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理論與方法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實施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實施

根據上一節的文獻回顧,綜合彙整相關理論及實證研究,可歸納出跨境電信 詐欺網絡的形成與擴散主要包含犯罪機會、空間分工及社會網絡三大要素。本節 則分別簡介即將進行的研究架構與假設、研究方法與工具、資料來源與分析、研 究範圍與限制、以及整體的章節安排。

一、研究架構與假設

本研究根據李宏倫(2009)跨國電信詐欺發展趨勢、曾忠進(2010)資通訊 詐欺犯罪特性及歷程之研究、劉家妤(2012)跨境電話詐欺集團特徵之研究、及 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裁判書(刑事類)101 年度上易字第 681 號判決等資料,

得出犯罪集團空間分工及社會網絡的大略情形如下:

1. 與金流有關的轉帳及車手組分為兩種情形,現金交易部分,地下匯兌、

車手組、金融帳戶及人頭電話收購組主要在被害國家,才能直接收取贓 款;網路金融交易部分,拜金融科技所賜,地下匯兌系統及車手組可透 過網路銀行及網路帳戶進行洗錢,而不受地點限制,可在任何地方。

2. 網路組包括網路系統及電信平台,透過網路系統撥打網路電話不受地點 限制,惟需連結至被害國家當地的電信平台,才能撥打電話詐騙被害 人。

3. 電話組首重遠離被害國家,以避免司法機關查獲。

4. 首腦則經由電話或網路遙控,藏身幕後且無處而不在。

由此可看出各組別分散在各地,並分別與首腦有聯繫,詳細內部情形則有待 本研究進一步訪談探究。

從國內詐欺案件消長情況可看出,初始我國迫於外交政策之窘境、加上網路 及金融管制鬆散,跨境電信詐欺趁勢猖獗;後兩岸合作乃至加入第三地共同打擊 犯罪之後,國內詐欺案件發生趨勢逐漸減弱。由此可看出犯罪機會對於跨境電信 詐欺犯罪具有關鍵性影響。其後隨著犯罪機會減弱,促使犯罪集團轉往其他犯罪 機會較高的國家,造成跨境電信詐欺網絡的移動與擴散,並形成了節點分散的空 間分工狀態。空間分工使得跨境電信詐欺網絡不斷擴展、朝著無管制監控的國家 前進;犯罪集團內部的社會網絡則是自始自終支撐整個犯罪網絡的主要架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4

由於過去跨境電信詐欺相關研究均偏重於犯罪特性或偵查模式之探討,缺乏 跨境詐欺網絡之分析架構,為呼應研究問題,本研究將著重於犯罪機會、空間分 工、社會網絡三方面,透過文獻回顧彙整出本研究的分析架構,用以闡述臺灣跨 境電信詐欺網絡分散的現象,進而找出犯罪網絡背後的運作機制,以建立一個理 論模式進行解釋(研究架構如圖 2-2-1)。

圖 2-2-1 研究架構圖

本研究結合犯罪學新機會理論、全球犯罪網絡、社會網絡理論,提出犯罪機 會、空間分工、社會網絡三個變項,來探討臺灣跨境電信詐欺網絡的形成與運作;

其中犯罪機會的強弱將影響國內跨境電信詐欺發生案件數量的變化,同時也影響 跨境電信詐欺網絡在全球各地節點的移動及擴散,進而形成全球空間分工,而詐 欺集團社會網絡的強弱連帶關係及運作機制則始終保持關鍵因素的地位。根據以 上架構圖的三個指標,本研究主要有以下三項基本假設:

(一)犯罪機會影響跨境電信詐欺犯罪的演變及網絡的形成

犯罪機會包含了犯罪者的理性選擇、相同語言的標的物、國家管制監控的缺 乏(如國家、網路、金融管制缺乏)、犯罪手法及工具的不斷更新等;前述犯罪 社會網絡

(Social Network)

個人(強弱連帶)

團體(內部、外部)

空間分工

(Spatial Division)

個人(犯罪者)

團體(標的物、

監控者、手法)

跨境電信詐欺網絡

Cross-Border Networks of Telecommunications

Fraud

犯罪機會

(Criminal Opportunity)

地理區位 全球分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5

機會將同時影響空間分工及社會網絡。由於臺灣與各國執法機關合作政策及法律 懲處規定不同,影響了犯罪網絡的分散;詐欺集團利用政府外交窘境及國際執法 漏洞求生存,加上損害財產法益之刑罰懲處不重無法形成嚇阻作用,在在顯示國 家管制監控的缺乏。國家治理失靈形成了國家的侷限性(Minc, 1993; Beck, 1999;

Williams & Baudin-O’Hayon, 2002; Naím, 2005)、跨國網際網路無法管制(Held &

Mcgrew, 2002)、洗錢現象及全球金融系統去管制化(Kinsell, 2000;Kurtzman, 1993),均加速跨境詐欺犯罪的盛行。大體上,理性選擇及日常活動理論的犯罪 假設仍適用於跨境詐欺犯罪,只是必須加上新興接觸管道進行討論,亦即新機會 理論中手法或工具的變化(Felson & Clarke, 1998;許春金,2010),方能與時俱 進。

