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緣起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

本章共分成四節,分別為研究緣起與動機、研究目的、研究範圍與 限制、重要名詞釋義,各節內容如下: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

近年來網路和資訊科技不斷發展與進步,電腦與網際網路逐漸遍及 於日常生活中,在這知識大量累積的資訊化社會中,教師利用網路技術 來進行教學的方式是越來越普遍。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老師與學生必 須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才能進行活動,使他們在學習上受到了時間與 空間的限制。因此,如何才能突破老師與學生之間存在已久的時空限 制,讓教學資源得以被分享與共用,使普及教育的理想能夠實現,也就 成為目前在教學科技領域中的一項主要研究重心(曹汝民,2001)。目前 教學網站之所以逐漸蓬勃發展,主要原因在於其在學習上具有方便性、

主動性、互動性、合作性和即時性;在內容上具有開放性、快速更新、

虛擬性和多樣化的特色,因此不僅容易吸引學生主動使用學習,還可使 資訊更有效的吸收(龍美娟,2005)。

在知識經濟來臨之際,唯有透過創新性學習(generative learning)以及 不斷的學習,才能適應變遷迅速的社會環境,隨即興起的 Web 2.0 即是 一種創新性的教學方式(陸建國、鍾莉瑛,2006),Web 2.0 是網路運用的 新時代,網路成為了新的平台,它的特點是鼓勵資訊最終利用者,透過 分享,使得可供分享的資源變得更加豐富(引用來源:維基百科,2008),

相較之下,過去各種線上分享的方式則顯得支離破碎,因此若能將 Web 2.0 的特性運用於教學網站上,不僅能讓無法聚集在同個地點的師生藉 由遍佈全球的網路來進行教學,還可達到線上互動分享、共同創作的學

習境界。

在這資訊世界裡,網路資源已成為人們獲得資訊來源的重要管道(張 琬翔,2007)。從教育的角度來看,資訊的取得固然重要,但是能確保所 得的資訊具有可信性、有效性、合法性更為重要(邱明雄,2006)。然而 目前大部分網站上的資訊都未嚴格篩選或進行評鑑,使用者只能由自己 來判別或評鑑自己所搜尋到的資訊(羅綸新,2004)。因此處於這樣便利 又多元化的網路空間裡,最令人擔憂的便是網站的內容,許多未經審核 或認可的資訊都可藉著網路平台,迅速傳遞到全球各地,導致網路資源 良莠不齊.尤其是 Web 2.0 共同撰寫的特性,會使網站內容更加雜亂無 章、架構紊亂且缺乏統一性,容易讓學習者無法自發性的前來網站進行 學習,這對於教學網站將會是一大考驗,因此發展網站評鑑指標不僅能 成為教育工作者發展網站資源時之依據,還能讓使用者快速尋得優質學 習環境(ED's Oasis Web Site ,2000),故本研究將以符合 Web 2.0 概念之模 式,建構出一套適用於 Web 2.0 教學網站之評鑑指標。

質化指標建構的主要方式有德懷術、文獻探討法、腦力激盪法、專 業團體模式、提名小組、焦點團體法、及專家判斷法等七種(郭昭佑,

2001)。由於本研究時間與空間有所限制,無法同時聚集所有對 Web 2.0 有所涉獵之專家來進行指標分析,又評鑑指標的建構必須由不同背景環 境的專家對指標進行擷取篩選,才能發展一套適切性之評鑑工具,故本 研究希望能採用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的德懷術(Delphi technique)研究方 法。而學者胡俊鍔認為(引自劉協成,2006),德懷術研究法若具備下列 至少一項之情境便可實施:

一、問題解決可由主觀的判斷來得到結果,不須用到精確的統計技術來 分析。

二、研究主題需要有專業知識背景與環境有所不同的專家來提供意見。

三、參與專家對所要探討之問題沒有溝通經驗。

四、參與專家太多,無法用會議方式來進行互動,或者參與專家不習慣 當面溝通。

五、參與者須有間隔時間程序來蒐集資料及研究,才可達到有效判斷。

六、成本、時間與空間無法聚集所有專家於同地點召開多次會議討論。

七、參與者的意見嚴重不同或有政治考量,因此必須採匿名方式發表意 見。

八、須避免受數量或個人影響的支配,以確定結果的有效程度。

因此本研究將會利用德懷術研究方法,透過不同背景的 Web 2.0 專 家群之專業知能,獲得其主觀判斷與意見,發展出一套更完善的 Web 2.0 教學網站評鑑指標,讓日後的 Web 2.0 教學網站規劃,能有一個有效的 依據,以協助從事教育工作的教師順利建置具有互動性與發展性的教學 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