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五節 研究實施與資料分析

一、 研究實施

(一)實施程序

「實驗組」與「對照組」研究對象師資生之課程內容,為視覺藝術「教材 與教法」課程,整體實施時間共十八週,每週實施一個單元共十八個教學單元,

每個教學單元時間為 120 分鐘。為排除受試者干擾變項因素,受試師資生並不知 道本項實驗內容。研究者於第一週課程大綱教學時告知「實驗組」與「對照組」

師資生第三週與第十週課程結束後將蒐集「美的形式原理」課程設計教案作為本 課程其中一項評分依據。而研究者於第三週單元結束後蒐集「實驗組」與「對照 組」前測課程設計教案,於第四週課程單元實施過程中「實驗組」師資生進行「心 智圖」學習與課程發展圖像練習,於第六週課程單元實施過程中「實驗組」師資 生進行「概念圖」學習與「課程設計架構圖」繪製,其餘課程內容「實驗組」與

「對照組」師資生之課程內容相同,皆為課程設計學習內容與活動,研究者最後 於第十週單元結束後蒐集「實驗組」與「對照組」後測課程設計教案。本研究實 施之課程單元與變項介入流程如表 3-11 所示:

表 3-11:研究實施之課程單元與變項介入流程

週數 單元課程概要 教學活動 變項介入 資料蒐集 第十三週 分組教學演示(二)

第十四週 分組教學演示(三)

第十五週 分組教學演示(四)

第十六週 分組教學演示(五)

第十七週 分組教學演示(六)

第十八週 課程總結與回饋

(二)實施材料

研究變項(視覺組織圖像)介入之操作材料與方法,由於本研究實驗組視 覺組織圖像介入之圖像主要為「心智圖」與「概念圖」,因此茲分為兩部分說 明:

1. 心智圖

在師資生藝術領域課程發展與設計的過程,研究者運用心智圖作為課程 設計的前導工具。「心智圖」之介入為在課程實施第四週時,在「實驗組」

師資生課程中讓學生初步認識心智圖與操作流程,並請學生先在 A4 白紙上 練習繪製。待學生練習完畢之後,研究者請實驗組師資生以「美的形式原 理」為心智圖中央主題,發展關於課程內容之心智圖像。研究者鼓勵藝術 師資生反映課程概念與組織的初步構想,以及天馬行空創意發想。

表 3-11:研究實施之課程單元與變項介入流程(續)

圖 3-7:實驗組師資生 E-18 課程實施產出心智圖

在圖像中師資生只需要透過圖像發揮課程想像與可能性,因此較不需要架構 性的思考,主要目的在於幫助師資生課程設計發展更多可能性。

2.概念圖

概念圖介入之方式是在第六週課程實施時,請師資生以先前所產出之心 智圖為基礎,從課堂中所學習到課程設計的理論與知識,產出「美的形式原 理」課程設計之架構圖像。師資生必須從課程名稱主題到具體的實施內容,

由上而下讓課程設計產生層次性與架構性,並且師資生亦需要考慮圖像由左 至右的課程核心繼續性、內容順序、時間限制等在課堂中所學之課程設計元 素與組織方式。

圖 3-8:實驗組師資生 E-3 課程實施產出課程概念圖

3.課程設計教案格式

請實驗組師資生將所繪製之心智圖及課程設計概念圖,與課程教案設計 格式(參附件四)結合,並思考精緻化「美的形式原理」課程設計。

二、資料蒐集與分析

(一)資料蒐集

1.「實驗組」與「對照組」師資生在前測與後測所發展之課程設計教案。

2.「實驗組」與「對照組」之課程實施意見問卷。

3. 實驗組與對照組師資生訪談內容。

(二)資料分析

針對不同資料,研究者運用不同類型之研究工具分析。

1.針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師資生前後測所產生之教案以評分量表評 分後所得之分數,研究者採「共變數分析(analysis of covariance)」, 將師資生前測教案分數作為「共變量(covariate)」分析。然因準實驗 研究較無法使用實驗控制法排除無關之干擾變項,因此需要透過統計控 制方法排除干擾變項之影響(王國川,2002)。本研究以調控師資生「背 景變項」影響後,比對「實驗組」與「對照組」師資生所發展之課程設 計教案之後測分數差異性,本研究之分析以 P<.05 為顯著水準,所有 資料分析均透過統計分析套裝軟體 SPSS 進行。

2.為了解「實驗組」與「對照組」師資生各自在接受不同變項所實施之課 程方式,影響其自評課程設計之成效情形,透過意見問卷調查所蒐集到

「實驗組」與「對照組」師資生自評量表分數,採用「單一樣本t檢定 (one-sample t test) 」及「獨立樣本 t 檢定(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分析兩組之自評分數,並以此探討視覺組織圖課程實施方式影 響師資生課程設計之各構面之成效。開放性題項回答內容則以研究問題 框架進行內容探討。

3.深度訪談內容則透過研究問題提取訪談內容之概念類目,補充理解師

資生對視覺組織圖課程實施方式之態度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