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四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處理

壹、 研究工具設計 一、 研究者

質性研究中,研究者本身即為研究工具,研究者的人格特質、知 識經驗、於研究中所扮演的角色,皆可能對研究結果產生影響,以下針 對研究者個人條件進行敘明。

(一)研究者角色:

在本研究中,研究者除了擔任研究角色外,同時也負責訪談、

轉譯、資料分析等工作的執行,故在角色定位上需擔任反應敏銳、

觀察入微之觀察者、訪談順利進行之引導者、忠實詮釋文本之譯稿 者,必須避免個人的主觀意識和價值偏見去影響研究成果,以真實 的反應受訪者的生活世界與主觀經驗。

(二)研究者經驗:

研究者從事國小教育工作十餘年,其間並曽擔任行政工作五 年以上,深諳學校行政辦理社會教育之實務與政策,有助於對當前 學校行政辦理社會教育現況的分析與理解;而任職學校長年來即設 置有社教站、成人教育專班、社區學習中心、樂齡學習中心、夜光 天使課輔班等多元社教單位,具有充分之社教推展背景,有助於研 究者在訪談過程中能隨時扣緊研究主題、避免脫離訪談情境脈絡,

並能適度理解詮釋受訪者語意表達下的內在觀點、進而引出受訪者 更多的語言表述及其經驗過程。

二、 訪談大綱

本研究為了引導參與者進行有系統之討論,於訪談進行前研擬 訪談架構並與指導教授討論修正後編製為正式研究的訪談大綱(附錄 二),其訪談大綱的議題共五題。議題一的設計是針對城鄉社區背景 進行探討;議題二則針對學校在社區背景條件下,其「社區多功能學 習中心」辦理情形為何,以利於後續問題的討論;議題三係針對社區

- 83 -

民眾其學習需求與學習參與情形進行探究,以了解「社區多功能學習 中心」實際提供之社區教育功能進行澄清與確認;議題四與五是針對 現行國小辦理「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之實務困境進行探討,以提出 各類型「社區多功能學習中心」未來辦理之在地角色與功能的建議。

三、 記錄工具 (一)訪談同意書

基於研究倫理,本研究擬妥訪談同意書(附錄一)告知受訪對 象關於研究者之研究意圖,於訪談進行前正式取得研究參與者的 同意。訪談同意書中保證受訪者之所有言論均會受到保密及研究 倫理保障,在未得到其同意之前不會遭到洩露,且所有之訪談內 容與研究結果將會在受訪者閱視並同意與認同下,才會予以公開 發表,對於受訪者不同意之部份,將會予以刪除或修正至受訪者 同意公開為止。

(二)錄音、錄影器材

訪談過程中並使用錄音與錄影器材來蒐集團體成員的對話 資料。訪談結束後將訪談錄音與錄影內容依題綱轉換成文本資 料,以便進行資料分析的工作。希冀透過此步驟的處理,讓本論 文的研究結果能夠更趨於客觀合理與達成本研究目的。

貳、 研究資料的處理

研究者於訪談進行前,依據參閱文獻與學者專家之修正,擬訂五項 相關議題,會中並針對各參與者的發表進行全程錄音、錄影(在徵得所 有參與者同意下),訪問中對於研究中所指之特定名詞會與受訪者進行 說明與溝通,確認受訪者明瞭相關研究定義與意涵後,再如實摘錄受訪 者對研究主題個人真實意見的表達,避免二次建構後降低受訪內容的正 確性。

本研究之主要資料來源含研究者的摘要筆記及記憶、記錄人員的訪

- 84 - 予以編號,編碼方式採八碼,如 Ac-1123-Ge,第一碼英文字母代表學 校代號,如 A:代表都會學校,第二碼為受訪者代號(參照表 3-3-1),

- 85 -

參、 研究品質的檢核

E.G.Guba(1990)認為社會研究的評估指標,是指研究過程對研究測 量與結果的真實性、應用性、一致性與中立性的考量。而質性研究側重 在微觀層面對個別事物進行細膩、動態的詮釋與分析來闡釋複雜的社會 現象,為避免研究者之個人偏見與所得資料之偏誤,潘淑滿(2003)提出 四種檢驗質研究信效度的方法,建立質性與量化研究的對應關係,如表 3-4-2:

表 3-4-2 質性與量化研究對「信賴程度」的評估指標對應關係 研究取向

評估指標

質性研究

(建構主義典範)

