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9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工具

壹、如何進入研究對象的世界?

如何貼近瞭解我欲研究的青少年,同時增進分析青少年族群複雜文化特性的 能力,以及培養質性研究對所欲探索人事物的敏感度,我想以上是以青少年領域 為研究或工作時都需要面對的課題。

我自 2011 年研究所暑期實習期間,開始接觸這群青少年和他們所屬的樂 團。起初,因實習負責參與「樂團」這個團體活動方案,從基本的建立關係開始 做起,進而融入他們之間,瞭解他們所使用的語言、音樂術語、每個孩子的個性、

樂團的文化等等,實習結束之後,我仍以志工的身份持續參與陪伴著這群青少 年,在這樣互動的過程裡,我進入青少年的主觀世界,貼近欲研究的這群樂團青 少年。在暑期實習期間,我陪著他們參與每一次的練團、表演及討論,平時在少 年服務中心也多有聊天互動,例如:玩樂、學習音樂,或是在中心的練團室練歌、

練樂器。在表演前夕,我們都會到樂器行的練團室密集練習,表演場域遍及中山 大同少年服務中心、信義區香榭廣場、基督教教會、國父紀念館等,也因為這樣 的互動過程,使得我更貼近這群青少年,對於青少年複雜的文化特性有更多瞭 解,我學習他們的語言、互動模式,也開始熟悉每個青少年的特性,同時身處他 們的文化之中,讓我更能理解非主流青少年的處境,以及他們的需求,這些經驗 的累積,均增進進行質性研究時所需的敏感度。

貳、如何選擇受訪者?

進到青少年的生活領域,只是第一步,接下來還需要去深入瞭解這群非主流 青少年,且距離邀約接受訪談還有一段需要努力的距離,參與樂團的青少年異動 性高,在樂團發展的同時,成員也一直在更替,並且樂團的成員人數很多,我與 每位成員建立關係的程度不一,青少年是否願意接受訪談及願不願意多談論關於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2

參、研究工具 一、研究者本身

簡春安、鄒平儀(2004)認為,質性研究是以當事者為主,重視當事者周遭 種種的關係,「同時且整體」的去瞭解當事者對該事、該物、該人、該環境所賦 予的意義。所以質性研究者本身,必須貼近研究對象。而研究者本身就是最好的 研究工具(潘淑滿,2003)。

質性研究者可透過訪談、田野筆記、錄音、錄影等方式蒐集資料,但最後仍 必須整理分析資料,以書寫的方式與文獻對話,並且回答研究問題。而我透過書 寫記錄這些獨特的經驗,過程必須不斷地思考、澄清及發現問題,也要思考如何 回應這些問題,同時透過書寫反思自己的改變,書寫便會默默記錄一路走來的足 跡(何粵東,2005)。我接受社會工作教育多年,助人的知能有助於我與研究對 象建立關係及維持良好互動,敏銳的觀察和反思批判的能力,讓我能夠對研究對 象表露的訊息,有深層的理解和分析,而能將訪談的資料正確的詮釋,以撰寫研 究報告達到研究目的。

二、訪談大綱

我採用質性研究的深度訪談法蒐集資料,需要發展訪談大綱(如附件一), 事先擬定訪談架構,以利我聚焦於欲探究的問題,方便提問。而深度訪談,目的 在於讓受訪者說出對事物切身的經驗和最真實的看法,研究者必須創造出一種自 然的情境,讓受訪者能夠被尊重,且在一個平等的互動關係下,表達意見與看法,

研究者也要能保持開放和彈性的態度去接受受訪者的回答(潘淑滿,2003)。

本研究的訪談屬於半結構式的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半結構式訪 談是介於結構與非結構式訪談之間的資料收集方式(潘淑滿,2003),研究者預 先設計訪談大綱及訪談的方向,回答方式則採開放式,鼓勵受訪者自由談論及回 答,先詢問較封閉式的問題,而後再追問受訪者更多的意見與看法,訪談過程轉 換成較少限制時,就能讓受訪者採取更開放的態度回應,讓訪談進行的更順暢。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3

三、訪談同意書

訪談同意書(如附件二)乃是為了徵求訪談對象的同意,尊重受訪者自主決 定是否願意參與研究,訪談同意書也向受訪者說明及介紹研究的來龍去脈,讓受 訪者知曉研究的進行方式及目的,這也是我對於研究過程負責的表現。

四、檢核說明表

檢核表說明(如附件三)乃是為了確認研究者所整理撰寫的研究內容,和實 際訪談的內容是否有歧異,除了確保受訪者所欲表達的訊息沒有被偏頗或錯誤的 詮釋,也顯示我對資料的保護及負責。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