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和平協議的展望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在國際社會中,武裝衝突經常發生,但不論其性質或來源為何,都只能以 和平方式解決,這是當今國際社會所公認的國際法原則。而中共不論從其強調 和平崛起、或擔任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或因為美國介入等事實來看,現階段都 不得不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問題。至於台灣則是希望藉著達成兩岸和平協議,

以提供穩定的生存發展空間。所以,兩岸對於以和平方式解決衝突具有初步的 共識,但雙方在目的及內涵之要求上,卻有極大差異,故簽訂和平協議的難度 甚高。不過,經過本文的探討分析,發現大陸已逐漸意識到,兩岸分隔且對抗 了 60 年,想要化解敵意並非一朝一夕之事,何況台獨勢力有可能捲土重來,而 兩岸再不化解敵意,增加對大陸的認同,台灣終會有脫離大陸的一天。此外,

大陸也體會到解決兩岸問題必須靠發展來蓄積實力,而 2020 年要達到建設「小 康社會」,更需要爭取穩定、和平的環境與時間空間。所以,胡錦濤乃強調和 平與發展不僅仍是時代的主題,也是兩岸關係的主題。這種對內求發展、對外 強調和平共處的戰略定調後,原本一步到位的兩岸統一政策爰被調整為分兩階 段達成的統合的戰略。它的策略是,一方面透過事務性的商談與台灣達成經貿、

文化、司法互助等協議外,另一方面又強調應同時進行政治對話,要求探索、

解決兩岸政治關係中的難題,以為兩岸和平協議創造條件。換言之,中共視和 平發展為兩岸統一前的過渡階段,和平發展期間可以暫時擱置爭議,而暫時擱 置是爲了「建立互信、求同存異」;因為當雙方有了互信後即可能建立共識,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而有了共識則兩岸也才可能達成和平協議,簽訂和平協議的目的是要確立兩岸 關係的定位,而最終目標則是統一。

兩岸都主張簽訂和平協議,那麼和平協議的性質為何?由於大陸堅持必須 是「一個中國原則」為前題的國內法,台灣則反對「一個中國原則」。故在雙 方分歧仍大之情形下,只能尋求部分共識以簽訂一個階段性的框架協議。而從 國際上對和平協議實踐的方式來看,衝突可以透過「停火」、「休戰」、「停 戰」、或是簽訂「和平條約」(或「和平協議」)的方式來達成。但「和平條 約」或「和平協議」是一種終極協議,兩岸不適合也不可能一次解決分歧。所 以,大陸方面認為這個框架可以定位為結束兩岸內戰狀態的「停戰協議」,因 為內戰中之交戰方在政治地位上是相互平等的,可以符合「一個中國原則」及 兩岸是對等的政治實體要求。不過,台灣已將此框架拉高至主權問題,希望大 陸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及是主權獨立的事實,因為台灣實施的是「一中原則」

的憲法,而台灣與大陸憲法中所規定的主權重疊,而誰都不能否認台灣加上大 陸才是一個完整的中國。但是大陸擔心可能造成「兩個中國」或「一中一台」

的法理事實,加上兩岸要如何在國際上分享主權,也還沒有一個完整的論述,

所以中共官方始終未予回應。反之,大陸學者則認為兩岸和平協議必須明確定 位在一個主權兩個治權的範圍內,也就是在和平協議中可以承認台灣與大陸各 自在其領土上具有管轄權;但主權問題,必須在兩岸進入統一協商時,才能進 行處理,將和平協議與統一協議做出明顯區隔。

目前雙方對和平協議有何共識,現階段的困難在於「一個中國」與台灣的

「政治定位」難解,然而在解決這些困難之前,雙方因為互釋善意而有了一些 共識,那就是先經濟後政治的原則。而此經濟後政治原則與先前的兩岸人員、

經貿交流有很大的不同,例如兩岸簽訂了大三通、司法、經濟合作框架等協議,

而這些均需要雙方公權力的介入與執行,打破了以往政經分離的情勢。而功能 主義強調,有政治力的介入,經濟上的整合才能擴溢到政治上的統合,換言之 兩岸進入到願景式的整合途徑,而此前題是馬總統承認「九二共識」。不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仍無法取代兩岸和平協議的要求,因為一方面民進黨不承認「九二共識」,另 一方面「一中各表」表出了「兩國論」及「一邊一國論」,所以大陸堅持要簽 定具有「一個中國原則」為內涵的和平協議,如此兩岸的所有合作與和平發展 才能獲得保障。故先經濟後政治的原則是兩岸目前在倡議簽訂和平協議中,沒 有共識的共識原則,目的在建立互信,並為兩岸逐步化解和平協議的難題鋪路。

