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節陳述本研究的研究背景與動機,接著,第二節 說明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最後,在第三節則將針對研究範圍與限制進行說明。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壹、 閱讀素養為國際評比之重要內涵

閱讀,是學習的起源。而閱讀的能力,除了可以代表學習能力,也能呈現個 人未來的競爭力。閱讀能力對於所有人在學習過程以及未來的發展潛力佔有很大 的關鍵地位。閱讀不是只有讀文字,閱讀的過程包含了人類在對於事物的思考分 析以及理解的過程,並將其能力運用在生活中。換句話說,閱讀能力的展現,與 未來個人和國家的發展有很大的相關性,因此近年來,國際間對於各國學生閱讀 素養和能力的表現,相當重視。

為了瞭解國際間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素養,由國際教育評估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簡稱 IEA)所進行的促 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rogress in International Reading Literacy Study,簡稱 PIRLS), 針對國小四年級學生的閱讀素養每五年進行調查,各國可藉由結果,瞭解不同地 區的差異,並從中改善自己國家的閱讀教學,以期促進學生閱讀能力(PIRLS 報 告書,2009)。臺灣在 2011 年第二次參加 PIRLS,由結果得知,臺灣學生的閱讀 表現在國際排名第九,雖然優於2006 年第一次參加檢測的成績,但與香港、俄羅 斯、芬蘭以及新加坡前四名領先國家尚有差距;而學生對於閱讀的動機以及學習 自信心人數的比例,都明顯地低於國際平均(柯華葳、詹益綾、丘嘉慧,2013)。

另一項調查則是由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 OECD)所進行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 PISA),針對 15 歲的學生

每三年進行一次數學、科學和閱讀三項的評量與調查,臺灣於2012 年第三次參加,

結果顯示其中在書面閱讀素養該項目,臺灣學生排名第八,相較於上一次結果進 步十五名,其進步的原因,與臺灣閱讀教育的環境改善與教學的重視有很大的相 關。雖然臺灣在本次調查有明顯的進步,但與上海、香港,以及新加坡前三名的 國家相比仍有一段差距(臺灣PISA 國家研究中心,2014)。

親子天下雜誌(2013)針對臺灣 486 所國中校長所做的「國中閱讀教育現況」

調查結果顯示,將近98%校長同意推行十二年國教後,國中的閱讀教育很重要;

而推動閱讀教育的最大障礙,在於學生缺乏閱讀時間與習慣,其中,國中生為何 不愛閱讀的原因,絕大部分在於同儕間缺乏閱讀風氣,閱讀的動機也不強。

根據由以上各項調查,臺灣學生整體的閱讀環境還有進步空間,學生對於閱 讀習慣的培養以及動機的提升,也還需加強。擁有良好閱讀素養以及能力,儼然 已成為全球普遍認同的關鍵能力。

貳、臺灣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視

隨著全球化的潮流,各國的往來相當密切且即時,而其中許多重要資訊如報 章雜誌、學術文獻呈現的語言,都以英語為最主要語言;此外,聯合國也將英語 列為六個聯合國官方語言之一。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都到處可見英語的存在,

因此,英語閱讀也就成為我們獲取新知最主要的媒介(張玉玲,1994)。基於這樣 國際化的趨勢,臺灣的教育環境已逐步加強對於英語閱讀教學的重視。

閱讀在英語學習上是不可或缺的能力。然而回顧臺灣的國中英語教學,以往 較為重視學生單字的背誦與文法句型結構的理解,反覆的練習,生硬的單字記憶 以及枯燥的文法講解,很難引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鍾宜臻,2013)。近年來隨 著各國對於閱讀能力的重視,臺灣的國中英語課程在教學和內容方面都進行改變。

根據國家教育研究院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107 年語文領域英語文課綱草案,國中 英語文課程在課程方面,注重與其他課程的橫向整合、連結,透過課程的統整或 學習主題的連結,提供語言使用的豐富情境,不但活化語言學習,更有助於學生

3

學習動機與效能的提升(國家教育研究院,2015)。換句話說,課程方面不再只強 調教科書的內容,也針對課外閱讀甚至是跨領域內容知識的部分進行補充。同時,

課程也融入各項重大議題,除了豐富語言學習與使用的情境,也凸顯英語的即時 性與生活化,不但利於導入各種思辨能力的訓練,也培養學習者多元觀點(國家 教育研究院,2015)。

