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壹、 研究方法—次級資料分析法

次級資料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 Method)為針對書籍、報章雜誌、新聞、

自傳等公開傳播媒介作客觀描述的研究方法,並可以有系統的整理與綜合比較,

使用此研究方法之優點在於可大量蒐集公開資訊,為適合研究過去紀錄之研究方 法,但此研究方法缺點在於所蒐集到之資料可能因發布者而有所偏頗。6研究中 的文獻探討主要是介紹與研究相關之理論與研究,最後歸納分析並予以評論。7 本論文使用次級資料分析途徑用意在於可大量蒐集過去所公開之資料,並可輔以 相關理論及研究,以便進行論文研究上之分析。

貳、 研究途徑

一、 歷史研究途徑

歷史研究途徑(Historical Method)為研究過去史料與事實的方法,主要研究 步驟為蒐集、整理、解釋,具有重建過去、瞭解現況、預測未來等三種功能。8歷 史研究史料主要來源為文字紀錄或生活器物等,對於政治研究而言,「歷史是過 去的政治,政治是未來的歷史」9,因此使用歷史研究途徑可廣泛的蒐集過去與現 在之政府公開資訊、領導人公開談話與社群媒體貼文意見並整理解釋,以利吾人 重建並瞭解研究時之時空背景,從而歸納分析並期能預測政治局勢的發展。

二、 層次分析途徑

層次分析法為研究國際關係之分析方法之一,由美國學者華爾茲(Kenneth Waltz)於 1959 年所發表之《人、國家與戰爭》(Man, the State and War)中首次

       

6 陳雅文(1995)。次級資料分析途徑(Content Analysis Method)。國家教育研究院。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83205/(Nov. 24, 2019)

7 紐文英(2013)。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8 顧力人(2012)。歷史研究途徑(Historical method)。國家教育研究院。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78683/(Nov. 24, 2019)

9 呂秋文(2007)。如何撰寫學術論文:以「政治學方法論」為考察中心。臺北市:臺灣商務印

書館。

6

提出,認為國家發動戰爭,可從三項層面進行分析:第一、個人層次(individual level),分析可做出重大決策領導人之個人特質、政治態度、信仰與行為;第二、

國內層次(domestic level),分析不同體制的政府做出政策後,如何影響國內政治 及經濟,可能進一步影響國際社會,使該政策成為國際事件;第三、國際層次

(international level),分析國際體系與特定國家如何互動,特別是在無政府的國 際社會中,國家間的權力如何分配,以及大國的影響因素;第四、全球層次(global level),分析全世界的國際關係行為者間的互動,此行為者包含國家與非國家的 行為者,兩者間的互動形成的國際重大影響,進而改變國際社會樣貌。10

川普就任美國總統後,不斷運用社群平台「推特」(Twitter)發表言論,時常 搶先於政策發布前即公告其個人政治意向及政策,發動美中貿易戰後,強勢主導 談判內容與節奏,其政府人事更迭頻繁,更影響著美中貿易談判走向,因此本篇 論文以歷史研究途徑及層次分析途徑蒐集川普個人、川普幕僚以及其互動,進一 步以艾利森所提出之三種決策模式分析川普政府如何做出決策。

參、 理論基礎

本論文為探討美中貿易戰決策形成,以艾利森所著之《Essence of Decision:

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中譯:決策的本質:解釋古巴導彈危機)11 中針對1962 年古巴飛彈危機時政府決策分析作為基礎,並以三個模式為其分析 決策的制定,分別為理性模式(Rational Model)、組織行為模式(Organizational Behavior Model)與政府政治模式(Governmental Politics Model)。12

一、 理性模式

理性決策分析將人的決策視為理性思考,決策者依其理性判斷,分析得到之 資訊並做出決策,將其利益最大化,艾利森認為理性行為判定在於「一致性」

(consistency),並指出「一致性」為:「與特定行動相關的目標之間的一致性;

       

10 楊永明(2010)。國際關係。新北市:前程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1 張亞中、左正東主編(2012)。國際關係總論。新北市: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2 Allison, G., & Phillip, Z. (1999). Essence of Decision: Explaining the Cuban Missile Crisis. New York: Longman.

7

原則應用中的一致性,以便選擇最佳替代方案」,換言之,理性行為需有最佳方 案的選擇行為,並且理性的選擇最佳方案,從而行動以期能達成目標。

理性行為模式的核心為:13

目的與目標(Goals and Objectives):政府或決策者的利益與價值可以翻譯 成「報酬」、「效用」與「偏好」,在選擇目的與目標時會依決策者個人偏 好列出順序,而每項選擇都有其可能衍生的後果及副作用。

方案選項(Alternatives):理性的政府或決策者必須依其所面臨的情況做 出各種方案的選擇,每項方案後仍有細部的行動選項必須考量,並經過精 細的計算每項方案的利弊,每項方案內容也必須有所區隔。

