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研究者的背景、研究歷程與問題意識的形成

第一章 導論

第三節 研究者的背景、研究歷程與問題意識的形成

第三節 研究者的背景、研究歷程與問題意識的形成

壹、 研究者的背景

開啟碩士論文撰寫之前,我身上帶著二個大箱子,一個叫做家庭經驗,另一個叫 做學校教育經驗,這二個箱子黏在我的背上,很重,但我無能為力,放不下也解不開,

就這樣一路背著,直到我開啟了碩士論文的撰寫,才慢慢解開、整理、耙梳、釋放。

一、家庭經驗的黑箱(詳見附錄五:家庭經驗的黑箱---我的家族故事)

我的阿公年輕的時候是所謂的「ㄊ一ˋㄊㄡˊ郎」; 我爸爸他們四個兄弟姊妹有三個不同的姓氏;

我家是「材寮」(木材行)、我爸爸是木材行老闆;

我大伯很有錢可是我們家很窮;

因為中風長年住院,已往生的阿公;

阿公的醫藥費、住院費、看護費、治喪費、墓地費;

「材寮」的地被政府收回去了、工廠搬家;

二十年房貸只為買一個可以長久安住的「家」; 阿媽糖尿病住院了;

票據週轉、跑銀行、利息黑洞、倒債與被倒債……

從小到大的家庭經驗,相較於學校教育內容中的主流價值,實在是太「非主流」

了,於是我索性全部封箱打包、絕口不提,那些經驗就這樣被我包裹起來、丟入「黑 箱」了,這就是我第一個黑箱。

二、學校教育經驗的黑箱(詳見附錄六:學校教育經驗的黑箱)

課本裡面說要維持家庭環境整潔,可是我家很髒亂;

每天要給家長簽聯絡簿,我自己簽可以嗎;

我的爸爸媽媽怎麼跟課本上說的不一樣;

只要考一百分我就是好學生;

在學生記錄卡上勾選一個「對」的家庭經濟狀況、父母職業……

音樂老師:「能考進這個學校的學生應該至少都會幾樣樂器」; 擠公車上學總是遲到,我好想要有專車接送喔;

同學各方面都好優秀喔……

雖然我在國小、國中階段都在智育成績上名列前茅,高中、大學也都進入所謂的

「名校」,但事實上學校教育中的其他部分,才藝表現、同儕關係、意識型態、潛在 課程都令我倍感挫折,除了智育成績外,我都達不到那所謂的「優秀」規格與標準,

於是那些令人挫敗的、理也理不出頭緒、互相關連的學校教育經驗,也被我全數丟進 箱子打包,這就是我的第二個黑箱。

背負著這二個黑箱,我覺得自己是一尾鹹魚,在教育體制中煎熬,等待翻身的一 天。

貳、 研究視框與自我定義的轉換歷程

我在進入研究所之前,致力於追求所謂的主流認同,也就是努力當一個好學生,

將自身的家庭經驗,尤其是那些與學校教育體制內所強調的主流價值不符合者,全數 打包封箱,深埋在心中;大學進入社會工作系,在大學四年中,將社工教育中的價值 觀一概吸收、內化,在心中形成了「幸福家庭的樣版」,更加認為自己的家庭經驗「不 合規格」,並且選修多門社會系的課程,使得自己習於與鉅型敘事的觀點來進行思考;

進入研究所之後,與批判主義陷入熱戀,進而否定大學四年的社工教育,卻使得自己

陷入「失去歸屬、認同」的矛盾狀態;在碩士論文計畫中加入「敘說探究」的研究方 法,不但鬆動了我原有的鉅型敘事的思考框架,也牽引出我後續的自我生命敘說。之 後經歷了分手、破產、搬遷、落榜等事件,對於一事無成的自己感到消極與絕望;經 由致嘉老師引領,我進入和氣大愛修煉、行愿,讓我在大愛光中找回生命力,變成一 尾「活跳跳」的「鹹魚」!

