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處理

本研究以質性的分析為主要的方法,於研究過程主要蒐集課堂觀察與省思、訪談記 錄和文件等真實完整的原始資料進行研究分析。本節分別要介紹研究工具及資料處理的 方式:

一、研究工具

本研究資料蒐集的來源有以下三個方式:

(一)文件

1.觀察記錄及班級日誌

觀察記錄為研究者將學生在校生活、課堂表現之觀察,或教學中所遇到的困境,記 錄於教學日誌中,從而省思教學過程不足之處,提供下次課程修正的參考。班級日誌則 是提供師生在校生活時,心有所感時可以隨時記錄的園地,呈現方式則文字與圖像不 拘,此日誌可提供研究者所需的觀察資料,讓研究者能更了解學生的學校生活和內在心 境。

2.教學活動學習單及訪談錄音

於每次課程結束後,設計與課程相關之學習單,請學生以繪圖、短文或口述等方式,

表達自己的感受,以此作為研究者了解學生課程學習情況。

3.生命教育回饋單

於每個生命教育主題單元課程結束後,讓學生利用自評表,省思對該課程的理解程 度,也請家長提出對生命教育的建議,及孩子回到家中的改變。

4.教學錄音錄影

每次教學後,根據課程的錄音及錄影,分析教學情形,檢討教學者與學生的互動及反 應情形,並省思教學時所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訪談記錄

訪談記錄分為二個部分,一為於課程設計結束後,以訪談學生的方式,了解學生的 學習狀態。一為邀請科任教師進入教學現場進行教學觀察,並相互討論關於課堂上的教 學現況及師生互動狀況,使研究者有另一客觀的角度看待自己的教學及學生的改變。

二、資料處理

研究者將所蒐集的資料做簡單的組織和編碼,以便於資料的記錄整理。資料編碼方 式如下:R 研究者本人、T 為協同教學者(即科任老師)、S 為學生、P 為學生家長,此 編碼為研究者賦予親、師、生的編號,以方便資料的轉化、收集與分析。如下表 3-2 所 示:

表 3-2 資料編碼方式

資料編碼 代表意義

S1 學習單 1-1 編號 1 號學生第一單元課程一學習單資料

S4 訪談 104.3.6 編號 4 號於 104 年 3 月 6 日的談話及訪談錄音記錄資料 S3 回饋單 104.3.6 編號 3 號學生於 104 年 3 月 6 日對本課程的回饋單資料 P2 聊天記錄 104.3.6 編號 2 號學生家長於 104 年 3 月 6 日的談話記錄資料 P1 回饋單 104.3.6 編號 1 號學生家長於 104 年 3 月 6 日對本課程的回饋單資料 T1 訪談 104.3.6 研究者於 104 年 3 月 6 日與協同教學者訪談錄音資料 T1 回饋單 104.3.6 協同教學者於 104 年 3 月 6 日對本課程的回饋單資料 教學記錄 104.3.6 研究者於 104 年 3 月 6 日教學實施中的錄音或錄影資料 觀察記錄 104.3.6 研究者於 104 年 3 月 6 日教學或教室的觀察記錄資料

三、資料分析方法

在行動研究中,蒐集的資料需有效代表事物之本質意義,方可作出符合現實狀況的 決定,於分析工作時,也必須能真實呈現研究資料,才堪有精確度與可信度可言。有鑑 於此,本研究之資料分析將於每次活動後精確地記錄觀察內容,並詳實客觀地描述所蒐 集的資料和觀察記錄重要的事件,90而分析資料流程如下:

(一)蒐集資料

將教學過程中的觀察記錄、訪談、觀察和教學過程精確的記錄下來,並整理與研究 主題相關的內容,做簡單編碼工作。蒐集教學過程中,學生與家長所寫的學習單、訪談 錄音及回饋單等資料,以便日後作更進一步的分析。

(二)閱讀資料

於每單元結束後,進行初步的資料閱讀,並透過反覆閱讀,對教學進行省思與修正,

以提供下一單元教學的改進,及增進對學生學習重點了解,並將省思和發現記錄在教學 日誌上。

(三)歸納整理與分析

90AndrewP.Johnson,朱仲謀譯(2006),《行動研究導論》(台北: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頁 111-115。

1. 歸納整理的工作,首先要分類整理學生的學習單、訪談錄音、教學回饋單,再從資 料的編碼中進行文件資料的比對和分析,找出相同或相近的情境、觀點或省思,此 為初步的歸納整理。

2. 請班級科任老師和同仁協助檢視所分析歸納之資料,並提供研究者資料分析與歸納 的建議,以及其他課堂有關於學生的資訊,讓資料能呈現客觀性。

3. 透過訪談錄音、觀察和教學記錄,不斷的省思與觀察發現問題,歸納問題所在的原 因,並找出解決之道。

4. 歸納整理後,選擇各項多元資料中具代表性的內容或觀點,利用三角校正進行比對

和分析,並接受第三者的檢視,此有助於了解研究的真實意義。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