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三節 研究場所及對象

壹、研究場所

本研究基於研究者服務工作及地緣的關係,以研究者任教之台東市歡喜國小 一年級學童班級教室為主。研究者所任教的學校為都會型的學校,位於市中心,

有一到六年級普通班 36 班,約有 1100 名學生;三年級〜六年級各設有美術班一 班,另設有學習中心輔導身心障礙學童,並附設 2 班幼兒園。

貳、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研究者任教之台東市歡喜國小一年級幸福班學童共 28 人作為研究 對象進行教學。根據歡喜國小歷年來的編班方式,是依據常態編班的原則來編 班,而且是男女合班。一年級新生入學則根據所居住的鄰里別,隨機分派到一年 級的六個班級中。一年幸福班,男生 14 人,女生 14 人,共有學生 28 人,依據 學生入學學籍資料和問卷調查 (如附錄一),將學生資料整理分析如下:

表3-4

一年幸福班家長教育程度一覽表

教育程度 國中以下 高中職 專科 大學 碩士 博士

父 1 5 8 7 6 1

母 1 8 5 10 3 1

由表中得知本班學生家長教育程度大多集中在高中職和碩士之間,教育程度 偏高,對孩子的協助與要求亦較高。

表3-5

一年幸福班家長職業一覽表

職業 農 商 工 軍 警 公 教 醫護 金融 服務 自由 家管 父 2 2 3 3 1 9 2 0 1 2 2 1 母 0 5 5 1 0 5 4 1 1 3 0 3

由表中得知本班學生家長職業非常多元,父母大多是雙薪家庭,因此工作之

66

67

除了特殊生,透過新生第一周注音符號測驗結果顯示大都認識注音符號,少數不 會;認讀的能力比書寫佳,結合韻符大都不會;聽寫注音符號和結合韻符就更弱 了。雖然大多接觸過注音符號,也有閱讀的經驗,除了少數喜歡並有能力自行閱 讀外,大多數仍停留在看圖片為主,並沒有真正的喜愛閱讀和有能力閱讀。

本校在市中心,屬於熱門學區,即時近年少子化日趨嚴重,但是本校新生招 生仍有許多等待候補的名額,因此,新生學齡前就讀幼兒園的情形很多元,有七 所不同的幼兒園。家長職業也多元,但以公教人員居多,佔一半;家長學歷從小 學到博士,尤以專科和大學居多,碩士者也有增多的趨勢,因此家長對孩子的期 望和協助也較多。本班族別雖以閩南人為多,但一般常用語仍以國語為主,只有 六位在家中有說閩南語,客家語和原住民語卻沒人會說,有一位會說越南語,是 跟著媽媽學的關係。

本班學童主要照顧者以父母為主,少數家庭有祖父母協助。一位越南外配小 孩,一位生長遲緩的學童,一位跟著父親的單親學童,一位跟著母親,父親在外 地工作,兩者均以祖父母照顧為主;其他都跟父母同住,因此本班學童普遍都有 受到家庭良好的照顧。但相對的,有些孩子就顯得特別嬌弱,有三個小朋友就有 分離焦慮,輕者,紅著眼眶,重者,時時掉淚,老師必須不時安撫鼓勵,請其他 孩子陪著玩,才能漸漸適應小一生活。

一、班級基本概況

(一)教室空間配置

本班教室位於學校的大樓南側,屬於信義樓第二樓層 106 班,緊鄰廁所,

靠近學校南側門,離操場很近。教室除了研究者使用,其他科任課,如:英語、

鄉土、生活領域等教師也會使用。教室空間配置圖如圖 3-3 所示:

68

69

70

編號 學習狀況 學習需求

S26 上課非常容易分心,常拿東西出來玩;

喜愛畫畫,線條流暢成熟,色彩豐富。

上課需要提醒和要求。

S27 學習專心,寫字工整;對自己較沒信 心,溫和守規矩。

學習多給予鼓勵和支持。

S28 學習反應快,寫字認真;生活適應力 弱,非常依賴,很明顯的分離焦慮。

在學校要不斷地安撫和鼓勵。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設計(註:其編號非原始座號或學號)。

二、座位編排和變換方式

本班在 105 學年上下學期(2016 年 9 月到 2017 年 6 月)採用座位有個人坐、

排排坐、小組坐,無論何種方式的座位安排,研究者任教寫字時全班均面向黑板,

以維護小朋友視力和書寫的舒適性。只有導師或生活領域老師需要小組討論時是 ㄇ字形座位編排。如圖表 3-4、3-5、3-6、3-7 。全班共 28 人,分成五組、六組、

七組或 14 組,如下:

(一)個人座位:一人一個座位。如圖 3-4 所示。

(二)排排座位:每一直排為一組,一組 4 或 5 人。如圖圖 3-5 所示。

(三)小組座位:每一組 4 人。如圖圖 3-6 所示。

(四)ㄇ字形座位:2 或 4 人一組,分為 14 組。如圖圖 3-7 所示。

圖 3-4 一人一個座椅安排(考試) 圖 3-5 二人一組座椅安排

71

圖 3-6 四人一組座椅安排 圖 3-7 ㄇ字型小組座椅安排

每一組由學童自行選出一位組長,之後輪流擔任組長,負責收發作業。座位 原則上是以二〜三週更換一次,利用導師時間或課堂教學活動告一段落有剩餘時 間時更換。更換座位的方式有:一、抽籤方式。二、輪流方式。如第一組換到第 二組,第二組換到第三組,第三組到第四組,第四組到第五組,第五組到第一組、