教材的部分,以學生日常生活相關的主題為主要內容,教材編寫及活動設計 也很多樣化,融入各種不同的體裁,如歌謠、韻文、賀卡、便條、書信、簡易故 事、幽默短文、短劇、謎語、笑話、卡通、漫畫等。閱讀教學方面,應增加不同 主題和體裁的教材,以提高學生閱讀興趣、增強閱讀能力,並幫助學生發展處理 訊息的閱讀策略和能力,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處理與運用訊息的能力,以培養學 生閱讀策略和文章訊息的擷取以及推論和邏輯思考的能力。英語閱讀教學應該突 破字彙量的框架與箝制,適度選取稍微超出學生現有字彙量的文本,鼓勵學生在 有微量「生字」的情況下,仍有信心、能力處理文章的訊息(國家教育研究院,

2015)。也就是說,英語閱讀教法不再只是單字和文法結構的講解以及文章翻譯而 已,教師可藉由不同的體裁以及多元的主題,提升學生閱讀動機;再協助學生習 得閱讀的策略,培養學生閱讀思辨的能力,讓學生有勇氣和信心挑戰文字,提升 閱讀動機還有效能。

對於英語閱讀的重視,除了教師在教材教法的轉變,103 年開始的國中教育會 考(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Program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英語科的題 型也有所變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2013)。103 年 和104 年的國中會考英語科閱讀題本總題數為 40 題,其中題組題的部分兩年皆為 28 題;105 年國中會考英語科閱讀題本總題數增加為 41 題,其中題組題的部分為 26 題,閱讀題型增加漫畫題和詩歌體,題目的取材也更多元,除了基本的英語能 力外,學生也需要有推理、分析訊息以及統整歸納的能力。由105 年國中會考題 型增加漫畫題可以推論,學生除了需要具備對於文字的理解和閱讀的能力,對於

解讀圖像搭配文字的能力,也相當重要。這也顯示了現今國中英語教學課程目標 之中,培養學生以英語進行邏輯思考、分析、整合與創新的能力(國家教育研究 院,2015)。

參、教學現場的英語閱讀教學之困境

雖然英語教師大部分會針對閱讀教學進行額外的閱讀材料補充,但學生時常 會因為單字量的不足或是因為自身的英語能力尚無法進行英語文字閱讀、內容過 於艱澀,造成文意理解的困難,使得學生對於英語閱讀的興趣不高;此外,學生 也很少將英語閱讀應用到日常生活中(張玉玲,1994),無法與自身的生活經驗連 結,造成學生對於英語閱讀的動機低落,成效不彰。

研究者目前所任教的地區位於某縣的鄉村地區一所國中,在該校擔任英語教 師兼任導師三年,曾擔任領域召集人一年,從過去自身的教學現場中,更能深刻 體會在鄉村地區的學生在英語閱讀能力方面的困難點與問題。從研究者過去的教 學經驗中發現,在同一個班級內,學生的英語能力差異極大,但無論是高成就或 是低成就的學生,對於英語閱讀的動機卻都是不足的。有些學生由於從幼稚園甚 至是更年幼的時候,家庭已經提供許多英語學習的環境和資源,因此在英語閱讀 能力的表現上較優異,在課堂上所獲得的正增強也讓這類型的學生對於英語學習 的動機相較於其他同學是比較高的,但是在閱讀英語讀物的部分動機卻是不足的,

只有少數學生願意自行進行英語閱讀。而另外一部分的學生由於家庭較不重視英 語學習,抑或是來自弱勢家庭,無法得到充足的英語學習資源,因而在國小三年 級才開始學習英語。這些屬於弱勢團體的學生,由於只有在國小課堂中學習英語,

缺乏足夠的協助和學習資源,因此在課堂上的學習表現較為普通,甚至是英語學 習成就低落。長久下來造成學生習得無助感增加,對於英語學習感到挫敗,排斥 閱讀英語相關讀物,沒有勇氣嘗試閱讀英語文本,學習動機也較為低落,甚至是 逃避學習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的閱讀教學,若無法引起學生閱讀的動機,高成就 的學生即便已有足夠的英語能力進行閱讀,但卻因為動機不足不願主動閱讀而失

5

去閱讀所帶來的樂趣以及課外的新知;低成就的學生因害怕表現不佳被同儕嘲笑 而排斥英語課程,對於英語學習活動也不感興趣,在這樣孤立無援的情況下,這 類型的學生逐漸成為教室中的客人,放棄學習。

由上述的情況可以得知,這個區域的學生與都市地區的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 最大的差異在於對於英語學習的動機非常不足。由於該地區的大多數學生生活背 景以及環境英語使用的機會相當少,同時接受到的英語資訊的刺激也不足;家庭 環境也無法提供豐富的英語學習資源和環境。長久下來,這樣的生活背景之下,

多數家長與學生對於英語學習並不重視,伴隨而來的便是影響學生在學校英語學 習的狀況。因此,在尚未進行本行動研究之前,與服務學校的其他英語教師時常

多數家長與學生對於英語學習並不重視,伴隨而來的便是影響學生在學校英語學 習的狀況。因此,在尚未進行本行動研究之前,與服務學校的其他英語教師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