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教育研究的目的,除了利用客觀的「量化」研究來瞭解事實外,對於 事實背後所隱含的意義之瞭解與詮釋,以作為批評、改進和超越不合理的 現象在教育現場更顯得重要。量化研究著重於預測及解釋問題,是一結果 導向(outcome-oriented)的研究,適用於事實的描述,或是意見的歸納;

質性研究則著眼於探索及解釋問題,是一過程導向(process-oriented)和 發現導向(discovery-oriented)的研究,適合探討事實背後發生的原因及 發生歷程等(鈕文英,2007)。

本研究擬以質性研究法之個案研究方式,探討一名特殊需求兒童經由 幼小轉銜過程後,進入國小階段後之適應情形。本節將依序說明本研究之 研究方法、研究參與者、研究情境。

一、研究方法

個案研究法(case study method)是一種個別的、深入的、描繪的質性 研究方法,從對個案的深入瞭解,來探究其個別情況與全體一般情況的異 同點(潘淑滿,2009)。林佩璇(2000)主張個案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個 案在特定情境脈絡下的活動性質,以瞭解其獨特性、複雜性;研究重點在 於瞭解過程、脈絡,而非結果。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探討一名特殊需求兒童在經過幼小轉銜之歷程 後,進入小學一年級普通班就讀,並接受資源及專業團隊等之特教服務,

在學校看似準備好之環境下,對小一新環境的適應過程。因研究對象有其 獨特性,且欲探討其適應歷程,故以個案研究之方式對個案在學校之適應

歷程進行探索。為能深入瞭解個案從幼小轉銜服務到國小學校適應歷程的 脈絡,運用多元資料,深入探討個案在學校的真實生活情境(Yin,1989);

本研究將採用半結構式訪談、觀察記錄及文件分析法進行資料蒐集及分 析。

(一)訪談法

依據本研究的需要,在訪談部分,由研究者編製半結構式訪談大綱,

分別訪談研究對象之父母、普通班教師、資源班教師,及學校承辦註冊業 務行政人員;採回溯之方式訪談,以瞭解研究對象在幼小轉銜過程中對即 將學習的新環境—國小之認識與準備情形,及在入小學後,家庭、學校對 研究對象在學校適應方面所做的協助。

訪談進行過程中,研究者依實際訪談情境及受訪者決定問題順序、內 容與用字,以使訪談對象能夠不受限制地給予資料,同時讓訪談問題能夠 順應所處情境而增加彈性空間。

(二)觀察記錄

觀察之目的在於將研究的事件、行為放在當時的社會文化脈絡中,對 其發生過程、相關人員的互動關係可獲得較為直接、完整且全面的瞭解(鈕 文英,2006)。本研究將觀察個案在特教班、普通班統合教育情境及專業 團隊服務時之上課情況,在觀察的同時以紙筆將觀察結果記錄下來,供研 究資料分析之用

(三)文件分析

本研究除了分析受訪者之訪談資料、觀察記錄之外,也廣泛蒐集相關 之文件資料;自學校輔導室特教組、級任老師、特教老師處蒐集與本研究 個案相關件資料,如:幼小轉銜訪視評估會議紀錄、個案輔導紀錄、學生 晤談紀錄、家庭聯絡簿、親師訪談紀錄、相關會議記錄及個別化教育計畫

(IEP)等文件予分析,以瞭解個案在學校之適應情形,以佐證或彌補訪 談內容之不足。

二、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之目的為探討小一特殊需求學生之學校適應情形、適應過程,

主要參與者有個案之父母親、個案普通班之導師、資源班教師、學校特教 業務承辦人、學校註冊業務承辦人。茲將本研究參與者之基本資料、教學 年資、專業背景等項目以表3-1 列出。

表3-1 接受訪談老師基本資料

編碼 學歷 教學年資 普通班經歷 特教班經歷 特教背景 普師

美美老師

大學 15 年 11 年 4 年 初教系特教組

資師 欣欣老師

大學 10 年 0 年 10 年 特教系

註冊組長 碩士 20 年 20 年 0 年 特 教 研 習 54 小時

三、研究場域

本研究之研究場域為一中型小學---春風國小,班級數45班,教職員工 近100人,學生人數約1300人;具有百年歷史、校地狹小,學校裡教師多 在地人,近五分之一的老師為學校校友;跨區就讀之學生約占全校學生四 分之一強。學校校舍重建後,於教學大樓增設電梯、斜坡道、無障礙廁所 等無障礙設施,校園之無障礙環境較重建前改善許多。

校內特教班級有自足式特教班、資源班及在家教育巡迴輔導班各一 班,其中自足式特教班於西元1978年成班,歷史最為悠久。近五年來因特 教團隊教師流動率低、協助申請專業團隊服務、輔具、各項補助,與專業 團隊人員合作,及行政團隊支持協助等,頗受家長信賴,九十八學年度特 殊教育績效評鑑,資源班更榮獲優等的殊榮,特教班及資源班學生人數已

達法定滿額原則。在特教轉銜會議、特教宣導及特教推行委員會等工作 上,確實執行,每學期發行一期特教專屬刊物,藉以宣導特教觀念;校內 具特教專業背景之普通班導師有七人,佔普通班導師七分之一強,絕大部 分普通班老師皆修過特教三學分或參加特教研習五十四小時以上;普通班 導師在帶領特殊兒童時,能與資源班互相討論學生的特殊需求,也會主動 尋求協助;少部分較無經驗之普通班導師,對於帶領特殊兒童具有排斥的 心理,時而向輔導室或教務處尋求對於特殊需求兒童在班上的解決之道或 抱怨特殊需求兒童之問題。

由於校內同時有自足式特教班及不分類資源班,適以位在市中心,近 幾年來常成為許多學區外屆齡特殊需求兒童家長指定就讀小學之ㄧ。依據 教育部特教通報網2010年12月資料,全校特教需求學生共49人(不含在家 教育學生及疑似身心障礙學生),占全校學生人數3.8%。

質性研究之研究情境應以自然情境為主(鈕文英,2007),本研究之 研究對象原為就讀普通班之特殊需求學生,並於九十八學年度下學期轉安 置於特教班,故本研究之研究情境以普通班、特教班為主,專業團隊服務 之情境為輔,擬以在最自然的情境中,觀察平平與老師、同儕之互動,及 其上課情形;普通班觀察主要以個案參與普通班統合教育活動之時間為 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