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詩文意義的理解。待學童能誦讀唐詩後,再指導學童「吟誦」唐詩,引導他們從 吟誦的聲音感受詩文意義和情感。

二、學習成效

本研究在探討吟誦教學影響國小五年級學童唐詩教學的學習成效,分別從學 習興趣、背誦記憶力、聲情表現及詩意的理解四方面加以探討。

首先,學習興趣係指學習者本身從事於某項活動的感受,本研究的學習興趣 係指學習者透過吟誦教學進行唐詩學習這項活動的感受,也就是「唐詩學習興趣 問卷」上的分數表現。學童分別在教學前及教學後進行問卷填寫,得分愈高表示 對唐詩學習愈感興趣。而學童前後測分數之差異,若提升幅度愈大,表示愈能透 過吟誦教學提升學童唐詩學習興趣。

接著在背誦記憶力方面,它是指學童背誦所花的時間及維持的該記憶的長 度。本研究的背誦記憶力是以學童在教學時的表現及回饋來作為探究。

在聲情表現上,它是指透過聲音旋律來表現情感。本研究欲以探討的聲情表 現,主要是從「語音正確性」、「表達流暢度」和「吟誦方式」這三個方向來比較 教學前和教學後在讀「唐詩閱讀測驗單」中的兩首詩的差異,藉此瞭解吟誦教學 影響聲情表現的成效。

最後是詩意的理解,學童分別在教學前和教學後填寫「唐詩閱讀測驗單」, 其分數愈高表示學童愈能理解詩意內容。另外透過前後測分數差異之分析以瞭解 吟誦教學影響詩意理解的學習成效。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一)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金門縣某所國民小學的一班五年級學童,全班人數為 23 人,其

7

中 2 人基於個人學習上的因素,因此在與該班導師商討後,不作為研究對象,實 際參與者為 21 人,男生 10 人,女生 11 人。

(二)研究教材

吟誦是欣賞古典詩詞的方式,就目前國小國語課本的古典詩詞選文,唐詩是

比例最高的,本研究即以唐詩作為吟誦教學之素材。唐詩的數量多達四萬多首,

清代蘅塘居士編選的《唐詩三百首》也有三百一十首之多,詩篇眾多,題材廣泛,

在有限的教學時間裡,實難一一加以吟誦賞析,因此研究者彙整了 101 學年度康 軒、翰林和南一三個版本各冊課本所選錄的唐詩,共計 14 首,在考量學童生活 經驗及教學時間後,從中選出 9 首唐詩作為吟誦教學的教材,分別是〈送靈澈〉、

〈鳥鳴澗〉、〈觀游魚〉、〈獨坐敬亭山〉、〈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九月九 日憶山東兄弟〉、〈過故人莊〉、〈春夜喜雨〉,此外,教學之初讓學童聆聽〈長干 行〉其一、其二的吟誦,由於反應熱烈,因此也成為本研究之教材。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採用行動研究法,由於研究者既是教學方案的設計者,同時也是教學 方案的教學者,在研究過程中較容易產生主觀意識和偏見,因此研究中邀請兩位 教師擔任協同研究者,相互就教學情形作討論,另外也透過訪談學生,獲得回饋,

以降低主觀意識和偏見對研究的影響。

(二)推論上的限制

本研究對象為一班位於金門縣某所小學的五年級學童,其在地域、學校風格 和班級風格具有獨特性,因此研究結果未必能推論到其他五年級學童。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