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近年來,受到全球化與知識經濟發展的衝擊,基於國際競爭環境 現實考量,我國社經發展及產業結構快速的轉變,已迫使傳統產業大 量外移,且新繼貣的高科技產業及新興服務業亦不得不走向全球佈局

1。在這樣勞動市場急劇變化的影響下,終身雇用制度逐漸成為過去 式,取而代之的非典型工作方式日趨被企業所採納並廣泛應用。企業 隨著時代的潮流經過扁帄化、委外化及精簡化的調整,所需之人才標 準逐年提高2。再加上政府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政策下,大學錄取率逐 年提高,民國 99 年時大學升學入學考詴錄取率已高達 94.87%3。大 學畢業生逐年增加亦造成勞動市場產生變化,求職競爭相較過往更加 激烈。基於上述各項原因,使得青年於進入職場時,除了需要面對國 際等外部競爭、快速變遷的產業結構以外,還必頇不斷的吸收新知、

培養自我能力以適應目前的快速劇變的環境。

儘管高等教育普及化,許多調查卻指出有相當高比例的青年在畢 業後尋找工作遇到困境,或是青年進入職場後卻發現在校所學知識或 技能不符合現今職場需求,產生學用不相符之現象屢見不鮮。根據行 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6年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4」,約有

1 曾碧淵(2008)〈青年就業力提升與就業促進措施之執行成效〉,《政府審計季刊》,29:1,台 北市: 審計雜誌社,頁 24。

2 蔡翠娉(2007)《台灣大專畢業青年就業力之調查分析》,新竹市: 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所碩 士論文,頁 1。

3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網站,2010 年放榜記者會資料,2010 年 9 月 13 日下載自 http://www.uac.edu.tw/

4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6)《在正式教育中提升就業力-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

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

四成畢業生認為自己選錯科系;再根據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9 年大專青年就業力現況調查報告5」發現,企業雇主跟大專校院在校 生的認知亦出現差異。例如,大專校院在校生分別各有高達九成已上 認為高等教育培育了「了解並願意遵循專業倫理與道德」(93%)及

「穩定度及抗壓性」(90%),然而企業雇主認同此兩項就業能力的 比例卻不及五成。調查報告中也指出,有45%大專在校青年、54%大 專就業青年表示如果可以重新選擇,不會選擇當初就讀的科系,前者 主要的原因在於性向興趣不合,而後者之主要原因是因為畢業後就業 出路不如預期。此外,調查報告中也發現雇主在徵才時,除了重視應 徵青年的專業之能力外,更重視社會新鮮人是否具備良好工作態度、

穩定度與抗壓性、表達與溝通能力,而這些能力的養成是目前社會新 鮮人在學校時普遍被忽略;天下雜誌於2008年的教育特刊中,一項「高 失業時代,大學生準備度」的調查6中更指出,高達六成四的學生認 為目前的大學教育不足以讓他們成為有準備的人才,而如果再就調查 來進一步交叉分析原因,有近九成受訪學生因為產學落差不滿意大學 教育。也就是說,無論是政府所做的調查報告,亦或是民間自行所做 的統計分析,均顯示產業界與學界間存在著落差的現象,造成產業對 學校培養之人才滿意度低,學校培養之人才無法符合勞動市場所需。

大專校院青年的就業問題並非台灣所獨有,世界先進國家以及快 速發展國家也同樣面臨此種情況。就國際上各國而言,青年失業率普 遍高於整體失業率,就我國而言,其青年失業率高於整體失業率的狀

5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2009)《98 年大專青年就業力現況調查報告》,台北市:行政院青年

輔導委員會。

6天下雜誌教育特刊(2008)〈高失業時代,大學生準備度調查〉,2010 年 9 月 21 日下載自 http://media.cw.com.tw/cw/cwdata/pdf/2008edu_news.pdf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

況亦十分明顯。也因如此,從1990年代以來,就業能力即成為各個先 進國家極為重視的青年政策議題。例如在1998年,法國、義大利、英 國、德國的教育部長共同發表「Sorbonne宣言」,明示大專教育改革 主要目標之一就是促進學生的就業能力7;而1999年由歐洲29個國家 教育部長共同簽署的「Bologna宣言」,亦是將「提升學生就業能力」

列為大學教改主要目標之一8;在2004年,一份接續Bologna宣言的調 查中9再次強調,「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為推動歐洲高等教育改革 中最主要的驅動動力,並且有91%的歐洲高等教育機構首長認為設計 學校課程時,就業能力是重要或十分重要的考量因素。而我國政府亦 引入就業能力提升的概念,除了舉辦相關調查外,各部會也推動許多 提升青年就業能力之相關計畫。

青年學子甫出校門踏入職場,由於缺乏工作經驗,在求職過程中 難免會受挫,再加上學校所學與產業界不相符合,其就業將會更加困 難。有關就業能力之研究,近年來歐美國家著重於以培養就業能力為 導向的教育改革上,而我國對於就業能力的研究則著重於就業能力提 升以及各學門之畢業生所需具備就業能力之探討10,亦有針對特定學 校11、特定政策措施12做討論。然而,鮮少有人藉由透過學界與業界的 對於青年的看法針對整體青年就業能力做評估研究。青年之就業能力

7 張瑞雄(2009)〈大學生就業力之探討〉,《師友月刊》,500,頁 48。

8 林欣靜(2008)〈搶救青年就業力〉,《台灣光華雜誌》,33:7,頁 14。

9 Reichert, S., & Tauch, C. (2004), Bologna four years later, European Education, 36:3, pp.36-50.

10黃子誠(2009)《勞動者轉職就業力之研究》,台北市: 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學系暨勞動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頁 2。

11 例如,王淑嬿(2009)探討之對象為台北地區八所公私立大學、洪麗美等(2009)以某所科

技大學為對象、陳玉蘭(2008)之研究對象則為長榮大學畢業校友。

12 例如,宋廣英(2008)以青輔會暑期社區產業工讀為例、嚴敬雈(2006)以大專就業學程為

討論主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實影響學用落差現象的顯著與否,倘若學校所學不符合勞動市場所 需,再多的政策措施、就業方案都是徒勞而無功。透過學校系所老師 認為青年的就業能力是否與企業界用人端的想法相同或者不同?若 有相同之處則學界與業界就能確定正確方向,持續努力使青年具備該 項就業能力;若有不同之處則可以思考教育端與企業端是否對於青年 就業能力的期待有所落差,亦能使學界藉以調整教學方式而提升青年 就業能力或是讓企業端能提供相關協助而能對症下藥。有鑑於此,本 研究以大專校院青年為對象,透過企業端與教育端對於青年的就業能 力看法來評估我國青年之就業能力,期望能瞭解大專校院青年從學校 畢業後到進入職場之間其就業能力之具備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