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資料處理與分析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一、資料處理

問卷整理完成後隨即以 Excel 2003 套裝軟體進行資料處理,針對本 研究所用之統計方法,詳述如下:

(一) 算數平均數:

將分數相加除以各數求其平均值,表示專家群對該指標之重要 性傾向,平均數越接近5則表示該指標越重要,越接近1則表示 越不重要。

(二) 中位數:

將團體中的分數按照大小順序排列後,最中間的分數即是中位 數。

(三) 四分位數:

專家個人意見與群體意見的差異程度。在本研究中取第一個四 分位數(Q1)與第三個四分位數(Q3),作為意見整合區段,若是 專家個人意見低於第一個四分位數或是高於第三個四分位 數,則表示與群體意見與個人意見相差過大,則在該項指標下 劃底線區別。

(四) 四分差:

表示群體專家對於該項指標意見離散的程度。團體分數可以用 四分位數(quartile)分為四等分,第一個四分位數(Q1),第二個 四分位數(Q2)就是中位數, 第三個四分位數(Q3)。四分差的定 義為Q1與Q3相差之一半。

(五) 次數分配:

將原始資料進行初步分類,整理成一個具有類別、次數、累積 次數等訊息的分配表,用以分析各題項專家意見之分散情形。

二、資料分析

對於德懷術問卷各題項之「重要程度」的評定,所採用的分析方法 為:

(一) 第一、二次問卷的分析:

問卷回收後,計算各項之算術平均數及中位數,並依其高低來 排序,以分析各題項對專家之重要程度,另採取次數分配,來 分析各題之專家意見分散情況。在重要性程度等級的判定上,

將以「高」、「中高」、「中」、「中低」、「低」來代表專家群對此 題項之「極度重要」、「相當重要」、「重要」、「不重要」、「極不 重要」的程度。徐敏榮(2002)將五種程度之判斷標準敘述如下:

1. 重要性為「高」者:其平均數大於4,中位數為5者。

2. 重要性為「中高」者:其平均數大於3,中位數為4者。

3. 重要性為「中」者:其平均數大於2,中位數為3者。

4. 重要性為「中低」者:其平均數大於1,中位數為2者。

5. 重要性為「低」者:其平均數大於0,中位數為1者。

(二) 第三次問卷的分析:

第三回實施完畢後,為了不受極端值的影響,以第一四分位數 (Q1)和第三四分位數(Q3)計算各題項的整體重要性,林顯正 (2006)將指標重要性之判斷標準整理如下:

1. 重要性「很高」:

Q1=5.00、Q3=5.00。代表至少有75%的填答者評斷該項指 標之重要程度為「很高」,將列為第一順位選取指標。

2. 重要性「高」:

4.00≦Q1<5.00、Q3≧4.00。代表至少有75%的填答者評斷 該項指標之重要程度為「高」,將列為第二順位選取指標。

3. 重要性「中等」:

3.00≦Q1<4.00、Q3≧3.00。代表至少有75%的填答者評斷 該項指標之重要程度為「中等」,將列為第三順位選取指標。

4. 其餘未符合上述條件者歸納為重要性程度未達「中等」。

另外,張豔華(2002)對指標之選取認為,若專家勾選的重要程度之 平均數達到 4 以上者,表示較具有重要性;若標準差小於 1,表示有一 定的專家共識。

本研究並以四分差來評定者間所達成共識程度部分,可分為:

1.高度共識:Q≦0.5 2.中度共識:0.5<Q≦1 3.低度共識:Q>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