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二節 研究實施流程與資料蒐集

壹、研究實施流程

研究者首先進行研究問題之澄清,確定研究的方向與焦點,再依相關文獻 及研究擬定研究計畫。擬定先導研究之內容加以實施,並針對先導研究之成果 進行反思,提出修正與改進策略,以利正式研究之施行。但先導研究之目的以 協助正式研究之教學為主,未發放回饋單及施測公民參與意向問卷,但研究仍 會依學生之發言內容完成線上討論紀錄,並要求學生完成討論學習單。

研究者依照先導研究的策略調整、修正研究計畫並設計教學方案,在教學 施行前,使用公民參與意向問卷進行前測,藉以瞭解學生之公民參與意向。接 著重複實際執行、整理、修正教學方案之過程,循環過程中,研究者不斷進行 反思、回饋,待資料飽和後,使用公民參與意向問卷進行後測,分析課程融入 後學生公民參與意向之轉變,並針對研究參與者與協同研究者進行訪談。最後 整合所有資料,並撰寫研究報告。研究實施流程繪製如下頁圖3-2-1,圖中虛線 部分的實施回饋流程請參考第四章的圖4-3-1。。

貳、資料蒐集方法

本研究在整個過程中採行下列之資料蒐集方法:

一、文件分析

研究者針對蒐集到的「公民參與意向問卷」、「Facebook線上討論紀錄」、

「學習單」、「學生回饋單」、「研究者省思紀錄」等資料進行分析,藉此釐 清課程施行的狀況及優缺點。

二、問卷調查

調查研究法是研究者採用問卷、訪問或觀察等技術,從參與研究的對象中,

蒐集所需的資料,以決定參與研究對象在一個或多個變項上的現況,或諸變項

圖3-2-1 研究實施流程

之間的關係(王文科,2002)。

本研究利用「公民參與意向問卷」、「學生回饋單」做為調查問卷,所有 研究參與學生都需填答。「公民參與意向問卷」以開放式問題為主,對參與研 究學生分別進行前測及後測,用以瞭解實施課程融入Facebook線上討論後參與 學生在公民參與意向的轉變情形。「學生回饋單」的內容同時包含封閉式問題 與開放式問題兩部分。封閉式問題部分用來瞭解參與學生對課程融入Facebook 線上討論在各個層面上的滿意程度及經驗;而開放式問題部分則是請參與學生 針對課程融入中更深入的經驗與感受進行詳細、具體之回答,藉此獲得更深入 且有意義的資料。

三、訪談

Babbie認為一個質化的訪談,乃是包含訪問者建立對話內容的大致方向、

及尋求受訪者提出議題之必要的對話,理想情況是受訪者負責大部分的談話(邱 泯科、陳佳穎、蔡毓智與姜馨彥譯,2010)。學生的經驗及感受、協同研究者 的觀察與分析是本課程最看重的部分,訪談法可獲得較豐富及深入的資料。

本研究訪談參與者包括研究參與學生與協同研究者。研究參與學生的訪談 人選依「公民參與意向問卷」、「學生回饋單」的回答內容來選取極端個案。

從每班「公民參與意向問卷」中意向轉變明顯者與不明顯者各選取兩名參與學 生。在「學生回饋單」中,對課程融入Facebook線上討論有強烈正向評價者從 中選取兩名;有強烈負向評價者從中選取兩名。此外,也選取關鍵個案,在討 論過程中有任何特殊表現之學生,亦列入訪談參與學生。在訪談協同研究者部 分,研究者在討論活動結束後,對兩位協同研究老師進行訪談。

訪談方式以半結構式進行,研究者分別針對參與學生及協同研究者擬定研 究大綱進行訪談。藉由訪談參與學生來瞭解他們在公民參與意向的轉變情形及 原因,同時蒐集他們對課程融入Facebook線上討論的經驗及評價。另外藉著訪

談協同研究者,瞭解他們對於課程融入影響學生公民參與意向的觀察與看法,

同時也瞭解他們對於討論過程與內容的意見與評價。過程中經訪談參與對象同 意後,以錄音筆進行錄音,並記錄訪談筆記,並製作成逐字稿。

基於保密原則,所有可辨識身分的資料,研究者都予以編碼,以利後續研 究者針對訪談紀錄進行整理、分析。

參、資料蒐集工具

一、Facebook線上討論融入公民科教學之教學方案

研究者依照地方政府、政治參與和選舉許兩單元別設計Facebook線上討論 融入公民科教學的方案,兩個方案的設計重點在於將課程內容與線上討論的議 題作連結,協助學生能意識到線上討論的必要性及價值,並瞭解討論時的基本 規則,以利學生能順利參與線上討論。而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執行過程就是研究 者資料蒐集的途徑之一。

