童的閱讀推理能力顯著高於男生。. 26.

(37) (二)父母教育程度 父母教育程度不同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閱讀理解能力上有顯著的差異,顯示 父母教育程度較高,學童的閱讀理解較佳(黃舒勤,2008;鍾馥如,2009);謝美 寶(2003)研究結果顯示,高雄縣公立國小六年級的學童其父母教育程度高者,孩子 的閱讀理解能力愈好。. (三)年級 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童身心各方面亦會隨之發展。陳明彥(2002)以台中縣某 國小四年級與六年級的學生為研究對象,測驗不同年級在閱讀理解的表現,發現 到六年級的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優於四年級的學生。. 五、. 小結. 由以上研究發現可知,父母提供良好的閱讀資源,有助於學童良好的閱讀習 慣,提升閱讀能力。家庭是學童最喜歡的閱讀地點,閱讀環境越優良,學童的閱 讀理解能力就越佳。但有關原住民家庭環境與理解的相關研究篇幅極少,因此, 本研究以高雄市及屏東縣的原住民國小四至六年級為主要對象,去探討家庭閱讀 環境與閱讀理解表現的關係。. 27.

(38) 第三章 研究設計 本章分為五節:第一節為研究假設;第二節為研究架構;第三節為研究樣本; 第四節為研究工具;第五節資料處理與分析,以下分述之。. 第一節 研究假設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屏地區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閱讀行為及 閱讀理解之關係。透過文獻的探討,參考相關問卷的編制及調查,期能對本研究 做出結論。因此根據本研究之研究目的,提出研究假設如下: 一、 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童其家庭閱讀環境有顯著的差異。 1-1、 不同性別的原住民學童其家庭閱讀環境有顯著的差異。 1-2、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的原住民學童其家庭閱讀環境有顯著的差異。 1-3、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的原住民學童其家庭閱讀環境有顯著的差異。 1-4、 不同年級的原住民學童其家庭閱讀環境有顯著的差異。 二、 不同背景變項的原住民四至六年級學童其閱讀動機有顯著的差異。 2-1、 不同性別的原住民學童其閱讀動機有顯著的差異。 2-2、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的原住民學童其閱讀動機有顯著的差異。 2-3、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的原住民學童其閱讀動機有顯著的差異。 2-4、 不同年級的原住民學童其閱讀動機有顯著的差異。 三、 不同背景變項的原住民四至六年級學童其閱讀行為有顯著的差異。 3-1、 不同性別的原住民學童其閱讀行為有顯著的差異。 3-2、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的原住民學童其閱讀行為有顯著的差異。 3-3、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的原住民學童其閱讀行為有顯著的差異。 3-4、 不同年級的原住民學童其閱讀行為有顯著的差異。 四、 不同背景變項的原住民四至六年級學童其閱讀理解有顯著的差異。 28.

(39) 4-1、 不同性別的原住民學童其閱讀理解有顯著的差異。 4-2、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的原住民學童其閱讀理解有顯著的差異。 4-3、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的原住民學童其閱讀理解有顯著的差異。 4-4、 不同年級的原住民學童其閱讀理解有顯著的差異。 五、 高屏地區四至六年級原住民學童的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有顯著的 典型相關。 六、 高屏地區四至六年級原住民學童的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有顯著的 典型相關。 七、 高屏地區四至六年級原住民學童的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有顯著的 相關。. 29.

(40) 第二節 研究架構. 閱讀動機. 1.. 內在動機. 2.. 外在動機. 背景變項 家庭閱讀環境 1.. 2.. 性別 1.. 父母閱讀習慣. 3.. 閱讀效能. 2.. 親子閱讀. 4.. 社會因素. 3.. 家庭閱讀資源. 父親教育程. 度 閱讀行為 3.. 母親教育程 4.. 父母教育期望 1.. 閱讀頻率. 2.. 閱讀類別. 度. 4.. 年級 閱讀理解. 圖 1 研究架構. 30.