量化研究

(實證主義典範) 真實性 可信性(credibility) 內在效度

應用性 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 外在效度 一致性 可靠性(dependability) 信度 中立性 可確認性(confirmability) 客觀性

資料來源:潘淑滿(2003:8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為建立本研究的可信度與有效度,以下依此四方面進行檢核:

一、 可信性(credibility)

可信性意謂研究者所收集資料的真實程度,即研究者是否真實收 集到其希望收集到的資料。本研究於訪談進行時,受訪者人數依研究主 題之需要不限於 1 人,藉由研究同儕的參與討論與意見交換可使資料自 然真實的呈現;而錄影、錄音等科技產品的運用,也使研究資料能被仔 細反覆的解讀分析,避免謬誤的產生;待逐字稿資料轉譯分析完成後,

研究者再次拜訪受訪者,進行核對檢證。故本研究運用研究同儕的參與 討論、記錄工具的分析參照與資料校正資料的再驗證等三項技巧以有效 增加研究資料收集的真實度。

- 86 -

二、 可轉換性(transferability)

可轉換性即指研究所收集的資料,對於受訪者的感受與經驗可以 有效的轉換成文字的陳述。本研究在徵求受訪者同意後,於訪談過程中 皆進行錄音、錄影等步驟,在訪談結束後除將訪談內容如實轉譯成文字 外,對於受訪者訪談中的情緒、肢體、表情等非語言訊息,透過記錄工 具與研究者的反思詮釋,謹慎地轉換成文字資料,厚實詳盡的描述出受 訪者意欲傳達的真實意函。

三、 可靠性(dependability)

可靠性是指研究者如何運用有效資料蒐集策略以蒐集到可靠的資 料,個人經驗的重要性與唯一性,是研究資料蒐集策略的重點。故研究 者必須清楚說明研究過程以供判斷資料的可靠性,並對資料來源、資料 蒐集方法、研究分析者等多方面進行三角檢定,以確保研究資料的品質 與一致性。

1. 資料來源的三角檢定:本研究資料來源除 9 場半結構訪談之逐字稿 外,尚運用政府部門資料與個案學校內部辦理文件與成果資料等多 方面檢核參照、互補校正,確保資料品質之一致性與可靠性。

2. 研究方法的三角檢定:本研究運用實地觀察、文獻檢閱與文件分 析、深度訪談等多重研究方法,以交叉檢核印證資料的真實性與一 致性。

3. 分析者的三角檢定:本研究除研究者本身之分析與觀察外,指導教 授與同儕、受訪者均對內容提出回饋與修正,經由不同的視角來分 析審視研究發現,以降低研究者本身單一的個人偏見與主觀。

四、 可確認性(confirmability)

可確認性亦即研究的客觀性,指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能排除個人主 觀認定與個人偏見而保持中立客觀的思惟,其重點即在於研究者的研究 倫理與自省能力。在研究過程中潛藏著許多道德的議題或權力運作的本 質,因此研究者需時時自我反省並愒守研究倫理,以適當的態度和研究 者接觸互動。本研究亦留意下列事項並謹守倫理規範:

- 87 -

1. 尊重受訪者意願

訪談進行前,研究者充分說明研究主題、研究目的、研究性 質與研究期程與錄音、錄影需求,使受訪者能充分了解並考慮參與 意願,在徵得其同意下,研究者始得進行訪談;訪談期間,如受訪 者另有要事需中途離開、或無法全程參與訪談期程,在不違反受訪 者自由意志下,本研究尊重並配合受訪者之意願與決定。

2. 確保受訪者隱私

訪談進行過程中,雖全程錄音、錄影,但研究者將謹守保密 原則與保密措施,研究中所蒐集到的資料僅做為學術研究專用。為 保護受訪對象的隱私與維護個人資料的隱密,訪談資料中任何可以 辨認出身分的線索都採用匿名或代號方式呈現,同時在研究結束 後,訪談影音檔案、訪談逐字稿與資料分析稿皆予以銷毀,不得挪 為它用。

3. 資料忠實呈現,避免失真

研究者對於所蒐得的資料,除再三聆聽、逐字謄寫以減少疏 漏、確保轉譯正確外,並透過電話聯繫、郵件往返等方式,由受訪 者再次確認其原意,避免語意解讀上的誤會或疏失,曲解受訪者的 真意。

4. 客觀分析、中立報導

研究者對受訪者所提供的資料,應依研究設計進行整理與分 析,秉持尊重、接納、不批判的態度,亦不過度推衍解讀,使研究 資料能中立客觀的真實呈現,提升研究價值。

- 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