二、Facebook社群網站與線上討論紀錄

本研究以Facebook社群網站做為進行線上討論的平台。所有的研究參與學 生在該平台都擁有個人帳號,研究者建立討論社團,讓參與學生可進行主題發 表、文章回覆、資訊分享的動作。研究者將每一個討論主題的發言及回覆訊息 記錄後,依議題的相關概念進行整理,並針對參與學生發表主題及文章回覆的 質與量進行分析。為呈現學生在線上討論的真實表現,學生發言時的錯別字、

注音文、口語、狀聲詞不進行修改,直接記錄於線上討論紀錄。

另一方面,為避免學生的討論流於表面,研究者參照了Webb、Troper和Fall

(1995)以及胡淑華(2014)所提的互動行為分類,將學生的討論行為分為以 下九種類別:(1)表達想法,個人對議題回答自己的看法;(2)回應對方,

他人對自己的發言有疑問時予以回應;(3)提出疑問,向其他同學提出與議題 相關的問題;(4)提供解釋,針對其他成員之意見,以自己的想法加以解釋;

(5)加以評論,對其他成員的意見表示同意或反對;(6)鼓勵對方,以正向 的言語表達對其他同學意見的認同;(7)多元思考,提供不同的角度及面向,

讓其他人對議題有更多元的認知;(8)提供資料,主動提供議題的相關資料,

讓其他人對議題有更深入、廣泛的認識;(9)無關訊息,發言內容與議題無關,

偏離主題。研究者將學生的發言依照這九種類別進行分類及統計,以確保每一 次的討論是有意義的對話及互動。

三、學習單

研究者於每個單元課程結束時發下學習單,學習單上的兩個問題與線上討 論的議題相同,學生整合線上討論的結果,完成學習單的問題,於下一堂公民 課時繳交。研究者要求學生確實地將討論成果加以整理、記錄,做為統整討論 成果的學習活動,以達到教學成效。而學習單列為線上討論融入課程的分析資 料,藉以觀察學生對討論議題的理解情形。

四、公民參與意向問卷

為瞭解Facebook線上討論融入課程對學生公民參與意向的影響,研究者將 ICCS2009所使用之學生問卷裡有關公民參與意向、公民參與行為的題目改寫為 開放式問題,再將題目整合成公民參與意向問卷,對全體研究參與學生進行前 測、後測,藉此瞭解其公民參與意向轉變情形。詳細內容請見附錄二。

五、學生回饋單

為瞭解Facebook線上討論融入課程對學生的影響,及其對線上討論的感 受、評價、意見,參與學生必須完成學生回饋單。回饋單包括「討論過程的滿 意程度與操作經驗」、「討論收穫的滿意程度與想法」、「整體課程的建議」

三層面,每個層面包含封閉式問題及開放式問題兩種題型。封閉式問題以複選 方式來瞭解學生的初步經驗與感受,選項是研究者參照文獻探討之資料進行編

極端或特殊的個案列為訪談參與學生。每一單元結束後,每位參與學生填寫回 饋單,回收後進行資料整理,與其他資料進行交叉分析。詳細內容請見附錄三。

六、訪談大綱與紀錄

透過訪談可以對研究參與者的想法及經驗有更深層的理解與覺察,本研究 針對研究參與學生及協同研究者分別擬訂訪談大綱。

針對研究參與學生擬定的訪談大綱包含四方面,說明如下:

(一)討論平台的操作經驗部分:學生對線上討論的操作經驗及想法,以及操 作線上討論時學生所需要的協助。

(二)課程融入線上討論的滿意程度與想法:學生對課程融入線上討論的想法 和喜好、影響其參與討論的因素,以及學生在課程融入線上討論後所獲得的經 驗與收穫。

(三)課程融入線上討論對公民參與意向的影響:參與線上討論後對學生在各 類公民參與意向的影響、產生影響的原因,以及對於學生參與公眾議題之看法 及方式產生的影響。

(四)對整體課程的建議:公民課程融入線上討論的優缺點,以及公民課程融 入線上討論的其他意見。

研究針對協同研究者擬定的訪談大綱亦有四部分,說明如下:

(一)討論平台的操作經驗部分:協同研究者在討論過程中發現的問題、相應 解決策略,以及參加先導研究與沒參加先導研究的學生在討論表現上的差異。

(二)線上討論的成效:協同研究者對線上討論的品質、內涵、層次的觀察與 看法,以及線上討論對學生的幫助。

(三)公民課程融入線上討論與公民參與意向的連結:課程融入線上討論與學 生公民參與意向的關聯性,以及課程融入線上討論對學生的公民參與意向產生 的影響。

(四)對整體課程的建議:協同研究者對設計、實施公民課程融入線上討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