(4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屏地區原住民學童的家庭閱讀環境境與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本研究母群為高雄市與屏東縣原住民鄉公立國民小學的國小四至六年級學生。依 據「屏東縣政府教育處」及「高雄市政府教育局」各級原住民鄉公立國民小學的 資料顯示,屏東縣原住民鄉有 27 所國小及 6 所分校,高雄市原住民鄉有 9 所國小, 利用分層隨機抽樣方式,選取屏東縣原住民鄉公立國民小學十所及高雄市原住民 鄉公立國民小學三所,其中四年級 145 名、五年級 139 名及六年級 132 名,總共 416 名學生,男生分別為 209 名,女生為 207 名。如表 4 所示。 表4:正式樣本統計表 高雄市. 屏東縣 取. 班級數. 班級數. 取. 取 樣. 年. 母. 取樣. 樣. 年. 母. 樣. 班 國小. 分校. 級. 群. 人. 合 班級. 國小. 分校. 級. 群. 人. 級. 計 數. 數. 數 數. 3所. 0. 四. 76. 33. 3. 四. 356. 112. 10. 145. 五. 95. 39. 3. 五. 340. 100. 10. 139. 六. 73. 28. 3. 六. 333. 104. 10. 132. 1029. 316. 30. 416. 10 所. 合. 0. 合 244. 100. 9. 計. 計. 31.

(42) 第四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包括家庭閱讀環境量表、閱讀動機量表、閱讀行為量 表及閱讀理解測驗等以下說明之。. 一、. 基本資料. 個人基本資料主要在於瞭解學生之基本背景情形,包括受測學生之性別、年 級、父親教育程度與母親教育程度。. 二、. 家庭閱讀環境量表. 本研究所使用的問卷為謝美寶(2003)所修訂「家庭閱讀環境問卷」,旨在 了解受試者之家庭閱讀環境項目。研究分為四個層面,分別為父母的閱讀習慣、 親子閱讀互動、父母親的教育期望及家庭閱讀資源等,共24題。 本量表的填寫與計分皆採李克特式(Likert)四點量表,問卷上得分愈高,表示 家庭環境良好;反之則表示家庭閱讀環境愈差。 在效度方面,以因素分析得到父母的閱讀習慣、親子閱讀互動、父母親的教 育程度及家庭閱讀資源等四個向度。而這四個因素的解釋變異量分別為17.1%、 16.0%、14.1%及12.2%,全量表解釋變異量為59.8%。在信度方面,各因素內部一致 性α 係數分別為.78、.84、.71及.80,問卷內部一致性α 係數為.92,折半信度為.84。. 三、. 閱讀動機量表. 本研究所使用的問卷為楊雅淇(2012)所編製的閱讀動機量表,其中所得的能 力估計值代表學生的閱讀動機。研究分為四個向度,修訂後的閱讀動機量表共有 24題,分別為外在動機、內在動機、閱讀效能及社會因素等。本量表的填寫與計 分皆採李克特式(Likert)四等量表,得分高者代表學童的閱讀動機佳,得分低者則 反之。 32.

