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歷史上的定位。期望透過這群老兵的「生命故事」,來引起政府與社會的重視,以期 望獲得應有的身分與補償,不要讓這一群台籍老兵們在歷史上留下空白的一頁。

台灣社會具有高度複雜性且涵蓋極為廣泛的歷史與社會的結構,有著先來後到的移 民之間的衝突與對立、和長期被外來政權長期殖民統治經驗、以及兩岸敵對與特殊主權 關係。加上,現今台灣民主化過程中的政黨操控族群動員與分裂,台灣和中國政治緊張 但經濟交流頻繁的矛盾狀況,種種因素導致台灣民眾在國家認同與身分認同問題上至今 仍無法有個明確的論述,此問題不僅困擾台灣民眾的認同情感,更是導致內部族群分歧 對立的現象。

然而,這種「認同」的問題不僅僅影響這世代的台灣民眾,更早在台籍國軍身上產 生疑惑。本文籍由認同理論逐步探討台籍國軍身處的日本統治時期、台灣光復與國共內 戰時期、滯留中國大陸時期、以及兩岸開放返鄉定居時期,欲探討之問題如下:

一、什麼是認同?國家認同自何時開始建立?如何發生轉變?最後會歸宿何所?

二、台籍國軍的國家認同為何?

三、我們該如何看待台籍國軍的生命故事?如何詮釋他們的不同認同與轉折?如何從他 們的遭遇反省兩岸關係的歷史與瞻望未來。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途徑,作為資料整理與分析的基礎,以訪談調查法,作為蒐集資 料的方法。分別敘述如下:

一、 質性研究法

質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是在關注特定的人、事、物的特殊性經歷,理解其 中的意義與過程,透過各種方式去蒐集資料文獻,加以客觀分析研究,並綜合歸納其研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究的發現結果,而建構出相關的途徑的理論與概念,來完整的陳述事件的本質。2方便 瞭解受訪者整段事件的思維脈絡,以及特定認同、與看法,可以完整的程現出細微的心 理變化。

由於質性研究蒐集到的資料,其內容分散且多樣化。因此這些經過訪談所取得的質 化質料,將針對內容進行分析與研究,使資料節選成數個段落,再歸類成可繼續進行討 論的章節。這類的資料處理方式,是有系統的將其資料作區分辨別的方法,而達到整合 所有資料的完整性,呈現有意義的研究全貌。如同對台籍老兵進行訪談,把各別認同過 程的屬性,用來彙整成數個類似、或相同性質的資料內容,而區分成不同的研究群體。

二、 訪談調查法

「訪談」(interview)法是訪談者與受訪者如何坐下來面對面的進行溝通與談論,以 及直接討論一個特定議題的一種方法。在訪談者介紹特定議題後提出問題,而受訪者則 針對某些特定的議題提出有義意或是有價值的回答與看法。在此類的訪談之中,受訪者 會被訪談者特別地用問題或鼓勵的方式,使其表達出詳實、豐富的看法與觀點,具體的 呈現「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s)。3此種方式能透過訪談者的對談而提出個人的 真實想法,主要是呈現出個人的主體性的解釋與生活經驗,也是社會科學在處理各種議 題所普遍使用的一種方法,能與受訪者作最直接地溝通。

另外透過訪談,關注在受訪者為主體的研究過程,藉由口述者的回憶與生活經驗,

來取得個人或集體行為者不同的親身經歷,或更增加其豐富性與完整性之瞭解。當中受 訪者敘述的認知與認同,代表著訪談內容實質的屬性,以及導引研究過程中的特性。因 此,口述乃是受訪者分享來自歷史脈絡與社會經驗。提供其生命的回顧、主觀的反思、

或事件的描述,是建構在受某段過往的社會關係之中,而塑造出不同主體性之意識。同 時,在此架構中也引導出訪談者與受訪者,雙方多元性與複雜性之情緒。這種方式也成

2 Sharan B. Merriam 編著,顏寧譯者,2011,《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質性研究的類型〉。頁 13-14。

3 Tim Rapley, Clive Seale, Giampietro Gobo 等編著,許夢芸、陳育含譯者,2012,《質性研究方法的實踐》

(上冊),〈訪談〉。頁 25-2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為受訪者具有歷史意義的個人觀點,是訪談者與受訪者雙方共同建造出的文獻資料。在 此過程透過實際的操作,以便檢視文獻史料之真實性,修補歷史缺口,並且還原歷史事 件,因此透過這類的研究方法是在企圖回溯與印證歷史,而並非著重在解釋歷史的部 分。4這類的口述是一種訪談者與受訪者之間共同產生具有「真實性」的回憶,透過特 定的議題的提問與對談,把個人的經驗、情緒、觀點、看法、意見等完整的陳述出來。

因此深度訪談則視為一種目的性的談話內容,使得訪談者與受訪者之間資料、訊息 等的交流與互動,來回應特定的社會現實。5然而深度訪談最主要是透過溝通對話的互 動,有目的性的在特定議題上,企圖瞭解受訪者的觀點與感觸。在此過程中,訪談者具 有目的性的向受訪者問話,接收受訪者的所有訊息,以知曉受訪者對於議題的經驗、意 見、特性等,並發掘探討出訪談內容背後所隱含的真實意義,而有能力去作正確的判讀,