此篇論文想呈現我在碩士論文撰寫的過程中,所經歷的研究視框與自我定義的轉 換歷程,這一連串的轉換歷程,我將之詳細整理如下頁表三所示。

參、 研究轉向歷程與問題意識的形成

我在碩一下選修了「質性研究」課程,寫了一篇名為「鹹魚翻身?---低社經背景 的台大學生求學故事」的期末報告,當時我以深度訪談作為資料蒐集方法,帶著預設 的立場與教育社會學理論的鉅型敘事觀點去進行訪談,並且將訪談所得的資料,切割 片段地,致力於使報告的研究結果能夠符應當時在「課程社會學」課堂中所學的教育 社會學理論。回顧此篇期末報告,可看出此階段的我,是站在旁觀者的立場,當一個 大編劇,在把「別人」的生命切割,以求符應理論。

碩二上學期,經過致嘉老師的鼓勵,我將此篇期末報告「鹹魚翻身?---低社經背 景的台大學生求學故事」修改,並且加入「敘事探究」作為研究方法之一,成為我的 碩士論文計畫:「鹹魚翻身?---勞動階級大學生求學歷程之敘事探究」,但回顧此篇論 文計畫,我雖然因為接觸了一些敘說探究相關的書籍,原有的鉅型敘事框架有些許鬆 動,但仍然試圖想要將受訪者的生命故事,以一個鉅型敘事的觀點來分析、詮釋。當 時的自我定義是「一尾鹹魚」,但卻對這個「鹹魚」身份有強烈的自卑感,所以計畫 要去尋找同伴,想藉此壯大聲勢、掩蓋自卑。

表 三、研究視框與自我定義的轉換歷程(參照研究者行動/狀況時間表)

◆2006.3~2006.6 參與阿花老師的「論文寫作工作坊」;

進行深度訪談、整理訪談槁、與受訪者

碩士論文計畫通過後,我花了一學期的時間,參與阿花老師舉行的「論文寫作工 作坊」,同時四處進行訪談。這段期間,我遇到許多「鹹魚伙伴」,在聽故事、說故事 的過程中,有許多感動與激盪,有時也有種「以身為鹹魚為傲」的感覺。同時此階段,

我開始現身了!我開始大量書寫自我生命故事,也因此醞釀著研究的轉向,要從「敘 說他人」轉變成「自我生命敘說」嗎?

2005 年七月,家營的工廠宣告倒閉、破產,我們將名下所有財產清算、平均攤還 給債權人之後,便開始四處搬家、躲債、官司纏訟的流離生活。這段期間我完全將論 文拋諸九霄雲外,辦了休學,在困境中與家人緊緊相擁,深怕一離開、一鬆手,家人 從此就分東離西了;為了「求一個穩定的工作」,我一邊打工討生活、一邊準備公務 員考試,卻接連二次「高分落榜」;同時又與交往多年的大學男友分手。一連串的失 意與打擊,我覺得我已經不是「有機會翻身的鹹魚」而是「此生無望的死魚」!

2007 年底,經由致嘉老師的接引,我接觸和氣大愛,開始修煉行愿之途,對過往 的生命經驗能夠以更高一層的視角來看待,用新的觀點與視角重新定義自己,因此不 但找回生命力,也找回了重新提筆寫論文的勇氣!更確立了本篇論文的主軸:自我生 命敘說。

本篇論文主軸為我研究轉向的歷程,但同時也是我自我定義轉換的歷程。希望能 藉由呈現論文轉向的歷程,鼓舞正在鉅型敘事與敘說探究的邊界上掙扎的論文生產 者,也希望能透過我自己如何百變求生、重生的歷程,來鼓舞和我一樣在生命旅途中 迷路、迷失的每一位生命。

第二章 想要翻身的一尾鹹魚:從質性研究課堂期末報告到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