(43) 在效度方面,以因素分析得到外在動機、內在動機、閱讀效能和社會因素等 四個向度。而這四個因素的解識變異量分別為15.37%、10.69%、10.30%及8.90%, 全量表解釋變異量為45.25%。 在信度方面,採受試者分隔信度,Rasch 分析受試者分隔信度於外在動機、內 在動機、閱讀效能及社會因素四個分量表分別為0.82、0.84、0.82與0.72。. 四、. 閱讀行為量表. 本研究所使用的問卷為蔡逸芬(2012)所修訂之「閱讀行為調查表」,旨在了 解受試者之閱讀行為。研究分別為閱讀頻率及閱讀類別兩個向度。本量表的填寫 與計分皆採李克特式(Likert)四等量表,得分高者代表學童的閱讀行為良好,得分 低者反之。在信度方面,內部一致性α 係數為0.87,足見信度良好。. 五、. 閱讀理解測驗. 本測驗為柯華葳(1999)編製,內容包括字意、命題組合、句子理解及文 章理解四部分。本測驗有兩個版本,本研究採用四至六年級適用版。此題本有 20 題。 在信度考驗方面,該測驗以二至六年級共 837 名學生為對象,各年級之內部 一致性係數介於 .75~ .89 之間(p < .01) ;其中以四年級 154 名學生所獲得之內部 一致性係數為 .84。在效度考驗方面,以四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此測驗與「國語 文能力測驗」中的閱讀理解測驗之效標關聯效度為 .65(p < .001)。信度方面,該 測驗各年級內部一致性 Cronbach α 係數介於.83 至.89 之間,該測驗與洪碧霞、邱 上真所編制之國語文能力測驗中的閱讀理解測驗、陸莉、劉香鴻所編製之修訂畢 保得圖畫詞彙測驗、黃秀霜所編製之中文年級認字量表、及陳美芳所編製之聽覺 記憶能力測驗之各別相關係數,均達到顯著水準。 33.

(4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問卷施測完畢回收後先行整理,將作答不完全之廢卷加以剔除,再將有效問 卷之資料輸入電腦作統計分析。本研究之資料處理採用電腦套裝軟體 SPSS 統計軟 體進行各項資料的處理與分析,各研究假設擬使用的統計方法如下所述。. 一、 描述性統計 以次數分配、平均數、標準差等基本統計量數,了解受試者其背景資料分布 情形,及其在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表現的現況。. 二、 獨立樣本 t 檢定 以獨立樣本 t 檢定考驗不同性別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理解表現的差異情形,亦 即考驗假設 4-1。. 三、 ANOVA 變異數分析 以 ANOVA 變異數分析考驗不同父親教育程度、不同母親教育程度與不同年 級的原住民學童在閱讀理解表現之差異情形,亦即考驗假設 4-2、4-3。. 四、 Hotelling T2 考驗 以 Hotelling T2考驗分析不同性別的原住民學童在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及 閱讀行為的差異情形,亦即考驗假設1-1、假設2-1及假設3-1。. 五、 多變量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以多變量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不同父親教育程度、不同母親教育程度及不同年 級的原住民學童在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及閱讀行為的差異情形,亦即考驗假 34.

(45) 設 1-2、假設 1-3、假設 2-2、假設 2-3、假設 3-2 及假設 3-3。. 六、 典型相關及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 (一) 以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為第一組變項,閱讀動機為第二組變項,以 求得兩組變項的典型相關,以考驗假設五。 (二) 以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為第一組變項,閱讀行為為第二組變項,以 求得兩組變項的典型相關,以考驗假設六。 (三) 以原住民學童家庭閱讀環境為第一組變項,閱讀理解為第二組變項,以 求得兩組變項的皮爾森積差相關,以考驗假設七。. 35.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設計閱讀教學活動時,教師要注意哪些因素?Marie Carbo 曾 總結 12 個設計閱讀教學活動的原則,詳見 Becoming a great teacher of reading: Achieving high rapid reading gains

• A teaching strategy to conduct with young learners who have acquired some skills and strategies in reading, through shared reading and supported reading.. • A good

using &amp; integrating a small range of reading strategies as appropriate in a range of texts with some degree of complexity,. Understanding, inferring and

Explore different e-learning resources and strategies that can be used to successfully develop the language skills of students with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in the..

With each teaching strategies, students should be involved in reading different text types for a variety of purposes. Teacher should

3.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hose parents with high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spend more time than the students whose parents with lower educational background in the

Given different levels of homeroom teachers’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regarding students’ learning satisfaction.. Students have

(1) Parents in different ages, education backgrounds, vocations, and numbers of children in school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eacher’s changes dimension related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