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網路目前流傳一封電郵,內容為考績法修正草案通過後將出現新的人事表 單,其中「公務員志願吃丙切結書」開宗明義強調,機關內公務員均極優秀,但 考績法強迫3%吃丙,因此依下列緣由申請志願吃丙。表中臚列志願吃丙原因供 勾選:非國王人馬、抽籤、輪流、君要臣死、黑掉了、新進人員、比長官優秀等 等。公務員間廣為流傳,眾人出錢委請績優同仁吃丙,以換取大家安然過關的「同 仁出錢給職吃丙」,也被列在表中。志願表最下方還有聲明絕不會提起申覆,否 則「往後兩年仍志願吃丙」的切結。

──自由電子報2010/3/19「志願吃丙切結書?網友搞 KUSO」

考試院若不先檢討過去公務人員考績「執行」的不當,及客觀上無令人誠 服條件與配套下,「削足適履」的修法與「硬性」的「丙等」比例規定,考試院 將是公務機關淪為「一攤死水」的推手,未來政府效能當每下愈況,實為不智耶!

──自由電子報2010/3/9「肥大官瘦小吏 惡化政府效能」。

上面兩段文字,是針對民國99 年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內容所引發的

爭議,特別是在考列等次比例設限的合理性上,受到最多討論。不過,就如

第二段文字所凸顯的,這些爭議的背後,其實隱含著更深層的問題,此即有

關於績效考核在執行上的疑慮。績效考核制度一直以來的改革目標,是希望

藉由明確的績效差異資訊,如實區辨員工的工作表現,同時搭配實質的獎勵

措施,期使績效考核成為激勵與形塑部屬工作表現的有效管理工具。但這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思維在執行上所面臨的最大盲點,是績效差異資訊的來源仍建立在考核者所

作的判斷之上,而這種判斷的本質及限制向來乏人關注,但又確使績效考核

在公部門中的推動,面臨著許多執行上的變數與難題。

有關實施績效考核的目的與功能,自人力資源管理的角度觀之,績效考

核是組織管理者進行人力資源相關行政決定時的基礎,管理者可依考核結果

進行的事項包括:陞遷決定、工作輪調、獎勵分配、人力發展、訓練規劃、

評價回饋、人力資源研究等(Decotiis & Petit, 1978)。而從新公共管理的觀點,

公務人員的績效考核可視為政府掌握整體產出品質的一項管理工具,透過績

效考核,才能進一步展現政府的課責機制,並發揮提振工作士氣、創造激勵

誘因、進行員工職涯訓練與發展、使個體目標與組織目標結合等人事管理積

極功能。雖然管理理論與組織運作實務,均賦予績效考核制度極高的積極管

理目標,但關鍵問題仍在於:如何才能獲得正確的績效考核結果。由於績效

考核一向具高度屬人性特色,其中不免隱含諸多主觀判斷,致使績效考核是

否臻於正確並無明確標準可據,不過即使如此,多數人對於考核正確性所指

涉意義之認知,應仍有其一致性,亦即績效考核係主管對於屬員工作表現之

評價與排序,其與屬員的客觀工作表現間,應有若合之處。

為了有效達成實施績效考核之目標,組織必須藉由考核者的努力才能獲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致正確的績效考核結果,但過去的研究卻指出,評價浮寬(Rating Inflation)現

