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由於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深受學校內部獨特文化情境影響,以下針對個案學 校、個案社群、研究者的理念與角色三個部分,說明本研究的背景。

一、個案學校

本研究情境為台中市一所小學,創校為 21 年,學生人數約 1200 人,校內 各學年為 7-8 班、全校共計 46 班的中型都會型學校。個案學校內以藝術與人文 重點發展為學校特色,同時學校環境自然生態資源豐富,校內建置有生態池、

蝴蝶園、原生種魚池、幸福菜園等生態觀賞區域。雙重結合美感教育與生態理 念,使得個案學校獲選為全台百大特色小學之列。

個案學校每學年籌組 6-8 個不同主題的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教師可自行選 擇參與所感興趣的教師社群,每學年共計 6 次週三下午研習時間作為社群聚會 時間,最後 1 次則為全校各教師社群共同成果發表時間。個案學校在科學教育 推廣層面並非十分注重,自然科教師以行政人員及代理教師為主,校內並無科 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亦無校內專屬的線上教師社群。訪談學校校長及學校主 任,皆表示樂見由學校內部自行組成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以帶動教師個人的專 業成長。為此,本研究以研發學校本位課程為號召,籌組一個科學教師專業學 習社群,並同時運用 FB 社團功能於線上創建一個線上教師社群。

二、個案社群

本研究個案社群為中部一所小學校內的 PLC,社群目標欲利用校內豐富的

56

自然生態環境,發展校園生態的學校本位課程。社群參與成員雖為校內同事,

仍希望同步成立 FB 社團,以進行即時的相關討論與互動。該社群互動積極活 絡,成員參與動機高,有助於研究者深入瞭解 PLC 議題,因此以此一教師社群 作為本研究的研究個案,深入分析教師於 FB 社團的互動樣貌。

社群進行模式由研究者為社群領導者,研究者在校內為六年級導師,召集 同學年導師一同加入此一社群,隨後又於任務期間加入不同專長之行政人員、

科任老師,給予不同專長的協助與增能。此校內生態校本課程研發社群,第一 年運作 7 位教師參與,其中 3 位為同一學年導師,4 位行政人員及科任老師。

第二年運作增至 11 位成員,其中 5 位為同學年導師,2 位 4 年級導師,4 位行 政人員及科任老師。第三年運作再增 1 位四年級導師,合計 12 位成員。第一年 與第二年運作,皆為六年級導師群進行課程研發,並指導該班學生擔任課程實 施的主導者;第三年運作,則換手交由四年級的 3 位導師進行課程研發並帶領 該班學生進行實際教學。各班各自發展各領域子課程,再統整成全校性的統整 課程。以下為社群成員資料一覽表(表 3-1):

57

58

三、研究者的理念與角色

研究者於本研究中,透過提供協助資源,以推動學校內部的社群籌組與運 作,因此無法扮演著完全旁觀者的研究角色,而是採參與觀察者的角色。研究 者於社群擔任領導者,除領導社群進行校本課程研發,並隨時進行策略介入,

以協助個案學校的社群運作效能。

由於研究者本身於此質性研究中,扮演社群效能改善的協助者角色,因此 研究者個人的教學信念及經歷亦影響著研究成果的品質。以下針對研究者自身 所學、研究方法的訓練、對於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觀點加以說明。

(一)研究者自身所學

研究者自 1996 年,於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理教育學系自然組畢業後,隨即 進入國民小學服務,進行本研究時,具有 23 年教學年資。又於 2001 年再度於 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進修。擔任導師工作期間,皆擔任 自己班上的自然科教學;擔任行政的三年期間,亦身兼學校的自然科任,能深 入掌握及瞭解國小的自然科課程內容。

研究者對於科學課程研發十分感興趣,於 2002 年參加『GreaTeach 2002 創 意教學獎』比賽,獲得『自然與生活科技類組優等獎』;2003 年,帶領校內社 群參加此一全國創意教學獎,獲得特優獎;2005 年,獲得『台中縣九年一貫課 程自然與生活科技創意教學競賽活動』第二名;2007 年,獲得『台中縣健康與 體育領域創意教材比賽』優等獎。從這樣課程研發的歷程中,感受到教師在教 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參與中,受到社群成員集體學習的推動力之下,能更深入瞭 解教材內容與課程目標;同時在實施教學、評量的過程中,教師信念會隨之轉 變,是為一項有效的教師專業成長策略。

研究者長期於網路上進行教學分享,期能透過網路上與教師互動,提供教

59

師成長所需的經驗與技能。除了設架個人教學網站、個人教學部落格進行分 享,2003 年於思摩特網站成立『創意教學工作坊』,與網路上其他自然科教師 進行互動。現改以 FB 粉絲頁進行分享,人數達到八萬四千多人。研究者經營網 路社群的經驗,對本研究中的線上社群運作,有相當大的參考價值。

(二)研究方法的訓練

研究者一向對於推動教師專業成長此議題十分感興趣,因此成立許多校內 社群,帶領校內老師進行共同備課與專業成長。

研究者的碩士論文,為帶領校內自然科教師組成『自然科創意教學成長團 體』,透過校內教師科學教學社群每週進行共同備課、設計創意教學活動……等 形式,來提升教師於科學教育上的創意教學效能。此一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有效 改善教師對於自然科教學的排斥,並且激勵教師教學自信。此研究讓研究者感 受到透過校內社群的互動,是為一有效的教師專業成長之策略。

於後,又於校內組成『教師自我成長工作坊』,校內參與教師高達二十多 人。此教師社群讓研究者深感教師並非被動式關注自身的成長,而是內心潛藏 學習的動機,待有適合的途徑即會熱情參與。

2012 年,參與學校內所組的本位課程發展社群,此為本研究的初探性研 究,透過社群網站的協助,社群產生極大的向心力與團隊默契,也成員們的互 動與彼此合作。在分析此一線上社群的研究中,觀察到幾位資深教師在此歷程 中產生極大的成長轉變,深感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所帶來的成效與魅力。

(三)對於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所持的個人信念

研究者長期於網路上進行教學分享,以及在網路許多教師社群中與其他教 師互動,深感大多數的線上社群都是跨校教師進行合作,接觸到的教師多為資 訊能力較佳、同時對於教師學習有較佳的積極性與接受度。唯有透過有效的校

60

內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才能讓校內的資深教師有機會參與社群互動,並且 在有願景的階段性教學實作中,改變其長久以來所持有的信念;同時在線上社 群的輔助功能之下,協助老師跨越資訊能力的門檻,在集體合作與學習之中,

真正讓教育改革落實於校園之中,達到校園的永續經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