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本研究主題為媒體產業的吸引力如何挑戰影視戲劇製作人的工作心態,此研 究以製作人的主觀看法及陳述為研究重點,故將採取質性研究,以進行探索性研 究(Exploratory Study),質性研究取向主要源自現象學(Phenomenology)的傳 統,主張每個被被研究者都有其獨特性,研究者必須透過被研究者的立場才能了 解被研究者所經歷的生活體驗對被研究者的意義,而真實的本質只有存在於當 下,這些本質並非恆定,而是隨著時序或其他事件的發生而不斷變動(潘淑滿,

2003)。

簡春安與鄒平儀(1998)說明了現實社會世界具有不斷變動的現象並且非常 地複雜,社會科學研究者所探究的現象就是環境與情境互動的結果,所以研究者 必需要以不同的方式深入了解,研究其現象中各種社會行為的意義,由此可知質 性研究具有「動態」及「意義」的內涵。

壹、研究方法

本研究將針對不同個案的背景、工作場域及生命歷程,來做個案研究,透過 深度訪談的方式,採取錄音及以逐字聽打稿來對受訪者之論述做出研究分析,因 此本研究將採取生命史研究法、深度訪談法及論述分析法三個質性研究方法,完 成本研究之問題探討及分析。

一、生命史研究法

「生命史」(life history)簡單的來說就是個人以自己的話語,來述說個人生 命的故事。依照這個觀點,則生命史研究法(life history method)可以被解釋為 以案主的語言引述並且記錄個人故事的程序。關於生命史的研究領域都涉及了關 注生命的歷程如何受到個體與社會、個體與歷史環境互動的影響(Runyan,1982/

丁興祥、張慈宜、賴誠斌等譯,2002)。

在做生命史研究時,受訪者常會發生記憶與事實有所出入的狀況,通常是由 於遺忘的緣故,而造成遺忘的原因有三:一是在事件發生時,並未將之登碼收錄 或登碼收錄失敗。二是在回憶的過程中提取資訊失敗。三是在儲存記憶時改變和 干擾原有的資訊架構,導致記憶和事實有所出入(鄭麗玉,1993,頁 62;鐘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校,1990,頁 130-131)。

上述的三個造成遺忘的原因,除了第二項外,另兩項皆無法靠著訪問者來幫 助受訪者補強,針對幫助受訪者在回憶過程中提取資訊的成功率,通常可以使用 生命時間曆、里程碑事件以及提供線索(田芳華,1998)。生命史時間曆目的在 於藉由時間點,來蒐集事件的發生,在時間曆中,由於事件彼此相依的脈絡容易 產生垂直及平行搜尋的功能;所謂的里程碑事件必然為事件本身很重要並且能被 記住,甚至發生日期可被求證,因此里程碑事件可以用來當作時機的參考點;線 索是藉由提供和問句事件相關的資訊,來幫助受訪者提取記憶資訊。

本研究於訪談前先針對受訪者参與製作之戲劇作品做初步調查,並於確認訪 談時間後,將訪談對象之戲劇作品連同訪談之問題方向一併於訪談前提供給訪談 對象,以增加受訪者的記憶提取能力,及減少受訪者因記憶上的資料提取錯置,

導致的回答失真,提高訪談對象接受訪問時的回答正確性。

二、深度訪談法

訪談法是研究者以口語問答方式,向受訪者蒐集與研究有關之資料,以便對 研究的現象有動態或全面式的瞭解。訪談法適用於研究者想要深入了解被研究者 的內在世界,或被研究對象對事件的看法、感覺、認知或意見時(潘淑滿,2003,

頁 157)。訪談法依其結構、訪談情境、受訪人數及訪談次數可分為四類。

訪談的類型依結構分為三種型態:無結構式、半結構式及結構式,「無結構 式」往往由知情人士及專家以閒聊方式進行資料蒐取,「半結構式」是以訪談大 綱來進行訪談,至於「結構式」訪談,則有累積分類、排序法等進一步澄清認知 或決策活動的研究技術(胡幼慧、姚美華,1996);依據訪談情境的情境又可區 分為兩種類型:非正式訪談與正式訪談,「非正式訪談」比較像日常生活中的對 話,通常訪談者與受訪者都在輕鬆無壓力與非指示性的情境中來進行談話,訪談 時間及地點是隨機式的,「正式訪談」又稱「開放式訪談」,是指研究者在進行訪 談時,並沒有固定問題作為訪談的指引,每個問題受訪者及訪問者依當下的情境 回應或當下的疑惑順勢提問,在訪談大主題下所有問題都可依當時訪談情境彈性 運用與調整(潘淑滿,2003),訪談時間與地點為雙方正式約定協調的。

本研究以研究對象的生命故事為研究主軸,受訪者的工作歷程為研究的主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題,每一位受訪著皆有著獨一無二的生命故事,然大部分人不喜歡無知之感,雖 在邀訪時已告知本研究主題及訪問意圖,但為減少受訪者對於訪談的不安全感,