以豐富受訪者的多元意見與看法。

三、 研究設計與執行方式

本篇研究是採用半結構訪談法(semi-structured interview),即是在與受訪者進行 訪談前預先擬定一份訪談大綱(附錄-1),作為訪談必備的參考資料,再依照大綱上所 羅列的問題指標,有系統性的挨次進行提問,必要時可視受訪者的情況,離題要求受訪 者的自由地發表看法,或某特定的議題作更詳實的闡述,6而得到相關資料的收集。

(一) 前置安排

1. 問題題綱:透過專書、期刊、報章雜誌等文獻資料,彙集相關背景的理論與知識,

對其中特定的議題產生興趣而提出初步研究問題,如遇不同受訪對象,可彈性更改 變動其問題內容。基本上問卷題綱分大致分為三個部分,第一:國軍徵召、國共內 戰、滯留大陸的歷程與經過;第二:不同時期自我認同的轉移為何?第三:後續應 如何安置與賠償?就上述三項內容再擬出不同的幾個問題提問,並加上受訪者的基

4 張廣智、陳恆著,2003,《口述史學》,〈口述的價值〉。頁 64-72。

5 林淑馨,2010,《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訪談研究方法〉。頁 220-223。

6 袁方,2002,《社會研究方法》,〈訪問法〉。頁 262-26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6

本資料,整合出一分完整的問卷提綱。

2. 約談聯繫:起初先從手中現在的約談對象聯繫起,透過受訪者所認識所聯繫起的社 會網絡,介紹認識再慢慢擴大可訪談人數。搜尋與議題相關之協會或特定人物,藉 由某人士、協會集結成冊的名單,請求協助提供可受訪者資料,搜尋對象有:「中 華滯留大陸前國軍台籍官兵權益互助會」、「許昭榮-關懷台籍老兵文化協會」。利 用滾雪球效應的作用,藉由與訪談者所建立起的社會網絡,所推薦和介紹的下一個 訪談對象,一旦開始有了第一個訪談的契機之後,延伸拓展出來的社會網絡,自然 這雪球也會越滾越大,研究對象相對的也會自然增加。

(二) 訪談過程

1. 初次到訪:在進行訪談之前,必須與受訪者建立起良好的關係,前往與受者約定的 時間、地點時,因雙方彼此都較為陌生,受訪者在開始訪談時會有較強的防備心,

這也關係到在訪談的過程之中,受訪者願意分享的深度與多寡,尤其是這群台籍國 軍曾經歷過大時代的動亂,因此防禦心會比其他人來得強,而為了取得受訪者的信 任,可先做簡單的自我介紹、出示相關證件證明、透過某位熟識人的介紹、研究目 的為何、所談論的內容絕對保密、以及有權進行資料內容的修改與刪訂等等,以建 立起雙方信任的關係。

2. 提問:問題的發問可先讓受訪者隨意暢談,可先從一般性或較為廣泛的問題作為開 端,再逐漸的回到問卷題綱的核心問題上。以及提供受訪者在特定人、事、時、地、

物等描述性問題,藉由這些問題進一步的延伸與聯想,能夠發掘出更豐富的內容和 回憶。同時,要注意非必要時勿干擾受訪者的思緒,以及帶有引導性或個人主觀觀 點,誤導受訪者的原本意思,涉入錯誤與批判之中,而背離了中立性(neutrality)

原則。另外要避免受訪者談論太過細部的事物,而拖延訪談的時間。7

3. 時間的掌握:考慮到受訪者身體狀況,訪談的時間應以每次一個小時半左右為原 則,避免因時間過短而使得談內容過於空乏,或因時間過長讓雙方感到疲倦。

7 Tim Rapley, Clive Seale, Giampietro Gobo 等編著,許夢芸、陳育含譯者,2012,《質性研究方法的實踐》

(上冊),〈訪談〉。頁 35-3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地點:訪談的地點儘量以受訪者所熟識的地方為主,可選擇在受訪者的住家或附近 據點,較為輕鬆自在、安靜舒適作為訪談地點,要避免選在過於吵雜的環境而分散 受訪者的注意力。同時,考慮到許多年邁的受訪者行動不便,也可增加受訪者的安 全感,可以闡述更多的訪談內容。

5. 記錄:書面的記錄是作為研究分析的主要資料,必須詳實的加以記錄。也可在訪談 的過程之中用錄音的方式記錄,可避免遺漏任何細節內容,但必須徵求受訪者的同 意,如受訪者不贊成使用錄音方式記錄,則應當關閉錄音,改以筆記記錄方式。

(三) 事後整理

1. 書面報告:不論是用筆記或錄音方式記錄,事後的資料整理可用逐字稿或大意方式 呈現,整理成書面報告之後可轉交受訪者校閱檢查,可防止原意被曲解或遺漏重要 內容。

2. 引用與分析:在經過受訪者確認書面內容之後,可供訪談者/研究者進行資料的分

2. 引用與分析:在經過受訪者確認書面內容之後,可供訪談者/研究者進行資料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