採輪流更換。小組坐時也會依此方式輪流更換組別坐,目的是為了學童視力著 想,一段時間就變換位置。視力有問題需要調整座位者會先安排靠近黑板,一般 則以身高為主,高的學童坐後面,矮的坐前面。再者研究者也會考慮愛說話、不 專心的學童,男女生等因素給予錯開。學期中也會視學童學習狀況機動調整。有 時配合課程需要,直排座位會適時做一些變動,例如分組坐,需要小組討論時編 排的座位;考試時,配合定期評量,也會讓學生把每個人的桌子都分開,編成個 人座位,以維護考場秩序和規則。

座位排定後,各小組自行選出組長,負責收發作業,檢查提醒聯絡組員等工 作。推選方式由小組成員自己決定,輪流、猜拳、投票、抽籤……等均可,研究 者不介入,原則是組長必須大家輪流做,讓每個人都有為他人服務和自我負責的 表現機會。

參、研究諍友

一個人的思考、資源和力量是有侷限的,所謂「三個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

72

亮」,所以透過同儕合作對話,不僅能找出個人盲點,突破教學瓶頸,還能從相 互提供的教學策略中,激盪出更多的教學火花。因此,批判的諍友能扮演目擊者 的角色,確定且證實研究室已被描述的方式進行,並且提供客觀的敘述說明,作 為研究的評鑑者。同時,研究諍友也能成為研究者的精神支柱,給予鼓勵、正向 回饋和同理支持(吳美枝、何禮恩譯,2001)。所以本研究邀請 T1、T2、T3、

T4、T5、T6、T7、T8 擔任研究諍友,在研究期間,無論是教學策略、行政支援 和班級經營,都能提供研究者寶貴的建議、批評和支持。這些教師均是研究者的 好夥伴,有同學年的教師和行政支援教師及學校同仁,下列就本研究的夥伴教 師,分別做說明,如表 3-11 所示:

表 3-11

夥伴教師及背景

夥伴教師 背景

T1教師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一直擔任高年級教師,去年轉任到行政,對教職 充滿熱忱。尤其對學習共同體的教學有深入研究。T1 教師在研究者研究期間,更 是不遺餘力地給予協助,提醒關注的焦點或教學策略上的建議,是研究者學習、

諮詢、討論及分享的好夥伴。

T2教師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在國小歷經低、中、高年級導師以及輔導主任和 教學主任,教學與行政經驗豐富,是這次學習共同體試點學校帶領大家前進的靈 魂人物,給予教師行政支援與精神支持,是研究者協同學習的好夥伴。

T3教師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在國小歷經中、高年級導師以及輔導主任和研究 主任,教學與行政經驗豐富。尤其在生活領域擔任輔導員多年,對研發創新課程 一直非常熱衷,支持鼓勵同仁積極參與各項研習。

T4教師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在國小歷經低年級導師以及註冊組長的行政 經驗。T4 教師平日教學用心、嚴謹,是研究者成長與協同學習的好夥伴。

T5教師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畢業,在國小歷經低、中、高年級導師以及輔導實 習組長和生活組長的行政經驗,目前是生活領域輔導員,對教學一職秉持著精進 的態度。本次研究中,也與研究者一同參與學習共同體台東縣初階與進階增能工 作坊,是一位不斷自我成長精益求精的典範教師。

(續下頁)

73 夥伴教師 背景

T6教師 國立台東大學畢業,在國小歷經低、高年級導師,今年參加本校的教師甄試,順 利錄取。目前擔任五年級導師,也是我研究所的同學。T6 教師教學認真、活潑,

師生互動良好,在教師專業發展上,活化精進教學,是研究者協同學習的好夥伴。

T7教師 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曾在縣小服務,之後轉任本校擔任低年級導師,

有很豐富帶低年級的教學經驗,對於學生的人格成長和學習態度非常注重,帶領 班級有秩序又穩健。與研究者有良好的互動,能一起分享教學經驗,是研究者學 習、諮詢、討論及分享的好夥伴。

T8教師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畢業,曾在縣小服務,之後轉任本校擔任中年級導師,

曾在教務處擔任資訊組長,帶中年級的教學經驗豐富,對教學抱持高度熱忱。本 次研究中,也與研究者一同參與學習共同體台東縣初階與進階增能工作坊,是研 究者學習、諮詢、討論及分享的好夥伴。

肆、研究者

研究者是本研究的教學者,畢業於屏東師範學院,任教已有 30 年。年輕時 曾經在偏鄉服務多年,台東的山線、海線學校都留過足跡。在屏東、台北擔任過 一年的教職,結婚之後返鄉服務至今。曾經帶過五人三個(一、二、五)年級的 複式教學,也在都會區台北市帶過大班級。研究者擔任的職務大都是班級導師,

以低年級為主,目前擔任的即是一年級的新生導師,亦為本研究對象之班導師。

研究者有感於未來關鍵人才需求是培養學童的自學力、創造積極主動的學習世

研究者有感於未來關鍵人才需求是培養學童的自學力、創造積極主動的學習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