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和平協議的展望

第二節 研究建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極統一」為前提的「中程協議」構想脗合。所不同的是,馬總統強調兩岸是在

「一中憲法」下的「特殊非國與國關係」;而「一中憲法」、「特殊非國與國 關係」似可規避「一個中國」及「終極統一」等敏感用語。至於大陸方面的態 度為何?大陸強調兩岸可以簽訂一個結束內戰狀態的和平協議,其他仍可在一 段很長的和平發展期內維持現狀。而泛綠陣營方面也認為馬總統的「特殊非國 與國關係」似在為兩岸內戰以來的關係定調。由此看來,馬總統所主張的兩岸

「中程協議」,與大陸強調的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些共同 性。而簽訂兩岸和平協議最大的干涉外力是美國,曾擔任美國總統歐巴馬競選 顧問的李侃如,繼續在 2008 年底表示:馬總統的做法符合美國的想法和利益;

緊接著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坎伯 (Kurt Campbell),也在國會作證 時亦表示:美國歡迎兩岸採取增加互動、對話並降低緊張的措施。所以,美國 並不反對兩岸簽訂「中程協議」。另再就國內泛綠陣營的角度來看,雖然國內 獨派團體反對兩岸簽訂和平協議,不過,泛綠人士中已有人指出,「五十年維 持現狀是當前台灣社會各種政治主張的最大公約數」。所以,本文分析後認為,

在所有和平協議方案中,「中程協議」是目前兩岸阻力較小且較有可能妥協、

達成的兩岸和平協議型態。

第二節 研究建議

壹、台灣應建立兩岸交往的主體論述

馬總統在推動兩岸政策,需要有一套主體論述,而這塊論述要有遠見、清 晰、透明,使國人能瞭解兩岸政策的方向是什麼?兩岸關係下一步能否預測及 安排等等。如果沒有一套清楚論述,不僅執行的過程只是聽命行事,政策缺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有效的宣傳和辯護外,民眾也容易被誤導而反對。那麼兩岸的主體論述是什麼?

簡單的說就是全面交往政策,如同美國當年要拉攏中共成為負責任的大國,一 改圍堵政策一樣。兩岸所以要交往則是因為全球化及區域整合的趨勢,千萬不 要以「機會大於威脅」做為主論述,結果只會被扭曲為中共欲併吞台灣,而暗 藏的威脅更可怕等等。馬政府必須告訴國人,冷戰結束後,國際關係經由全球 經濟和市場的整合,逐漸讓國際社會形成了高度的相依關係,也使得全球的政 治、經濟在 21 世紀初,必須面對轉型和加速現代化的努力。換言之,台灣必須 把自己放在全球佈局的框架基礎上,制定適當的政策,以因應全世界跨國的政 治、外交、貿易、文化、藝術間的交流,才能吸引或取得適當的生產要素。因 為比較弱勢的地區,像是東南亞國協(The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 ASEAN,簡稱「東協」),都已經尋求建立一個淩駕於國家主權之上的形式組織,

由「區域一體化」做起,以讓自己的經濟先繁榮起來,台灣如果繼續鎖國,就 只能將自己繼續邊緣化或邊陲化。

國內泛綠陣營反對兩岸相依或互賴關係,主要是以認同以及國家安全顧慮 作為理由,強調「要先確定國家認同,才能確定國家安全」;將既認同台灣,又 認同大陸者均視為對台灣的安全顧慮。其次則是認為兩岸經貿深化會使中共握 有對臺經濟制裁的條件。然而實際上基於經濟發展的需要及市場力量的驅策,

陳水扁在 2001 年 8 月就曾召開了「經濟發展諮詢會議」(俗稱「經發會」),公 開宣示以「積極開放,有效管理」取代「戒急用忍」政策。此外,研究者發現,

中共如果對臺施加經貿制裁,其蒙受的損失比台灣更大,且發動經濟戰爭,需 要具備有國際貿易及投資的壟斷能力,至少也要能協調其他國家進行長期的集 體壟斷,這方面大陸沒有這個條件。而這些都是民進黨時期曾封閉台灣、又不 斷調整、修正兩岸政策的事例,馬政府可以做為有效宣傳的材料,以糾正民眾 被誤導的觀念。

此外,泛綠陣營對於兩岸政策最常用的攻擊手段,就是以「出賣主權」來 混淆視聽,馬總統強調台灣優先,則經常被冠上如:「以主權換 ECFA」等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帽子,所以在台灣主體性方面的論述,可以強調台灣的價值。如果民主、自由、

多元、精緻、創新是台灣的價值,台灣就應該強調這些軟實力,例如台灣的民 主迫使大陸必須加速政治的改革,台灣商品的全球化佈局迫使大陸必須更加的 開放,那麼台灣應該自信民主和平論、三角和平論就是對大陸的最好武器。所 以兩岸交往的結果,還不一定是大陸併吞台灣,台灣可以透過價值等軟實力吸 納大陸。所以,馬總統不要陷入台灣「五十對五十社會論」的漩渦中,而是要 以藍海策略的眼光來建構台灣價值的論述。

