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本研究旨在探討屏東縣國小社會領域教師社區資源運用與教學效能關係之 研究,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對其社區資源運用與教學效能之影響,以及分析其社區 資源運用與教學效能之間的關係,根據研究結果加以討論,進而提出相關建議。

本章共分五節:第一節說明研究動機、第二節說明研究目的、第三節為待答問題、

第四節為本研究重要名詞釋義,第五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動機

隨著全球環境的變遷、科技的日新月異及知識流通快速的年代,以往偏重 於認知記憶的學習已經不符合現在的教育潮流,當今的教育強調學生多元面向的 思考與學習,因此,如何提升學生的能力,讓他們能在生活上、社會上和工作上 致勝,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該正視的課題。美國二十一世紀技能合作機構曾提 出教學工作者應精熟學科內容,並在課程中加入批判性思考、溝通、協同合作、

創造力等觀點。此外,重視與學生生活緊密結合、強調世界觀並與國際接軌、走 出教室瞭解世界動脈、造就讓學生合作互動機會等,逐漸成為當前的主要課堂要 素 (黃宏仁、林盈萱,2015) 。而教師要如何透過營造有效的學習環境、課程設 計、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和評量方法,幫助學生發展其能力,實屬教育工作者應 該思考的重要議題。

家庭、學校與社區三者對兒童及青少年的成長與發展都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彼此之間的關係也很密切,所以必須保持互相合作的關係,除了學校是學生學習 的場域之外,存在於我們周遭的社區更是貼近他們生活的一部分,社區蘊藏著豐 沛的自然生態、豐富的古蹟文物及攸遠的歷史文化 ……等,皆等待學生去探索、

發現與認識。社區學習是一種新的學習方法、一種新的學習視野、一種新的生活 方式 (林振春,2008)。因此,在當今的社會,學習是多元的面向,學生的成長與 學習不應該受到空間的限制,而他們的視野也不應該被學校的圍牆所局限,所以 教師應將社區資源融入學校的教學內容及活動,讓學生的學習管道從狹隘的校園 空間延伸到寬廣的社區,帶領他們走出教室,迎向社區,並拉近學校與社區的距

離,讓學生能享受社區豐富的學習資源,如此,不只能增進他們的生活經驗,更 能深化他們的學習內涵。而學生透過社區豐富的資源可以超越教科書中的學習和 學校學習的空間限制,有助於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與效果,並藉由讓學生親自走 入社區、參與社區活動、進行社區服務等,以達成學校與社區彼此資源共享的社 區學習,讓社區生活經驗成為學生學習的核心內容,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社 區意識,協助其建立與其所處社區的聯繫感,也能讓其對社區産生認同感與歸屬 感,進而能為自己所處社區的人或環境付出關懷。因此,研究者以國小社會領域 教師為對象,以其對社區資源的運用的現況做為研究,期望研究結果能使社會領 域教師因其對社區資源運用的覺知,而提升其教學效能之參考,此為研究動機之 一。

學校與社區的發展是一體兩面且相輔相成,學校與社區的資源應相互結合、

互相為對方提供服務及創造出雙方有利的條件(郭慧龍,1997)。透過雙方合作,

使得學校與社區能互相融入,進而發展出「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因此,

個人的學習除了學校教育外,社區亦是最佳的學習場所,學校對社區開放或學校 透過社區資源參與社區活動,使得社區學習能更具地方文化,且有相關研究提出,

學校必須與家庭、社區結合,建立學校、家庭與社區夥伴關係模式,專注到社區 的意義性,並賦予合作的權能,是可以有效提升學校經營成效(Epstein, 2010;

Griffin & Steen, 2010)。面臨少子化、市場化的挑戰,學校要如何推陳出新,在行 政措施、課程教學、教師專業、學生學習成效等面向自我檢核與修正,從而保有 學校特色已成為校長與全校教師共同努力的重要課題,因此,為求因應社會日趨 多元及快速變遷,社會領域教師必須促進其專業成長,運用豐沛的社區資源來彌 補學校資源的不足,充實教學內容及使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以提升教師的教學 效能,並增進學生的學習成效,以達成教育目標。所以,必須促使學校系統呈現 開放的特性,加強學校與社區雙向資訊溝通與資源共享,而學校座落在社區之中,

更應將豐沛的人力和社區資源導入成為學校推展的動力,達成學校社區化的教育 目標。吳俊憲(2008)認為學校也應扮演主動積極的角色,致力於了解社區特性,

包括社區的背景、社區資源及社區需求,然後推動社區服務學習機制,並協助社

區發展成為學習型組織,以促進社區學校化。

教師對社區的瞭解程度、教師個人與趣、人格特質和對鄉土的情感,皆是影 響教師運用社區資源的因素。此外,運用社區資源於教學是一種課程統整的設計,

因此,教師的課程設計能力亦會影響運用社區資源的意願(徐薇,1999)。九年一 貫課程綱要實施要點亦明訂:「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應充分考量學校條件、社區 特性、家長期望、學生需要等相關因素,結合全體教師和社區資源,發展學本位 課程。」可見學校本位課程的規畫與實施,除了學校人員、家長、學生外,應尊 重社區人士的想法,視各校需求與社區情境脈絡特性,規畫有在地特色的教學活 動。因此,社會領域教師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依據社區特性及學生需求,選取適合 的主題或活動,設計融入式課程,規畫統整性的社區學習活動,並透過系統性的 安排,有計畫的引導學生利用參與社區活動來學習,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效,並 促使在地文化的活化與再生。所以,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應落實社區資源運用,能 於教學工作上充份發揮專業與才能,而了解教師之性別、年齡、年資、學歷等不 同背景變項,其社區資源運用與教學效能差異情形,是研究者欲研究的動機之 二。

另外,研究者從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中,搜尋過去有關社區資源運 用的相關量化研究發現,有探討社區資源運用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的(黃明忠,

2006);有探討社區資源運用與專業成長之關係的(陳貞蓉,2007);有探討社 區資源運用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的(謝進裕,2008﹔鍾祁芳,2008);有探討社區 資源運用與學校行政效能之關係的(傅秀珊,2012),這幾類為主,而有關國小 教師社區資源運用對教學效能之影響的研究文獻則僅有一篇,然而,針對社會領 域教師社區資源運用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卻未有人探討。因此,研究者想瞭 解社會領域教師在社區資源運用與教學效能之相關情形,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綜合上述,國小社會領域教師在社會環境快速變遷與教育改革的浪潮之下,

如何透過社區資源運用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及提升教師的教學效能,是值得探究 的問題。本研究將針對屏東縣國小社會領域教師社區資源運用與教學效能的現況、

社區資源運用與教學效能的關係,以及社區資源運用是否會影響社會領域教師的 教學效能,以此為主題進行探究,希望藉此研究調查,讓更多學校人員來參與社 區發展工作,並將研究結果與具體建議,能提供給學校單位、教職人員與未來研 究者參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