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二節 研究建議

本節依據研究發現與歸納的結論,針對幼小轉銜及學校適應方面,分 別對學校及家長提出建議,以做為未來幼小轉銜及國小協助特殊兒童適應 國小生活的參考。

壹、 幼小轉銜部份

一、 對教育單位的建議

◎由心評老師建議,鑑輔會直接指派教師助理員協助特殊兒童

本研究個案在剛進入幼稚園時,也花了一段很長的適應時間,因此可 以預期其在進入小學後勢必也將會有一段很長的適應時間,故在心評老師 訪視評估時,對於未來在國小適應上可以預期有困難之特殊兒童,應於安 置建議上加註教師助理員協助,並由鑑輔會直接指派教師助理員,以增加 特殊兒童成功適應學校環境的機會、縮短適應時間。

二、 家長的建議

(一)有疑問應適時提出,共同討論

本研究中,在轉銜過程中家長對於個案是否能就讀國小一直存著問 號,對於心評老師及幼稚園老師安置於資源班的建議也一直感到懷疑,但 卻未提出與心評老師或幼稚園老師討論,導致開學後又馬上提出緩讀或轉 安置的要求。家長若能夠充分溝通、了解心評老師及幼稚園老師建議的著 眼點,相信對於個案的學校適應也會有所幫助。

(二)主動告知普通班導師孩子的特殊性

在開學前普通班導師都是從基本資料上來認識學生,老師們很難從有 限的書面資料中充分認識特殊學生,因此在確定班級、導師後,家長應主 動與老師聯繫,並告知孩子的特殊性,好讓導師有充分的時間為孩子的特

殊性做準備,多一分準備,特殊兒童就多一分適應成功的機會。

貳、 學校適應部分 一、 對學校的建議

(一)強化輔導室的功能

研究發現當特殊兒童在學校適應上出現困難時,導師向輔導室反應並 請求協助時,主任只是虛應故事,未能提出具體建議與協助方式,反而將 之前的舊恨提出,數落第一線的老師一頓,讓老師內心相當受傷。研究者 建議應強化輔導室功能,以協助老師處理眼前困難為要務,屏棄成見,不 應再去將過去的不當處理方式提出,削弱老師的熱忱;若輔導室認為該名 老師輔導特殊兒童的能力不足,則應輔導、鼓勵該名老師再進修與融合教 育相關的研習,強化老師特殊教育的知能。

(二)適時召開個案研討會

開學之初,班導師即向特教組反應平平家長表示要緩讀或轉安置的意 見,雖然經過導師及特教組向家長解釋後,家長不再提出緩讀的想法,平 平卻開始出現不進教室、常常哭泣的異常行為,導師持續與家長溝通、與 資源班老師討論,卻一直無法改善。若能在異常行為開始發生時,召開個 案研討會,邀請家長、班導師、科任老師、特教老師、行政人員共同討論 解決之道。除了讓科任老師及行政人員了解個案的問題,也可讓班導師、

家長提出需要協助之處,大家共同討論可以如何處理,或許可以避免個案 日益嚴重的行為問題,也讓家長知道學校對於個案的問題、需求是很重 視,讓家長重視老師的建議,並與老師合作幫助平平適應學校生活。

(三)招募陪讀志工

志工進入校園協助學校運作的日益普遍,協助的項目也愈來愈多樣,

春風國小亦有成立志工大隊,並依服務性質區分成交通導護、圖書館、認 輔等多個小組,其中特教方面有招募隨車志工、報讀志工,負責跟車守護 特教班學生上下學的安全及月考報讀題目給特教學生聽,因為這些志工的 加入,減輕老師跟車的辛勞、解決無隨車助理員的難題及提升報讀的品質。

春風國小近幾年來,每年都有數個特殊兒童入學,這些特殊兒童障礙 狀況不等,未入學前也無法確切瞭解其適應能力、學習情況。研究者建議 可成立陪讀志工隊,招募有意願協助適應能力不佳孩子適應國小生活的志 工,一來可以協助適應困難但無法申請教師助理員的特殊孩子適應學校生 活,二來可以解決一年級導師要處理特殊孩子的突發狀況,又要兼顧普通 孩子,分身乏術的困難。

二、 對家長的建議

(一)家長應積極獲取特殊教育資訊

從本研究中發現,家長從發現平平與一般孩子不同開始、至醫院做診 斷鑑定、到機構上日托班、讀幼稚園等,都是從朋友的自身經驗而得到的 消息;幼小轉銜時,家長座談會未參與、對於特教班別的認識也是依賴幼 稚園老師找資料、說明解釋。家長在汲取特殊教育相關資訊上顯得較為被 動,甚至對於平平做復健的情況、內容、用意都很少直接與治療師溝通、

瞭解。特殊孩子在教養上本就較一般孩子來得困難,更何況本個案的媽媽 為新住民,對於各種資訊的取得能力較弱,其他家人更應主動透過各種管 道吸收特殊教育的相關知識、復健治療的用意等相關資訊,增加教養特殊 孩子的知能,進而協助孩子一步步改善因障礙帶來的不便,提升生活品質。

(二)父母共同參與,並提升參與品質

從訪談及觀察中發現,父親會到平平各各上課場所去觀察其上課情 形,了解平平是否能學習。父親這種主動觀察、瞭解的參與值得肯定,但

在觀察、瞭解的同時,若能主動提出疑問並詢問老師,可以馬上解決疑問;

必要時也能參與老師的教學、學習老師如何訓練、教導平平,並在家中模 仿訓練方式,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幫助平平成長,家人也不會一直在處理平 平情緒中輪迴。

另外,由於母親是新住民,又是孩子在生活上的主要照顧者,父親若 能和母親一起主動運用各種管道吸收特教資訊、參與學校會議、做好親師 溝通,當母親對特教有一定的瞭解後,便可以與父親一起討論平平的教養 問題,甚至在關鍵時刻也能協助父親共同決定平平就學等相關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