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第一章 緒論

實驗教育法制化之後,本研究旨在了解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家長選校資訊 來源、家長對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理念認同、家長選擇權及學校實施實驗教育之 後學校校滿意度,以供學校型態實驗教育之學校未來辦學及家長選擇學校型態 實驗教育之參考。本章分為五節,各節依序為研究背景與動機、研究目的與待 答問題、名詞釋義、研究方法與步驟及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壹、 研究背景

我國為鼓勵教育實驗與創新、創造多元學習環境、保障學生學習權及家長 教育選擇權、落實教育基本法及鼓勵政府與民間辦理實驗教育的精神,頒布了

《高級中等以下教育階段非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實施條例》、《學校型態實驗教 育實施條例》、《公立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委託私人辦理條例》(以下簡稱實 驗教育三法)。在實驗教育三法立法後,截至 105 年 6 月底止,參與非學校型 態實教育人數共計 3,265 人;辦理學校型態實教育之公私立國民中計 39 校;105 學年度公立國中小委託私人辦理預計達 5 校(行政院報告書,2016)。

教育部於 2015 年全國教育局處長會議更以「實驗創新‧翻轉偏鄉教育」為 議題邀請了推動實驗教育有成的宜蘭縣、高雄市、苗栗縣、新北市分享努力多 年的實驗教育,例如宜蘭縣內的慈心華德福教育國民中小學、人文國民中小 學、內城國民中小學等學校型態實驗教育,這些實驗教育學校透過多元、適 性、動態、並結合在地生活所發展出來的課程啟發了孩子們的天賦潛能。

2

而全國第一個完備實驗三法的高雄市也鼓勵原住民學校推動實驗教育,其 中高雄民族大愛國民小學・巴楠花部落小學便透過「小米田心靈生活美學圈」課 程,融入族群與土地的關係,導引面臨「三多路」(多邊緣、多族群、多低 薪) 的孩子,學習小米向上的勇氣及彎腰謙卑精神;雲林縣古坑鄉華南國民小 學則以提升學習能力為主軸,融入社區特有咖啡文化,發展「春-原鄉踏 查」、「夏-自主旅行」、「秋-百岳登頂」以及「冬-單車走讀」的四季高 峰課程(教育部,2015)。實驗教育讓這些公辦公營的學校有機會創新課程,

結合在地資源與文化,並透過實作的課程,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與興趣。

實驗教育三法所展現的教育價值在於促進教育創新動力、保障學生受教 權、增進教育多元發展、提供家長教育選擇、發展適性學習機會(吳清山,

2015)。實驗教育三法頒布之後公立學校亦可以藉由此法辦理實驗教育,讓體 制內的教育也有機會實踐教育理念,家長的教育選擇權更加多元,教育也因此 可以走一條跟傳統不一樣的路,在面對未知的未來培養出有解決問題能力的學 生。

貳、 研究動機

我國《憲法》第 21 條「人民有受國民教育之權利與義務」,但隨著時代 的變遷、全球化、民主化、資訊化的發展下,人民對教育的期待越來越高,對 教育有越來越多的想法,在傳統教育之外有一群人為了教育理想而努力,為了 自己的下一代選擇了另類教育,又有一群人成立了理想學校、另類學校、在家 自學。這麼多努力之後,這一群人越來越多,包含了專家、學者、立法委員、

以及縣市長,力量越來越大,政府也開始重視了,透過法令的鬆綁,制度的改 革,讓非主流、體制外可以做的事情,終於在實驗教育三法立法後體制內也可

3

以進行實驗教育,體制內的公立學校推動實驗教育,不再受到課程、行政、學 校經營的框架的限制,排除了許多束縛。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給了公辦公營的學 校許多不可能的可能性,開啟了教育的另一扇窗!這些學校將透過實驗教育所 強調「創新求變、適性多元」的核心精神與價值,將為未來教育的發展,帶來 正面與積極的能量(教育部,2016)。本研究即欲檢視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校 的家長對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的看法為何?此乃本研究之研究動機一。

再者,當前的公立學校辦學績效為人所詬病,在升學主義的傳統教育學校 中,許多學校教師的教學方式行政作為仍如同過往一般傳統與守舊,講授式與 填鴨式的教學屢見不鮮。而現在的家長在教育普及化後教育水平普遍提升了不 少,對教育有許多期待與想法,他們在為孩子們選擇適合的學校時考量因素也 增加不少例如教學品質、教師素質、校園安全、學校校風、接送方便、學校設 備與環境等等考量因素。2008 年,《親子天下》曾進行家長選校歷程與擇校態 度的網路調查。在四千多份回函中,七成七的家長曾思考過自己學區以外的學 校;近五成的家長在孩子準備進中小學之前,事先看過二到五所學校;更有超 過五成的家長採取實際行動,曾為了讓孩子就讀心目中理想的學校而遷戶籍

(親子天下專特刊,2011)。而在實驗教育三法後的家長如何看待實驗教育 呢?《親子天下》在 2015 年的調查中發現有超過四成(42%)的家長「同意公 立學校開放給有理念民間團體經營」;另外也有近四成(38%)的家長,甚至願 意送自己的孩子去就讀/「公立轉型為實驗,課程與老師不受教育部規定」的學 校。但問及家長「是否知道實驗教育通過立法」,卻只有 3.8%表示「知道並了 解內涵」。本研究欲了解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校之家長在家長選擇權的現況為 何?此為研究動機二。

4

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教育邁入創新求變及自由多元的新紀元,高中以下 辦學更有彈性,目前全國共有 42 所學校辦理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包括 39 所公 立國民中小學、1 所公立高級中學以及 2 所私立實驗教育學校(教育部,

2016),且全台各地在實驗教育三法通過後,公立學校轉型為公辦公營學校型 態實驗數量逐漸增加,但許多家長在實驗教育相關的資訊仍然不夠充足,對實 驗教育仍有許多期待與問號,再加上實驗教育並沒有一個特定的模式、特定的 樣板,每個實驗教育學校實施方式皆是依據所提出的整合性實驗教育計畫實踐 其教育理念。因此家長在孩子進入學校型態實驗教育學校就讀後的滿意度現況 為何?家長選擇權與學校滿意度的相關性為何?為本研究欲了解之研究動機三。

5