並希望訪談者能更容易進入訪談主題,訪談前研究者仍預先擬出「訪談大綱」提 供給受訪者,但為免侷限受訪者的陳述及思路表達,提供「訪談大綱」時對每位 受訪者說明訪談大綱僅為訪談的內容方向,是以參考用途,實際上受訪者不需依 照訪談大綱回答問題,放輕鬆聊聊自己的職涯歷程,故本研究其實採「無結構式 訪談」,並且事先於訪問前與受訪者相約一地點,除一位談對象因排不出表定時 間,故機動以電話訪問為主,其餘四位受訪者則面對面進行訪談,而受訪者在講 述其生命歷程時,也不全然依照固定順序陳述,大部分問題皆依照訪談當下的情 境與問題作出題問及回應,屬於「正式(開放)訪談」。

根據本研究與探究之問題擬出供受訪者參考之訪談內容方向(訪談大綱)如下列:

1.請講述您的工作歷程, 包括轉折及挫折?

2.您認為進入戲劇工作從業者需要何種人格特質?長久執業又需要何種 工作特質?

3.您認為身為一個製作人需要何種個性及職能?

4.您最不喜歡戲劇節目工作中的那些部分?

5.戲劇節目工作中那些部分最吸引您?

6.目前在台灣媒體環境中所遭受的困境與未來機會?

三、論述分析法

論述原本是語言學與符號學的概念,法國史學家 M. Foucault 認為,論述不 只是語言的使用,而是把論述當作是再現特定歷史時期的知識系統(呂美惠,

2008,頁 72)。大多論述理論家都主張,意義不只是被賦予的,意義是在許多制 度性場域,經過許多制度性的運作才被社會性的運作。

Morley 認為論述總是取決於其他論述形構,它總是透過主體在其他文化的、

教育的與制度的等等面向位置,產生其意義(Morley,1992/馮建三譯,1995)。

但是,論述分析本身並不能如標準作業流程般,一步一步交代分析過程,以至於 研究者常常憑其主觀、直覺來詮釋分析,因此常引起質疑及紛爭,要非常注意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是在研究之中缺乏方法論說明,常常成為論述普見的缺陷。

因此論述分析的論述素材,必須要建構在其相關社會場域,包括其歷史因素 都必須納入分析之中。在做會話或語言的互動分析之時,不僅應該要留意那些被 明 講 出 來 的 話 語 ( words ), 也 要 去 審 慎 探究 言 談 ( 所 造 成 ) 互 動 ( spoke interaction),而那些沒被說出(unsaid)的,或是不可說的(unsaidable)隱藏訊 息,更是不可被忽略的線索(Moerman,1992:32)。

潘淑滿(2003)指出,敘/論述分析所指涉的並非為單一的資料分析方式,

而是許多資料分析的方式都稱之為敘述分析,不管研究者是用何種敘述分析來進 行資料分析,基本的理念是語言為人類對生活世界的反應或描述裡最中性的工 具,並對論/敘分析提出了進行的建議,包括對訪談及文本資料及其隱喻採取高 度懷疑的態度,不斷反覆提出相關之問題,將訪談及對話內容轉譯成逐字稿,並 對逐字稿中視為理所當然的事件、行為或觀點,抱以高度懷疑的態度,同時也對 研究者自己的假設賦予高度質疑,在資料進行初期譯碼階段,應盡可能包含所有 內含,然後再逐步縮小範圍,最後,就可以開始進行敘述分析,研究者透過資料 相同與相異的比較、對照過程,找出資料所呈現的類型,再從中找出特定的特質 或功能的具體假設。

貳、研究設計

量化研究對於質性研究的批判,主要是著重於研究過程的信、效度議題(潘 淑滿,2003,頁 86);以質性研究的立場而言,信度有「外在信度」(external reliability)及「內在信度」(internal reliability)兩個意涵,「外在信度」指的是研 究者如何透過研究者地位的澄清、被研究對象的選擇、社會情境分析、觀念與前 提的澄清與確認以及收集及分析資料的方法做妥善的處理;「外在信度」指的是 研究者對同一現象或行為進行觀察,再從觀察結果的一致行為來說明研究值得信 賴的程度。效度同樣也包含了「外在效度」(external validity)及「內在效度」(internal validity),「外在效度」指的是研究者能有效的描述被研究對象所表達的感受與經 驗,並轉譯成文字資料,再透過厚實描述(thick description)及詮釋過程,將被 研究者的感受與經驗,透過文字、圖表將其在現;「內在效度」則是指研究者在 收集資料過程所得到資料的真實性(潘淑滿,200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本研究希冀透過研究設計策略,確實檢核研究過程,排除對質性研究效度之 威脅,並增進研究結論之可信度。

一、研究步驟

首先搜尋與研究目的相關之理論及文獻加以探討,再擬定研究問題及訪問題 綱,試著先尋找研究前測對象,進行前測後,針對前測過程與結果來修正訪談方

首先搜尋與研究目的相關之理論及文獻加以探討,再擬定研究問題及訪問題 綱,試著先尋找研究前測對象,進行前測後,針對前測過程與結果來修正訪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