(二)地理節點的分散形成了跨境電信詐欺犯罪的空間分工

地理節點的選擇將形成空間分工的效應,並構成跨境電信詐欺犯罪重要的一 環。詐欺犯罪利潤高、刑期低、技術容易學習,分散於不同國家更增加了逮捕的 困難度,整體集團運作難度亦隨之提高。地理節點的分佈形成了全球犯罪網絡或 非法交易網絡(Castells,1998; Naím, 2005),網際網路、交通運輸、金融科技全 球化使得犯罪無國界,集團首腦、網路組、電話組、轉帳及車手組,分散在不同 國家,犯罪者與被害者不在相同國家亦增加執法難度。全球化中經濟、通訊、資 訊的連結促使地理節點的分散,並形成犯罪空間網絡的重組及擴充(Castells, 1998; Naím, 2005),詐騙電信機房、被害國家及洗錢機構的節點分散,組成了跨 境電信詐欺的空間分工。節點的選擇主要取決國家政策及網路技術,當地人脈(移 民網絡)亦是重要的一環(Bovenkerk, 2001),除此之外還有哪些決定因素,值 得深究。另外,集團如何及為何到其他國家,透過何種機制在各地形成分工,則 有待本研究進行討論。

(三)強弱連帶及運作機制形成了跨境電信詐欺集團的社會網絡

標榜詐欺的詐欺集團內部網絡是否有誠信機制可言?如果組織犯罪倚靠暴 力、恐嚇來維持組織的運作(Lupsha, 1987; Castells, 1998; Mueller,2001),詐欺集 團的運作機制又是什麼?分紅制度、企業管理嗎?或者如同 Levi 所指述,詐欺 網絡是一種流程與場域(settings),可任由內部成員自由來去,只要首腦(靈魂 人物)標竿存在,底層人物就可不斷變換?透過文獻探討及實證研究可知,在組 織犯罪網絡(Williams, 2001)及販毒網絡(馬財專,2003;2010)的運作中,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6

社會網絡強弱連帶的不同,使得犯罪集團利用弱連帶關係,避免被捕時全盤供出 的風險,集團核心成員則有賴強連帶的聯繫,維持集團的持續運作;而具有跨境 性質的犯罪集團通常在外部網絡上,與政治、經濟或其他社會機構結合(掛勾)

的程度均較高(Lupsha, 1987;Martin & Romano, 1992)。初步觀察,跨境電信詐 欺集團亦有類似的社會網絡關係,其團體內外部網絡關係及維持網絡的特殊運作 機制,均有待本研究進行探討。另外,語言因素導致詐欺集團僅能針對相同語言 者進行詐騙,惟透過弱連帶、犯罪流程及場域的設定(Levi, 2008)將導致技術 外移,未來詐欺網絡將移往不同語言區域擴大發展。

二、研究方法與工具

本研究採文獻探討法、現有資料統計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等方式進行資料蒐 集,並以研究者、訪談同意書、訪談大綱及其他訪談工具等作為研究工具。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以量化資料分析跨境電信詐欺犯罪之概況及模式,並以質性資料 探索跨境電信詐欺犯罪網絡之形成與運作。綜合質性和量化研究的觀點,以使結 果更趨統整。為達成研究目標,本研究透過文獻探討法(Literature Survey Method)、

現有資料統計分析法(Analyzing existing statistics)、及深度訪談法(In-depth interviews)等方式進行資料蒐集,以增加研究之廣度與深度。

首先,在文獻探討法部分,為建立本研究之概念架構,廣泛蒐集國內外有關 跨境詐欺犯罪及犯罪網絡相關文獻與實證,作為研究之理論基礎。本研究透過官 方文件與統計資料、媒體報導及國內外相關文獻報告,來呈現歷史演變及犯罪機 會的形成,並進而探究地理空間分工的現況。

其次,現有資料統計分析法部分(亦稱為非介入性現有官方資料分析法), 係使用官方或準官方既有的犯罪紀錄資料,以從事社會科學之研究。不同於次級 二手資料分析(secondary analysis)僅是拷貝既有資料進行統計分析,此研究法 以現有既存統計資料為補充性(supplemental)資料來源,再根據歷史性或概念 性的脈絡而形成初步的研究定位。本研究即以目前國內跨境詐欺犯罪之官方紀錄

(包括司法院判決書資料、警政署官方統計資料及刑事警察局專案統計資料), 進行綜合分析。

最後,在深度訪談法部分,本研究的訪談內容主要以研究理論架構為基礎,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7

為增進個案訪談內容的可比較性與整理時的系統性,事先對於所要了解之問題,

設計半結構式訪談綱要(semi-structured interview guide),以開放式的問題,蒐 集相關資料進行驗證和對照。深度訪談進行方式,主要透過各監所承辦人協助,

在隔離的辦公室進行訪談,以免受訪者因有所顧忌或干擾,而不敢暢所欲言。本 研究採半開放式結構問卷,在具有訪談意願與氣氛良好的情況下,請受訪者依序 述說,以便蒐集研究主題資料。此外,研究者曾修習質性研究之課程,具備與受 訪者做有效深度訪談及資料蒐集的能力。在正式進行訪談之前,研究者事先透過 學校行文訪談對象所在機關,取得機關同意;再透過機關承辦人對受訪對象提出 研究參與邀請,並在初次面對面談話時,簡要向受訪者說明研究目的、訪談進行

在隔離的辦公室進行訪談,以免受訪者因有所顧忌或干擾,而不敢暢所欲言。本 研究採半開放式結構問卷,在具有訪談意願與氣氛良好的情況下,請受訪者依序 述說,以便蒐集研究主題資料。此外,研究者曾修習質性研究之課程,具備與受 訪者做有效深度訪談及資料蒐集的能力。在正式進行訪談之前,研究者事先透過 學校行文訪談對象所在機關,取得機關同意;再透過機關承辦人對受訪對象提出 研究參與邀請,並在初次面對面談話時,簡要向受訪者說明研究目的、訪談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