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一、研究目的

標槍選手猶如田徑場上的芭蕾舞者,尤其是進行交叉步的曼妙舞步時,所呈 現的流暢美感與滿弓狀態所形成的身體美感,是田徑場上呈現經典運動美學的舞 台。標槍是一項需要極長時間養成的運動項目,長年的訓練讓身體養成特定與流 暢的投擲能力,除了科學的選材,科學的訓練,長年所累積的運動經驗與身體經 驗,是一個金牌標槍選手不可忽視的重要資源與潛能開發必備的要素。國內標槍 水準與奧運會水準仍有一大段差距,或許我們會自我解讀是身材因素,反觀日 本、韓國及中國大陸皆有世界級的成績演出。我們不敢苛責國內選手,本研究以 自己「嬌小」的標槍選手為研究對象,探討與「彪形大漢」抗衡的動力來源,鼓 勵國內身材客觀條件不佳的選手,更盼望激勵一流身材的優秀選手努力向亞洲甚 至世界舞台邁進,為台灣的標槍項目寫下新頁。

二、研究問題

運動員用生命書寫自己的故事,經年累月的經驗中有酸甜苦辣。科學訓練的 同時更應探索選手的內心世界與傾聽身體的聲音,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應用運動 經驗與身體經驗的調適與控制,進而提昇運動技術和穩定性,達到身心靈合一的 美好境界。

本研究以標槍投擲個人經驗作為探討主題,具體研究問題如下︰

一、標槍選手的內心世界對於標槍投擲具有哪些特殊意義?

二、「經驗」對於標槍選手的重要性為何?

三、「身體經驗」對於標槍選手的價值為何?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投擲標槍的意義

原始人類面對大自然的環境與生存挑戰,自然不斷的強化跑、跳、擲的基本 能力,其中投擲「標槍」不外是為了 1 求食-進行採集和漁獵活動;2 攻防-發起 對野獸,對其他人群的進攻與自衛行動。我們可以從蘭嶼達悟族人(舊稱雅美族) 傳統服飾配備(圖 2-1)及傳統鏢旗魚方式中(圖 2-2)看到歷史的縮影,甚至 台灣原住民仍於運動會中進行射山猪的傳統競賽(圖 2-3、圖 2-4、圖 2-5),讓 我們親身感受到人類生存與標槍投擲是密不可分的本能。古人從漁獵需求漸漸演 變成攻防需求的同時,「槍」也隨著各種需求而不段的演變。從石器時代的石矛 到投槍(鏢槍)、根據王兆春(1996)中國古代兵器一書指出宋代的梭槍即是專 門用於投擲的「槍」;元代更發展成兩頭有鋒可刺可擲的標槍;明徐弘祖《徐霞 客遊記•黔遊日記一》記其旅途所遇之事云:“忽有四人持鏢負弩,懸劍橐矢,自 後奔突而至。”說明福建一帶的人民自古擅用標槍。由此可證實擲標槍運動是由 古代人們手持長矛投擲獵物的生產技能演變過來的。它是古代人類用來狩獵和戰 鬥的武器,做為人類賴以生存謀生的技能,擲長矛的技術被人們廣泛的應用,更 成為教育後代提高生活技能的一種鍛鍊手段。馬明彩、熊西北(2006)本節針對 標槍運動的產生與發展作探討,旨在了解標槍與人類生活的相關性。今日社會雖 已少有求食及攻防需求,我們仍應推廣基本投擲能力,保有生存本能,提高生活 適能。

圖 2-1:蘭嶼雅美人傳統配備 圖 2-2:傳統鏢旗魚方式

圖 2-3:原住民射山猪比賽 圖 2-4:射山猪比賽的計分靶 圖 2-5:射山猪比賽的標槍

一、標槍運動的產生與發展

遠古的先民們在聚生群處採集漁獵的生活中,由於求食與自衛的需求,使得 奔跑、跳躍、攀登、翻越和投擲等成為了他們日常生活中最經常的肢體活動。(崔 樂泉,2008)在原始社會,人們把木棍的一端削磨成一銳的“鋒”,用來扎刺魚、