象不論對政府部門或企業組織來說,都是不爭的事實(Murphy & Cleveland,

1995:241),亦即,無論受考者的工作表現如何,考核者在進行績效考核時,

幾乎都傾向給予高於受考者實際工作表現的評價。那麼,究竟什麼因素在干

擾考核者進行績效考核?陳敦源(2010)曾以政府績效環境具有「價格系統不

存在」的本質,以及考核者不過是一個僅具「有限理性」的社會人之觀點,

說明考核者並不具有蒐集與處理所有考核資訊的能力,無法扮演上帝的角

色。而除了從資訊蒐集與處理之認知角度來看績效考核外,另有研究者係以

考核者個人動機與決策理論觀點來解釋,如 Kahneman 與 Tversky 於 1979

年所提出的展望理論(Prospect Theory),即曾被用以解釋考核者進行績效考核

決策時的心理運作機制(Murphy & Cleveland, 1995:245)。Decotiis 與 Petit

(1978)也曾嘗試對影響績效考核過程之因素進行歸納,並認為考核環境(適當

的考核標準是否可得)、考核者能力、以及考核者動機等三個面向,是影響績

效考核結果正確性的主要原因。

作者服務於學校組織,參與公務人員的考績過程,一向對於考核者的壓

力及受考者的反應有深刻的感受,適逢民國99 年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喧

騰一時,「公務人員志願吃丙切結書」及「公務員互評表」在網路上流傳甚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對考績制度實施以來所衍生的問題極盡嘲諷,公務人員普遍對考績制度感到

不信任,認為改革並無法改善差異資訊取得困難的事實,以及考核者運用潛

規則便宜行事的作法,同時對身為考核者的主管來說,實施績效考核亦無法

達到理論上之期待,成為激勵與形塑部屬工作表現的有效工具,由於績效環

境之價格系統不存在,以及考核者本身無法擺脫有限理性的限制,使得考核

者對於其績效考核決策的可解釋性降低,受考者的不滿因此形成考核者的壓

力來源。

陳敦源(2010)曾將目前國內有關公務人員考績研究的實質內涵進行歸

納,並大致區分出以下四個研究面向:

一、 評估指標建立與考績種類劃分(行政管理觀點)

二、 甲等比例是否設限

三、 激勵誘因設計(組織與激勵理論觀點)

四、 考績制度法制化

依照陳敦源(2010)之歸納,可知過去研究著力於主題一與主題三的數量

相當豐碩,只不過由於研究焦點始終放在進行績效考核的技術(江汶珠,

1997;余致力、蔡宗珍、陳志瑋,2001;余致力,2003;施金山,2003;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國平,1998;邵敬箎,2001),以及如何透過考核結果以達組織目標及激勵效

果(孔寶淦,1998;鄭勝分,2001;戴燕珠,1998),其他如主題一與主題三

之交互探討(趙其文,2001),以及對考績制度法制化之關注(徐有守,1997;

張四明,2010)等,以致績效考核的過程究竟如何進行,考核結果是否如公務

人員考績法所揭示之達到信賞必罰之旨,類此真正影響到整體制度施行成果

的最根本問題,則仍缺乏探究。

過去相關研究之關切面向既相當多元,但若是從曾參與績效考核實務的

人事工作者角度觀之,則對於「人」究竟如何執行制度的關心,將可能甚過

於對「制度」本身的關切,畢竟在實施績效考核的實務上,徒法不足以自行

是不可否認的事實。Peter Senge 在「第五項修鍊」一書中提到:「現實世界

中的動態複雜問題,多源於人類思考與互動的基本習性,它超越了組織與政

策特性的影響」,以系統思考的觀點,探討實施績效考核所面臨的問題,也許

不能只著重於績效考核制度設計及運用工具,以及期待如何使用考核結果達

成組織目標,卻忽略考核者實施考核的運作過程,或有必要將涉入考核過程

的高度人為運作變因,納入考核問題的系統界限之中,否則在檢討績效考核

的執行成效時,就無法全然瞭解績效考核制度執行上的根本問題所在,而落

入見樹不見林的陷阱中。也因此,本研究所想要關切的重點並不及於對考績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制度的議論,而是關切考核者面對執行上的困難時,其動機對於考核決策的

影響。基於這樣的想法,乃燃起本研究的興趣與動機,期能在現行公務人員

考績制度的框架下,以實施績效考核的主管人員為研究對象,描繪及理解其

績效考核決策過程。

介紹本研究的動機之後,本章接下來將分作兩小節:首先,為使讀者對

於本研究的界限先有一個清楚的輪廓,第二節開始將說明研究的目的與問

題,之後,為使讀者對本研究所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與資料蒐集範圍先有一

基本認識,再以第三節進一步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