除了先經濟後政治的原則外,兩岸在推動和平協議上也採取了某些戰略。

大陸迄今採取配和馬總統的大陸政策步驟,不僅在「九二共識」基礎下兩岸恢 復了協商,也接受了擱置爭議、互不否認、三先三後的原則,並預定在 2010 年 6 月簽訂由馬總統所提出的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接下來馬總統 必須面對其與大陸就台灣國際空間、兩岸和平協議進行協商的承諾,而馬總統 則要求大陸先撤飛彈,以表態其不武之善意,再就希望台灣內部的共識更高時 再行商談。馬總統的疑慮一方面來自於台灣民調認為兩岸協商的速度過快,一 方面是年年選舉的選票壓力。不過,由中共國家主席胡錦濤、政協主席賈慶林、

國台辦主任王毅等一連串回應來看,大陸方面僅要求兩岸進入政治對話,解決 兩岸政治上的難題,甚至同意由學者先行討論,但並未要求兩岸應立即簽訂和 平協議。所以,兩岸似乎有某種默契,一方面大陸擔心繼續擱置爭議,將造成 兩岸永久的維持現狀甚至脫離大陸,所以提醒兩岸的政治對話及溝通需要立即 展開,另一方面也理解到兩岸必須在經濟上的合作效應顯現並大幅成長,台灣 才會對大陸有較高的善意及互信,而馬總統也才有說服國人的本錢。此外,馬 總統尚有選票的壓力,所以,馬總統要兌現其兩岸和平協議協商的承諾,時機 點應該是在其第二任任期內。

既然兩岸均主張簽訂和平協議,那麼兩岸能否妥協或達成何種形式的和平 協議?在本文的探討中發現,馬總統在其就任前曾不斷提及兩岸應簽訂「中程 協議」(Interim Agreement)。就任後則強調要以「不統、不獨、不武」的理念,

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台灣海峽現狀。往後談話又加上兩岸是「特殊非 國與國關係」,與李侃如的台灣不獨、大陸不武,兩岸以「一個中國」及「終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極統一」為前提的「中程協議」構想脗合。所不同的是,馬總統強調兩岸是在

「一中憲法」下的「特殊非國與國關係」;而「一中憲法」、「特殊非國與國 關係」似可規避「一個中國」及「終極統一」等敏感用語。至於大陸方面的態 度為何?大陸強調兩岸可以簽訂一個結束內戰狀態的和平協議,其他仍可在一 段很長的和平發展期內維持現狀。而泛綠陣營方面也認為馬總統的「特殊非國 與國關係」似在為兩岸內戰以來的關係定調。由此看來,馬總統所主張的兩岸

「中程協議」,與大陸強調的結束兩岸敵對狀態,在某種程度上具有一些共同 性。而簽訂兩岸和平協議最大的干涉外力是美國,曾擔任美國總統歐巴馬競選 顧問的李侃如,繼續在 2008 年底表示:馬總統的做法符合美國的想法和利益;

緊接著美國國務院東亞暨太平洋事務助理坎伯 (Kurt Campbell),也在國會作證 時亦表示:美國歡迎兩岸採取增加互動、對話並降低緊張的措施。所以,美國 並不反對兩岸簽訂「中程協議」。另再就國內泛綠陣營的角度來看,雖然國內 獨派團體反對兩岸簽訂和平協議,不過,泛綠人士中已有人指出,「五十年維 持現狀是當前台灣社會各種政治主張的最大公約數」。所以,本文分析後認為,

在所有和平協議方案中,「中程協議」是目前兩岸阻力較小且較有可能妥協、

達成的兩岸和平協議型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