後果(Consequences):了解方案選項後,決策者必須針對選項內的後果進 行分析,通常決策者會選擇後果影響最小的方案。

選擇(Choice):理性的選擇後果影響最小且報酬最高的選項。

作為美國主要決策者之美國總統,其個人價值、內政因素與其個人利益為主 要影響美國外交決策因素,美國學者Morton H. Halperin 於其所著之《Bureaucratic Politics and Foreign Policy》一書中指出,美國總統做出決策時主要利益為:14

總統大選(Presidential Elections):美國總統在制定外交政策時,主要有三 個目標:1.在選民中建立形象、2.在重大議題上否定競爭對手、3.吸引特定 利益團體,以期能在總統大選獲勝並連任。

維持總統權力(Maintaining Presidential Power):在維持總統權力方面,總 統傾向於避免失敗,如果總統認為某項外交政策成功機會渺茫,則不會選 擇該項政策,以免成為政敵打擊自身的工具。

總統立場傾向(Presidential Stands):總統傾向盡可能的將特定議題與多個 群體聯結,即便政策提案已達足夠支持,總統仍願意修改提案;總統也傾

       

13 同註 12。

14 Halperin, M. H., & Clapp, P. A. (2006). Bureaucratic Politics and Foreign Policy.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8

向維持政治立場的一致性,以免遭受政敵攻擊;總統同時傾向利益交換,

面對國內外政策的決定,總統時常必須做出取捨以獲得其政治利益。

二、 組織程序模式

組織程序模式則假設,政府行事皆有一套標準作業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SOPs),政府組織面對事件時,主要依照平日已建立起來的處理習慣 來行動,但組織程序模式難以避免各組織間的本位主義與因應步驟死板等問題,

使得領導人的判斷容易遭受組織上的干擾,而此種決策模式雖穩定,但容易缺乏 彈性,難以應變突發狀況。

政府為了回應各種問題,政府內部存在各種大型組織,這些組織有各自的任 務及分工,每個組織都會處理一系列的問題,組織在處理時以準獨立的方式解決 問題,但很少有單一組織能完全處理的問題,因此政府的行為反應出各個組織的 處理結果,部分問題則由政府領導人居中協調,政府領導人雖然可以介入處理問 題,但無法精確控制各組織的行為。

艾利森認為政府組織的特性在於:「第一、為了達成任務而形成團體的專業 人士;第二、組織能產生解決特定任務的能力;第三、組織存在專業的侷限性,

只能達成其能力範圍內的任務;第四、組織文化形塑了組織成員的行為;第五、

組織類似個體,需要相互合作才能達成目標。」

在組織文化方面,組織因日復一日的作業,從而產生特定解決任務的信念,

而這些信念進一步成為組織中的文化,其中,艾利森認為:「組織文化可從以下 幾點觀察:第一、組織如何定義成功執行任務;第二、組織如何做情報的選擇;

第三、組織以何種系統或技術達成任務;第四、組織內部的人事系統規範;第五、

辦理基層決策的經驗;第六、如何論功行賞。」而組織通常傾向於影響決策者使 自身組織獲得政治上的目標,且通常較不願意與其他組織分享權力。15

       

15 同註 12。

9

三、 政府政治模式

政府政治模式又稱為官僚議價模式(bureaucratic bargaining model),此種模 式假設總統雖為最大權力者,但受政府內的官僚影響,政府內的決策通常為這些 官僚間討價還價的結果,官僚組織通常優先考慮自身利益,並形成各種利益團體

「坐什麼位置說什麼話」(where you stand depends on where you sit),決策的產生 不一定為理性的結果,通常為政治角力與妥協的結果。

艾利森認為,政府政治模式可以從以下面向觀察:16

較佳品質的決策(Higher Quality Decisions):較多的決策分析參與者可提 供較多的情勢分析與決策選項,對於政治後果與利益的計算較為精準,從 而提供較佳品質的決策。

參與者角色(The Agency Problem):決策選項提供者通常有自身或其團體 的利益考量,因此提供各種對自身有利且與訊息不對稱的建議。

參與者有誰(Participants):在決策參與者層面,美國政府的決策參與者包 含了首長級之參與者諸如:總統、國務卿、國防部長、財政部長、中央情 報局局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國家安全顧問聯合國大使等;幕僚長級 之各級首長;各政治任命之首長;其他臨時參與者諸如:國會議員、外交 官員、媒體與各利益團體發言人等。

決策規則(Decision Rules):決策的規則是以投票形式作為決策選項的選 擇。

議題框架與議程設定(Framing Issues and Setting Agendas):在議題框架與 議程設定上,能說服決策者並吸引其注意的選項,通常是能左右議程之政 治團體,且傾向將議題形塑成對決策者較有吸引力或具有急迫性。

團體思考(Group Think):小組的團體思考在政府決策中為重要的一環,

通常能凝聚共識的群體為6 至 12 人之團體,但團體思考的缺點在於,可

       

16 同註 12。

10

能會誇大對自身團體較有利的選項,並貶低不利自身團體的選項。

聯合決策與行動的複雜度(Complexity of Joint Decisions and Actions):決

聯合決策與行動的複雜度(Complexity of Joint Decisions and Actions):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