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研究以一份研究者自編的數學成就測驗─「加減法文字題筆試測驗」為 評量依據,分析國小一年級學童在數學「加一加」、「減一減」的學習表現,以 加減法文字題筆試測驗前、後測成績進行單因子共變數分析,探討實驗組與控 制組的學習成就結果。表 3-1-1 為本研究的研究架構表、圖 3-1-1 為本研究的研 究架構圖。

表 3-1-1

融入決定語詞教學實驗研究架構表

自變項(教學法) 控制變項(仲介變項) 依變項(效標變項)

實驗組─

融入決定語詞教學 對照組─

無融入之一般教學

起點行為

授課時間(十節課)

教學單元(加一加、減一減)

授課教師

「加減法文字題筆試 測驗」

真正的實驗設計,受試者須隨機抽樣、隨機分派於各組,但在實際教育情境 中,受試者大多是自然形成的團體,研究者很難隨機選取或分派受試者,常需 配合現實條件的限制,因此為在現有情境中作最有效的控制,並以方便施行的 設計形式來進行,則可採用準實驗設計(quasi-experimental designs) (王文科、王 智弘,2009)。

本實驗教學採用「準實驗設計」,在教育現場,礙於行政與教學的考量,無 法配合實驗研究採取隨機分派受試者並重新編班分組的要求,只能從現有的班 級進行實驗分組,因此本實驗的兩組受試者,是採原班級為單位的非隨機方式 分組,時間上有配合學校課程進度的限制,加上受試者年紀較小,為避免次序

評閱相關研究及文獻

組 別

實驗組 融入決定語詞於「加一加」、「減一減」教學單元 控制組 依現行教科書課程進行無融入之一般教學

自變項

實驗教學研究架構

依變項

「加減法文字題筆試測驗」學習成就後測 1.教學者

2.教學內容 控

制 變 項

共 變 項

「加減法文字題 筆試測驗」學習 成就前測

1.探討兩組學童在「加減法文字題筆試測驗」前、後測的學習情況 2.探討學童的學習類型及概念階層結構圖並進行分析比較

3.探討學童在解題時產生錯誤的原因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效應的產生,故採用準實驗設計中的「不等的前測─後測控制組設計」(the pretest-posttest nonequivalent - group design)為研究方法。本實驗教學的研究設計 共分為四個變項:

一、自變項

將研究對象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兩組學童在學習單元「加一加」、「減一 減」的學習教材相同,但因決定語詞教學的融入,在教學方式上會有不同,將 兩組的教學方式簡述如下表:

表 3-1-2

兩組學童的教學方式分析表

組別 實 驗 組 控 制 組 教學

方式

讀題 團體討論

使用符號標示決定語詞 解題

讀題 解題

二、共變項

在教學實驗前,以研究者自編「加減法文字題筆試測驗」前測對參與教學 實驗的實驗組與控制組學童進行測驗,藉此排除兩組學童因教學前具備的解題 能力不同而影響實驗結果的客觀性,擬用「加減法文字題筆試測驗」的前測成 績為共變項。得分指標為成績越高,表示學生的解題能力愈高;反之則越低。

三、依變項

在教學實驗後,進行「加減法文字題筆試測驗」後測,以此成績為依變項。

得分指標,成績越高,表示學生在「加一加」、「減一減」單元的學習成就上越 高;反之則越低。

四、控制變項 (一)教學單元

研究者以現行教科書南一版一下「加一加」、「減一減」單元教材為主,並

以南一出版社出版的習作、數學作業簿、數學實力養成和數學前後測評量本為 練習教材。

(二)授課教師

本研究採取準實驗設計,在學校行政的考量下,實驗組與控制組的教學者 分別由原班級任教師擔任。實驗組由研究者擔任教學,控制組則由另一位同學 年教師擔任,共同參與實驗研究的教師為數學教育研究所畢業,曾修過國小數 學課程通論、國小數學教與學理論基礎、國小數學教育文獻批判等課程,對本 研究之教學內容能完成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