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期能透過 OSC-PLC 模式,以增進參與教師的專業成長。於 OSC-PLC 模式中,成員們於 FB 社團是以何種認知面向形式與其他成員互動?而這些認知 面向社會資本的知識分享,是如何轉化為教師個人的專業知識?本節進一步深 入探討之。

一、FB 社團內部的教師專業成長

本研究關注於社群成員於 OSC-PLC 模式的運作歷程中,是否能藉由知識分 享、以及與其他成員的互動,進而提升教師個人的專業知識成長。於社群運作 的不同階段中,本研究嘗試以 OSC-PLC 模式的介入策略(圖 4-8),以及 FB 社 團的三年發文則數圖像(圖 4-1)運用 Magnusson 等人(1999)的 PCK 理論架 構,進一步分析認知面向社會資本於各階段受到何種策略影響,以及所引發的 教師專業成長情形。

(一)探索和參與能串連「科學課程的知識」

於三年運作歷程中,FB 社團內部發文數在五個分項中皆呈現出類似的排 序,以科學課程的知識分項發文數為最多。科學課程的知識較多,可能與實體 PLC 的願景乃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有關。

127

如同前一小節所述,科學課程的知識多發生於期初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時 期,以及課程實施前夕有密集的相關發文。於圖 4-8 可發現成員們於課程發展 的結合期階段,透過向外探索的網絡連繫,以及實體聚會與 FB 社團的參與,在 諸多意念流中逐漸聚焦,分享多則關於討論學校本位課程的發想與規劃。

例如:於第一年的結合期階段,在實體聚會以及線上探索後,成員運用 FB 社團進行課程主題方向的討論:

我們來討論一下彼此感興趣的課程吧,現在初步的課程方向有:(1)科 學:天氣瓶,(2)生命教育:冬天的小花,(3)生命教育:流浪動物關 懷,(4)科學:氣象球,(5)科學:靜電。除了上面的主題,也可以自己 加選項哦!(2016113001-CSC2-T1)

圖 4-12 所示,第一年的科學課程知識多集中於 3 月分課程實施時期,與科 學教學策略知識以及學生理解科學的知識同時交疊進行。圖 4-8 亦可發現,由 於實體 PLC 第一年實施此一課程模式,進入危機期階段,成員們深感社會壓 力,在探索外部資源、以及實體聚會與 FB 社團的參與中,於課程實施前夕仍不 斷進行課程架構的微調,以及準備課程教具,因此出現大量的課程知識相關貼 文:

參觀生態解說展的學習單終於生出來(上傳『一起動物 Fun 城市學習單』

檔案),主要是請來觀看的學生寫出來參觀這四間店,寫下學到哪些動物特 徵與習性的知識。大家看一下有沒有問題,沒問題的話明天就可以拿去送 印了。(2017032901-CSC2-T1)

進入第二年運作的 FB 社團,成員運用 FB 社團進行探索的資訊能力提升,

128

對於該年度課程發想的模式較為熟練,於暑假八月的轉型期,就有成員以探索 策略,導入 T6 自己所設計的校園生態公仔,拋出第二年學校本位課程的初步發 想:

本來幫學校設計的公仔角色,很可惜沒辦法做成公仔,但為了不要浪費他 們,我想從這 5 個校園生態物種做一系列校園科普動畫短片,還有牠們背 後的一些四格漫畫小故事。只是個想法,類似之前的校園生態網站,覺得 可以更進階發想些東西。我覺得可以用這 5 個角色:綠繡眼、貢德氏赤 蛙、史尼氏小鲃、赤腹松鼠、紅紋鳳蝶,來發想一些線上教學互動的活 動,做成一個影音自學平台,學生看完短片可以填寫學習單之類的,然後 如何再來推行實體的校園活動等等,大家看看這點子可不可行。

(2017080201-CSC2-T6)

FB 社團即時互動的回應功能,讓原先很零碎的學科專業知識(subject matter knowledge),藉由成員們的線上參與,結合自身的舊課程知識,成員們 拋出四年級水中世界的舊課程知識的回應:

因為生態池有水,所以我想是不是可以讓這幾個主角出來介紹水資源。也 許可以談談水的過濾(古代中亞就有簡易的濾水器)、或談優養化對貢德氏 赤蛙的影響⋯⋯?(2017083001-CSC2-T2)

我們各班都來認領一個角色如何?(2017083002-CM-T1)

而 T6 老師持續拋出桌遊的學科專業知識:

這款寶石獵人的桌遊規則很簡單(附上網站連結),讓小孩改編設計也不

129

難,我們可以改編成保護貢德氏赤蛙的蛙卵大作戰,贏得最多卵孵出最多 蛙的勝利。(2017092701-SSC1-T6)

線上發文與線上回應,逐漸扮演意念流的角色,讓此課程的發想在意念流 動與串連中,逐漸慢慢有了雛型。整個社群甚至拉至桌遊店進行實體參與以及 實體探索:

今天到桌遊店玩完後,小結論是將運用四套桌遊來進行四種物種桌遊的改 編……其中六年丁班將用這款桌遊改編成貢德氏赤蛙的生態桌遊。

(2017092701-CSC2-T10)

因此,教師們逐漸朝向每班設計一種生態桌遊與佈展解說的設計方向,發 展學校本位課程計劃。最後逐漸發展成每班一套完整的生態桌遊體驗程:

我們班上發展出來的生態桌遊是『赤腹松鼠美食大探索』,主要玩法為:赤 腹松鼠找食物,食物有樹堅果(腰果、核桃、白果)、種子(花生、葵花 子、南瓜子)。抽牌共 48 張牌:每種食物為 6 張牌共 36 張,其他有天敵 8 張,聲音 4 張。每張牌除顯示食物圖形外,學生必須先回答有關赤腹松鼠 的問題,才能拿走食物。拿走食物後,天敵盒子交回。抽到聲音卡牌則隨 便拿走一個盒子。(2017120401-CSC2-T3)

我們班的活動大致上構思完成了,附件檔案是我下週要在班上施行的超簡 案(上傳『閃靈快手小䰾版桌遊設計』),週末我會去採買材料,下週分組 進行,應該是一週內可以完成。原來最困難的設計,是設計所有牌卡的排

130

列組合。其他人也一起加油吧!(2018011101-CSC2-T2)

FB 社團上的發文內容,延續著先前成員們的發文與回應,讓意念在 FB 社 團裡來回流動,成為課程發展的意念流,最後教師們發展出四套該學年生態物 種解說及生態桌遊大賽的學校本位課程。

這次的闖關活動,每班都有一種校園生態主角,包括:赤腹松鼠、貢德氏 赤蛙、綠繡眼、史尼氏小䰾;再根據一些現成又好玩的桌遊規則,改編成 具有知識性且學生笑聲不斷的生態桌遊。(2018012901-CSC2-T1)

也因為課程規劃的時程較長,成員已於 FB 社團內部進行充份討論,因而於 上學期課程實施前夕,並未有高流量的科學課程知識貼文出現,而是出現較高 頻率的科學教學策略知識與學生理解科學的知識分項相關貼文(如圖 4-13)。

第二年運作的上學期生態桌遊體驗,對象為五年級各班學生。進入下學期 後,由於臨時決議開放給全校師生入班參與聆聽生態解說,因而重新調整課程 架構,參與對象會中、低年級各班,當日採生態講說為主、桌遊體驗為輔的學 生導覽方式,因而 FB 社團內部在極短時間內,進入了成熟期,成員們在社會壓 力下,在實體聚會與 FB 社團的參與及探索,出現了高頻率的科學課程知識相關 貼文。例如:於 FB 社團中,教師們分享持續研發課程所需的教具,以及更精緻 化該班的課程設計:

這是配音版的赤腹松鼠解說影片,第二版修正了大家建議的問題,包括:

去掉重覆提到兩次亞熱帶森林分佈地,以及樹木與森林的口誤,大家再看 一下。(201803928-CSC2-T6)

131

以下是我們班上當天的『赤腹松鼠桌遊體驗課程』規劃:1.赤腹松鼠生態 介紹影片欣賞;2.影片重點回顧;3.桌遊規則說明;4.桌遊活動體驗開始;

5.有獎徵答;6.學習單發放與說明;7.結語。其中有獎徵答是從影片抓取出 來的,共有 13 題(上傳『赤腹松鼠篇---有獎徵答』檔案)。(2018033010-CSC2-T9)

而在課程實施後,成員表示學生從此過程中學習到的並不是只有該生態物 種的知識,而是從設計、到桌遊的製作、甚至是對其他班級學生的解說,感受 到此課程符合 108 新課綱的精神:

這次美食大探索,學生從中學習到松鼠的一生、瞭解松鼠之所以變成害鼠 的原因,以及牠對大自然的重要性。讓學生從設計,到桌遊的製作,到對 低年級的學生解說。高年級的語言和低年級的語言畢竟有差,低年級的小 孩無法瞭解,因此我們班上的學生一直引導他們。這課程完全符合新課綱 的自主行動、溝通互動、和社會參與,我覺得很棒!(2018033110-CSC2-T3)

成員以文字描述,或以檔案上傳方式,分享自己班級內部的子課程設計,

讓其他班級老師得以觀摩、仿效並重組,達到知識共享的效果,並且內化成教 師自我的新實務知識,提升了教師於科學課程知識分項的認知社會資本。同時 也因為線上探索和參與,成員間將零碎的學科專業知識,串連彼此的舊課程經 驗,最後發展出新的統整課程,並對新課綱有更深一層的理解。

圖 4-14 可見 FB 社團第三年運作中科學課程知識的變化情形,與前兩年相 似,於課程發展的結合期階段,亦有科學課程知識分項的發文出現,探索及參 與的意念流,引導該年度的學校本位課程,逐漸朝向設計實境解謎的方向前

132

進。由於課程實施延至下學期期末,醞釀期較長,教師們於期間為了能更掌握 實境解謎的設計原理,相約利用假日時間自費報名參加實境解謎活動:

相約來台中火車站玩『城市尋寶—台中串城流浪記』,太認真解謎都忘記拍 照,只有這幾張照片(上傳 11 張活動照片)。文字解謎有點難,幸好有一 群厲害的老師們,靠著腦力激盪解出來。而破壞性的解題法,就交給孩子 玩耍囉,讓他們也有參與感。(2018121006-CSC2-T10)

也因為透過實體的腦力激盪,於期末 6 月底的危機期,實體 PLC 針對全校

也因為透過實體的腦力激盪,於期末 6 月底的危機期,實體 PLC 針對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