獸,這就是矛的前身。(謝宇、唐文立編著,2008)隨著漁獵需求漸漸應用在攻 防功能,矛成為戰場上刺殺的武器,步兵使用的矛多用於正面刺殺,三國時期就 有專門使用矛來攻擊的步兵和戰鬥梯隊,(謝宇、唐文立編著,2008)矛用於投 擲就是投槍或鏢槍(劉秋霖等編,2003)遠古鏢鎗一般由鏢頭和槍桿組成,有些 裝有起平衡作用的尾翼。鏢頭由木質、骨質、石質或硬木打製而成,一般有錐形 和長水滴形等形式,套裝在槍桿上;槍桿通常用硬木或竹竿製成的;尾翼的翼形 器通過穿孔縛於鏢鎗柄部,類似箭矢的尾。(如圖 2-6)可是隨著戰場戰術的轉變,

因為矛笨重,騎兵對矛的掌握很難,也由於矛的刃部較長,刺殺不夠靈便,所以 唐代以後逐漸被槍所取代。(謝宇、唐文立編著,2008)

宋代的梭槍即是專門用於投擲的「槍」(如圖 2-7);元代更發展成兩頭有鋒 可刺可擲的標槍。(王兆春,1996)明茅元儀《武備志•軍資乘•器械三》:“梭槍 長數尺,本出南方蠻獠用之,一手持旁牌,一手摽以擲人,數十步內中者皆踣。

以其如梭之擲,故云梭槍,亦曰飛槍。”由此可證明在中國擲標槍運動具有悠久 的歷史。在古代,人們就用類似標槍的器具作武器去獵取野獸,後來成為戰爭的 武器。我們可以把它稱作「投槍」。而且各個民族和不同的歷史時期各有特色。

與西方社會不同的是,它沒有發展成為一項競技運動,而是作為一種武技延續至 今。現在一些邊遠的少數民族地區仍然保持著它的原始風貌,例如台灣地區原住 民仍然進行著射山猪的競賽項目。下列將繼續進行矛、槍、標槍的演化與探討分 述如下:

圖 2-6:考古出土之標槍頭及尾翼 圖 2-7︰1.錐槍 2.梭槍 3.槌槍 4.太寧槍 5.搗馬槍

(一)矛的特色與功能

矛是一種用於打獵或戰爭的長柄武器,木、竹製長柄而前端接有鋒利的石、

金屬製的矛頭,一般來說石器時代的人就會製作石製矛頭的矛。(如圖 2-8)

構造:「矛的構造十分簡單,分為矛頭、矛炳兩部分。矛頭分為“身”和“”兩 部分。矛身中部為“脊”,脊左右兩邊展開成帶刃的矛葉,並向前聚集成鋒利的尖 鋒。脊兩側帶凹槽,稱為“飲血”,其作用是當矛頭刺入人體時可以出血進氣,以 減少阻力。“骹”是用來連接矛脊的直筒,下粗上細便于裝炳。為防止拔矛時矛頭 脫落,有的矛骹兩邊鑄有環狀紐,可用繩穿過把矛頭牢牢綁縛在柄上。」(謝宇、

唐文立編著,2008)(如圖 2-9)

矛、鈹、槍、槊幾乎是相同的長柄兵器。但是矛這個名稱出現較早,自商代 就開始使用,鈹在東周出現,而槍、槊則到三國時代才開始使用。歷史上使用的 矛(以矛來稱呼的槍矛類武器)最長有到 5.6 公尺,但槍(以槍來稱呼的槍矛類 武器)有作到 8 公尺的長度。(百度)

圖 2-8 原始人使用的矛 圖 2-9 矛的結構圖

(二)槍的特色與功能

槍有「百兵之王」之稱,亦稱為「一丈威」,是古時常用的一種長柄有尖頭 的刺擊武器。原始社會人們會把木棒削尖作為槍,三國時代蜀國諸葛亮製造了數 量較多的槍整備軍隊。槍長約 2.9 米,槍頭用鐵製成,樣式還未脫離矛的形式。

