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本研究以參與式藝術的精神以及美學理念與與學生一同發展視覺藝術課程,藉以提升國 中生對「社子島開發」議題的重視和參與。以下就本研究因其研究範圍侷限而有無法突破之 限制,分別敘述如下:

一、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以文獻探討面向、研究方法面向及研究內容面向,三個面向加以說明:

(一)文獻探討面向

第一節,文獻探討自參與式藝術相關的美學和理論,釐清本研究所指涉的藝術理論依據,

以及作為教育方法的面向。第二節,爬梳後現代思潮下視覺藝術教育理論與課程綱要作為建 構課程背景與參考。第三節,探究批判教育學對教師實踐參與式藝術課程的論述支持。第四 節,探尋現行已發表的碩博士論文有關參與式藝術的實證研究。

(二)研究方法面向

由研究者擔任教師,擬定課程架構與流程,邀請研究夥伴與學生共同建構課程的行動研 究。針對研究者所任教國九年級其中一個班,實施1 學期,共約 20 節課的課程。過程中研究 者書寫「教學反思與研究紀錄」與研究夥伴透過觀察紀錄和對話,分析與調整課程發展的過 程。學生表現方面則是透過研究者課前事先編製的課堂學習單、研究夥伴觀察紀錄、學生的 作品及作品說明、教學進行時的影像紀錄等,藉以了解學生對於學校所處的社區(群)議題 在事實性認知與情意態度上轉變程度。

(三)研究內容面向

本研究透過教師以參與式藝術的精神與美學理念實踐課程,與學生共同創作、對話以發 展課程樣貌。課程核心將從研究者任教學校所在地社子島所面臨議題「社子島開發案」為出 發,使國中生在課程中瞭解與重新覺知議題,最後能發展自我對議題的態度,並且在藝術創 作中展現對此議題的關懷。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的限制包含「實施對象的限制」、「研究場域與時間的限制」、「研究方法的限 制」及「研究者的限制」分別敘述如下:

(一)實施對象的限制

本研究實施對象取樣為研究者任教九年級中的其中一班學生,該班原有20 人,因技職 探索及輔導小團體,實際上課學生18 人,男生 10 人、女生 8 人。因此在研究結論上,無法 推論至所有國中生。然而研究之過程,仍可作為有意於以參與式藝術創作爲發展視覺藝術課 程教師作為參考及建議。

(二)研究場域與時間的限制

本研究實施場域為臺北市士林區社子島的一所市立國中,期間為108 學年度第 1 學期,

每週僅有1 堂課,45 分鐘,為期 20 週。因此本研究在設計連續 2~3 節的課程上有所限制,

惟透過調、代課等彈性作法克服。在觀察上,研究者擔任該班級視覺藝術教師二年以上時 間,對於學生發展狀況及學習背景熟稔,能更深入進行觀察。

(三)研究者的限制

本研究由研究者同時擔任課程的教學者,因此實施成效和歷程可能會受到研究者的個人 特質、教學理念、教學風格、學術養成背景及專業程度等因素影響。故在研究前導時期,先 行試探性前導教學,並與研究夥伴討論修正,降低研究者個人偏見與不足,以建立本研究嚴 謹度。在執行上,邀請視覺藝術教育及其他領域同儕擔任研究夥伴,以第三者角度共同探究 課程,並透過不斷自省與同儕對話修正和反思,以實踐批判取向行動研究之精神。

(四)研究結果的限制

承上述限制,本研究場域及時空有其特殊性,結果較難推論至其他學校視覺藝術課程、

教師及學生。故課程行動研究重點不在於解決「社子島開發案」議題,而在於如何透過參與 式藝術的方式與國中生共同建構視覺藝術課程樣貌,使他們更加了解所處環境的脈絡與議題 背後原因,並透過藝術創作的過程重新連結、審視自我與議題的關係。惟學生意識的覺醒與 改變並非立即發生,可能在過程中或是課程結束後,導致資料蒐集時間上的困難,而成為研 究無法突破之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