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一所臺東縣偏遠地區特色學校為研究對象,探討特色學校國小的課 程發展歷程,及其面對困境時所採取的策略。由於本研究的對象具有獨特性,故 採用「個案研究」的方法,主要以觀察、訪談法及文件分析為蒐集資料的來源,

分別說明如下:

一、個案研究

本研究以臺東縣一所特色學校為個案研究的對象,主要目的在了解該校發展 課程的歷程、困境與因應策略,進而深入探究與分析。個案學校其發展課程的歷 程是在自然情境中進行,並非研究者所能操縱。其研究目的不在於發展理論的建 構,而是要了解現象的本質,著重其過程,因此探討個案學校發展特色課程的歷 程,需要透過相關文件蒐集、觀察及訪談個案相關人員以求完善。綜上所述,本 研究採取個案研究法,對於特色學校在發展課程時的歷程與相關因素中,利用觀 察、訪談與文件分析,對於與個案學校相關的教育人員、家長等進行資料蒐集,

探討其對於學校特色課程發展歷程中的看法與感受(張婉玲,2015)。

二、資料蒐集方法

本研究以觀察、訪談與文件分析等方法,探討雷公國民小學課程發展歷程及 其面對困境時所採取的策略,以下分別說明:

40

(一)訪談法

訪問如同一種口頭問卷,受訪者與訪問者面對面,按自己的方法,用口頭回 答被問及的問題,以提供所需的資料(王文科,2003)。在本研究中,為獲得受 訪者真實的想法,研究者採取半結構式訪談方式。在半結構性訪談中,訪問者向 受訪者發問一系列結構性問題,然後為作深入探究起見,採用開放性問題,希望 能獲得更完整的資料。在自然情境下進行一對一的談話,以深入了解學校推動學 校特色課程時的歷程及推動過程中面臨的困境與應對處理方式。研究者根據已收 集資料文獻研擬訪談大綱,邀請個案學校校長、行政人員、教師代表與家長為訪 談對象,透過訪談蒐集雷公國民小學特色課程推動的詮釋,藉以了解學校發展特 色之背景脈絡、策略與成效,以完整了解個案學校,達到研究目的(張婉玲,

2015;劉陳衡,2010)。

(二)文件分析法

文件最重要用途,在於為其他資料提供佐證,從文件有助於研究者從中了解 一個現象的歷史脈絡,補充驗證觀察及訪談得來的認識(王文科、王智弘,

2018)。

本研究將事先徵詢研究對象的同意,蒐集學校網站資料、行事曆、課程規劃

、教學計畫或教案、教學日誌或會議記錄、報章雜誌登載之報導等資料作為研究 者參考,藉以了解研究對象的觀點、看法和活動(劉陳衡,2010)。

綜合上述,本研究於平日觀察特色課程實施情形及學校環境與活動,再輔以 學校端的校長、主任及教師的訪談內容與所蒐集的文件內容予以探討雷公國民小 學課程發展歷程及其面對困境時所採取的策略情形。

三、訪談大綱與效度

訪談大綱的擬定,是為了避免於訪談過程中失焦。因此本研究中,研究者根 據研究目的及研究問題初步擬定訪談大綱後,邀請多名專家學者協助檢視、修正 訪談大綱內容,以確立本研究之訪談大綱。專家學者名單如表 3-1,訪談大綱的 初稿及定稿如下表 3-2 所示。

表 3- 1 協助本研究之專家學者名單

姓名 服務單位 職稱 學經歷

梁忠銘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系 教授 日本國立東北大學教育研究所哲學(教育學)博士 高義展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 教授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

何俊青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系 教授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 藍麗貞 臺東縣崁頂國民小學 教學組長 台東大學國語文補救教學碩士 劉珈妤 臺東縣福原國民小學 教學組長 台東大學進修部教育行政碩士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41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