槍與矛的差別並不是很大,最明顯的特徵中國槍通常會裝上槍纓,可擾敵視線及 阻塞敵方血液噴出,避免打滑的現象,矛則沒有。(謝宇、唐文立編著,2008)

槍以刺為主要攻擊方式,多廣泛運用於步兵和騎兵,槍除了對陣時可以刺殺 敵人,安營炸寨時將槍桿立起即可築營牆;渡河設江時亦可紮縛槍桿作為木筏使 用。(謝宇、唐文立編著,2008)

(三)古代標槍與梭槍

標槍是人類歷史上有據可靠的最早的遠程兵器之一。從原始社會開始,它就 被用作重要的狩獵工具。標槍一般由有鏢頭和槍桿組成,有些裝有起平衡作用的 尾翼。鏢頭由金屬打製而成,一般有錐形和長水滴形等形式,套裝在槍桿上。槍 桿通常用硬木、竹竿或金屬製成的。在戰場上,標槍常常與盾牌配合使用,以彌 補近身武器的不足。隨著弓弩的出現,標槍的使用開始減少,但是直到 13 世紀,

標槍仍然是世界許多國家軍隊的製式裝備。 《武經總要》:“梭槍,長數尺,本 出南方,一手持旁牌,一手標以擲人,數十步內,中者皆賠;其如梭之擲,故云 梭槍。亦曰飛梭槍。”此槍為宋代步兵所用。

梭槍是一種形似梭鏢的投擲武器。明茅元儀《武備志•軍資乘•器械三》:“梭 槍長數尺,本出南方蠻獠用之,一手持旁牌,一手摽以擲人,數十步內中者皆踣。

以其如梭之擲,故云梭槍,亦曰飛槍。”考古研究發現,從舊石器晚期開始,我 們的祖先就學會了製造複合工具,其中石矛是出現較早的武器。如果將石製的尖 狀器裝置在木棍上,即可製成刺擊用的矛或投擲用的標槍。但是,有些石矛首與 矛形石簇很難分辨,因為安長柄以刺者為矛,安半長之柄以投者為標槍,安短柄 以射擊者則為箭。

圖 2-10︰戰國武士圖 圖 2-11︰魏晉時期戰士軍戎圖 圖 2-12︰步騎兵用槍

圖 2-13︰攻城用槍 圖 2-14︰守城用槍 圖 2-15︰鐵槍。1.梭槍

圖 2-16︰古羅馬戰士持標槍圖 圖 2-17、18︰古羅馬標槍圖

圖 2-19︰現代標槍圖 圖 2-20 標槍比賽之標槍 圖 2-21 現代標槍比賽

(四)現代標槍的演進

擲標槍運動起源於古人的狩獵活動,後來成為戰爭的武器,標槍的材質經歷 了竹槍、木槍、鋁合槍到鋼槍的演進。文獻中有紀載的標槍競技運動出現在公元 前 708 年古代希臘的奧運會,而且屬於古代“五項競技”之一。(馬明彩、熊西北 編著,2006)1912 年第四屆奧運會,標槍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成績 62.32 公尺,

是在煤渣跑道上投擲出來的成績。60 年代中期,瑞典出現了鋼製標槍,延長了 標槍在空中飛行的時間,標槍的外形有利於飛行。60 年代末期又有了塑膠跑道,

使得標槍成績大幅提升。(馬明彩、熊西北編著,2006)

1984 年,民主德國運動員霍恩將標槍投擲到了 104.80 公尺,這個成績,幾 乎飛越了跑道。因此國際田聯在 1985 年作出決定:將男子標槍重心向槍尖方向

1984 年,民主德國運動員霍恩將標槍投擲到了 104.80 公尺,這個成績,幾 乎飛越了跑道。因此國際田聯在 1985 年作出決定:將男子標槍重心向槍尖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