貳、本文建議的兩岸和平協議芻議

兩岸和平協議的內涵經過本文的分析探討,發現雙方都同意它的目的是作 為兩岸未來發展的一個階段性框架,沒有這個框架兩岸的未來就充滿不確定 性。然而兩岸最大的分歧就是在「一個中國原則」,其次是台灣的「政治定位」

與國際活動空間。而中共所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就是台灣獨立的問題,

甚至是對隱性台獨充滿了疑慮。所以,當台灣內部主流民意不能接受「一個中 國原則」,則可試圖宣布「台灣在『一中原則』憲法架構下,不會宣布獨立」,

以取代大陸要求台灣接受「一個中國原則」的承諾。至於台灣的「政治定位」

與國際活動空間,所涉為「主權」問題,短期間內很難解決,只有選擇暫時擱 置爭議一途。然而永久擱置爭議不為中共所接受,那只得以小步前進,待累積 足夠的能量及在適當的時機再尋求解決方案,而這樣的概念及構想就是「中程 協議」的特性。

然而要國內泛綠政黨「不獨」,只有美國的介入方有可能,美國的態度可 以影響台灣泛綠政黨的台獨傾向及台獨勢力的發展。由於美國是兩岸「中程協 議」的原創者,不統、不獨、不武符合美國的國家利益,所以當美中利害關係 增加後,美國也可能公開反對台獨。故從這些角度看,「中程協議」較符合台、

美、中三方的利益,如果「中程協議」中加入兩岸願景式的規劃,例如成立共 同發展委員會、雙方同意定期舉行高層會談等,則大陸在衡量利大於弊的情形 下,即有可能可容忍美國等外力小幅介入,那麼兩岸達成改良式的中程協議可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能性便大增。本文乃基於以上的邏輯,以及在站在兩岸同文同種,為了避免兩 岸骨肉相殘,以及建立社會正義、經濟福祉要比保存國家權力更為重要的理念 下,認為兩岸應該妥協在統、獨之間,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方式,第一階段先簽 訂有統一願景式的兩岸「中程協議」。第二階段則是設定 50 年的時間,作為兩 岸共同願景的實踐期。第三階段才是兩岸談統一與否或安排統一的方式。故本 文在上述的概念及步驟原則下,爰擬兩岸的和平協議芻議以供參考。

一、台北同意,台灣在「憲法一中」原則下,不會宣布台灣獨立;北京也同意 不以武力相威脅或使用武力,完全以和平方式解決雙方歧見。

二、台北與北京同意,任何一雙方不得在國際上代表他方,或以他方名義採取 行動。雙方相互尊重彼此有效管轄區,及在內政與外交事務的獨立與自主。

三、台北與北京同意,兩岸共同籌組「和平發展委員會」,規劃與推動兩岸經 濟、科技、文化、教育、交通、通訊、觀光、環保、體育、藝術、司法及 其他方面之合作及共同發展項目,而「和平發展委員會」之設置,另行補 充規定。

四、台北與北京同意,雙方領導人每年定期會晤,以建立雙方的互信及溝通平 台。

五、台北與北京同意,雙方互設常設代表處,設置代表處有關問題,另行補充 規定。

六、台北與北京同意,本協議不影響雙方已簽訂或其他有關的雙邊或多邊的國 條約或協議。

七、本協議有效期間為 50 年。

八、本協議須經兩岸各自立法機關之認可後生效。

台灣地區領導人 馬英九 大陸地區領導人 胡錦濤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附錄一

中華民國第 12 任總統馬英九先生就職演說

各位友邦元首、各位貴賓、各位僑胞、各位鄉親父老、各位電視機前與網路上 的朋友,大家早安,大家好!

一、二次政黨輪替的歷史意義

今年三月二十二日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台灣人民投下了改變台灣未來的一票。

今天,我們在這裡不是慶祝政黨或個人的勝利,而是一起見證,台灣的民主已 經跨越了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

我們的民主走過了一段顛簸的道路,現在終於有機會邁向成熟的坦途。在過去 這一段波折的歲月裡,人民對政府的信賴跌到谷底,政治操作扭曲了社會的核 心價值,人民失去了經濟安全感,台灣的國際支持也受到空前的折損。值得慶 幸的是,跟很多年輕的民主國家相比,我們民主成長的陣痛期並不算長,台灣 人民卻能展現日趨成熟的民主風範,在關鍵時刻,作出明確的抉擇:人民選擇 政治清廉、經濟開放、族群和諧、兩岸和平與迎向未來。

尤其重要的是,台灣人民一同找回了善良、正直、勤奮、誠信、包容、進取這 一些傳統的核心價值。這一段不平凡的民主成長經驗,讓我們獲得了「台灣是 亞洲和世界民主的燈塔」的讚譽,值得所有台灣人引以為傲。顯然,中華民國 已經成為一個受國際社會尊敬的民主國家。

尤其重要的是,台灣人民一同找回了善良、正直、勤奮、誠信、包容、進取這 一些傳統的核心價值。這一段不平凡的民主成長經驗,讓我們獲得了「台灣是 亞洲和世界民主的燈塔」的讚譽,值得所有台灣人引以為傲。顯然,中華民國 已經成為一個受國際社會尊敬的民主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